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龙井田位于荥巩煤田西部,属华北聚煤盆地南缘的嵩箕构造区,构造演化阶段清晰,形式多样。区内总体构造形态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NWW-近EW、倾向NNW-近N、浅部地层倾角因受滑动构造(HF1)的影响,变化较大7°-25°;深部(滑动构造以下)倾角平缓4°~12°。控煤构造主要由印支期东西向断裂(F9、F10)、燕山期北东向裂陷断裂(R)、逆掩断裂组及喜山期地层重力滑动构造等多期变形叠加而成。综合评价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构造。  相似文献   

2.
论煤田滑动构造与底板突水的关系--以肥城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肥城矿区内重力滑动构造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多层次性、多期性、小规模性和形式多样性。滑动构造加强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降低了煤层底板的隔水能力,促进了岩石的应力溶蚀作用,复杂了水网络,减少了煤田深部不。  相似文献   

3.
荥巩煤田位于豫西强变形区的嵩山背斜北翼,区内断块组合特征明显,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改造强烈。通过分析煤田构造、二1煤层及煤岩特征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认为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印支期嵩山地区存在着区域性的顺二1煤层发育的层间滑动断层,层间滑动引起的煤层流变造成了"三软"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煤厚的变化及煤体结构的破坏是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和突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徐庄滑动构造是河南省荥巩煤田主要构造之一,对区内二1煤层的赋存特征影响较大。经对大量计河井田勘查资料分析,发现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与其下伏二1煤层厚度相关程度较高,表现为两者在中、浅部厚度变化大,并沿倾向呈薄、厚相间的条带状展布,大致在二1煤层-300m水平附近,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变薄尖灭,煤层厚度亦相应变小且趋于稳定。通过对钻孔数据的回归分析,认为二1煤层厚度与其上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对后期矿山开发中工作面的布置及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丙申  姚国平 《河南地质》2000,18(3):173-175
新密煤田是河南省的主要产煤地之一,其地质构造多以高角度的正断层为主,新密煤田还发育滑动构造和层间滑动构造,而层间滑动构造由于没有造成明显的地层缺失,在地质勘探过程中不易被发现,对煤矿生产建设影响较大。本文列举了新密煤田的层滑构造实例,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6.
几年来,福建广大煤田地质工作者运用滑动构造理论,找煤勘探有了新突破,相继在昌福山及高波半隐伏或隐伏区找到了上亿吨的煤炭资源,为福建煤炭工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勘探基地。l滑动构造的基本特征龙永煤田的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精皱带,招皱基底为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海西——印支期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巨厚沉积。主要含煤地层为下H叠统童子岩组,厚达800余米。煤田内各地层经历了多期重要的构造运动,特别是印支运动,造成了一系列全区普遍存在的近乎平行的滑动构造。滑动构造对龙永煤田主体构造的控制:童子岩组及上覆、下伏地层…  相似文献   

7.
宁阳煤田存在以石炭二叠纪煤系与奥陶系之间的假整合面为主滑面以及煤系中若干次级滑面共同组成的多级滑动体系、类似的滑动构造在鲁西诸煤田中普遍发育。本文探讨了其成因类型,对煤系中发育的各种小型滑动构造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论述了其构造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8.
豫西告成煤矿滑动构造区瓦斯赋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构造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因素,豫西煤田中滑动构造普遍发育。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在系统分析煤田地质勘探和矿井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告成煤矿滑动构造的形成机制及其对煤系、煤层和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告成煤矿位于芦店滑动构造的西部,受两期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层厚度变化剧烈,构造煤成层发育,煤层顶板结构形成了张性角砾岩、断层泥和张性角砾岩复合、原生顶板(深灰色细砂岩)、剪切角砾岩4种破坏类型,控制着瓦斯逸散、富集和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针对辽宁红阳煤田局部采区浅部煤炭资源逐渐枯竭的问题,通过煤田构造发育规律和演化史研究、油气地震勘探资料解译、平衡剖面恢复等技术和方法,预测了该煤田深部及外围煤炭资源的赋存状况、远景勘探开发区及煤炭资源量。结果显示:煤田二区为正常背斜的控煤构造,-1500m以浅的煤炭资源储量为83148万t;煤田南部岳家堡背斜往南发育,徐往子勘探区东部存在一个低次序含煤向、背斜构造,可作为远景勘探区,估算-1500m以浅的煤炭资源量为1.85亿t。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东麓含煤区以中生代末期以来的伸展构造变形为主导,煤系埋深自西向东逐渐加大,沿太行山前呈NNE向条带状展布。区内构造样式丰富,以NE、NNE向正断层组合为特征。其深部控煤构造样式主要为两类堑垒构造组合和掀斜断块组合两类。通过研究区构造组合的分析,掌握了太行山东麓含煤区煤田构造的特征,为老矿区外围深部找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