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述了井间地震技术的应用现状,介绍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及常规处理技术,讨论了井间地震技术数据几个主要方面的应用,并展望了井间地震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地面地震反射剖面的质量,提高浅层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以及确定浅部地层的精细构造,显示了井间地震技术在活断层探测和浅层地质调查等工程物探中的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角洲海区的浅层地震层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迎如 《沉积学报》1986,4(4):65-72
前言海洋浅层地震调查方法不同于陆地,它是运用换能器在海水中激发声波,声波在浅层沉积中传播,在存在波阻抗差异的界面上,产生反射波,并利用换能器接受反射波,再进行连续自记;在当前,其记录形式主要为模拟。过去,在海洋地质调查中对浅层地震剖面的应用,多偏重于海底岩性的解释,而对于解释地层和沉积相尚处于探索阶段。通过浅层地震获得海底面下几十米的记录,与石油地球物理几千米深的地震记录分析对比可以看出,由于浅层地震记录剖面上几十厘米厚的高分辨率,时间剖面垂直比例的放大,因而记录剖面清晰度高,较易辨认地震层序,可解释浅部地层和沉积相,为将今论古提供了依据,为浅层地震的运用开辟了新的广阔领域。  相似文献   

3.
在第四纪覆盖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评价近场工作中,浅层地震勘探是进行断层探测、断层活动性分析的重要物探手段,结合浅震在常德沅水桥地震安评中的应用实例,归纳分析了该方法在本领域应用的技术特点、技术路线,探讨了物探手段研究断层活动信息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安好收 《江苏地质》2022,46(2):152-157
时深转换是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法进行定量解释的关键一步,其转换结果直接影响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误差的大小。为尽可能减小此类误差,提高各有效反射物性界面埋深解释的可靠性,根据多年浅层地震勘探数据处理经验,结合地质解释工作,从速度参数的提取、时深剖面的转换到地质解释剖面图编制3个方面阐述了浅层地震勘探多道反射时深转换方法,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分析,为浅层地震勘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淮南新庄孜选煤厂厂址地基稳定性论证中,选用了浅层地震勘探和电法勘探,目的是查明采空区及冒落带边界。由于该厂址是设在一个采掘了几十年的老矿区,查明厂区内的地基状况,为选煤厂厂址提供可靠的论证数据及范围是十分重要的。本区投入浅层地震勘探取得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陆衔接带地质调查工作不足、现有地球物理调查手段缺失等问题,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试点滩涂区开展浅层反射地震探测方法技术试验研究。该浅层反射地震探测选用锤击震源激发,自然频率60 Hz的检波器接收。通过试验确定了合理的观测系统参数及仪器记录参数,获得了能清晰反映第四系地质结构的高精度浅层反射地震剖面,并据此总结了在滩涂区开展浅层地震探测影响数据采集的因素,为在滩涂区开展浅层地震探测工作提供了经验性建议。通过此次浅层地震工作,探测到测区内第四系底界面位置,并对第四系内部层位进行了划分,查明了测线敷设范围内的隐伏活动断裂,发现了测线敷设范围内浅层气的存在,并圈定了浅层气沿测线方向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7.
浅层多波地震勘探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层多波地震勘探在国内尚处于试验与研究阶段。文章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和可行性,重点介绍了浅层多波地震勘探的野外采集技术。现有资料表明,野外采集技术是浅层多波地震勘探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张立柱 《河南地质》1999,17(1):48-52
浅层地震勘探是城市地震小区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勘探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浅层地震勘探在安阳地震小区划听应用实例,着重论述了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术措施,获得明显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浅层砂岩地震勘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影响浅层资料质量的主要因素出发,结合浅层砂岩地震勘探在川西地区中的一些实例,对浅层砂岩地震勘探方法作了分析和探讨,从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浅层砂岩地震勘探的采集、处理、解释技术,且实际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浅层地震勘探在安阳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浅层地震勘探在安阳市地震小区划中的应用实例,着重论述了不同地震地质条件下采取灵活多变的技术措施,获得明显的地质效果。浅层地震勘探是城市地震小区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勘探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邓军  杨立强 《地球科学》2000,25(1):71-78
综述了构造流体与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趋势, 初步提出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的理论格架与方法体系.突出构造和流体在成矿中的关键作用, 强调多种组成与多重作用过程耦合和套合的整体性及其综合效应, 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 提出将构造-流体-成矿系统及其动力学作为一个整体, 从流体与岩石-构造环境相互作用及构造-流体演化的角度探讨成矿系统的形成过程和动力学特征, 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序渐进原则, 在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 以宏观整体性认识为指导, 深入解析代表性典型中观成矿系统时-空轨迹的规律性特色本质, 具体指导微观成矿作用过程及机理的研究, 实现研究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定量化, 从更广、更深层次上认识构造-流体-成矿系统时-空结构及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2.
Aizen  V 《冰川冻土》1993,15(4):517-534
在前苏联中天山进行了两年的野外调查研究,利用所得资料,建立一个计算亚大陆型山地冰川物质-能量交换和冰川径流的模型。找出了控制这一地区现代冰川作用的主要冰川气候因素并使之定量化。计算了一地区冰川在全球水循环中的作用以及输入这一封闭水系的水气,即贮存在这一地区的水分占大气总水汽通量的份额。发现全球大气循环变化同冰川作用的相互影响。此外,重建了这一地区冰川300年来物质平衡各分量。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应力应变智能网络化测式系统实现的原理和方法,并与当前国内同类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也简要介绍了该系统在隔河岩水利枢纽安全监测系统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在岩土工程实行实时安全监测的推广应用方面具有一 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了一种地面沉降自动化监测的系统方案,该系统是由上位机和下位机组成的分布式结构,数据传输通过公用电话网实现。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位移传感器、控制主机、现场模块控制单元以及调制解调器等,其中传感器应用了CCD(电荷耦合型固体摄像器件)技术,精度可达到0.1mm以上。整个系统均在系统控制软件环境下进行,通过它,可任意设置监测计划,如:每小时测2次或更多;还可以随时了解系统设备的工作状况。通过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数月实地使用,认为这套系统具有精确、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以满足实际需要。虽然,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但在地面沉降监测方面还不多见,有望此项工作能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一般系统论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经典的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在内涵与研究内容上的局限性。地下水含水系统和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概念更多的体现了系统论中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观点,并没有体现系统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鉴于此,给出了更符合一般系统论系统概念的地下水系统概念,以重新界定地下水系统的内涵与研究内容,从而丰富与发展地下水系统理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系统设计要点和系统功能特点,并对采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系统采用部署灵活、扩展性强的三层体系结构,基于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与实现,以分布式架构集成异构的数据源,并建立了模型库管理决策模型。系统以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数据数学模型为核心,应用数据库技术、基于FeatureBase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了融合通用地理信息功能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业务功能的分布式软件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信息采集、传输、管理、分析、决策、发布的一体化平台。现场实施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有效为职能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支持和信息发布服务。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echnical system in the past 30 years in our institute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strong challenge confronted technical system in the large environment of reforms and openness is analysed. The countermeasure for technical system to come out from valley bottom is proposed and discusse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chnical system are also made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8.
本文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建所30年来技术系统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了在改革开放大环境下技术系统所面临的挑战;讨论并提出了技术系统走出谷底的对策;对技术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解决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占地突出的新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根据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局限 ,针对该系统占地突出这一问题 ,提出了通过采用人工填料 ,提高水力负荷 ,加快污水在系统中的渗透速度 ,从而减小系统占地面积的新方法。对随水力负荷的提高使系统可能产生的出水水质变差、介质堵塞以及投资费用增高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且对在涿州进行的现场小型工程的试验进行了验证。得出结论认为改进的人工构建快速渗滤系统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如何站在信息系统的高度来进行资源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的快速开发,是资源信息系统领域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将资源图件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划分为图形数据库,应用图形系统和基础图形系统3个基本部分。对于复杂资源图件的计算机辅助编绘,需要地矿点源信息系统的支持。在基础图形系统上进行专业编绘程序的二次开发是高效建立图件编绘系统的最佳途径,并需注意GIS集成应用,三维可视化,人工智能和参数化设计等方法的运用,而系统平台开发是复杂应用的高级阶段。该思想可应用于煤及油气勘探,工程开发,矿区管理及区域地质等诸多领域的软件开发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