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孔隙度是油气藏描述的一个重要参数,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影响和控制。笔者研究了利用时深效应指数TDI(time—depthindex)预测超压储层孔隙度的方法,超压储层孔隙度预测的重点在于埋藏史恢复,即剥蚀恢复、去压实恢复和孔隙度预测模型的建立。在计算时深效应指数的过程中,根据三维速度场以及压力系数的分布预测超压场,将超压值引入到有效埋深的计算公式,实现了超压环境对孔隙度影响的校正,建立了适合于超压地层的孑L隙度预测模型,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垂向压实和侧向压实的双重动力学机制叠加下,库车坳陷白垩系碎屑岩储层展现出的压实效应,无法用传统单一的垂向压实理论来解释。通过详实的成岩特征显微统计分析,梳理出了垂向(埋深)压实和侧向(构造)压实分别对于研究层段的压实效应。研究层段的压实效应主要由垂向压实造成,侧向压实造成的压实效应相对较弱;侧向压实减孔量占总压实减孔量的比例并不与构造应力本身的大小呈明显的正比关系,侧向构造应力施压的时间与储层垂向埋藏压实程度之间的时间配置关系、构造挤压应力的大小等因素严重制约着构造应力对于储层的侧向压实效应。  相似文献   

3.
碎屑岩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压实作用是成岩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为对地质历史时期压实作用条件下储层物性变化进行定量化表征,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分别研究了在压实作用下不同地温条件和不同埋藏方式下砂岩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砂岩物源相同,分选、磨圆类似的前提下,砂岩孔渗参数与地温均呈对数负相关关系,且地温梯度越高,孔渗参数随埋深的下降速率越大。即使是在相同的埋藏终止条件下,随着埋藏时间增加,岩石抗压能力会发生下降,骨架颗粒会趋于定向排列,从而导致岩石孔渗参数呈随埋藏时间增加呈对数减少。在不同的沉降过程条件下,即使处于同一地温场,并且埋藏终止状态相同,经历过构造抬升的砂岩物性明显要差于持续埋藏的砂岩物性。  相似文献   

4.
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热力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炳松  林畅松 《沉积学报》2009,27(5):896-903
成岩作用是影响油气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埋藏过程中各种化学成岩作用的有效预测直接关系到储层的评价和预测。为了探索油气储层埋藏成岩过程中主要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影响的预测方法,本文利用地球化学热力学的理论,分析了影响储层质量的主要化学成岩作用,包括砂岩中长石的溶解作用、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与沉淀作用和方解石—白云石的转化作用,建立其埋藏条件下溶解—沉淀的地球化学热力学模型。通过这些模型,试图利用地球化学趋势定量地预测砂岩储层次生孔隙的发育趋势、碳酸盐岩埋藏岩溶—充填趋势和埋藏白云石化趋势,为储层评价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期勘探实践显示,六盘水煤田土城向斜内煤层气资源丰富,如何实现高效开发是关键,而现今地应力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次研究基于研究区注入/压降地应力实测数据,分析土城向斜煤储层现今地应力分布特征及其效应,结果表明:煤储层现今地应力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呈明显的线性关系。水平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随着煤储层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表明现今地应力对于煤储层能量有所贡献,影响独立叠置含煤层气系统的形成。现今地应力影响煤层渗透性,进而控制煤层气开发。土城向斜内煤储层渗透率随有效地应力增大呈指数减小。本次研究成果期望可以在六盘水煤田土城向斜煤层气开发中提供新的地质参考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孔泥晶灰岩储层是一种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尤其是对于中东地区白垩系碳酸盐岩储层,这明显不同于典型碳酸盐岩储层—古风化壳型岩溶储层、礁滩相储层及层状白云岩储层等三大类型。泥晶基质具有致密镶嵌结构和白垩质结构两种结构类型。泥晶晶体具有微菱形、圆形和它形三种晶体形态,以圆形泥晶储层物性最好,微菱形泥晶储层其次,它形泥晶为致密储层。微孔(直径小于10 μm)是泥晶基质中孔隙的主体,除此还发育铸模孔、海绵状基质溶孔和溶蚀沟道等。微孔的形成主要受原始矿物组分和成岩条件的共同制约:低镁方解石灰泥是微孔泥晶灰岩形成的先决原始矿物条件,相对矿物学稳定性可促进原始组构包括原生晶间微孔的保存。特殊的成岩环境是微孔泥晶灰岩发育的必要改造条件,泥晶灰岩中孔隙的形成是早期浅层埋藏下大气淡水淋滤及埋藏成岩期间有机酸溶蚀作用等两期溶蚀叠加的结果。在浅埋藏淡水透镜体内,方解石次生加大(奥斯特瓦尔德成熟过程)形成了沉积物早期胶结,防止压实的同时部分保留了原始结构和晶间微孔网络,还通过消除小晶体提高了渗透性;淡水选择性淋滤也形成了较广泛发育的铸模孔。在埋藏成岩过程中,有机酸性流体溶蚀作用形成海绵状基质溶孔及溶蚀沟道,也导致了圆形泥晶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时深效应指数TDI的计算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实际应用效果。结合实际资料,分别针对TDI计算过程中的去压实恢复、压实系数与地表孔隙度的求取、超压和地层剥蚀恢复等因素,进行了不同计算条件下埋藏史演化曲线和TDI值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如果考虑压实作用的影响,将会使TDI值增大;如果考虑地层剥蚀的影响,将会使剥蚀前地层的TDI值增大;存在超压时地层的有效埋深比实际埋深小,因而考虑超压因素计算的TDI值将会有所减小,且其计算精度受反演的地震速度场的精度以及井点压力与速度间关系的可靠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与表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炳松 《地学前缘》2013,20(4):211-220
页岩气储层作为一种非常规储集体,对于其孔隙类型,目前国际上尚没有统一分类方案。由于其孔隙结构的特殊性,常规孔隙表征方法也难以对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特征进行有效的表征。为此,在充分调研和系统总结国际上有关页岩气储层孔隙分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页岩储层的特殊性,提出了页岩气储层孔隙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孔隙定性观察和定量测定的信息。根据定性观察的孔隙产状,把页岩气储层的孔隙类型划分为与岩石颗粒发育无关的和与岩石颗粒发育有关的两个大类。前者即为裂缝孔隙,后者为岩石基质孔隙。岩石基质孔隙大类又进一步分成了发育在颗粒和晶体之间的粒间孔隙、包含在颗粒边界以内的粒内孔隙和发育在有机质内的有机质孔隙。年轻的浅埋藏沉积物中只含有粒间和粒内孔隙,这些孔隙随着埋藏和压实而大大减少。随着埋深的增加,伴随着烃类的热成熟,有机孔隙开始发育,同时,随着烃类热成熟过程中有机酸的排放,导致溶解孔隙的形成。再结合定量测定的孔隙结构信息,把孔隙划分为微孔隙、中孔隙和宏孔隙。综合上述不同产状孔隙类型的结构特征,即构成了文中的产状结构综合分类。同时,鉴于页岩气储层的特殊性以及难以用研究常规油气储层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表征,文中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页岩气储层孔隙表征的定性半定量观测和定量检测方法。前者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聚焦离子束抛光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方法,后者包括压汞分析、低压氮气吸附、低压二氧化碳吸附和核磁共振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碎屑岩储层的两种不同成岩序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郑浚茂  赵省民 《地质论评》1998,44(2):207-212
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可分为两大序列,即连续埋藏成岩序列和间断埋藏成岩序列。前者表现为沉积物沉积后一直下沉,其各种成岩事件的演化受埋深的控制,储层孔隙度的演化及储集性也随埋深变化而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后者表现为多种成岩事件的演化主要受构造运动的影响,成岩演化复杂,其储层的储集性受不整合面控制。  相似文献   

10.
福山凹陷白莲地区流二段砂岩储层具有埋藏深、砾石发育、孔隙结构复杂等特点,测井难以准确评价该区储层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岩心实验资料,明确了影响该地区储层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为骨架颗粒接触性质,即喉道性质;其次在此研究基础上,开展了基于压汞实验数据表征储层有效性方法研究,根据反映岩石孔喉的参数(最大半径、平均半径、中值半径、分选系数)和岩石孔隙度构建了表征储层渗流和储集流体能力的综合性指数,并结合试油资料建立了该地区储层分类标准;最后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刻度常规测井数据,实现了利用常规测井数据进行储层有效性的评价,并应用在实际生产中,测井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72%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11.
影响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史基安  王琪 《沉积学报》1995,13(2):128-139
碎屑岩天然气储层,尤其是埋藏历史较长、埋深较大的致密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我国中新生代主要含气盆地的碎屑岩储气层埋藏历史和成岩阶段与孔隙度关系的研究,提出了按产状将碎屑岩储层孔隙分为粒间孔、粒间溶孔、组分内孔隙和裂隙四种类型的划分方案,分析了各类孔隙对砂岩孔渗性的贡献。从碎屑颗粒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砂岩中泥质杂基和自生粘土矿物;沉积速度与埋藏历史;碎屑岩粒径和分选程度;泥质岩成岩作用;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以及镜质体反射率和有机质成熟度等方面讨论了它们对碎屑岩天然气储层物性的控制机理。  相似文献   

12.
可压性是衡量页岩气储层对压裂改造响应程度的重要依据,目前针对页岩可压性常用脆性指数对其进行评价。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脆性指数相近,实际压裂效果却差别甚远的问题。为了弥补利用脆性指数进行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的不足,在考虑断裂韧性影响的基础上引入临界机械能释放率,综合了Ⅰ型、Ⅱ型断裂韧性对岩石裂缝发育的影响,并定义平均临界机械能释放率。最后结合平均临界机械能释放率和脆性指数,初步建立了以裂缝发育指数为量化指标的页岩气储层可压性评价模型。基于焦石坝龙马溪组焦页48-2HF井测井资料,计算出其弹性模量、泊松比、Ⅰ型及Ⅱ型断裂韧性,并根据构建的裂缝发育指数模型,得出页岩储层可压性随埋深的变化关系。结合现场微震资料,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预测页岩气储层可压性随埋深的变化趋势,为页岩气实际开发过程中优选页岩储层压裂段提供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深层有利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潼  李文厚  孙平  沈英  王东良 《地质通报》2013,32(9):1461-1470
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仅在浅层发现有十分有限的储量.深层的勘探一直没有突破.前人在构造模式方面开展过大量的研究,但成效甚微.通过深层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对有利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进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孔渗分析、包裹体测温、方解石C和O同位素分析、Ro测定等分析测试.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南缘地区:①深层清水河组有效储层的勘探,应该以远砂坝相为主,齐古组有效储层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上段.深层有利储层的发育受有利的沉积相带控制,同时受成岩作用的影响;②较低的古地温梯度;③早期浅埋、晚期快速深埋的地层埋藏方式;④区域构造应力发育较弱的区域.以上因素都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深层储层起到了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deep-buried reservoirs of the Lower Paleozoic carbonate rocks in the Tarim basin is a difficult task involving many factors. Firstly, the object of study is carbonate rocks, which have undergone a long term of modification. Secondly, the rocks are deeply buried with depths of 3800-7000 m in the Tarim basin. The primary reservoir properties formed in the deposition have been strongly modified during the deep burial process. Concurrently, the different burial depths in different areas result in diversities of burial temperature, pressure, underground water, hydrochemistry and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changes, which further lead to differences in the diagenetic type, diagenetic property, diagenetic degree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reservoir properties. The Lower Paleozoic Cambrian and Ordovician carbonate reservoirs in the Tarim basin can be grouped into four types, i.e., paleo-weathered-crust reservoirs, reef reservoirs, buried karst reservoirs and dolomite reservoirs.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砂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定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寿建峰  朱国华 《地质科学》1998,33(2):244-250
对北方地区若干盆地的砂岩孔隙发育特征的研究表明,地温场、地质年代和盆地沉降方式对砂岩孔隙的演化和保存有制约作用。地温梯度每增加1℃,砂岩孔隙度平均减小约7%;在地温梯度2-4℃/100m范围内,有效储层的保存深度差异可达2500-3000m.地质年代每增加1Ma,砂岩孔隙度降低约0.018%-0.009%.地层超压可最大保存5%-7%的孔隙度。盆地沉降方式不同引起的孔隙保存量的差异为2%-5%,相应的有效孔隙保存深度的差值约1000m。  相似文献   

16.
The reservoir quality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deeply buried hydrocarbon reservoir sandstones in sedimentary basins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burial diagenesis. Many deep reservoirs develop anomalous fluid overpressures during burial. Previous studies on the effect of fluid overpressure on reservoir quality in these deep reservoirs have been inconclusive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constraining the individual 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porosity preserving factors that are simultaneously active in these reservoirs. Owing to its rapid burial and low burial temperatures, the Neogene gravity‐flow sandstone reservoirs from the Magnolia Field, Gulf of Mexico,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in isolation the effect of fluid overpressure on reservoir quality. Examination of petrography, pore pressure and routine core analysis dataset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high fluid overpressure and enhanced reservoir quality. This study confirms that fluid overpressure preserves reservoir quality in deeply buried sandstone reservoirs in compaction dominated, high sedimentation basin settings.  相似文献   

17.
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碎屑岩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克拉苏冲断带深层白垩系碎屑岩储层为研究区内一套优质储层和主要产层,埋深2 300~7 900 m,取心偏少,有效储层分布预测难度大.综合运用岩心、储层实验分析和测井、压汞、试油等资料,分别利用分布函数曲线法、含水饱和度上限值法、最小有效孔喉半径法及排驱压力法,求取了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不同深度下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运用回归分析方法求取了物性下限与深度之间的函数方程,实现了物性下限与深度的动态拟合.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取2.63%,有效储层埋深下限预测达8 320 m;而理论上,克拉苏冲断带有效储层孔隙度下限可达1.69%,埋深下限可达9 860 m,勘探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在物性下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性特征、埋深、地层压力及成岩作用特征探讨了深层有效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储层质量差异主要受控于储层的埋深、溶蚀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黄海盆地是我国近海勘探及研究程度均较低的中新生代叠合断陷盆地,下白垩统砂岩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段,储层致密是制约该区油气勘探的“瓶颈”之一.通过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观测、压汞分析、物性统计等研究,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沉积、成岩、埋藏史等方面对其致密化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下白垩统储层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物性总体较差,属于特低孔特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微裂缝等次生孔隙,属孔隙—裂缝双孔介质储层,孔隙结构复杂.该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及埋藏史等因素控制,储层砂体以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原始储层物性差,高含量的塑性岩屑不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沉积物粒度决定微裂缝的发育程度.成岩作用起主导作用,受早期深埋—中期抬升剥蚀—晚期再次深埋的这一特定埋藏过程影响,早期强烈压实,后期石英自生加大、方解石胶结、自生矿物晶出等胶结作用导致储层整体致密.长石的溶蚀和粘土化促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但烃类充注时间晚、酸性流体活动弱,溶蚀作用受到抑制.后期构造作用产生的微裂隙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另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