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根据国内、外不同地区所作的三角高程、高程导线资料,通过分析说明,当竖角观测精度m_α≤±2.0″,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高程导线在2公里范围内完全可以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在700米范围内可代替三等水准测量;如果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坚角观测精度,当m_α≤±1.5″,则在3.5公里范围内可能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在1.2公里范围内可代替三等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估算三角高程的观测精度,现在有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公式:m_h=±0.025S公里(米)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了测距三角高程法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测距三角高程法的对向观测高差精度估算方法,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精度的措施,并将其应用于近期开展的珠江三角洲区域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结果表明,垂直角、垂线偏差、大气折光是影响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为提高高差测量精度,建议采用高精度全站仪或经纬仪测定垂直角,并进行同步对向观测削弱大气折光的影响;另外,采用大地四边形观测使得对向观测高差精度提高一倍,大地四边形同一时段各条边高差闭合差、每条边各单测回高差互差都能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4.
推导了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数学模型及其误差公式,分析了使用不同精度仪器观测所能达到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测角精度0.5 s,测距精度0.6 mm+1 ppm的仪器,各观测量单测回观测进行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拱顶沉降监测,在不利的观测条件下(α=30°),前后视长度240 m以内,该方法所测高差的精度小于1 mm;采用测角...  相似文献   

5.
夏月晖 《北京测绘》2020,(3):314-318
为将三角高程法跨河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要求对应到工程案例中,有效指导技术人员实际操作,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按测距三角高程法跨河水准测量的作业流程、计算公式、各未知数据求值展开,逐层解构分析,细致阐述跨河水准测量中测距三角高程法的要点,实例验证了利用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实现二等跨河水准测量的可行性。同时对“跨河垂直角观测时视线长”的简易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探讨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对跨河二等水准测量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电子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的精度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目前常用的两种电子测距(DEM)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对向观测法和水准式观测法进行精度分析与比较,指出水准式观测法虽然缩短了测站至棱镜站之间的距离,但并不能减弱测角误差对高差的影响,相反还增大了测距误差对高差的影响。在综合分析两种观测方法的测量精度及其作业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它们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李建章  闫浩文 《测绘学报》2019,48(4):431-438
针对差分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参数法CPⅢ精密三角高程控制网平差模型。试验证明,该模型算法简单、数据利用率高,避免了差分法观测值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精度也较差分法有所提高。同时本文也对CPⅢ精密三角高程控制网严密定权问题进行了探讨,试验证明,在竖直角小于3°的情况下,三角高程测距误差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因此严密定权前后CPⅢ精密三角高程控制网精度未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电磁波测距短边三角高程测量时单向观测和对向观测的精度比较,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推求三角高程测量对向观测往返较差Δ与边长S的回归方程,以及线路闭合差f与线路长度L的回归方程,两个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通过后,以此回归方程进行质量控制,从而得出两项限差的公式;并且对三角高程网平差时几种定权方法的比较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应用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实现跨河水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角高程测量单向观测的高差计算公式入手,分析了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来源,推导了跨河水准网中测距三角高程的精度估算公式,并结合目前的全站仪,指出了精密三角高程测量实现精密跨河水准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相似文献   

10.
从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出发 ,推导出近海定常环流的高程模式 ,由此高程模式利用有限差分法组成观测方程 ,从而按最小二乘间接平差法解算联合问题 ,最后联合T/P、ERS_2卫星测高和物理海洋观测数据 ,计算了东中国海 (北纬 2 2°~ 41° ,东经 116°~ 131°)的平均海面地形。  相似文献   

11.
全面分析重力测量的各种误差和目前能达到的精度后,对垂直形变监测中引入重力观测值的可行性进行了具体研究。结果表明,若仅是为了测定点的垂直位移的高程速率,增加重力测量数据后对形变分析的精度增益十分有限。但是对于大跨度垂直形变监测和局部地区突发性垂直形变测定,重力测量方法可以及时掌握垂直形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推出了两个实用公式 :一个是将观测斜距归算到标石中心的计算公式 ,另一个是将观测垂直角归算到标石中心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地区地壳垂直运动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4根据我国东部地区3756个重复水准点资料,提出了与我国东部地质构造相结合的新的数据处理思想,分别绘制了我国东部地区陆地与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完善,以及海洋工程的日趋增多,对于区域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建模及其转换精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针对建立我国区域海洋无缝垂直基准体系的现状进行探讨,概要性地介绍了有关模型的建立和海洋垂直基准间的转换方法,并配案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单点动态垂直基准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确定基准是研究地壳垂直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讨论均衡基准特点的同时,指出了在其研究我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中可能带来的不适用性,从而提出了单点动态垂直基准。该基准在多次重合点变动情况下,能够保持前后基准一致,易于维护,与基本验潮站相联系,速率结果具有绝对性质,可以较好地适应未来,特别是具有适应采用空间技术手段的特点。全面叙述了利用国家高精度重复水准测量资料研究我国大陆现今地壳垂直运动过程中,建立单点动态垂直基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实质是精确计算出大地水准面的起伏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需要密度足够的重力数据,依重力异常密集计算大地水准面差距或高程异常。但是在大陆西部高原山区重力点密度是不够的,无法达到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目的。本文从理论上证实了用地形和岩石密度数据进行局部大地水准面精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联合T/P数据、T/P新轨道数据、ERS数据、GFO数据、GeosatGM数据和ERS-1/168数据,用测高卫星记录点的位置信息直接计算沿轨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导数,结合测线轨迹方向的方位角在交叉点处推求垂线偏差,然后利用逆Vening-Meinesz公式计算了中国近海(0o~41oN,105o~132oN)2′×2′格网分辨率的海域重力异常模型。将其与CLS_SHOW99重力异常模型比较,统计结果表示与该模型差异的RMS为8.15mgal,在剔除差值大于20mgal的点(剔除3.3%)以后,RMS为4.72mgal;与某海区船测重力异常比较的RMS为8.91mgal。  相似文献   

18.
董鸿闻 《测绘学报》1994,23(4):247-251
平均海面存在趋势性变化,对于四维大地测量定位而言,必须赋予高程基准以时间特征,本文认为最好是确定高程基准历元。文章提出了高程基准历元的定义,给出了计算公式,求得中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历元为1966.0。文章还讨论了平均海面趋势性变化的数学问题,及提出了高程基准归化至统一状态的概念,研究了由于海水密度不同引起的平均海面高度变化,计算得中国1985国家高程基准对于通常海水状态的修正值为-0.012m  相似文献   

19.
抛物线型竖曲线最小长度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 《测绘工程》2001,10(3):59-60
根据抛物型竖曲线的设计原理,从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行驶时司机的视线高入手,着重讨论了保证汽车按设计车速安全行驶时应满足的最小曲线长度。  相似文献   

20.
徐宁生 《四川测绘》1996,19(4):159-162
本文讨论了GPS在矿山测量应用中坐标转换的各种方法。结合实例对这些方法进行述,并对精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