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瑾  袁勘省 《测绘科学》2007,32(5):190-192
从现代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技术发展对地图学理论、地图信息获取处理、制图技术工艺和地图产品等方面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分析,文章认为应对传统的地图学教材内容进行彻底改革,才能适应数字环境下地图学科的自身发展以及地球科学与相关学科发展的需要,最后给出了作为有关地球科学类地图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框架体系和教材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地图创作的新潮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述彭 《地图》1990,(1):3-6
从地图学理论、科技进步、地图应用与更新、国际交往等方面概述十多年来我国地图制图的发展和进步。面对新形势,要反思既往、更新观念;①改变价值观念,增强实用性,提高科学创造性和有效信息量;②革新技术(遥感影像、机助制图、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分色);③发行要面向全球、开放搞活。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发展要求提供个性化的网络地图自动制图服务。文中运用Web Servers和专家知识库耦合技术研究面向需求的启发式网络地图自动制图原理和方法,该方法将不同用户的网络地图需求视为对地理空间信息一系列的启发式再识别过程,提取出相应的需求参数建立用户兴趣模型,并运用相关算法实现数据的加载以及对地理实体的符号化表示。实践表明,该系统实例可以改善互联网上面向用户需求的个性化网络地图自动制图服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说明了五个问题:(1)建议用地图学作为地图(制图)学的总名称,不应认为地图制图学就是地图学。(2)说明国际上当前对地图(制图)学的研究所持有的几种不同学术观点。(3)说明地图(制图)学虽然与许多学科发生联系但还划分不到其它大学科系统中去,当前仍应属于地球科学中的一种。(4)说明,对地图(制图)学的结构与体系各有不同的认识与模式。笔者同意第一种学术观点,将地图(制图)学分成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与技术方法三个层次。(5)说明地图(制图)学当前应着重研究:一、扩大电子计算机在制图中的应用范围,加强对地理信息数据结构与处理的研究;二、加强地图感受与传输系统的研究,用以提高地图图形的显示与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泛地图学理论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人类进入地理空间、人文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相融合的三元空间。地图制图的目的、人员、对象和环境等均发生巨大变化,地图的类型、空间对象、表达维度、地图角色等呈现出显著泛化特征,现有地图学理论无法引领和指导当代的地图实践。地图学理论亟待"突围"。从地图学研究的角度出发,重新梳理泛地图的对象空间理论、表达维度模型,以及表达机制与方法,构建适应新环境背景,满足地图新视角、新思维、新制图需求的泛地图学理论框架,以适应地图学在新时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地图学四面体--数字化时代地图学的诠释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高俊 《测绘学报》2004,33(1):6-11
传统地图学研究3个关系:实地-地图,读者-地图,读者-实地.这个学科的框架可以称为"地图学三角形".对这三种关系的研究随学科和行业的不同而各有侧重.数字地图的出现扩大了传统地图学的视野和服务面.现代地图学需要面对6个关系的探讨.除了上述3个关系外,还要增加数字地图-地图,数字地图-实地,数字地图-读者3个关系.新的学科框架变成了"地图学四面体".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反映了信息时代地图学的发展与变革.地图学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对地图永恒的需求和地图本身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地图》1989,(1)
地图科学中最实用的一部分是探讨地图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方法,即地图设计、地图投影、制图工艺技术和地图的复制等。因此地图制图生产就成为地图学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地图学科研与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我国地图制图生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无论在国  相似文献   

8.
孟立秋 《测绘学报》2017,46(10):1637-1644
在历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地图由曾经的无所不能的珍稀品逐渐演变成无所不在的生活必需品,服务于不断增加的移动人口,而地图学依然是制作和使用地图的科学、艺术和技术。本文重访地图学4个恒常的核心议题:何为地图,地图何用,如何制图,谁在制图,笔者回顾了自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引入地图学以来地图品种、地图功能价值、制图流程以及制图者角色的发展过程,举例说明贯穿其中的恒常性和易变性,并指出在云计算平台支持下,一个可持续的制图生态环境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9.
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智能地图制图为切入点,分析了时空大数据给地图学带来的冲击,指出地图可能的三个演化方向,剖析了智能制图内涵及其具有的众源数据、用户参与、模型耦合和可视化分析等特征,深入讨论智能制图显性和隐性知识表征,提出建立地图知识图谱的构想,总结了基于低代码技术的平台开发范式。  相似文献   

10.
地图学具有区域学科和技术学科的双重性质,作为区域性学科,它的发展同地球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地图不仅是地学调查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而且也是地学分析研究的重要手段。同时现代地学的研究成就与发展水平也都直接或间接反映在地图制图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作为技术性学科,现代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地图制图技术的根本转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地图自动化的试验研究,70年代初步实现计算机制图与数字测图,80年代基本实现遥感制图与计算机制图,到90年代则完全实现全数字化计算机制图与自动制版,完成了地图编制与生产由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