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兵团222团灌区西部为弃耕地和未开发耕地,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土地盐碱化勘察,得出项目区土壤类型为亚粘土,主要积盐方式为洪积积盐;土壤盐渍化的等级为强盐渍土和盐土;项目区盐碱类型为钠盐型,属碱化-硫酸盐型和碱化-氯化物、硫酸盐混合盐渍化类型存在,针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化学性质及其分布特点,提出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疆塔里木灌区水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威胁塔里木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主要以水田向水盐平衡为指导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当前水土资源利用方式下的灌区田间尺度的盐分动态、灌区尺度的盐碱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及农田排水的解决对策,估算了地下水临界深度及灌排比,初步探讨了当前节水农业条件下灌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最后强调:理论上应加强对灌区作物需水研究及水盐运移与聚集规律,特别是节水条件下的根区土壤盐分平衡问题研究;实践中通过完善灌排管理、提高常规灌溉技术的灌溉效率,逐步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塔里木灌区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吴纪华  董小辉 《地下水》2007,29(5):74-75
分析了洮儿河灌区运行后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及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条件,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使农业灌溉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在五家子灌区引水工程完成后对镇赉县低平原的环境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可引起研究区内地下水位抬升,减缓当地用水矛盾,改善当前土壤盐渍化严重现象。但是在排水条件不好的周边,如果不加强管理会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后果。  相似文献   

5.
浅析新疆焉耆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治理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焉耆盆地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严重,分布面积大,灌溉用地表水量多,排碱渠密布,排碱渠大量高矿化度水排人博斯腾湖,使湖水水质受到影响,其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本文试图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机制、成因分析,采用开采地下水、竖井排灌,置换地表水,结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等综合治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盆地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以减少高矿化度水向博斯腾湖的排放,使盆地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中存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传明  靳孟贵 《水文》2007,27(1):78-81
在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盐溃化土地形成机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西北地区盐渍化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问题:上游灌区土地次生盐渍化、水肥利用效率低,下游地区水土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最后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土壤盐碱化是我国北方地区危害农业增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盐碱地約有三亿七千万亩,大約有一亿亩分布在耕地內,其中60%是在灌区。近几年来,由于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灌区次生盐碱化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华北平原发展規模較大,速度較快。土壤盐碱化是盐分在土壤层富集的結果。促使盐分在土壤层內的富集有其气候、  相似文献   

8.
李兴岐  郎元亮 《地下水》1994,16(1):40-42
80年代以来,随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强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井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逐步蔓延。为使这一问题免遭忽视,笔者对馆陶县的次生盐碱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渴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1 土壤盐碱化的概念 常识告诉我们,土壤中含可溶性盐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植物和农作物的正常生长,而盐碱化严重的土壤则寸草不生,形成荒漠。土壤盐碱化根据  相似文献   

9.
孟安家  高海侠 《地下水》2004,26(4):277-278
根据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和灌区实际调查以及试验分析,阐述了因地下水位上升引起灌区内涝,导致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3)
新疆是中国最大的盐土区,土壤盐碱化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本文以北疆区域为例,对通过修建防渗渠道和新建排水渠两种治理措施缓解和治理该区域土壤盐渍化的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可知:采用在项目区新建防渗渠和排水渠的工程措施,增加项目区的排水量,使灌区盐量变化由正均衡转变为负均衡,能偶降低土壤盐渍化的风险,此外,通过合理开采地下水和提高渠系防渗水平等措施,也能够缓解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洛惠渠灌区建成后因灌溉影响,地下水位普遍上升导致次生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整个灌区盐碱化问题显得特别突出,为了抑制盐碱化的发展,灌区修建了完备的排水系统,但经过多年运行灌区排水系统出现老化失修,排水不畅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排水系统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引入生态治理的理念,提出利用工程、农业、生物、管理等多种措施解决灌区排水系...  相似文献   

12.
自流井关闭,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灌区土壤沼泽化和次生盐碱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但人们担心的是自流井关闭后会不会影响井的使用寿命——滤水结构遭破坏、水量减少和管内淤  相似文献   

13.
灾害学定义之下的土壤盐碱化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灌区中低产地的产量、提高其田间管理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防止土壤盐碱化灾害的扩展,在土壤盐碱化灾害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熵权的灰色关联评价方法来构建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根据标准自然灾害风险原理,建立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模型。在松原灌区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表明,灌区各灌片盐碱灾害风险值为0.10~0.36,属于中度风险和重度风险区,风险值由小到大排序为:前郭片、安字片、有字片、龙海片、水字片、大布苏片、潜字片、套浩太片、戎字片、红星片、洪字片。该模型与灌区实情符合较好,客观性较强,表明所建模型可用于土壤盐碱化灾害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4.
李洪庆  魏守忠  杜刚 《地下水》2005,27(1):44-45,49
222团地处三工河流域冲洪积细土平原下游,40多年来的农业生产灌溉,使灌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潜水临界埋深以上,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分析了灌区潜水埋深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就竖井排灌区地下水开采量与潜水埋深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建立了开采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针对吉林西部供水工程所涉及的部分行政区以及向海、莫莫格、查干湖和波罗湖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土壤盐碱化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西部供水工程项目覆盖区总体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其中查干湖生态区与莫莫格生态区的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而覆盖区域土壤盐碱化的影响因素包括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地下水矿化度以及气候条件,其中地下水位埋深是造成土壤盐碱化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圈层结构稳定的地下水位计算与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绿洲灌区水资源集中开发使用,改变了地下水潜流场分布,造成了盐渍化和荒漠化并存的生态问题,严重威胁着绿洲的生态安全。以生态圈层结构理论为基础,深化研究潜水影响层概念内涵,构建干旱平原区潜水蒸发概念性模型,以黑河罗城灌区为例,从机理上揭示干旱区荒漠化与盐渍化的地下水埋深条件并进行定量计算与调控,主要成果如下:①描述了造成内陆河干旱区绿洲内部盐渍化和过渡带荒漠化的潜水蒸发运移规律,利用潜水影响层定义了盐渍化与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并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到罗城灌区绿洲内部次生盐渍化的地下水临界埋深为1.3~1.5 m,过渡带荒漠化地下水临界埋深为8~13 m;②讨论了潜水影响层厚度定量公式中关键参数土壤当量孔径和液体表面张力在不同生态问题中的合理取值;③提出一种协同缓解干旱区盐渍化和荒漠化的地下水位调控方案,实现改善灌区内部盐渍化、控制过渡带荒漠化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17.
疏勒河中游地区气候干旱,而灌区及周边地区范围地下水埋藏较浅(大部分地区2 m左右),强烈的蒸发积盐作用形成了大面积的土壤盐渍化。分析疏勒河流域中游昌马及双塔两灌区盐渍化形成的条件、盐渍土类型及分布规律,根据前人试验成果和实际调查结果,提出灌区内土壤盐渍化改良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节水灌溉在盐碱地治理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和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土壤的盐碱化是人类面临的世界性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世界各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土壤盐碱化带来的危害,并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通过分析盐碱地的成因和现状以及节水灌溉与盐碱地治理之间的关系,举例论证了通过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治理土地的盐碱化,并提出了在发展节水灌溉来治理盐碱地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黑河流域地处干旱的甘(甘肃)蒙(内蒙古)西部,是这一带最大、全国第二大内陆水系。黑河水源于祁连山,山区岩石风化后,地表与地下径流携带大量可溶性盐类(主要为NaHCO3、Na2CO3)向黑河灌区汇集,使得该片土地盐分含量不断增加,土壤理、化性质遭到破坏。人类在生产及生活中的不合理活动也加剧了盐碱化的发生。此为盲目毁草开荒,过度放牧、樵柴及采草,导致草原严重退化。特别是草原开荒将地下的盐碱翻至地表,不利于植物生长。植被大量减少又促进地表的蒸发作用,将盐碱带至地表,从而加剧了土壤盐碱化。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盐碱化土地及碱斑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连片的碱斑和不毛之地。在盐碱化土地的治理与恢复中,应坚持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盐碱化程度、特征及当地的经济、社会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措施。黑河灌区修复改良盐碱土的可行性措施大致可归纳为4个方面.即农业技术措施、水利工程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及化学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宁  魏守忠  吴虹睿  惠小玲 《地下水》2008,30(3):100-101
通过对灌区水资源特征及灌区作物需水量分析,得出灌区缺水特性是春旱性,为保持灌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治理灌区土地盐碱化,提出灌区开发地下水资源的合理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