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相空间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复杂性,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相空间重构方法,计算了该类复杂系统吸引子的关联维,据此对煤层底板突水行为进行了分析、预测,并用生产实践证明预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更正     
正1.《中国煤炭地质》2019年第31卷第4期第71-74页刊登的"基于地震波速度预测岩体物性参数模型与应用"一文,作者应为王大兴,赵玉华,孟凡彬,郎玉泉,现应作者要求特此更正。2.《中国煤炭地质》2019年第31卷第4期第42-50页刊登的"华北型煤田矿井岩溶水涌(突)出机理与涌(突)水量预测方法探讨"一文,其44页"图2北方岩溶水系统剖面水动力网示意图"的图注应为:"(a)单斜逆置型(底板阻溢型);(b)单斜顺置型(顶板阻溢型);(c)向斜-盆地型"现应作者要求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煤田上覆地下水系统含水层以砂岩为主,是矿井主要充水水源。除浅部、露头区外,上覆砂岩地下水系统总体上构成非径流型蓄水构造,弹性贮存是其地下水主要赋存状态,压力传导、局部渗流为地下水动力学模式,矿井涌水主要为承压含水层弹性释放。非充填开采,煤层上覆地层周期性冒裂形成冒裂二元结构体,其自身释水(弹性、重力)与其外侧含水层断面弹性释水叠加形成矿井涌水。冒裂二元结构体释水随冒裂周期发生,时间短暂。外侧含水层断面释水可用非稳定流定降深沟(渠)流方程描述,进而获得外侧含水层断面释水单宽流量。外侧含水层释水断面随冒裂周期性延展累积,迭代更新,矿井涌水流量随之变化。在研究、刻画外侧含水层释水断面延展、迭代时空规律基础上,给出含水层断面释水流量预测方法、公式,与冒裂二元结构体自身周期性释水流量叠加,获新的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非稳定释水-断面流法。  相似文献   

4.
岩溶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非线性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煤层底板突水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的特性,提出采用对非线性问题具有良好适用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文中系统地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原理、建模方法、适用条件和应用问题,并在肥城矿务局对所建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进行生产性检验,取得良好的效果,说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应用于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目前,有关突水模式划分主要着眼于突水通道和突水方式方面,而没有从地下水系统角度来考虑突水机理,对于认识突水机理缺乏系统性,不能很好地回答为什么突水的问题。在分析大量煤矿突水资料基础上,从煤矿区所处的岩溶水系统的特征入手,提出了以其所处的系统位置、突水通道等为依据将华北型煤田下组煤突(涌)水模式划分为活化断层型、活化陷落柱型、底板型、断层型、陷落柱型5种模式,并对其突水特征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渭北煤田5、10号煤层底板以下的奥陶系灰岩强含水层,水头压力大,对采煤的威胁严重,历史上曾经发生多次底板突水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以澄合矿区为例,研究了带压开采防治水的技术路线,提出了底板注浆加固的防治水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董家河煤矿,不仅安全开采了5号煤层,而且保护了渭北地区岩溶水的统一水位标高,使区内各岩溶大泉流量稳定、黄河湿地生态安全得以保证,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和工农业用水安全,为渭北及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水体上带压安全采煤找到了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矿井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针对煤矿矿井煤层底板突水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的特性,提出采用对非线性问题具有良好适用性的人工神经网络系统(以下简称神经网络),进行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以作者们研制,使用神经网络的实践为基础,阐述系统、建模方法、适用条件和应用问题,并在焦作矿务局演马庄矿、焦作金科尔集团方庄煤矿对所建立的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神经网络进行生产性检验,取得良好的结果,说明该系统应用于煤层底板突水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更好地解决支持向量机(SVM)核参数和惩罚因子的取值对煤层底板突水量等级预测精度的影响问题,提出利用全局搜索能力较强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参数。选取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岩溶发育程度、断层规模等作为影响煤层底板突水量等级的因素,利用华北聚煤区煤层底板突水的实测数据进行训练,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量等级预测的粒子群-支持向量机(PSO-SVM)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其他样本的预测。应用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解决煤层底板突水量等级预测中存在的小样本、非线性等问题,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程度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普阳煤矿位于一断陷盆地的浅部新近系地层中,矿区被3种类型的水文地质边界圈闭。煤层分布标高低于暗河出口100~230 m,煤田四周及盆地基底均为岩溶含水层,其承压水头高于煤层底板67~268 m,预计最低开采标高的平均承压水头约206 m。为解决矿区地下水突水威胁,监测普阳河水流入和流出的水量,根据水均衡原理及矿坑充水要素,制定中长期排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岩溶发育垂向分带特征清楚,煤层底板以下岩溶含水层以弱岩溶带为主,单元内93%的地下水通过普阳暗河集中排泄,加之煤层以下有一定厚度的隔水层阻隔,故深层开采时可能发生局部突水危害,但水量不大,最大涌水量仅限于自然状态下补给普阳河的地下水径流量。结合矿坑充水控制因素及地下水动力学分析,采用水均衡法评价突水量,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10.
华北型煤田矿井突水灾害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明玉  张宝柱 《地质论评》1995,41(6):553-558
我国华北型煤田矿井中具有多层含水层,常发生底板突水事件,为了对突水灾害的防治,本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步骤,并利用水力学概念模型,研究了该类型矿井的突水量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杜少少  朱红玉 《地下水》2014,(2):41-42,83
永寿县仪并镇地区是陕西省最为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浅层水资源匮乏而深层岩溶水资源丰富。区内岩溶水含水介质主要由裂隙和经岩溶化作用改造后的溶蚀裂隙组成,属典型的岩溶裂隙含水介质;补给来源呈多元化特征,总体由西北向南径流,无地下水排泄点,开采甚微,均以地下径流的形式排泄出区外。根据勘探孔抽水试验资料,将区内划分为四个富水区,通过计算得知该地区天然资源量约为2597.22×10-4m3/a,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动影响对底板岩层的破坏范围,掌握矿压和水压对底板岩层作用的关系是煤矿防治底板水害的关键。团柏煤矿开采10煤和11煤,受到底板奥灰岩溶水的威胁,因此,以10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煤层开采过程中底板监测钻孔的压水实验,研究采动影响范围和底板岩层的破坏深度。研究结果表明,10煤开采对底板岩层的破坏范围为10~12 m,横向影响范围40 m,峰值点位于6~20 m。该成果可为煤矿开采深部煤炭资源时进行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段王煤矿位于沁水煤田北部边缘,多年的开采已使第四系松散孔隙潜水和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水基本疏干。区内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为奥陶系岩溶裂隙水。通过对区内奥灰岩地层岩性及富水性的分析研究,说明上马家沟组中、上段(0252.3)为区内的富水层段。奥灰岩水位在区内埋藏较深,静止水位为575~655m。奥灰岩溶水在垂向上表现为随着埋深的增大,岩溶发育程度减弱,富水性变弱,在水平方向上表现为北部富水性弱,南部较强的特点。奥灰水在本区西北奥灰裸露处得到降水补给后,向东南径流,途经矿区,至娘子关排泄,其水位具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奥灰水的变化规律通过区内两水井的抽水试验结果对比也得到了佐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工程实例,论述了中埋深高承压岩溶水的勘探及大口径井开发的技术问题,与同行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5.
郝文霞 《地下水》2014,(4):35-37
张家口市坝下地区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区内碳酸盐岩地层分布较广,地下裂隙岩溶水资源较丰富。根据相关水文地质资料,分析总结了可溶岩地层的厚度、岩性及岩性组合、分布面积、地质构造及地形条件等因素对岩溶水富集规律的影响和控制,阐明了区内岩溶水的供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河南荥巩矿区岩溶水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矿区地层、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层是矿区的主要含水层。岩溶水受地层岩性、构造的作用明显,岩溶发育程度在矿区呈现出西弱东强,浅部强、深部弱的发育规律。岩溶水动态受大气降水和矿井排水的双重控制,大气降水是岩溶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排水是主要排泄方式,水位动态属于降水-矿排型。在天然状态下,岩溶水主要接受南部露头区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径流,经过新中-三李一带的岩溶水强径流带,在三李一带以岩溶大泉的方式向外排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岩溶水源地勘探方法.即通过地面调查、物探、钻探、大流量单、群孔抽水试验以及地面物探等综合勘探评价手段,查清了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获取了该区域水资源计算的有关参数,为岩溶水源地水资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大淑村井田周边赋存的断层均为倾向井田外侧的正断层,致使井田部位相对抬升,切断了含水层的补给来源,地下水补给、排泄不良,井田处于相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之中。井田内开采上组煤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大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次为野青灰岩和伏青灰岩含水层;煤层回采冒落后,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含水层将成为间接充水含水层。这些含水层的富水性弱,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05L/(s·m),因此,大淑村井田开采上煤组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矿井受水害的影响不大,矿井防治水的工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9.
2006年4月19日,山东珑山实业有限公司1113机采工作面发生井下突水事故,突水量300m^3/h。通过水质化验、奥灰孔水位观测等资料分析,得出了突水水源为奥陶系岩溶水,突水的原因是断层、矿山压力及高水压三大因素综合作用波及到了底板奥陶纪石灰岩含水层的结论。在注浆治理中,本着截流封源的思路,在井下先后施工了两个注水钻孔。在注1号钻孔失败后,及时调整了方案,自1111机道7号点,沿方位260°3′44″掘专门堵水平巷130m,重新布置了注2号钻孔,修改了终孔落脚点,结果注2号孔准确命中目标。通过单液水泥注浆技术注入70.3t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为:2:1~1.5:1,工作面水量最后稳定在20.16m^3/h,从而顺利完成了注浆堵水任务,为今后井下打钻注浆堵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质构造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平  李稳哲 《西北地质》2010,43(3):106-112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干旱缺水,多年来一直制约着该区的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通过调查测绘、钻探验证及多学科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岩溶及岩溶水的发育均受断裂构造控制。北东向断裂具有较强的富水性,属控水断裂。北西向压扭或张扭性断裂相对北东向断裂岩溶发育较差,属导水断裂。近东西向压性断裂,富水性较差,属阻水断裂。三大构造带相互作用形成网格状和似层状地下水管道系统,对岩溶地下水的交替、运移和富集及岩溶水的径流、排泄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