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地下水流场数值模型的矿井突水量预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发生特大突水后,第一时间掌握突水水源,并预测突水量的大小,可以为制定水害治理方案提供有力支持。利用前期通过放水试验获取的水文地质参数及建立的井田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数值模型,对峰峰矿区九龙煤矿的突水水源及突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发现:突水初期与突水点相距2 350m的奥灰观测孔的水位下降趋势与前期奥灰放水试验的基本一致,因此,判断突水水源为煤系地层基底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实测瞬时突水量为2 778m3/h;利用比拟法得到的Q-S方程预算突水量为2 879m3/h;通过数值模型预算的突水稳定涌水量为2 280m3/h,三者相差不大,以此说明数值模拟在矿井突水量预算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丁坚平 《中国岩溶》1991,10(4):313-318
林歹矿魏家寨1号竖井掘进至1190m中段(深度140m)遇溶洞,于1989年1月20日凌晨发生突水,最大涌水量337.20m~3/h,平均涌水量236.83m~3/h,超出设计值43倍。 笔者根据实际资料,选用平行带状隔水边界非稳定流潜水“大井”公式,对竖井涌水量进行了重新计算,其结果基本符合实际,为进一步的水文地质勘查和涌水量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驿煤矿下组煤矿井涌水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收集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对开采16煤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利用突水系数法,对八采区16煤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突水系数分区图。经综合分析对比,采用大井法的预测结果:即开采16煤正常涌水量为482m3/h,最大涌水量为540m3/h;奥灰突水量初期为1 083~10 640m3/h,一般为660~4470m3/h;如对奥灰采取疏排降压方案,疏降排水量预计为770m3/h。此结果可作为矿井回采阶段防治水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2011年5月30日,柠条塔矿S1210工作面在推采至距切眼61m时,初次来压顶板大面积出水,至6月2日,水量达1200m3/h。该水量在干旱少雨、地下水资源匮乏的陕北矿区十分罕见,也与矿井北翼及南翼北部的情况不同,因此需要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工作。补勘结果表明,工作面突水的通道是2-2煤开采后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直接水源是延安组砂岩水和直罗组砂岩水,间接水源包括第四系松散层水及烧变岩水。基于补勘成果还不能明确S1210面恢复生产方案是在强排下继续开采,还是甩开大水区域重开切眼,该矿又进行了探放水工作,并利用探放水钻孔进行了放水试验和工作面涌水量数值模拟计算。最后综合考虑将矿井防治水和恢复生产的方案确定为封闭突水点,重新开切眼。恢复生产后的实际开采发现,S1210面涌水量未超过100m3/h,防治水效果明显。目前工作面已实现了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5.
平朔公司安太堡三号井工矿2007年3月在首采工作面辅运顺槽掘进时,迎头冒顶突水,初期突水量达6000~8000m^3/d,将1289.16m标高以下淹没。在分析研究区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沙沟河道进行了渗漏观测,对地表排污水、沟水和井下突水点的水质进行了分析化验,有针对性的布置了6条物探线,最后进行了钻孔验证,综合分析认为突水水源主要为大沙沟河道的侧向补给,突水通道为NW向的强风化带。提出了加大井下排水,地表对大沙沟河进行土工膜防渗处理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准确预测矿井涌水量,保障矿井生产安全及保护地下水资源,以内蒙古自治区鹰俊一号矿井20101和80101掘进工作面为例,按月掘进进度将工作面进行分段。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查、抽水试验获取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对每个掘进分段应用"大井法"预测了将地下水位疏干至二煤底板及八煤底板的矿井涌水量。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疏干至二煤底板时20101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为395.1 m3/h,地下水位疏干至八煤底板时80101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为330.4 m3/h。该方法将矿井涌水量预测与矿井水文地质结构和掘进进度紧密结合起来,预测所得的矿井涌水量更加贴近实际。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矿井突水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信息化手段集成GIS组件技术创建了突水预测模型库,实现了突水点预测、突水危险性分区、区域预测和顶板突水预测。运用该系统对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五矿首采区庚-采区突水危险进行了全面评价,认为在露头附近存在突水危险性,进而有针对性采用地面物探、井下超前探测以及帷幕注浆等综合防治水措施。经过治理,突水点涌水量由350m3/h减少为40~60m3/h,不仅保证了安全生产,还解放了庚组煤炭储量573.2万t。  相似文献   

8.
1990年8月至1991年4月,仙亭煤矿在掘进+500 m后洋运输大巷时发生突水事件,最大突水量达423.7 m3/h,以后稳定在230 m3/h。矿井于1991年10月构筑永久性挡水墙进行堵水,把灰岩水突水危险区列为禁采区,关闭煤炭资源量(332+333)1 384.1万t。为探究突水的水害问题,根据煤矿开采历史状况,综合采用硐探、探水钻探、放水试验、重新封孔、帷幕注浆等手段,对突水通道、充水水源进行探测。研究结果发现,滑脱断层F突为突水通道,它切割煤系后连通F灰断层,与下部的岩溶水发生水力联系,突水水源为栖霞灰岩岩溶水。研究成果为盘活煤炭资源,进行矿井水害预防和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因采动白垩系红层压覆下的煤层,从而破坏了白垩系底砾岩岩溶裂隙水的动态平衡,导致白山坪矿白采动前的矿井南翼水量50m^3/h,突增至3700m。/h(1996~1997年),造成矿井6次穿水,2次淹井严重后果。1997年采用帷幕注浆治理,并经近10年运行及多次洪水考验,目前矿井南翼矿井涌水量稳定在150m^3/h之内,一般120m^3/h。帷幕注浆治理矿井水害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10.
开平煤田开采历史较长,除个别矿在特定条件下出现奥陶纪石灰岩水大量突出外(如赵各庄1972年在-731m 岩石回风巷突水,突水量52m3/min;范各庄矿1984年在-313m 工作面突水,最大突水量2053m3/min),正常情况下巷道直接充水含水层是煤系砂岩。本文仅对新生界地层掩盖下的、矿井直接充水的煤系含水层的涌水量计算和勘探工程布置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开采技术条件简单,开采历史悠久。但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贫乏。采煤对地表及地下水的破坏不仅在数量上,更为严重的是对地下水的污染是永久的,无法治理及不可恢复的,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山西奇村井水汞动态的映震能力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奇村水汞动态受忻定盆地区域水化学特征控制,水汞映震灵敏,对山西境内ML≥4.0级地震有很好的前兆异常反应。水汞异常多为短临异常,对地震的时间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水汞异常反应与地震活动水平、震源深度等相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峰峰煤田山西组岩性和沉积构造特征,将山西组划分为四个沉积旋回,根据沉积环境的演化,分析了其对成煤作用的影响,认为区内山西组为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该沉积体系中的聚煤作用较强,尤其是分流间洼地持续发展的部位形成了较厚煤层,由于分流河道的迁移作用,煤层分叉现象,而且成煤后遭河道冲刷导致变薄或缺失。  相似文献   

14.
在详细论述山西省各时代代煤层、含水层与隔水层的相互组合关系,山西省六大煤田与煤田开采有关的上覆与下伏各含水层的发育特征及水动力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山西省煤矿水害防治的重点是煤层下伏中奥陶统岩溶裂隙水、老空水及老窑水。  相似文献   

15.
山西柳林泉域水-岩相互作用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焰新  李永敏 《地球科学》1998,23(5):519-523
简述了反向地球化学模拟软件NETPATH2.0的结构及功能,并用其成功地模拟了山西省柳林泉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的水-岩相互作用,定量评价了岩溶地下水在地表水渗漏的影响下经历了地球化学作用及不同流径地下水的混合比例。  相似文献   

16.
张瑞林 《西北地质》2001,34(3):35-39
以陕,蒙,冀,晋为例,阐述了现今地球上淡水资源匮乏的状况,恶化的趋势及危害性,提出了大力提介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少占地,尤其是植树造林,努力改善区域生态,形成水资源的良怀循环;并提出实施的具体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17.
宁夏红石湾煤矿涌水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红石湾煤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论述,认为区内的古近系孔隙水含水层分布广,厚度大,富水性较强,但由于其距首采区的主采煤层(三煤)较远,导水裂隙带的最大破坏高度尚未达到该含水层,且其间有近20m厚的隔水层,所以该含水层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影响区内煤矿涌水量的主要含水层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和山西—太原组砂岩含水层。采用富水系数比拟法、狭长水平巷道水动力学法、大井法对煤矿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通过对各种计算方法适应性的评述及计算结果的对比,最后选用狭长水平巷道水动力学计算结果作为矿井正常涌水量,大井法计算结果作为矿井的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的充水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指出矿井的主要充水水源是山西组砂岩裂隙水、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和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充水通道主要是断层破碎带和隐伏陷落构造,其次是采矿形成的冒落带和导水裂隙带。结合历年的突水资料,分析了三河尖煤矿历次发生水害事故的原因。针对煤矿充水特征,提出了在预防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太原组灰岩岩溶水时,要以超前疏放为主,对奥陶系灰岩岩溶水,则应以"防"为主。  相似文献   

19.
GeochemistryofThermal-MineralWatersinSiping'anDistrict,ShanxiProvince,China¥WanYanxin;SunLianfa(DepartmentofHydrogeologyandEn...  相似文献   

20.
山西岩溶大泉污染特征及管理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为华北岩溶较发育的省份之一。大于0.5m^3/s的岩溶大泉19处,是山西能泊基地的宝贵不源。本文着重论述这19个岩溶在泵污染类型及污染途径,对主要污染及污染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来的水平管理经验,提出了对岩溶大泉的管理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