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湿地公园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地类型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基于游客网络评论文本和“认知-情感-整体”旅游形象模型,采用共现高频词组、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分析对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旅游形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认知形象维度包括旅游环境、旅游景观、旅游活动和旅游服务与设施;游客对旅游环境、旅游景观和旅游活动的感知较好,对旅游服务与设施存在服务人员态度和门票价格方面的负面评价;(2)情感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3)整体形象为“生态型”和“休闲型”。研究结果验证了“认知-情感-整体”旅游形象模型,丰富了国家湿地公园和旅游形象的研究结果,对广东省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与建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开展生态教育是湿地公园适应生态旅游业发展,坚持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重要环节。但是,生态教育效果如何以及生态教育能否有效影响游客环境行为倾向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薄弱。以湿地环境知识为湿地生态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哈尔滨市5个湿地公园736名游客的湿地环境知识、湿地环境态度、湿地景观感知、湿地旅游环境行为倾向进行问卷调查,并以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湿地公园生态教育对游客环境行为倾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教育以两条路径影响游客环境行为倾向:1以湿地环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教育能积极影响游客对湿地环境的态度,并进而积极影响游客环境行为倾向;2以湿地环境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教育能积极影响游客景观感知,并进而积极影响游客环境行为倾向;3选取的控制变量为教育程度、年龄和居住地,教育程度对游客湿地环境知识具有正向影响,对游客景观感知、环境行为倾向具有负向影响;年龄对游客环境行为倾向具有正向影响,游客居住地对游客环境行为倾向具有负向影响。研究旨在为开展湿地生态教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魏遐  潘益听 《地理研究》2012,31(6):1121-1131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湿地生态旅游的兴起,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实践界人士的关注,如何提高游客体验价值成为增强湿地公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尽管有不少学者对游客体验价值的结构维度进行探讨,但对游客体验价值的概念没有深入研究,尤其是对游客体验价值的定量研究,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因此,本研究提出量表开发的五个步骤,选取西溪湿地公园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项目个项—总体相关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信度效度检验等方法,开发出由服务、特色、教育、成本、生态、信任、关怀7个体验因子、26个项目构成的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价值量表,为游客体验价值的测量提供量化工具。  相似文献   

4.
以我国84个国家湿地公园为样本,通过对游客评论的网络数据分析,从游客使用的角度评价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现状。结果表明:国家湿地公园的自然文化资源,尤其是风景、空气和水质是湿地公园的符号。拍照、散步是游客偏好的活动方式。门票及其他开销是游客的主要关注要素,也是引起游客负面体验的主要因素。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完善、项目开发单调、人工痕迹重、服务和管理质量有待提高是目前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和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游客对湿地公园关注的要素来看,影响游客体验的因素包括:门票价格与湿地公园整体水平不符,时间成本与湿地公园整体水平造成的心理落差。  相似文献   

5.
国家湿地公园的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多来源于园区内部属性和游客行为之间的差异,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大、生态系统独特,园区空间布局、管理制度、主题商品与设施建设、服务方面的不合理、不完善导致了局部时段性的超载现象,宜采取以游客行为为导向的容量调控模式(TBCC),从加强园区自身建设和管理入手调控游客空间流动,从内部提升视角解决容量超载问题,实现游客体验、环境保护、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湿地公园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湿地公园发展迅速,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游步道是联系湿地公园公共空间的主要纽带,游步道的设计不仅影响湿地公园的视觉美观和游客的行为体验,也影响湿地公园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回顾了游步道设计的发展,探讨了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在生态、艺术、功能3个方面的体现,提出了湿地公园游步道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拥挤感知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客心理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以拥挤感知为游客心理容量的衡量指标,通过建立游客拥挤感知程度与游客不同接受程度的回归方程和构建游客拥挤规范两种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研究结果表明,以回归方程方法测量,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729人、6个旅游团;以构建拥挤规范方式测算,瞬时游客心理容量人数为500~800人、6~10个旅游团;基于拥挤感知的两种方法的测量数据具有相对一致性,测量的瞬时心理容量落于拥挤规范数值区段;游客心理容量取决于游客数量、游客之间的相互影响、园区休息设施的设置和其他方面的负面评价。  相似文献   

8.
利用问卷调查、随机采访及专人访谈等方法,对四川邛海和北京野鸭湖二个湿地公园展开了实地调研。结果表明:游客生态意识较薄弱,同时公园管理方未能较好开展生态知识宣传,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设施和能力与游客生态旅游需求存在"断层"现象,生态科普宣教效果不佳。建议应强化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宣教系统设计,完善解说体系和宣传体系,设立生态体验设施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和全面评价安徽省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对保障其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安徽省的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7方面27个指标,并选取36座湿地公园进行建设成效评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分析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影响安徽省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评估出的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平均得分为68.37分,表明36座湿地公园建设成效整体处于"中等"的水平;不同类型、级别的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得分无显著差异,但是,不同建设时期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湿地公园建设时间越长,其建设成效越好,湿地公园面积、湿地面积与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估得分不相关;工作人员数量、科研监测设施、宣教队伍建设、基础设施是影响湿地公园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0.
门票价格支付意愿关系景区发展和游客体验质量。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从最低、最佳、最高三层次指标调查游客门票价格支付意愿,使用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究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旅游景区现行门票价格认可度较高,现行门票价格对最高支付意愿有限定作用,最佳支付、最低支付明显小于现行门票价格。景区门票属性、形象认知、设施服务、价值标准、旅游动机影响支付意愿,其中门票属性、形象认知对支付意愿数值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指标中居住地对游客支付意愿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对湿地公园价值认识的提升,更多游人参与到湿地公园的游憩活动中,以游人的行为活动以及设施需求为出发点建设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以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行为观测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游憩者的结构特点、行为特征、游憩偏好和设施要求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学生是公园的主要游憩者,多数利用节假日与朋友结伴而来;公园的吸引半径为100 km以内,主要的交通方式是摩托车及私家车;游人最喜欢的游憩活动是欣赏自然风光以及徒步健身;期望增设垂钓、野营、空中观鸟等游憩项目。建议开发有教育价值或有经济收入的游憩项目,根据游客的需求,丰富设施以及完善现有游憩设施,加大管理、保护与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2.
居住空间的扩张与重构对公园绿地格局的影响作用规律,是优良人居环境构建的基础。基于多源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以苏州为案例地探究居住空间分异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的作用效应,重点揭示其尺度差异规律。结果表明:(1)两者均存在显著空间分异,且居住空间分异对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具有显著作用效应;(2)居住空间分异变量中,中心区位、商业设施、公交站点、住宅户数、出售房价等对公园绿地格局总体呈正向促进作用,居住用地面积、外部交通、医疗设施等总体呈负向抑制作用;(3)小微尺度公园绿地对住房属性敏感,中等尺度公园绿地受居住空间的周边配套、区位交通、社会经济属性影响较大,大尺度公园绿地则与居住空间的区位交通条件关联较强。  相似文献   

13.
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东万绿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湿地公园游客中心、解说标识、游客对湿地公园解说内容与解说方式的需求,分析了湿地公园解说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人员解说队伍建设、增加体验式解说活动、统一解说标识,不断提升和完善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苏州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资源,分析了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湿地公园样地共记录到鸟类10目33科114种,总数量11 200只,湿地水鸟种类占31.6%。种群以鹭科Ardeidae、麻雀科Passeridae、莺科Sylviidae和鸭科Anatidae为优势种群,白鹭Egretta garzetta为广布种,8个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差异较大。湿地公园可达面积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水域面积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鸟类密度呈显著负相关;湿地公园日均游客密度与鸟类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保育区管理的局限性导致湿地公园保育区占比与鸟类多样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湿地公园几个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了湿地公园的几个关系,主要包括湿地公园与城市湿地公园之间的关系,湿地公园与风景名胜区、湿地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关系,湿地公园三大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在主管部门、管理主体、客体、主导功能、保护程度和资金来源等方面都有较大不同,而且作为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主管的城市湿地公园缺乏行政合法性;②保护强度上,湿地公园大于风景名胜区小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利用强度上,湿地公园大于湿地自然保护区小于风景名胜区;③湿地公园主要包括系统保护功能、科普宣教功能和资源合理利用功能,三大功能以系统保护功能为主导,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以CNK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数据源,通过运用知识图谱软件Lexcimencer对中国2001—2020年湿地公园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研究热点以及共现关系图谱。结果表明:(1)2001—201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开始起步,聚焦规范湿地公园的概念、建设和管理;(2)2010—2020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蓬勃发展,以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进一步细化建设技术、评估指标体系和空间优化手段;(3)我国湿地公园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学科交互性持续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政策驱动;(4)在湿地全面保护的新阶段,应注重提升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7.
湿地公园兼具湿地保护与旅游文化功能及价值,我国于2004年开始建设湿地公园,截止2018年,我国湿地公园数量达到1 912个。利用核密度、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度等计量地理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全国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综合密度指数和基尼系数比较各省市湿地公园的差异;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种群分布理论研究全国湿地公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湿地公园空间分布呈"东密西疏"特征,86.9%的湿地公园分布于"胡焕庸线"东南侧,全国湿地公园最近邻指数NNI为0.459 4,空间呈聚集分布。18个省市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类型为聚集分布,13个省市呈现离散或随机分布;经济总量、公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和湿地率成为影响各省市湿地公园分布类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湿地公园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成效进行科学、客观和全面的评价对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层次分析法,根据国家湿地公园的特点,提出并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5个方面25个指标。以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其建设成效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结果为(0.080 7,0.351 6,0.423 3,0.132 1,0.012 4),处于"中"的状态;其生态保护成效、社会成效、经济成效、基本建设成效和可持续性成效的评价结果分别为"中"、"良"、"中"、"差"和"良";地表水水质、旅游人数、科普宣教、科研监测、保护管理设施设备和收入支出比值是湖南千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主要影响因素。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其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效的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5类项目22个因子作为指标体系,评估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水府庙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总得分为81.4分,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说明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以常州红梅公园为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游憩涉入的3个维度(吸引力、自我表现及中心性)与地方依恋的2个维度(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运用Mplus软件进行测量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模型的路径分析,运用Bootstrap法对地方依赖在游憩涉入与地方认同关系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测。研究表明,居民在城市公园游憩活动中,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只有自我表现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对地方认同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在游憩涉入各维度对地方认同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