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试验表明,新型阳离子捕收剂GE-60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作为磁选铁精矿反浮选捕收剂时,石英与铁矿物的分离几乎不受影响.闭路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捕收剂浮选尖山铁矿磁选精矿可使精矿品位达到69.41%,回收率98.42%比进行比较的其他几种捕收剂效果要好,是一种适合于尖山铁矿反浮选的良好捕收剂.  相似文献   

2.
对青海省五龙沟含碳、砷、硫、锑微细粒难选冶金矿石的浮选金精矿进行二段焙烧——焙砂氰化浸出提金的试验研究,获得了金浸出率89.90%的较好指标,为该矿山浮选金精矿的提金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选用喷射旋流浮选机在该金矿进行的安装调试及应用,在原尾矿金品位只有2.20g/t的情况下,获得了金精矿品位50g/t,金回收率66%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都兰县红旗沟—深水潭金矿矿石类型为少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含金矿石,本文探索了金精矿的浮选条件与药剂制度,通过选矿试验研究,根据金精矿的处理方式,确定该金矿的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广西贵港含金银多金属硫化矿区属中温热液型矿床。根据其工艺矿物学研究特征 ,采用“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 ,试验获得了满意的指标 ,金、银分别富集于砷硫精矿、铅精矿中。金、银总回收率均大于 85 %。  相似文献   

6.
一、技术类型该技术属于有色金属选矿技术。二、适用范围适用于黄金矿山及比重大的矿物选厂尾矿回收有用矿物,对于采用浮选的黄金矿山企业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三、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根据选矿旋流分级浓缩理论,采用旋流器分级浓缩脱药—球磨细磨—机械搅拌浮选生产金精矿,采用分级浓缩使尾矿达到分级抛尾、沉砂达到浓缩、脱药及富集的目的,用旋流器组替代单台旋流器以稳定沉砂浓度及沉砂量。  相似文献   

7.
某矿山企业在铅锌矿浮选中,因原矿铅锌入选品位与其技术改造选矿中的入选品位相差大,在原工艺流程、药剂制度等相同的情况下,对改变铅锌矿浮选的调整剂进行现场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石灰作为该矿山企业铅锌矿浮选的调整剂,铅锌分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滩间山堆浸尾矿目前有三十多万吨,通过对滩间山堆浸尾矿选冶工艺流程试验研究,采用浮选—焙烧—氰化—电解的提金工艺在技术上获得了总回收率达84.84%,年创利税383.67万元的较为理想的试验指标。研究和解决这一地区金矿堆浸尾矿的工艺问题,对提高矿山经济效益,扩大青海省的黄金生产能力,促进青海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1983年,受河南省黄金公司的委托,测试中心承担了河南灵宝樊岔金矿选矿试验及物质组成研究。其目的主要查明矿山选厂采用混汞—浮选工艺流程金回收率不高的原因。据可选试验的要求,确定对该金矿石物质组成的研究内容有:矿石化学组成、矿石矿物组成、金矿物主要特征、金的赋存状态、金矿石工艺性质对选金的影响。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查明了樊岔金矿中金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认为矿山现场采用混汞—浮选工艺流程,金回收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赋存在褐铁矿中的金随浮选尾矿流失。因此,宜采用混汞—氰化提金工艺流程。选矿试验也证明了采用混汞—氰化流程最佳,与混汞—浮选提金工艺流程相比,金的回收率可提高12.43%,此流程也容易在小选厂实现。物质组成研究的结果也证明了与选矿试验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都结锑矿的矿石矿物几乎均为黄锑矿 ,分布粒度微细 ,属难选的氧化矿石。经研究发现黄锑矿颗粒含3%的铁并具有弱磁性 ,采用分级强磁选与化学选矿相结合的试验流程 ,获得锑精矿品位 39.2 9% ,总回收率 >95 %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1.
侯孟熔剂用白云岩矿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东南,区内圈定了1个矿体,呈层状产出,矿体赋存于震旦纪土门群石旺庄组地层中,受地层层位控制,产出稳定。矿物成分主要为白云石,矿石结构以泥微晶结构为主,块状构造,矿石自然类型为灰色细晶白云岩。该矿床为滨海泻湖相沉积的层状石灰岩经白云岩化形成的交代型白云岩矿床,矿石主要有用组分含量分别为MgO 19.73%,CaO 30.33%,达到了熔剂用白云岩的工业标准要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锰银氧化矿是公认的难选冶矿石类型 ,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仍属于难以利用的矿种。采用强磁选方法优先回收银锰、磁选尾矿氰化浸银的试验流程 ,获得银回收率达到 90 %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重砂、光薄片、X粉晶衍射、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等综合方法,查明铁炉坪银铅矿床中的独立银矿物有银黝铜矿、自然银、辉银矿、硫铜银矿、硫锑银矿、硫锑铜银矿和溴氯角银矿等7种。在原生矿石中,银黝铜矿为主要银矿物,并以包裹体形式分布在方铅矿之中;在氧化矿石中,辉银矿、自然银、溴氯角银矿等均占一定比例。矿石中的银主要赋存在独立银矿物之中。银矿物粒度细小,形态复杂,选矿时宜采用浮选法或浮选—重选联合流程。对氧化矿石也可采用先硫化、然后浮选的流程  相似文献   

14.
金平县中良铜镍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哀牢山结晶基底断块东南端,为岩浆结晶分异和岩浆熔离矿床。为查明矿体特征,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地质、物探、化探及地表工程揭露等技术手段对矿体进行了查证,在沿NW向F1断层侵位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圈定出铜镍矿体和铁矿(化)体。通过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区内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NW向分布的断裂带,Cu、Ni、Co、V、Ti等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地表出露的皮壳状、蜂窝状铁帽是矿床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对含砷金矿石中的金的回收以往所采用的选(冶)矿工艺流程一般是浮选-氰化浸出和浮选-焙烧-氰化浸出工艺流程。为了简化含砷金矿石选(冶)矿工艺流程,根据该矿矿石性质试验研究了单一混汞工艺流程、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混汞-汞尾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流程和全泥硫脲浸出工艺流程方案,结果表明:混汞-汞尾氰化浸出工艺流程获得的指标较高,总回收率可达83%,因此,该矿适采用联合的选(冶)矿工艺流程,试验数据可以作为该矿开发和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金属镍的生产起步较晚,产量较低,并且有限的镍矿在开采、选矿、冶金中,产出了大量的含处废石、尾石及冶炼炉渣等,开发利用这些废物,搞好镍资源的二次回收,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对青海省拉水峡铜镍矿低品位选矿尾砂进行稀酸浸取提纯,生产结晶硫酸镍产品,镍一次浸出率达75%以上,总回收率近70%。中试流程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较高,为从低品位镍矿和含镍废料中回收镍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7.
块状特富矿是深部熔离-贯入型矿石的典型代表。通过地质模型来直观了解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中块状特富矿的空间分布:平面上分布于Ⅱ矿区33~41行之间,垂直方向上分布于1 150~1 500m标高范围内;根据其与Ⅱ矿区Ⅱ-②矿体的超基性岩的空间关系,将块状特富矿划分为岩体内部型和岩体边部型。通过对块状特富矿及其附近细脉浸染状矿的矿物成分测试,结果表明:块状矿石由98%以上的金属硫化物组成,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镍黄铁矿,其中,镍黄铁矿较发育,没有方黄铜矿;矿石中的磁黄铁矿均为单斜晶系,说明特富矿晶出温度很低,为100℃~320℃。首次对金川各类矿石中长石或石英进行液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证明其成矿期晚于其他深部熔离-贯入型岩浆矿体。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期次、控矿因素、成矿标志等的研究,指出块状特富矿分布受构造控制,与细脉浸染状矿石、含矿化辉绿岩脉密切相关,并认为NE向平推断层发育、且有细脉浸染状矿石或含矿化辉绿岩脉产出的部位是寻找块状特富矿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8.
试样经烘干处理后,利用硫酸和氢氟酸溶矿,硝酸提取,加氨水以氢氧化铁为载体沉淀磷酸盐,分离镍、铬、钴、铜等干扰离子,制备成硝酸溶液。中和后,以钼酸铵—酒石酸锑钾为显色剂,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显色,在700nm处测量吸光度,利用计算机拟合标准曲线计算磷含量。此方法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均能满足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鲁西苍峄铁矿带是山东省典型的"鞍山式"铁矿带之一,区内先后发现和评价了多个大中型铁矿床,但对成矿带控矿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该文通过对重点矿床的剖析,阐述了区内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对铁矿层的控制规律,研究表明:区内构造形式主要表现为一系列复式向斜和复式背斜,具有相间出现、平行产出的特征,对区内铁矿层的展布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组分特征及其赋存状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高精度的新一代ICP-MS分析技术。依据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在详细分析研究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组分特征及其赋存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成矿作用机制和成因类型。研究认为,煎茶岭硫化镍矿床矿石主要组分为Ni,Cu,Co,Fe,S.PGE等,其高的Ni/Cu,低的Cu,PGE含量值反映该矿床为高镁岩浆演化的产物。矿石可分为磁黄铁矿一镍黄铁矿型和黄铁矿一针镍矿一辉镍矿型两类.并以前者为主,表明该矿床的形成至少经历了早期岩浆成矿和晚期热液变质改造成矿两个阶段,应属于岩浆熔离一热液改造成因类型。矿石中的镍主要以镍黄铁矿、紫硫镍铁矿、针镍矿和辉镍矿等独立镍矿物存在;镍有3种赋存形式。以硫化镍为主,硅酸镍、硫酸镍少量。在煎茶岭超基性岩上升侵位过程中,随着岩浆的演化分异先于新元古代在岩体边缘或内部形成镍矿床,而后于印支一燕山期在岩体接触带形成金矿床,官们是在统一的与幔源超基性岩有关的成矿系统中形成的具内在成因联系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