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岛渔号     
2005年9月到长岛出差,有幸看到了当地的渔民号子表演。生活在海岛上的人性格多坚毅、忍耐、执着和内敛;对于自然和神灵怀着更多的敬畏与崇拜。这些都是因为他们生活的独特地理环境与生存方式所致。在四面环水、没有退路的海岛上,久居其上的人们必然有着与大陆居民迥异的生命体验;海洋的变幻无常使得他们相信即使是自然物也一定有其脾气秉性,对于自然的恐惧和热爱,矛盾地杂糅在他们多种生产生活当中,就如同这渔民号子,在声声震天的吼声当中,表达着渔民对自然一种别样的崇敬方式。  相似文献   

2.
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一个以种植园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这里雨量充沛,风景秀美。就是这样一个印度洋上的岛国,面对海啸的洗礼这里的居民却显得是那样无助。水火无情,海啸冲毁了他们的家园,吞噬了他们的同胞,也摧毁了他们美好的心愿。面对挫折,人类要联合起来,共同渡过难关。 中国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会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受灾比较严重的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工作,并派出了重建人员,进行现场施工。重建的工作紧张而有序,重建的意义朴实而伟大。重建人员有的离开了年迈的父母,有的离开了新婚的妻子,总之,离开了一切一切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从四面八方汇聚到了这里。在这里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安逸的生活,更没有来自亲人关心的话语。每一个重建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他们心里,完成好国家交给的任务,援助受灾国家,取得重建的最终胜利是他们最大的心愿。我们企盼着他们胜利归来时的笑脸,期待着他们投入亲人怀抱中的那个瞬间。在那一刻,我们坚信——人定胜天! 下面的两篇文章出自中国援助斯里兰卡重建工作的一名普通重建人员,他将带我们走进斯里兰卡,去感受在那里的重建人员真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海洋世界》2009,(5):7-7
如果想活过100岁,你必须轻松点,不能动不动就生气——这是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的结论。这项研究的246名对象彼此间没有亲缘关系,但他们全部是百岁老人的子女,平均年龄为75岁。研究者给每个人发了一张调查问卷,问卷中的问题全都用于性格测试。研究者发现:百岁老人的子女们继承了父母外向、随和的个性;他们很少神经质,善于调节生活中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你觉得他们的家人最终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你觉得有人知道他们的下落吗?"当乔恩·康斯尔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我们正乘着深潜器,在2400多年前沉没的一艘小型商船的残赅上方徘徊。他接着说:"当时没有无线电,没有海空救援部队,谁会知道呢?"  相似文献   

5.
朵朵 《海洋世界》2011,(4):60-63
《洛杉矶之战》中的男主人公告诫战友:"想战胜这些异形,必须先知道他们的弱点。"深海异形的弱点在哪里?它们、根本、没有!阳光普照洛杉矶,海面波光点点,生活平淡匆忙。当海水突然沸腾的时候,战争降临了。钢筋水泥的都市成为枪炮隆隆的战场,惊恐的哭喊和大厦崩裂的巨响化作城市的新乐章。冷酷屠城与奋起抵抗,人类的噩梦能够醒来么?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充满巨大压力和极其黑暗的海底世界里,生活着许多我们从未见过、甚至可能无法想象的生物。海洋的深海区域从海平面下方3218米)处开始,它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光线从来没有到达过这里。我们对海底世界所知甚少,目前对它的了解只是来自于海底挖掘出的沉积物以及遥控潜艇拍摄的照片。因此,海底世界已经成为海洋生物学家“未被开发的金矿”,对于他们来说,每一次难得的海底考察都能够提供丰富的新物种和罕见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人提出的“沧海桑田”,到欧洲人提出的特提斯海,他们对海洋的认识不谋而合,有着相似之处,然而,他们的探索并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8,(3):4-4
英国科学家近日发文称,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南极磷虾既可以生活在海洋的表面附近海域,也可以生活在深度达3000米的深海中,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远远超过科学家们先前的估计。  相似文献   

9.
维京人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北欧,如今那里已经成为了挪威、丹麦和瑞典。“维京”是他们的自称,其实当时的欧洲人更喜欢称呼他们为“Northman”,意为“北方来客”。  相似文献   

10.
南四湖上生活着十几万湖、渔民。几百年来,他们生产在水泊中,居住在水泊中的村宅上。旧社会,竹篱草舍,冬修夏没,他们与风浪、洪水搏斗,同严寒、冰凌抗争,洪水期弃舍逃移,洪水过后又重回故里。他们有多少村?多少人?经多方面查证,1964年上级湖蓄水前,湖内共有自然村231  相似文献   

11.
人们喜爱大海的旖旎风光,在观赏星罗棋布的岛屿与礁岩、波光粼粼的浪花的时候,可曾知道礁石与浪花还有一段瑰丽的传说呢。古时候,大海里没有礁石,没有浪花,连海鸟也没有。沿海人民年年风调雨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主编手记     
王自磐 《海洋世界》2005,(3):F002-F002
春节的短暂休假结束了,喜庆的气氛一直延续到现在还让每个人都难以释怀。 本期杂志,我们特邀了远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21次队的科学家们,为读者朋友们撰写在南极的生活和感受。他们将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通过电子邮件,传递给我们,再呈现在读者朋友们的面前。读了他们的文章相信即便您不能亲身来到南极这个冰天雪地的神秘地带,一样能够体会到在南极工作、生活的艰辛和溶解在这些艰辛当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舒曼有一个幸福的家,妻子埃罗伊莎是一位出色的英语教师,孩子们在当地上好的私立学校就读。他们住在巴西南部海滨城市佛罗里安诺波立斯一幢漂亮的小洋房里,饱览着海滨迷人的风光。每逢节假日,全家人便驾起自家的小帆船,沿着海岸线短期旅行,悠然自得。但是,舒曼夫妻仍然觉得这种生活过于平静,他们需要体验一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生活。于是,他们酝酿了一次现代航海史上的壮举:全家五口,航海环游全球。舒曼一家怀着环球旅行的强烈愿望,变卖了房子、汽车、电话和首饰,托友人购到一艘法国产的  相似文献   

14.
《海洋世界》2013,(3):22-23
〉她是〉〉梁音,青岛人。传媒人士。做过都市报新闻记者,经济周刊执行主编。愿为梦想而活。生活中不能没有大海、诗歌、阳光和帆船。用笔记录人生和体验人生。〉她说〉〉〉关于海洋生活方式〉〉我没有听说过"海洋生活方式"这个词语。我理解的是一种跟海洋有关的生活或思考吧。对大海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有科学家宣称: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章鱼拥有改变自身基因的能力以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被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海域随处可见漂浮着的巨大冰山。在南极的冬天,浮冰面积可达1900万平方千米,即使到了夏天,其面积也有260万平方千米之多。生活在南极海域的章鱼终年生活在寒冷的冰水里,既没有企鹅那样的厚实羽绒服,也没有独角鲸那样的肥厚脂肪,那么它们是如何抵御极地的严寒呢?分子神经生理学家罗森塔尔·约书亚及其弟子,  相似文献   

16.
谁曾料到,他们竟能极其出色地在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中——北极安居乐业。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他们自称是因纽特人,其含义为“真正的人”。这些勇敢剽悍,机敏过人的猎手,这些不久前还与世隔绝的人们,如今仍以自己对冰原自然环境异乎寻常的适应能力引起科学家们的极大兴趣。现在人们惯称他们为爱斯基摩人,不过本人只讲那些迄今为止仍在北美极圈内生活的爱斯基摩人的三个分支。他们究竟是什么人?从何处来到这窈然无际的冰天雪地?  相似文献   

17.
2003年4月10日,中国横穿太平洋的科学考察船队启航了。出发的时候,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将是中国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的一次考察——整整254天。但出发之前,他们谁都明白,这一次,他们的目标就是要为中国在太平洋找一块新的“战略资源宝地”,  相似文献   

18.
莫知 《海洋世界》2006,(9):14-17
无论日本政府是怎么说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在日本这样一个岛国,1900年以前,仅仅是生活在一些孤立的、沿海区域的居民才会食用鲸肉。他们的捕鲸技术也非常传统,不像美国、挪威和其他一些国家那样使用大型作业船和爆炸性鱼叉。那些沿海的居民将他们艰难捕获的鲸肉用盐腌渍在木桶里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恐怕没有什么能比生命更值得他们珍惜的了。为了拯救一个美国公民的生命,他们可以花掉大把的金钱,甚至不惜诉诸武力。这就是美国人的价值观。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却发生了一件令全美国上下都无比悲伤和震惊的壮举,美国海军重巡洋舰“芝加哥”号被日军击伤将沉之际,全舰300余名官兵置总统的弃舰命令于不顾,毅然决然地拥抱着他们的“西  相似文献   

20.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宣布,他们最近在非洲发现了两种至今尚未挖掘和命名的恐龙骨头化石。这一发现可能要改变已得到公认的地球大陆徐缓漂移的理论。 美《科学》杂志介绍称,第一次在非洲发现的恐龙骨头化石属于生活在白垩纪时期的恐龙,最近发现的骨头化石也是生活在这一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