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叶延磊  李勇  何庆  刘甲军 《测绘通报》2012,(Z1):617-620
基于大型厂区总图管理现状,综合运用二、三维一体化技术,整理总图资料,构建厂区地上建筑和地下管线的三维实景模型,建设二、三维一体化的总图管理信息系统,使厂区总图管理工作可视化、具体化,使总图管理工作适应并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和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总图资料对于工程的部署和规划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克服手工管理总图的繁琐性,同时保证图资料的完整性,建立了一种现代化的总图管理模式--总图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完成对施工信息的入库、检核、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等功能,获得切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供工程施工设计和规划进行分析处理、适时决策。根据图形数据的特点,系统引入实体的概念来表征施工对象,并创建了实体的拓扑结构,解决了实体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联结与动  相似文献   

3.
在总图规划设计精确制图中, 坐标计算、尺寸标注、间距控制、工程量统计及图纸缩放等工作非常重要,但也十分的烦琐.本文结合作者在炼油厂总图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介绍了几种利用AutoCAD进行总图规划设计的快速精确制图的实用技巧,运用这些技巧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架空综合管线在石化厂区总图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种类多、密集、连接管线复杂等原因,利用常规的管线测量方法无法满足测量精度和实现数字化的要求。文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锦州石化公司厂区的密集架空管线,实施从外业管道扫描,内业点云处理、数据模型建立和管线数据库的建立等技术路线和措施,实现了厂区架空管线数字化成果,为石化厂区总图建设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保障。实践证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比传统的测量手段和方法,具有非接触、精度高、速度快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任沂军  向南平 《东北测绘》2001,24(3):11-12,15
在总图规划设计精确制图中,坐标计算、尺寸标注、间距控制、工程量统计及图纸缩放等工作非常重要,但也十分的烦琐。本文结合作者在炼油厂总图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介绍了几种利用AutoCAD进行总图规划设计的快速精确制图的实用技巧,运用这些技巧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Windows 7 XP模式虚拟机技术,开发了武钢总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ArcGIS应用系统软件开发测试和运行兼容问题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利用Windows7XP模式虚拟机技术,开发了武钢总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ArcGIS应用系统软件开发测试和运行兼容问题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像素工厂的无人机影像空三优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像素工厂对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空三优化技术。分析了像素工厂快速处理无人机遥感影像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探讨了空三优化分组参数的绑定策略;提出了空三优化结果的精度评价要求。最后利用GPS辅助无人机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像素工厂平台上对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空三优化处理,能够快速地为后续DSM,DOM和真正射影像生产提供符合精度要求的基础数据。像素工厂与无人机影像数据的结合是无人机测绘工程自动化处理和应急保障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图》1989,(2)
《非洲地图集》已经出版。现就其中总图的晕渲工作简介如下: 晕渲是地貌要素在地图上的一种表示方法,因此晕渲工作不能离开地图的总体要求。在接到任务后,首先认真阅读有关编辑文件,根据设计书规定的地图目的、用途和要求,确定工作方案。本图是全图集中的第一幅,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介绍非洲的总面貌,更偏重于自然地理方  相似文献   

10.
根据辽宁省1∶2 000 DOM制作项目的实际需求,研究了利用像素工厂高效地生产DOM的关键技术。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了像素工厂制作DOM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验证了无控空三平差获得的数据成果可满足1∶2 000正射影像的精度要求,总结了像素工厂提高生产DOM效率的几点经验方法,并提出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像素工厂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网络地图缓存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地图服务应用的延伸及并发访问数不断增加,网络地图服务平台的性能需求越来越高。地图缓存技术有效地减轻了服务器计算负载和网络传输负担,极大地改进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交互效率,提升了网络地图服务应用水平,改善了客户端用户体验,是网络地图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其仍存在地图缓存制作时间长、占用空间大以及瓦片数据更新困难等技术难点。本文通过对目前主流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归纳,重点分析了地图缓存技术各个环节的研究内容和现状以及分布式环境下的地图缓存技术研究进展,挖掘出了地图缓存技术在静态缓存瓦片数据更新、静动相结合的缓存策略切换、按需切图响应效率优化、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组织模型同步、混合模式存储设计、大范围瓦片数据更新以及分布式环境下的地图瓦片数据弹性存储等方面可进一步提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环节,期望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图标注和地图注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图语言,是对地图内容的解释,是一种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表达--地图标注.通过对地图注记和地图标注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认为地图标注是计算机环境下地图注记的表现形式,是地图注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地图设计中的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作品是科学、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体.然而我们对于地图艺术美的认识一直以来都比较模糊,本文从地图的符号、色彩、注记以及整体设计4个方面探讨了地图美学在地图设计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地图艺术美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地图是地图设计编制者将地理空间信息、社会信息及相关资讯科学地获取、加工,进而设计表现为一种符合人们阅读思维的信息传播媒介。在这个将客观世界转化为地图并为读者所使用的信息传播过程中,认知心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既影响地图作者的设计理念;又影响地图读者的阅读理解。因此,研究、理解和掌握认知心理学原理是对地图作者的必然要求。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儿童电子地图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旨在使地图作者利用认知科学的知识设计出更加易于儿童阅读的地图作品,进一步做好儿童的早期教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5.
公开版电子地图是一种集成了地图、数据库、保密处理、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综合性测绘产品,其一般由地图原图数据库、电子地图、地图瓦片3种成果组成,同时具有普通地图、地图原图、数字测绘成果、网络地图等多种测绘成果类型的特性。阐述了依据GB/T24356-2009《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及GB/T19996-2005《公开版地图质量评定标准》3种规范对公开版电子地图项目中多种质量元素进行检验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地图信息的科学含义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地图信息的科学含义,本文对现有几种地图信息的定义进行了分析评价,然后从信息概念的一般性和地图信息的特殊性出发,给出了一种地图信息更为科学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电子地图逐渐扮演起主导地图产品的角色.电子地图有众多的产品形式,以面向多用户为主要任务的通用型大区域矢量电子地图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其数据表现为电子地图数据库,其功能则表现为对数据库的快速浏览、检索、维护、更新以及分发.通用型矢量电子地图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同传统地图和其他电子地图的设计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在地图符号系统的逻辑设计,空间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手段,地图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化设计及地图数据的应用设计等方面的不同.本文以沪苏浙电子地图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地图设计的角度总结了通用型矢量电子地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蒋雪 《东北测绘》2014,(2):43-45
分析了现有网络地图多尺度表达设计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方法,并根据电子地图屏幕显示与阅读的特点,结合地图符号学理论,从地图视觉感受和用户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地图载负量设计、地图分级显示设计和符号尺寸设计,并以重庆市地图的多尺度表达设计为例,对提出的设计方法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图像识别在互联网“问题地图”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  吴佳桐 《测绘通报》2020,(6):145-148
本文对互联网“问题地图”监控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阐述了全国互联网“问题地图”监控网络和工作机制,分析了当前互联网“问题地图”监控工作中存在数据量过大,难以及时准确发现及违法成本低,难以有效减少“问题地图”发生的两大难点。对比分析了图像识别技术在互联网“问题地图”监控工作中实际应用的两种方法,分析了两种方法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为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履职,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问题地图”监控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