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黑龙江垦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孕育着特有的北大荒文化和极具代表性的农业文化、湿地文化。针对保护区湿地文化的重要性,对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独特的湿地文化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保护区湿地文化的开发、保护与传承等方面,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社区共管、结合地域文化以及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强化宣传等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域文化是在特定自然与历史的环境中形成的,具有时代相承的连续性特征。保山地域的文物古迹与地方民俗文化构成了地域文化的主体,保山地域文化的独有文化模式与发展能力是在多样性的自然环境,开放的地缘、世居多民族传承、边疆历史变迁、文化交汇边缘等综合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传承悠久与保存完整、崇文重教、开放交融、重商联外、兼容多样等特征,并对地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在新发展阶段的"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需要重视传承和创新发展地域文化,将在绿色经济、山水园林城市、自然休闲文化、对外开放和文化生产力等方面产生联动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路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加快实现传统优秀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形成乡村湿地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业和小规模创意手工业等结合的产业模式,对解决湿地过度利用问题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恢复乡村生命活力的有效途径。在厘清湿地文化内涵与湿地保护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传统湿地文化面临部分优秀湿地文化消失、传承利用泛娱乐化和外来文化入侵的问题,从保护意识薄弱、传承动力不足以及缺乏深入挖掘和有效传承路径等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应从传统湿地文化鉴别保护、传统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化、观念和思维方式现代化以及湿地文化利用现代化等方面实现传统湿地文化现代化传承。并以洱源西湖湿地为例,通过静态整体性保护和全方位活态传承,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湿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模式,以期为我国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红 《中国地名》2009,(12):47-48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范围的地理实体,或者是个体地域赋予的专用名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我国历史悠久,许多地名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推进地名标准化,规范地名命名、更名,必须正确把握地名标准化与民族习俗、历史传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建议   总被引:75,自引:14,他引:61  
雷昆  张明祥 《湿地科学》2005,3(2):81-86
据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统计,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为3848.55×104hm2,湿地陆生野生动物共25目、75科、724种,野生高等植物有225科815属2276种,划分为7个植被型组,16个植被型,180个群系。我国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如人类对湿地的盲目围垦和改造、湿地环境污染、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等,导致自然湿地数量持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保证所在地域生态平衡的需求。根据我国湿地面临的威胁和问题,近期应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管理机构建设,并尽快实施《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保育、粮食安全维护、人口承载、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5个方面构建了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为例,在加权求和测算各功能指数的基础上,利用ESDA法分析了空间特征。研究表明:2013年宁夏限制开发区各县地域功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现象,地域多功能性的强弱势与农业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因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大庆市地处松嫩平原西部,湿地资源丰富,分析其湿地的时空动态特征对于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1990年、200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获取湿地信息,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6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研究区1990-2015年湿地的分布时空动态。结果表明:大庆湿地总面积在总体上呈先减少后回升的趋势,1990年、2000年和2015年湿地总面积分别为5 267.37 km~2、4 918.74 km~2和5 091.20 km~2。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叠加影响,2015年大庆湿地斑块类型逐渐趋于单一,景观丰富度降低。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平原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建设初探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资源丰富;由于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特别围湖造田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影响,使湿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洪涝灾害频繁,影响了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因此退田还湖、防洪减灾,恢复湿地,开展退田还湖区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不仅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而且对发展湖区经济,改善湖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农业发展对乡村湿地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阐述了泥仓溇乡村湿地建设与保护的必要性,从改善区域水环境,科学分区管理,丰富生物多样性、传承湿地文化等方面对泥仓溇乡村湿地实施了因地制宜的生态恢复,构建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以期为我国乡村湿地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华  周杰 《中国地名》2012,(6):71-71
在2012年3月3日至13日举行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杨春兴建言:建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制度。杨春兴委员说,地名作为一个地域的符号和名称,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名,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和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地名作为标准化工作,赋予地名的严肃性和法律  相似文献   

11.
人类文明与湿地在数千年历史中共同发展、协同演进,创造了丰富的湿地文化。目前既有的湿地文化框架,偏重于狭义的“文化”,为了更完整地展现湿地作为生态系统对文化的形塑作用,有必要在广义的“文化”范畴内讨论湿地对人类的影响。苏州湿地是国际公认的深受人类影响的湿地典型代表之一,苏州湿地文化的研究框架有待于在思维逻辑和层次感上进一步拓展。文中尝试引入环境史研究视角,通过基于环境史视角的苏州湿地文化路径探索,建立适用于广义湿地文化的新研究框架,为苏州湿地文化的深入梳理以及围绕苏州湿地文化的学术研究、写作提供新的参照坐标。  相似文献   

12.
<正>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控制土壤侵蚀、补充地下水、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和维持碳循环等极为重要的生态功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被誉为"地球之肾""生命之源""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基因库",还是孕育和传承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一、贵州省湿地资源现状贵州省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河流众多,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湿地类型丰富。据第二次全省湿地资源调查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的鱼米水镇。根据沙家浜镇广泛分布的河网水系所展现的"乡镇湿地"这一地域特征,探讨了长江下游农耕文化保育,并提出了湿地生态保育恢复策略。沙家浜湿地小镇的规划可追溯历史、提炼文化、挖掘精髓,力求将湿地生态保育与文化保育相互协调统一,并使湿地产业特色得到显著提升。通过现状及案例分析,重点阐述"沙家浜湿地小镇规划"及"产业发展对策",从而实现湿地产业发展与湿地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含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重要湿地等多种类型。基于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公布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相关数据,对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广东省湿地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湿地资源破坏严重、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地名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人类进步的活化石。一个区域的地名,特别是这个区域内由众多地名形成的地名景观往往打上这个区域地域文化的痕迹。在地名景观中,聚落地名的文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GIS技术研究广东省海岸带于资源与环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黄慧萍 《热带地理》1999,19(2):178-183
广东省湿地生态环境复杂多样,资源丰富,但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保护存在着严重的威胁,湿地资源与环境有恶化的趋势。文中在分析广东省海岸带湿地资源与环境2的基础上,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技术方法,即利用GIS技术建立广东省海岸带于资源与环境保护系统,系统功能主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分析、评价预测、保护规划和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以湿地土地资源评价模型之一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为例,充分利用GIS强大的空间信息  相似文献   

17.
郗敏  张晓云  袁军  孔范龙 《湿地科学》2012,10(3):371-377
山东寿光滨海国家湿地公园中,湿地类型多样,动植物资源丰富,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种多,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该湿地公园中的湿地为典型的人工湿地,在经历了人类活动的高强度干扰后,人工湿地明显退化,亟需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的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通过分析区域现有湿地水文、水质条件以及湿地类型、资源现状和目标保护物种分布,综合考虑水源地,以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为根本出发点,运用生态保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水系贯通、湿地功能恢复、水质和动植物生境改善等一系列生态重点工程和措施,优化该湿地公园的湿地生态环境,使该公园的湿地充分发挥它的多种功能,为该公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东江湖湿地公园的资源(产)服务功能与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拟建的湖南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产)与服务功能体系,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生态、旅游休闲功能和科研文化功能4个方面,并对其价值进行了定量估算,得出东江湖湿地公园总价值不完全估计可达1057070.74万元/a。定量化价值估算能更好地为东江湖湿地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服务,以确保东江湖这一具有人类资源文化遗产价值的森林—湿地复合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现有湿地75.43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18%。湿地类型有滨海、库塘、河流、湖泊等5类24型。广西湿地资源丰富、类型独特、湿地生态系统多样。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特征,分析了湿地保护与受威胁现状,提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一、基于地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 地域文化是指“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显然,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文化与环境相融合而打上了环境的烙印,成为一种能反映所在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独特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