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用不同树龄的合欢树进行生物电震前前兆异常试验观测的情况。结果表明,树龄越大、树根越深、映震效果越明显。指出,为保证观测效果,应选择树龄大于10a的合欢树作为地震前兆观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合欢树、垂柳、白皮松、紫薇4种不同树种生物电位进行观测试验的情况。结果表明,合欢树的日变规律明显,地震前有异常变化,可作为利用生物电进行地震观测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树种生物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植物体内生物电位的形成机理,国内对生物电刺激的实验室研究成果与合欢树地震观测的震例对比情况,分析了合欢树电位异常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地震前兆的相关性。指出利用合欢树的异常变化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但由于植物体内的生物电影响因素多、机理复杂,在地震预报中要结合其他观测项目综合分析判定其异常。  相似文献   

4.
《山西地震》1999,(Z1):1
叙述了在意大利那波利动物园内用树龄达50a的两棵合欢树生物电位进行地震前兆观测的方法、装置等;给出了1990年5月1日至31日坎帕尼亚地区24次3级~5级地震前合欢树地震观测的资料;分析了这些地震前合欢树生物电位的异常形态;指出,合欢树生物电位可作为预测预报地震的首选树种。  相似文献   

5.
合欢树是一种敏感性植物,利用它进行地震前兆观测是短临地震预报的一种新探索.20多年的研究表明,合欢树的生物电位在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地震前电场、磁场的变化、地下水位等等异常都会刺激合欢树的根部,引起合欢树生物电位的异常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合欢树的庞大根系在地下向三维空间扩展,每一条根就犹如一个"活的"地震探测器,它们比人工制作的传感器件更能如实地"报告"地下发生的最新"信息",实时"监视"着地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震科 《山西地震》2003,(4):39-39
利用合欢树进行地震观测是短临地震预报的一种新探索。由苏丛柏负责的地震科学基金项目——“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研究”课题 ,已于 1999年 10月通过中国地震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认为 ,“利用合欢树生物电位进行地震短临观测、探索在国内首次进行具有新颖性、实用性 ;利用合欢树进行地震短临前兆观测在我国做了一项开创性工作 ,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水平 ,并在观测等方面有所创新 ;研究资料表明合欢树在震前几小时至几天的映震性能较好 ,对于百千米至数百千米的中等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为我国进一步开展该项观测与研究建立了良好…  相似文献   

7.
合欢树生物电位的非震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在山西太钢(集团)有限公司地震台进行合欢树地震观测的震例,总结了合欢树生物电位地震前兆异常的形态及观测成果。认为合欢树的映震性能较好,一般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天合欢树生物电位会出现异常。在100km以内对3.0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80%,在500km以内对4.5级以上地震的映震率达77 %,在1000km以内对5.5级以上地震映震率为66%。  相似文献   

8.
合欢树生物电位的正常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地震》1999,(Z1):1
介绍了合欢树生物电位在正常情况下的日变曲线,指出在正常情况下晴天时合欢树生物电位曲线呈摳皇可綌型,阴雨天时为撝毕邤型。介绍了合欢树生物电位的月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指出,其变化规律尚待进一步观测总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办公室于 1999年 10月 19日至 2 0日在山西省太原市太原钢铁 (集团 )有限公司地震台召开了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研究课题验收会。验收组听取了课题组关于合欢树地震观测与试验的研究报告 ,查看了观测现场 ,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环境 ,查阅了观测资料、图件 ,及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出具的科技查新检索报告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询问 ,验收组经过认真的评议讨论 ,认为 :利用合欢树生物电位进行地震短临观测、探索 ,在国内属首次进行 ,具有新颖性、实用性 ,课题组重点观测、研究的不同树种、不同树龄、不同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山西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地震台采用HD-1型合欢树地震观测系统进行合欢树生物电位观测的测试情况及其对应地震的情况,指出,HD-1型合欢树地震观测系统性能稳定、运行良好,具有较好的映震性能,建议进一步加强研发、推广应用,使之为短临地震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001年8月13日山西太原尖草坪3.8级地震前,太钢地震台合欢树生物电位的前兆异常变化,指出合欢树对于太原地区的有感地震映震性能较好,为进一步研究合欢树震前的异常变化,提出应在太原地区多增加一些合欢树地震观测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 2 0 0 1年 8月 13日山西太原尖草坪 3.8级地震前 ,太钢地震台合欢树生物电位的前兆异常变化 ,指出合欢树对于太原地区的有感地震映震性能较好 ,为进一步研究合欢树震前的异常变化 ,提出应在太原地区多增加一些合欢树地震观测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北6.2级地震的连续形变前兆异常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首都圈连续形变观测网内倾斜及应主的观测资料,对张北地震的前兆异常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如下结果:震前1年半到两年(即1996年)在这一地区存在较大区域的连续形变异常,在这种中长异常背景的基础上,倾斜、应变观测结果再次出现新一轮异常,并且新的异常在观测地点和时间上一致,异常点相对于中长期时的空间范围缩小,响震中区集中(约200km范围内)。新一轮异常从其中最早的异常开始到地震发生在1年以内  相似文献   

14.
对赤城地震台同一观测深度上两套数字式温度计的观测资料运用曲线拟合、离散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两套仪器产出的观测数据真实可靠,温度变化趋势特征一致,能反映井下温度的变化;两套水温观测仪进行同层温度的对比观测,可实现数据异常时影响因素的排查,有益于震前异常的准确判定。  相似文献   

15.
进行每天一次定点、定时、定量人工取样观测的下关温泉水汞进行24小时整点人工加密取样观测实验,研究并讨论人工取样水汞24小时日变化与日测值的关系,为汞量异常时的人工加密观测提供预研究依据,以期更好、更充分地捕获水汞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16.
大气电场异常作为地震短临预报标志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郝建国  唐天明 《地震》1998,18(3):245-256
通过对华北地地区进行震前大气电场异常观测研究的较为全面分析和总结,验证和论述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基本特征,用大量的震例证实了在每次较大的近场地震发生前都能观测到该类异常现象,以及当较长一段时间内观测不到该类异常时,近场近期也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观测场地漏电导致的地电场观测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弥渡地震台地电场观测系统及观测环境相关项目进行逐项核实、分析,结合观测资料的异常变化特征,进行重点排除、查找,找到引起观测资料异常变化的原因是观测场地附近路灯线路漏电所致,判定该异常不是地震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HD-1型合欢树地震观测系统的特点、工作原理、技术指标、系统组成、主要功能等,叙述了系统的操作技术要求与现场安装运行的必要条件,指出该系统的开发研究为短临地震预报增加了一种新型的地震前兆观测项目与系统仪器。  相似文献   

19.
银川地震台重力观测在民乐山丹地震前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度银川基准地震台重力观测资料进行潮汐分析和非潮汐分析,提取出2003年10月25日民乐山丹地震前3个月出现的异常信息,通过对银川台观测条件、仪器的工作情况和数据精度的分析,表明此异常信息可信,阐述一定距离范围内发生地震时,重力观测短临异常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0.
山西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临汾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在临汾及其周边地区发生4.0级以上地震时的异常变化、异常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对于捕捉该区地震前兆异常信息有积极的意义;对2008年4月以来临汾中心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的变化情况、变化形态做了分析,其结果可为场源外区域地电异常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