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龙洞咀至养马岛邻近海域二维潮流模型为基础,建立污染物输运模型。预测烟台套子湾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对附近水域水质的影响,并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时.污染物的超二类水域全部位于混合区内部,对附近海域环境影响不大,事故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排放会对该海域造成一定的污染,效应对污水处理厂加强管理.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防止风险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排污混合区范围论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_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3.
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污水全部实行深海排放,该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已拟划定排污混合区范围。根据污水排放量和主要污染物类型,结合纳污海域现状水质调查,通过建立二维污染物输移扩散模型,对出水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NH3-N)、总磷(TP)进行影响预测,以污染物的影响范围为主要依据,对拟划定的排污混合区范围作了论证,结果显示,拟划定的混合区面积偏大,且相对排污口位置偏北,不能正确反映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文中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混合区范围。  相似文献   

4.
根据2021年威海西北部污水排海口附近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对海水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2007年调查水质监测结果和2017—2021年连续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水排放前后和近年附近海域海水水质的变化趋势;采用Mike 3三维潮流和污染物扩散耦合模型,预测了污水排放量增加(提量)、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提标)后排放污水中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结果表明:研究区海水水质较2007年略有下降,但排水口处及外侧海域大部分站位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海水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威海污水处理厂多年污水离岸深水达标排放对区域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污水处理厂提量、提标改造后,特征因子中仅无机氮扩散范围略超原污水排放混合区用海范围,不会对研究区水质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胶州湾海域已建潮流场的基础上,物质输运方程的控制下,建立了入海污染物(COD)对流-扩散数值模型,预测了上马污水处理厂建成以后,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胶州湾北部海域的水质状况。从而了解有关污染物入海后对相应海域水质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对青岛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排海口位置进行了水动力条件、混合区域海水交换率及更新周期、污染物扩散系数及浓度分布、水质点迁移轨迹的比较,确定了其最佳排海口位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李华  张晴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8,25(11):114-119
文章根据连云港市赤潮监控区2006年与2007年水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该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结合连云港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污染防治建议.监测结果表明2007年水质状况与2006年水质状况相比较差,全年5月到10月期间是污染较重的时间段,监控区水质已受到轻度及较重的有机污染与富营养化状况.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以及水产养殖业和运输污染,因此有监控区反映到整个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保护工作重点要对工业排水进行控制与净化,加紧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加强对海水水产养殖区的监控,提高对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3年对胶州湾东部和青岛前海2008年奥运赛场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有机碳和硫化物的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As除外)高含量主要分布在团岛污水处理厂,大港出口北侧至李村河口沿岸一带。作者通过与胶州湾周围岩体、地层和松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平均含量比较以及重金属与环境因子有机碳、硫化物的相关分析,证明了研究区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并且重金属与硫化物的物源不尽相同。作者发现由于胶州湾的潮流作用模式使胶州湾东部排入的污染物向西扩散的可能性削弱,是胶州湾东部污染严重的一个自然因素。同时由于胶州湾东部的部分污染物经由沧口水道搬运到青岛前海的退潮三角洲区域而出现局部高值区,其中沉积物中的Cr和Cu已有超标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海洋环境,改善胶州湾的水污染现状,根据青岛市政府的要求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主体生化工艺采用A2/O+移动床生物膜(MBBR)工艺,通过投加SPR-1生物填料,将好氧段改造为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工艺。同时新建混凝、沉淀、过滤等深度处理设施。运行四年来,效果良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同时强化脱氮除磷,主要水质指标均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实践证明,该工艺可大幅减少工程量,具有运行管理简便、处理效率稳定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市政污水厂升级改造中的难题,可为其他污水厂的升级改造提供借鉴。同时,污染物年减排量明显提高,团岛海域水质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因不同陆源耗氧有机物组成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差异,单一表观降解模式难以满足近海水环境管理中对耗氧有机物浓度准确模拟计算的问题,选择山东省近海典型陆源污染来源,通过实验室受控培养实验,研究不同来源耗氧有机物(以COD表征)的生物可利用性及其降解动力学规律。结果显示,耗氧有机物的降解基本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即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稳定的降解规律,且不同陆源耗氧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及生物可利用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纺织印染厂来源耗氧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最大,约为92%,其次为污水处理厂和小清河来源,而虞河和啤酒厂来源最小;啤酒厂来源耗氧有机物降解速率常数最高,约为0.40d~(-1),其次为污水处理厂来源,而小清河、虞河以及印染厂来源最低。根据降解速率常数的不同,可以将不同来源的耗氧有机物分为四类:食品工业源(啤酒厂)生物可利用组分,城镇生活源(污水处理厂)生物可利用组分,河流综合源(小清河、虞河和印染厂)生物可利用组分以及难降解组分。污水处理厂来源耗氧有机物培养实验结果表明,耗氧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升高及搅拌速率的增强而增大,生物可利用性则随水动力条件的增强而增大。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水环境管理中水质模拟计算准确性提供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