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根据1∶5万环境地质调查项目成果及相关地质工作资料,查明了大坪坡—沙螺寮村海岸带的地质环境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和地质环境问题,同时选择了岸带封闭程度、海岸带滩涂类型、海岸侵蚀、海岸淤积、沿岸地下水咸化区等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为明显的5个因子作为评判因子,分析总结研究区海岸带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成因,并将该区域划分为地质环境质量好、较好、较差、差4个不同等级,其成果可为该海岸带土地规划利用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减灾防灾等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选取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日照市海岸带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将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区、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类。  相似文献   

3.
全球变化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海平面上升。可见,结合全球变化,加强我国海岸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海岸带的概念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的交接地带,从海岸到海岸带是概念认识的过渡。约翰逊(1919年)提出海岸现象可以分成为3-4个带,各具不同的海蚀或堆集地貌,并提出了海岸和海滨这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生态经济区,该地区的海岸带地处海陆交接地带,属于陆缘海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海岸带地形地貌系统性阐述甚少。在开展该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及以往文献的研读,对该地区海岸带地形地貌、岸滩地貌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总结。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海岸带地貌分黄河三角洲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湾南岸潍北平原区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砂质海岸3个部分。岸滩类型分为黄河三角洲岸段冲淤平衡潮滩、侵蚀潮滩、淤积潮滩3种及莱州湾岸段侵蚀潮滩及侵蚀砂质海滩2种。  相似文献   

5.
王申 《山东国土资源》2005,21(11):30-34
本文简要论述了日照市奎山地区生态地质环境主要因子的特征。对海水入侵、水质污染、海岸带开发、采石对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产生和危害进行了阐述。选取土壤、工程地质、地下水、地下水水力坡度、第四系厚度和植被6种因子进行了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将研究区分为良好区、较好区和较差区。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进一步将研究区划分为7个适宜性小区,并分别提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烟台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历史遗留矿山数量众多,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保障的同时,也累积了不少地质环境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该文根据最新调查成果,介绍了烟台市历史遗留矿山共有1 187座,地域上主要分布于海阳市、牟平区、栖霞市、莱州市等地,开采矿种主要为建筑或饰面用石料、金、长石等,开采方式主要为露天开采;对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阐述,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破坏、矿山地质灾害等;总结分析了前期治理工作存在的治理率低、资金保障程度低、社会力量参与少、治理模式单一等主要问题;根据现状结合上级有关要求提出了责任分解落实到位、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建立联动部门协作机制、提高资金保障水平、分门别类实施治理等有关对策建议,以期烟台市能探索出一条推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新路径,尽快解决历史遗留矿山开发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为生态烟台美丽烟台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一、地质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内涵 1.地质环境问题 地质环境问题是由地质作用引发的,不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现象和过程。地质作用指的是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及二者耦合的地质作用,既涉及内动力地质作用,也涉及外动力地质作用和两者综合的作用。地质现象及其持续的时间过程都是由地质作用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是指那些对人不利的具有地质学性质的事物,受害对象可以指全球的人类、局域的人群或者个体的人。地质环境问题包含地质灾害和非地质灾害即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渐进性的地质环境问题是指地质环境系统以渐进方式失稳而伴生的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其后果往往是累进性的,较轻微的财产或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烟台市牟平区某废弃矿山为例,介绍了该区域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分析了造成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破坏的原因,以恢复耕地、草地、林地为目的,对区内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采坑、残丘、料场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需从科学的角度树立正确的修复理念,落实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恢复三大矿山修复核心技术,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受控于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震烈度、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河道带地貌结构、土体性质及人为地质工程体性质等因素。该段河道带可分为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据其对河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地壳稳定性、堤基堤身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为评价主因子,同时确定了分级评价因子及分值,并采用“因素叠置法”分区进行计算与评价。河道带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游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和尾闾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较不稳定,过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较稳定,弯曲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为稳定。  相似文献   

10.
龙口市20年间海岸带变化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口市20年(1984~2004)来的12个时相的遥感图像,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目视解译方法提取了不同年代的海岸线、高潮线和低潮线。通过与基准线和人为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海岸带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海岸带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龙口市海岸带总体变化趋势是:除人工海岸外,海岸带趋于向陆地移动,岸滩变窄、变低,潮间带变宽、坡度变缓,防潮能力下降;人类活动是导致海岸带时空演变的最根本因素,包括沿海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结构的调整、采砂业的无序发展。其次是自然因素,包括沿岸流侵蚀与堆积以及海水入侵等。  相似文献   

11.
栖霞市是烟台地区唯一的内陆县级市,独特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典型的花岗岩地貌、岱崮地貌、丰富的地热资源、更新世化石遗址、矿冶遗址、地质灾害遗迹、地质构造形迹等。通过对该地区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正确处理地质遗迹资源区旅游与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6年山东省开展各市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烟台市作为地质灾害较发育区,是该次排查重点工作区之一。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了烟台市共发育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其中崩塌隐患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数量最多,其次为泥石流和采空塌陷,各占总数的15%和14%,滑坡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1%,并介绍了各类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的同时重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以减少和预防其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3.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到国计民生。烟台市域面积13864.5km2,截至2020年末共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塌陷5类共40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约占全省总数的1/5。本文基于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地质灾害核查数据,总结了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灾情损失。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开展了烟台市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划分出了高、中、低及不易发区。结合烟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针对不同分区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工作建议,为烟台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4.
烟台市是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东省乃至整个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开发区,但支撑其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发展的淡水资源匮乏,而且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诱发或加剧了地下水资源枯竭和海水入侵等地质环境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较系统分析总结了该区地下水库建设的4个基本条件,即理想的地表拦蓄条件、良好的地下水调蓄条件、优越的补给水源条件和适宜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条件等;同时对地下水库建设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尽快制定勘查与建设方案的建议,以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改善地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根据环境地质调查、地质灾害调查等工作,基本查明了平阴县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方法进行了综合分区评价和预测,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抽水试验、地热地质钻探等资料及以往地热地质研究成果,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将其分为层状、带状热储类型进行了地热资源量计算,从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利用条件和地热资源开发前景方面入手,结合区内交通、经济发展等社会环境,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区划,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四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调蓄枢纽,目前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湿地面积变化大、水环境污染、水资源开采过度、湖区淤积严重、湖泊沼泽化、采空塌陷等,危胁着调水工程的顺利实施。针对湿地特征及问题成因,进行单元格剖分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第一层将其分解为水环境、土壤环境、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南四湖湿地地质环境问题4个要素层;第二层再把湿地环境地质问题要素分解成若干个次要素,逐层评价后采用综合指数法求出指数值,将湿地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区、较好区、较差区。提出了划分渔业生产保护区、调整水生植物布局、定期泥沙清淤及建设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和人工湿地河道走廊工程等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处于陆地和海洋的接合部,人类开发活动密集,环境影响因素日趋复杂。选取烟台南部海岸带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686个表层土壤样品对As,Cd,Cr,Cu,Hg,Ni,Pb,Zn共8个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量,采用多元统计法及地统计法分析了8个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最后对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烟台南部海岸带地区整体污染程度较轻,所有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Cr,Ni,Cu元素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Pb为混合源;Cd,Zn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农业生产。研究区整体处于中低生态风险水平,Cd,Hg元素高生态风险点数量较多,需优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