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第三届国际大会于1978年9月4日至8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5个国家的工程地质学家约近千人。由国家地质总局、铁道部、交通部、水电部、建委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代表组成的,以刘国昌教授为团长,谷德振研究员为副团长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  相似文献   

2.
第10届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于2003年9月8~1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来自全球岩石力学界的学者、专家、教授近400人出席了本次大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以理事长钱七虎院士为团长,一行34人组团出席了会议。 本次大会由南非岩石力学学会承办,会议采用大会发言与分组讨论形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所长和清华大学李仲奎教授在大会上发言,东北大学唐春安教授等5名中国学者在分组会上发言。大会组织工作井条有序,组织者充分利用会议资源,在信息宣传、产品介绍、论文张贴方面均有特色。本次大会中国代表人数仅次于主办国南非,全…  相似文献   

3.
吴顺宝 《地质论评》1980,26(4):356-356
1980年2月11—24日,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与新西兰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召开了第五次冈瓦纳讨论会(Fifth Gondwana Symposium)。我国以杨遵仪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学家代表团共三人出席了会议,受到热烈欢迎和普遍注意。参加大会的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印度、英国、苏联等18个国家,156位正式代表。  相似文献   

4.
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于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举行.中国地质代表团一行七十八人,在代表团团长、地质矿产部副部长朱训率领下参加了大会.我院杨遵仪教授和张本仁教授作为代表团成员参加了本届大会.被这届大会接受的学术论文有二百多篇,其中有我院及其北京研究生部王鸿祯、杨遵仪、朱上庆、张本仁、翟欲生、颜同微、沈孝宇、王根元、卢作祥等人的论文以及与其它人合著的论文共十三篇被收入大会论文摘要集,包括构造、地层古生物、矿物、矿床、地化、  相似文献   

5.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第三届国际大会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四日至八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共有五十五个国家,约八百余名代表参加。大会由西班牙工程地质协会具体筹备。 由国家地质总局、国家建委、中国科学院、水电部、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的十六名代表组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刘国昌教授和谷德振研究员分别担任正、付团长。 我国代表二人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九月二日  相似文献   

6.
第12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6月30日至7月6日在法国奥尔良召开。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派出了以徐国庆(北京三所)为团长的四人代表团出席了大会。同时,中国地质学会也派有代表团山席大会。这次大会有32个国家参加,代表约400人,收到论文共280篇,其中口头报告96篇,张贴122篇。不少国际上有名的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我国是第一次参加,受到了热清接待。  相似文献   

7.
1978年8月 以杨式溥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在英国布列斯托大学举行的“国际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座谈会”.会上,杨式溥教授宣读了论文《中国的泥盆系》.1978年11月 陈光远教授参加了在墨西哥举行的“联合国小矿山远景国际讨论会”,作为大会顾问,并作了《北京铁矿与小矿山开采》的学术报告.1978年11月 傅良魁教授参加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物探专家组出席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SEG)第48届年会.1979年2月 池际尚教授代表我国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执行局会议”.1979年5月 杨式溥教授参加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和伊利诺斯州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论文《中国的石炭系》.  相似文献   

8.
《地质学报》1978,52(1)
应中国地质学会的邀请,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R·杜伦佩教授为团长的国际地科联代表团自1977年9月15日至10月14日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代表团团员有:N·费希尔(澳大利亚)、G·萨拉斯(墨西哥)、J·萨顿(英国)、D·麦克拉伦(加拿  相似文献   

9.
第26届国际地理大会于1988年8月21日至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共有71个国家1130余名代表到会。以著名地理学家吴传钧为团长、黄秉维为顾问的中国地理代表团(45人)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议期间代表分成14个专业组进行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地貌学、气候—水文—海洋—冰川学、生物地理与土壤学、历史地理、  相似文献   

10.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以程裕淇教授为团长、叶连俊教授等为副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代表团由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统配煤矿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等12个部门60名代表组成。加上通过其它各种渠道,我国参加会议的学者过百人,是1976年以来我国参加国际地质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来自江苏的代表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吴望始、金玉玕、陈丕基、孙伟国和周祖仁:中国矿业大学刘焕杰以及南京大学杨怀仁和张忠英。现将本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情况作一介绍,以飨广大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12.
1988年10月10日—13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的全国事件地层学讨论会已园满结束。它在我国地层学发展历史中,是一个重大事件。大会收到论文123篇,代表共153名,他们来自全国22个省、市及自治区。还有一名西德教授参加了大会。杨遵仪教授参加了整个会议,王鸿祯教授虽因公未能出席大会,但专门为会议写了论文并送来了贺信。这是自1979年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全国性地层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13.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79,25(2):94,75
1979年3月30日至4月11日在英国威尔士州首府加的夫城(Cardiff)由国际地科联(IUGS)地层委员会志留纪地层分会和奥陶—志留系界线工作组联合召开了英国志留系野外现场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12个国家的24名代表。他们均是这两个组织的委员或通讯委员。以穆恩之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古生物学家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到9月3日在日本京都国际会馆举行。来自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余人与会。中国代表团250余人,仅次于东道国日本,其中以朱训部长为团长的官方代表团80人,受大会Geohost委员会资助的中青年代表35人,其他代表百余人。大会分三方面、25个学科,253个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图1)。会议期间和会前会后又安排了34条地质旅行路线、66个科技展览、4个短训班、9个讨论会和两个讲座。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它将在推动地学的持续发展和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及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会议决定下一届大会于1996年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5.
第十四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述评许效松,赵玉光(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1大会概况第十四届国际沉积学大会于1994年8月22日至26日在巴西累西脏(RECIFE)召开。由国家科协和地质学会组织以孙枢院士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10人于8月18日前往出席了本届会议...  相似文献   

16.
1会议概况和会议主题由非洲地质公园网络(AGN)、非洲女地质工作者协会(AAWG)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驻开罗办公室共同主办的第一届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地质公园大会,于2011年11月20—29日在摩洛哥西北部滨临大西洋的埃尔加迪达召开。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和国际、区域组织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大会。AAWG主席、AGN负责人、摩洛哥杜卡里大学Ezzoura Errami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应UNESCO  相似文献   

17.
第 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 2 0 0 0年 8月 6日~ 17日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市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地质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三个千年的挑战”,到会代表370 0多人 ,其中巴西本国代表约占 1/3。中国代表 180多人 ,其中官方代表团 80人 ,国土资源部田凤山部长任团长。本次大会的大型学术活动安排较多。大会学术报告 9个 ,分三次进行 ,各为半天 ,报告的题目分别为 :矿产勘探、油气勘探、清洁能源、土壤保持和管理、防治地质灾害 ,2 1世纪的水资源 ,过去气候变化的地质记录(全新世 )、全球气候变化、地学对可持续社会的作用。按学科划分的系列称为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质科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王小烈研究员于2010年11月10—13日赴德国,参加11月11—12日在柏林举行的中德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中方代表团团长为科技部部长万钢教授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国际岩土工程和地质过程耦合研究学术大会(GeoProc2003)于2003年10月13~17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工学院召开,来自30多个国家的15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大会共收到论文232篇,录用论文119篇。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冯夏庭所长、刘泉声研究员以及河海大学徐卫亚教授、朱珍德副教授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学术报告,王思敬院士在大会上作了总结性发言。 会议共分6个主题: (1)DECOVALEX研究成果;(2)基础理论研究:模拟工具、材料性质和模型;(3)石油天然气工程中的THMC耦合研究;(4)地热资源开发中的THMC耦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既首届学术讨论会于5月24日至28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无代表参加)的古植物工作者102名、特邀代表6名,参加了会议。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尹赞勋教授、副理事长周明镇教授出席了会议,作了重要学术报告。李星学教授作了《中国古植物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