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下石盒子组煤层作为淮北孙疃煤矿主要的开采对象,其煤层变化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大。根据钻孔岩心、测井、矿井地质、岩石薄片等资料,分析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主采煤层含煤岩段的沉积环境,并对聚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主要形成于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受海水与河流的共同作用,发育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泛滥盆地、泥炭沼泽等沉积微相。其中分流河道废弃阶段以及分流间湾的聚煤作用较好,为下石盒子组主要的聚煤环境。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岩浆蚀变作用对煤层中锑赋存特征的影响,系统采集安徽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煤层侵入岩和全煤层样品共12个,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样品中Sb含量,并对煤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表现为超低挥发分,中等灰分,特低硫的特点,煤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存在。受岩浆热液影响,煤中灰分增加,挥发分减少;岩浆蚀变煤层中锑明显富集,算术平均值达到10.48 mg/kg,且侵入岩上方煤中Sb的平均含量明显增高,煤岩接触带位置Sb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3.93 mg/kg);岩浆蚀变煤中的锑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形式存在(相关系数r为0.74),有机硫与煤中Sb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0)。岩浆侵入作用导致卧龙湖煤矿煤的煤质特征及煤层中锑的赋存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特殊地质作用下煤中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煤田地质勘查成果,研究了淮北煤田涡阳矿区花沟西井田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对煤层的影响。花沟西井田岩浆侵入活动主要为中性深成侵入,岩浆侵入至煤系后,具有显著地选择层位和顺层侵入的特点。岩浆侵入活动对井田范围内煤层尤其是主要可采煤层82煤影响显著,不仅表现在对煤层的吞蚀和挤压造成的煤厚变化,同时因岩浆穿插于煤层之中造成煤层结构的复杂化,降低煤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广西环江县明伦煤矿区主要煤层、煤质及其变化特征,从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后期构造变形及地质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煤层厚度及煤质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土门格拉煤田沉积剖面的系统研究分析、沉积相进行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恢复了土门格拉煤田晚三叠世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在研究土门格拉煤田控煤因素,特别是控煤沉积环境及控煤构造样式基础上,研究后期地质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构造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剖析了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妥坝煤田内沉积剖面的系统研究分析,对妥坝煤田的沉积相进行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恢复了妥坝煤田二叠世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在认真研究妥坝煤田控煤因素,特别是控煤沉积环境及控煤构造样式基础上,研究后期地质事件所诱发的主要构造活动对煤层的影响,剖析了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7.
洛旺煤矿区是云南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贫煤为主,局部为无烟煤。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及煤质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主采煤层C5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煤质变化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区内C5煤层硫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灰分产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主要受自西向东陆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在平面上煤类表现为煤矿区中部为无烟煤三号,东西两端逐渐变为贫煤,分析认为深成变质作用是造成煤类变化的主要原因。矿区中部煤层埋深较东、西两端大,煤变质程度相对高,根据构造条件推测,后期的动力变质作用对矿区中部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淮北煤田刘店井田含煤岩系沉积特征及主煤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量钻孔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煤田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淮北煤田刘店井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沉积环境和成煤演化史。研究表明,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煤层都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其中,山西组煤组形成于三角洲低速度的建设与高速度的建设的过渡时期;下石盒子组煤组形成于高速度建设型的三角洲平原环境。运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层顶底板岩石特征、煤质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分析方法,对7、10煤层进行了对比判定。  相似文献   

9.
含煤建造分析是煤田地质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通过含煤建造分析,可以阐明含煤地层、煤层的沉积环境及空间展布特征,并进一步为煤层对比和研究构造发育历史,以及探讨煤质特征及成因等提供依据。含煤建造的分析方法除一般为大家熟知的岩相-旋回分析方法、岩相-大地构造分析方法和岩比法以外,这里介绍几种其他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潘慧 《山西地质》2014,(5):123-124
根据已有的钻孔资料和踏勘资料,运用煤田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本文分析了沁水煤田北缘寿阳北矿区15号煤,得出该煤层沉积环境、沉积特征、煤厚变化趋势及聚煤规律。研究表明该矿区15号煤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潮坪—潮间带。这个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较好时期,也是聚煤的较好场所。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其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沁水盆地东部Y井煤系页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下二叠统山西组、太原组的煤系页岩进行了系统采样,并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18个煤系页岩样品的微量及稀土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煤系页岩的Sr、Sr/Ba、V/(V+Ni)、Ceanom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反映了从太原组到山西组沉积时期,水体古盐度整体逐渐降低的还原环境;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北邻阴山古陆前寒武纪花岗岩、麻粒岩及各时代侵入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2.
在对山西省阳泉矿区中新景煤田15号煤层采集的30个煤样进行ICP-MS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讨论了新景矿15号煤层剖面上Li、Be、Sc、Cu、Ba、Sr、Rb、U、Th和Pb微量元素的分布和富集特征,发现15号煤中Li富集,Be,Sc,Rb亏损。通过计算Sr/Ba、Sr/Cu和U/Th比值作为判断成煤环境的地球化学指标,分析新景矿15号煤层的成煤环境。  相似文献   

13.
略论煤的变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煤的变质作用根据受热的主要热源及其作用方式和煤质特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深成变质作用、岩浆热变质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此外,1988年中国地质大学潘治贵等,通过对青海热水矿区研究发现而命名为一种新变质作用类型-热水变质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拟就影响变变质的主要因素谈谈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4.
Coal is China's dominant energy resource.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s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Since the late 1990s, the advances in Chinese coal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show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basic research of coal geology has changed from traditional geological studies to earth system science; (2)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integrated exploration techniques for coal resources; (3) Evaluation of coal and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provides important basis for macropolicy making for China's coal industry and construction of large coal bases; (4) Significa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3S (GPS, GIS, RS) technology. For the present and a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 major tasks of Chinese coal geological technology are as follows: (1) solving resources replacement problem in eastern China and geological problems of deep mining; (2) solving problem of integrated coal exploration of complex regions in energy bases of central China, and resources problems induced by coal exploitation; (3) making efforts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research and resources evaluation of coal-accumulation basins in western China; (4)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research of clean coal technologies; (5) strengthening ge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problems in modern coal mining and safe production; (6) promo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al resources and major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PM2.5浓度上升导致灰霾事件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碳组分是PM2.5中的重要组分,被认为是灰霾形成和转化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PM2.5中含碳组分的来源及其化学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南昌地区共采集105个PM2.5样品,分析了PM2.5样品中总碳(TC)浓度及其碳同位素(δ^13C)。结果表明,采样期间TC的年平均浓度为(12.1±2.1)μg/m^3,总体上呈现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受不同季节气象因素和来源变化的影响。δ^13C的年平均值为(?26.1±0.2)‰,总体上呈现冬季高、春季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受不同来源的影响。利用贝叶斯模型计算南昌地区PM2.5中TC主要来源于C3植物燃烧和机动车尾气,年源贡献分别为49.3%和28.7%;其次是煤燃烧和C4植物燃烧,年源贡献分别为17.7%和4.2%。春季δ^13C值偏低是由于C3植物燃烧贡献相对较高,而冬季δ^13C值偏高则是煤燃烧贡献增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行的煤层瓦斯与煤层气测试标准,从适用范围、采样要求、仪器设备、解吸过程、残留气获取、损失气计算6个方面对比了煤层气、煤层瓦斯测试标准存在的差异,并从损失气、解吸气、残余气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煤层气(煤层瓦斯)测试标准差异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损失气量是影响煤层气(煤层瓦斯)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但其受采样工艺影响较大,建议通过统一选择绳索取心工艺增加煤层瓦斯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炼焦煤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煤炭资源丰富,但炼焦煤资源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全国29个省(自治区)都赋有炼焦煤,可是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为数不多的地区;炼焦煤种品种齐全,但分布不均匀,其中气煤和1/3焦煤在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中占较大比例,焦煤与肥煤是炼焦的主力煤种,但占比例较小;目前华北聚煤区东缘的几个大煤田正以每年约15m的速度向800m延伸,个别煤矿的开采深度已到1 000m,勘查深度也达1 200m,因此,研究深部煤的变质作用意义深远。根据煤的深成变质作用理论,我国华北东缘诸多煤田的深部煤质有可能变好,有可能赋存大量的肥煤、焦煤和瘦煤等稀缺资源,该预测结论若获得验证,将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焦煤资源紧缺瓶颈,为未来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黔西煤中氟与"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总结了贵州西部地方性氟中毒的地球化学研究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病区饮用水、煤中氟的丰度、拌煤粘土的认识,经历了从高氟煤到低氟煤,从使用煤拌粘土是个例到普遍现象的认识历程。指出贵州西部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低,低氟煤不是地方性氟中毒的氟源,真正的氟源是拌煤粘土;在贵州单纯由煤引起的地方性氟中毒是不存在的,至少迄今尚未得到证实。针对贵州地方性氟中毒的新认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开发出了廉价适宜的固(降)氟技术,该技术本着就地取材、易于操作的原则,选择了粘土岩作为煤燃烧的添加剂和制作蜂窝煤用的粘合剂、以灰岩为固氟剂,确定了煤、粘土和灰岩的最佳配比和粒度,固氟率可达65%以上。固(降)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是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重要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中的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煤中诸多微量元素中,氯的含量是比较高的一种元素。全国280个样品分析数据的统计,多数煤中含氯量处于50~500mg/kg,平均约220mg/kg。氯在煤中的赋存状态主要为:氯离子溶于孔隙水中;呈类质同象赋存于其他多种矿物中;独立矿物。煤中氯的较高含量给煤的利用带来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煤中的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氟是煤中所含微量元素中丰度较高的少数几种元素之一。对我国581个煤样分析数据的统计表明,多数样品氟含量处于20~300mg/kg,平均40mg/kg,个别超过1000mg/kg。氟在煤中赋存状态有:①独立的氟矿物;②以类质同象存在于矿物晶格内;③被矿物吸附;④以F-离子形式溶于水中。在煤中所含微量元素中,氟是对植物、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面最大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