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抚顺盆地下第三系经系统的采样、分析、鉴定,发现了丰富的孢粉化石,特别是首次在耿家街组内发现了大量的孢粉化石,填补了以往的空白,为本区有争议的地层(耿家街组)的时代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化石依据。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将耿家街组的时代定为始新世中晚期,孢粉植物群表明该组沉积时期本区发育了常绿、落叶阔叶树为主的森林植被,反映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山东彭庄煤矿西补15井太原组上部以及山西组进行采样研究,共分析孢粉样品14块,所有样品中均含有较为丰富的孢粉化石;经分析鉴定,共发现孢粉化石37属107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化石在地层中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自下而上建立两个孢粉组合:Ⅰ.Laevigatosporites Granulatisporites组合(太原组上部),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 Leiotriletes adnatus 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组合(山西组);并将本区孢粉组合特征与华北其他地区进行了比较;明确了本区孢粉组合的地质时代,组合Ⅰ为早二叠世晚期,组合Ⅱ为中二叠世早期,即本区下、中二叠统界线应置于山西组底部泥岩之底;最后,根据孢粉特征恢复了相应地质时期的古气候,继而进一步佐证了本区下、中二叠统界线。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于该区鹿母湾组中发现孢粉化石。其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孢子(49.28%)和裸子植物花粉(47.82%)为主,此外尚有少量被子植物花粉(2.9%)。该孢粉组合特征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早白垩世中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基本相似。据此可确认,本区鹿母湾组的地质时代应属早白垩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4.
尹凤娟  张子福 《中国区域地质》2001,20(4):377-383,T002
哈密拗陷北部下侏罗统按其岩性、化石组合和地震波组等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两组所产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Apiculatisporis-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Pinuspollenites-Cycadop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探讨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5.
利用钻孔岩心资料对彭庄煤矿的石炭–二叠系各个组段的孢粉组合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孢粉化石的纵向分布规律及其含量变化,识别出四个孢粉组合,自下而上分别是:太原组Laevigatosporites perminutus-Granulatisporites granulatus组合;山西组Gulisporites cochlearius-Leiotriletes adnatus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组合;下石盒子组Apiculatisporites aculeatus-Gulisporites laevigatus-Macrotorispora minuta组合,上石盒子组Patellisporites meishanensis-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Florinites antiquus组合。依据地层岩石特征,初步恢复了本区的成煤环境:太原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而从山西组开始沉积环境逐渐转变为三角洲平原相为主的过渡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 林西组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一直笼统地被划归为上二叠统,目前仍旧缺少更进一步的划分对比意见.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多个层位均发现有孢粉、植物、叶肢介、双壳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Kraeuselisporites spinulos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叶肢介化石为Palae olimnadia-C yc lotunguzites组合.综合研究孢粉、叶肢介等门类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该剖面林西组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中下部进行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8.
浙江早古生代孢粉型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西北部早寒武世荷塘组、晚寒武世华严寺组、早奥陶世宁国组、晚奥陶世长坞组和文昌组、早志留世霞乡组、河沥溪组和康山组、中志留世唐家坞组中发现孢粉型化石,孢粉型化石包括疑源类,隐花(陆生)植物孢子类型等,计66属、112种、31未定种。同时讨论了这9个层位孢粉型化石的组合特征、地质时代及其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9.
豫西宜阳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在该组中部土门段砂泥互层中发现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和孢粉化石。文中依据孙家沟组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区域对比,厘定了土门段的地质时代,并依据孢粉化石的亲缘植物关系和信息函数,结合微量元素Sr/Cu值指标,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了宜阳地区的古气候特征。结果显示: 土门段共发现52属孢粉化石,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与华北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二叠世长兴期。孢粉化石属种的植物亲缘关系与欧美镁灰岩统植物成分类似,表明整体上为较炎热的半干旱古气候。该成果可为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古植物背景以及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豫西宜阳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在该组中部土门段砂泥互层中发现大量的植物化石碎片和孢粉化石。文中依据孙家沟组沉积特征及孢粉组合区域对比,厘定了土门段的地质时代,并依据孢粉化石的亲缘植物关系和信息函数,结合微量元素Sr/Cu值指标,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了宜阳地区的古气候特征。结果显示:土门段共发现52属孢粉化石,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优势,与华北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特征有很大的相似性,推测其地质时代相当于晚二叠世长兴期。孢粉化石属种的植物亲缘关系与欧美镁灰岩统植物成分类似,表明整体上为较炎热的半干旱古气候。该成果可为华北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的陆相沉积环境、古植物背景以及古气候演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钻孔ZKMX15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南端,岩性以泥岩夹粉砂岩为主,富含孢粉化石.通过对大庆长垣南端铀矿区钻孔ZKMX15岩芯孢粉分析,可以确定采样段岩心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根据沉积特征和孢粉植物群面貌,对古植被和古气候进行了讨论,认为本区晚白垩世嫩江组上部沉积时期植被类型是针叶林、草丛,属于半...  相似文献   

12.
尹凤娟  张子福 《地质通报》2001,20(4):377-383
哈密拗陷北部下侏罗统按其岩性、化石组合和地震波组等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两组所产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 Apiculatisporis 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 Pinuspollenites Cycadop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探讨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13.
对鲁西南地区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中采取的岩芯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和统计,发现了大量保存良好的孢粉化石,总计76属189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孢粉植物群演化的阶段性、主要属种的纵向分布规律和含量上的变化,建立了本区二叠纪的四个孢粉组合带,自下而上为:Ⅰ.Laevigatosporites vulgaris-Florinites junior(VJ)组合;Ⅱ.Gulisporites cochlearius-Sinulatisporites sinensis(CS)组合;Ⅲ.Patellisporites meishanensis-Torispora laevigatus(ML)组合;Ⅳ.Triquitrites-Anticapipollis tornatilis(Tt)组合。它们分别归于本区早二叠世早期的太原组中上部(组合Ⅰ),早二叠世中期的山西组(组合Ⅱ),早二叠世晚期的下石盒子组(组合Ⅲ)和晚二叠世早期的上石盒子组(组合Ⅳ)。简介了各孢粉组合的特征及其与邻区及华北部分地区同期的孢粉组合的对比,并讨论了各孢粉组合所代表的古植被面貌和古气候环境。另外,太原组下部和本溪组由于化石稀少,且保存状况较差,不足以建立孢粉组合,有待今后再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山东淄博-章丘盆地三叠系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基岩区三叠系一直缺少生物化石依据。前人在该套地层底部发现了铱等元素异常,认为可作为划分其地质时代的依据。笔者在1:25万淄博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该地层中首次发现了孢粉化石,结合前人铱等异常特征,经区域对比确定其形成于早-中三叠世,并认为区内孙家沟组相当于华北地区的和尚沟组,刘家沟组则相当于二马营组。  相似文献   

15.
泰宁白垩纪红层盆地由朱口、梅口、龙安3个盆地组成,盆地内出露的岩石地层为沙县组和崇安组。近期工作,首次在龙安盆地沙县组采获植物化石和孢粉化石,梅口盆地崇安组采获孢粉化石。根据植物化石及孢粉组合特征,沙县组地质时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相当于赛诺曼期-土仑期(Cenomanian-Turonian);崇安组为晚白垩世晚期,相当于康尼亚克期-马斯特里赫特期(Coniacian-Maastrichtian)。依据泰宁梅口盆地崇安组孢粉组合特征,建立晚白垩世晚期Pinuspollenites-Ulmipollenites minor组合,以代表福建白垩纪第Ⅵ孢粉组合。  相似文献   

16.
静北潜山的油气勘探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并将钻井揭示的未见化石的碳酸盐岩和石英砂岩沉积划归中元古界长城系,沿用至今.2002年在对该区的地层研究中,首次发现了晚古生代孢粉化石,从而证实静北潜山存在晚古生代地层.本文以孢粉化石为主要依据,对潜山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并与邻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本区的构造和沉积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山窑组(J2)孢粉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北凹陷是吐哈盆地的主要含油气区,而西山窑组煤系地层是该地区的主力烃源岩。对采自葡1井与草南1井西山窑组孢粉化石的,鉴定和统计,共发现孢粉化石31属57例,依据属种含量分布和地史意义,可建立以Cyathiites-Cycadopites-Quadraeculina为代表的孢粉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略占优势,含量为51%,蕨类植物孢子含量为49%。通过对主要孢粉类型和重要属种地史分布的讨论、与邻区及国内外同时代孢粉组合特征的对比,加之本区西山窑组与下伏早侏罗世晚期的三工河组为整合接触关系,认为西山窑组孢粉组合与陕甘宁盆地中部地区的延安组、辽宁西部的海房沟组等地层所产孢粉组合较相似,其地质时代应属中侏罗世早期,大致相当Aalenian-Bajocian期。  相似文献   

18.
晚三叠世轮藻化石在世界各地发现很少,在我国南方亦尚属首次发现。报道了秭归盆地上三叠统沙镇溪组底部的轮藻化石,计有3属4种(包括2个新种):Stellatochara subspaerica Kozur et Reinhardt,S.xietanensis sp.nov.,Cuneatochara sanxiaensis sp.nov.,Vladimiriella decora(Saidakovsky)。根据沙镇溪组轮藻化石在国内外地质时期的分布,结合同层中所产孢粉化石的组合特征,详细讨论了含化石层位的地质时代,认为属晚三叠世早期,并对当时的古植被、古地理、古气候做了初步探讨,对化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吉利明  雷怀彦 《地层学杂志》1997,21(1):32-38,T001
对甘肃南部徽成盆地东河群进行了孢粉研究,在上部的化垭组首次发现了一些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以Cicatricosisporites Hsuisporites Clasopolis为代表,蕨类植物孢子占明显优势,以海金砂科、水龙骨科和卷柏科为主;裸子植物花粉以掌鳞杉科最常见,还有松科及麻黄科花粉。经孢粉组合特征和属种地史分布对比分析,认为化垭组的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可能为早白垩世中期,东河群的上界也为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林西县官地剖面二叠系林西组第五段灰色、深灰色板岩中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54属90种,以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见有较多晚二叠世的常见分子,根据其与邻区的孢粉生物地层对比,确定林西组第五段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该剖面林西组第六段中发现有孢粉化石9属9种,其孢粉组成成分呈现出早三叠世孢粉组合特征,其时代应为早三叠世.由于林西组第六段岩性特征也发生变化,出现了紫灰色的粉砂质板岩夹层,且见有少量火山角砾.与下伏典型的林西组在岩性上有较大的差别,而与区域上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相似.综合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特征、古气候特征及与邻区对比,将原划为林西组第六段的地层改划为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三叠系/二叠系界线划在林西组第五段与老龙头组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