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青岛观象台地面观测资料、近岸海表温度和历史天气图,采用数理统计、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青岛冬季雾的天气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岛冬季雾年平均为12天,占全年雾日的22%,有明显的年及年代际变化特点;通常夜间开始增多,上午07—08时出现频率最高,中午后逐渐减少,15时达最低值;持续时间平均为7小时23分。...  相似文献   

2.
帆船比赛是与气象关系最密切的比赛项目。以青岛8,9月份的天气为分析、预报的对象,在深入分析及参照悉尼2000年奥运气象服务的预报技术组成、实施方法与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服务体系中关键性环节的技术要求与技术构成。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GIS青岛气象资料预报服务系统;(2)青岛地区站点的布设及资料观测系统;(3)青岛夏秋Nowcasting集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3.
徐东桂 《海岸工程》1989,8(2):36-41
本文以青岛90年的气象资料及朝连岛30年水文资料,与本世纪以来所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及五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反厄尔尼诺事件,进行对比。从中找出关系较大的几种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青岛观象台在蒋丙然、宋春舫两先生主持下对胶州湾及其近海有计划的进行海洋调查,为我国近代海洋科学的调查研究开创了先河,继之先后倡议建立青岛水旅馆及中国海洋研究所(现青岛海产博物馆地址)。本文作者朱祖佑先生(字子猷),均参予其事。四十年代末宋先生任职于台湾气象局后转至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历二十余年,退休后移居美国加州,承朱先生寄来此文概述了我国近代海洋科学的创建历史,特载于此,或有助于关心我国海洋学史者之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收集到的气象、水文资料,通过比较分析进行了青岛冬暖的气象水文学解读,研究表明,青岛冬季比周围的内陆城市温暖,也比周围的沿海城市温暖,其温暖区在沿海南界的范围为日照(石臼所)附近;青岛冬暖表现为在降温后回温更快且升温更高,在周平均尺度上就可以体现出冬暖的特征。青岛冬暖的形成原因是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和相应的气象水文因子综合而成的,青岛受海水的包绕比较充分,冬季盛行的NW—N向风在造成青岛寒冷的同时也造成青岛周边城市的寒冷,对青岛冬暖有反向衬托作用,也间接导致黄海暖流向青岛近海的补偿性抵近,从而成为青岛冬暖最重要的水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6.
沐百年风雨,烁万代光华。今年3月1日,海军青岛观象台饱经一个世纪的风霜雪雨之后,迎来了她的百岁华诞。百年沧桑巨变,像一本记载着耻辱与抗争、悲壮与奋发的中国近代史教科书,异常沉重和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2008年青岛海域浒苔大爆发天气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6~7月,青岛近海海域出现了浒苔大爆发事件.本文通过分析卫星遥感的浒苔监测信息和海面风场资料表明,浒苔在5月中旬前后生成于黄海西北部海域,5,6月份黄海上空维持偏南风流场,在风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偏北向表层海流,青岛海域大量积聚的浒苔是顺流漂移而至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表明,浒苔的发生与海洋环境及降水、光照等水文气象条件有关.6,7月份浒苔漂移至青岛海域时,青岛的气温升高,降水较往年偏多,天气特征更加促进了浒苔的生长,因而造成2008年青岛海域浒苔大爆发事件.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现代化统计气象学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天气、气候分析与预报水平,由中国气象学会统计气象学委员会,中国现场统计研讨会地质水文气象统计委员会、山东海洋湖沼学会、山东航海学会、青岛现场统计研究会、青岛海洋须报中心、青岛天文气象学会和青岛海洋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发起的《现代统计气象学研讨会》于9月15日—19日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招待所召开。来自全国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气象水利业务部分与气象出版社等有关单位的代表共30余人,会议特邀北京气象学院教授郑祖光、中科院大气所研究员周家斌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黄嘉估介…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青岛海洋经济开发和茂名海洋气象基础科学综合试验对附近海域基础环境数据的需求,利用多年卫星资料开展了青岛和茂名附近海域海面风场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附近海域风向频率和风速频率最大的方向均为北,相对应的平均风速值为3.5m/s;茂名附近海域风向频率最大方向为ENE,风速频率最大方向为NNE,茂名附近海域平均风速值全年均大于青岛附近海域平均风速值,研究成果可为开展海洋气象业务观测和科学试验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为"一带一路"海上风能资源开发与利用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0.
蓝鸿第  潘华盛 《海洋学报》1987,9(3):381-384
气象条件的变化是引起农产品产量波动的主要自然因素,70年代初期不利气象条件使世界粮食储存量降低到使人忧虑的水平,而世界粮食市场价格猛涨到从未有过的高度[1],因此引起人们对气象变化与农产品产量关系的浓厚兴趣.一些国家已将产量预报投入业务服务;美国应用天气气候学方法及卫星遥感资料,对中、苏、加、澳、印、巴、阿、美8国粮食产量进行估测,苏联应用天气学方法编制美国产量预报.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气象学会海洋气象学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局青岛海洋预报区台,青岛海洋大学,雨京气象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进修学院,青岛气象局,山东航海学会,山东省、大连市、青岛市、上海市气象学会12个单位和群众学术团体参加联办的,1990年全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讨论会9月及5日在青岛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除北自辽宁,南至两广的沿海各省市外,还有来自西北、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青岛台东区低空气象探测资料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首次探讨青岛沿海复杂地形的低空风场、湍流特征与大气污染的关系.结果发现,冬季盛行风在低空复杂地形下易产生与上空完全相反的回流,使得部分污染物在回流区内往返积累;夏季存在海陆风环流,海风入侵高度约300m,且易与低空风向的回流相混合,加剧大气污染.该区的湍流较强,能较好地扩散大气污染物,各种扩散参数比国标高.最后提出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青岛地区发生频率较高的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大风、大雾、台风、雷暴和冰雹等。利用1971—2008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主要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对暴雨和大风的发生概率及重现期进行了计算。并通过1984—2007年气象灾情普查资料,对暴雨、台风所致的气象灾情进行了评估。据此对青岛气象灾害进行了区划和风险分析,得出青岛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莱西、胶南沿海两个区域;胶州湾前部沿海及市区是大风和大雾多发区;环胶州湾地区处在台风的影响范围内,尤以市区、胶南沿海和黄岛区出现频率较大;胶州湾西岸的黄岛区雷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汛期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50年代始,我国的气象工作者就已指出: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对我国讯期降水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著名黑潮区域的海温变化,对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讯期降水的影响更为显著。这在许多文章中均有论述。近年来,人们开始应用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观点,进一步分析研究海洋加热场与大气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影响长期天气变化的物理机制。尤其是在黑湖区域海一气热量交换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将以实际资料分析海—气相互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黑潮区域海—气热量交换对青岛汛期降水的影响,试图为青岛汛期降水的预报,提供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高焕臣 《海洋通报》1995,14(1):61-68
以青岛观象台的增、减水极值序列为例,探讨了异常增、减水极值序列的频率分析方法。用以分析的增、减水序列,分为不完整年级值序列和不完整过程极值序列。对以上两种序列,采用过程极值频率与年极值频率的转换关系,运用皮尔逊Ⅱ型曲线以及耿贝尔方法进行了计算,获得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中国北方沿海地区气温年代际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岛为例,利用近百年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通过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四季气温变化,分析了气温年代际变化与太平洋海温以及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振荡(PDO)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气温正负位相年北半球平均环流形势和海平面气温。最后利用CMIP5模式数据预测青岛气候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北方近海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温度上升幅度最大,夏季升温最小,气温变化与附近海域海温显著相关。各季节气温有年代际和50a变化周期,在年代际变化周期上与PDO周期有较好的同期和滞后相关性,春季和夏季尤为明显。青岛气温正负位相年平均环流形势明显相反,并且与北半球海平面气温异常联系紧密。全球变暖背景下,未来青岛气温仍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东南海岸大致界于胶州湾与日照岚山头之间(图1)。对这一区间海岸地貌的研究,直到本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尚无专题论文发表。仅在本世纪初,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日人福地信世等对青岛及胶州湾地区的地质、地理作过论述;三十年代,我国地质学家叶良辅、喻德渊、王绍文的论文亦侧重于青岛附近的地质研究,而对本区海岸地貌的问题介绍不多。五十年代末,孙庆基等对胶州湾及青岛海岸地貌发表了专文。此  相似文献   

18.
青岛近百年气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深入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及探讨气候变化原因,根据1900~2002年青岛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103年以来青岛的气温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百年来,青岛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各季节也是增温趋势,冬季增温最大。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也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的变化幅度大于最高气温的变化幅度。对比2次暖锋期的增温特点发现,20世纪40年代的增温主要是春秋季节的增温造成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增温期冬季成为主导因素,同时都是最低气温贡献大,即增温都是在夜间。日较差则呈下降趋势。青岛的气温在1988年发生了突变。另外,青岛气温还有准20年周期振荡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不完整风暴增减水序列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胜  刘德辅  舒宁 《海洋通报》1999,18(6):63-70
指出了目前风暴增减水序列频率分析中存在的问题。经过统计假设检验,以复合枯值分布理论对不完整增减水序列进行了特征值计算。以青岛观象台30多年增减水极值序列为例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该方法受样本序列长度的影响小,计算结果稳定。此外,运算过程实现了微机化,速度快,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1978—2007年3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青岛地区海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海雾是对青岛地区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结合1984—2007年的雾灾情普查资料,采用灾害学风险评估的指标加权综合模型,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开展了海雾气象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青岛沿海地区是海雾的高发区,6、7月是海雾发生的高频时期,海雾灾害高风险集中在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的西南部和黄岛区东部沿海一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