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罗京义 《贵州气象》1996,20(2):9-12
本文首先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的方法对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气温场之间的交叉相关系数分析,确定出海温场与气温场之间的高级性相关区。然后利用复经验正交函数对高线性相关区进行分析,并讨论它的时间变化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南半球大气环流与广西旱涝的关系发现,广西汛期旱涝与前期南半球大气环流场之间有显著相关,从澳大利亚西南侧的南印度洋至罗斯海之间的海洋地区是最主要的高相关区,也是旱、涝年份距平场差异最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预测三江源地区春季、夏季降水趋势的需要出发,利用聚类分析法将三江源地区春、夏季降水场分为3个区域。通过对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与前期太平洋海温相关普查,定义了与3个区春、夏季降水指数相关的海温分布型指数。冬季西太平洋海温偏低(偏高),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三江源1区、3区春季降水减少(增加);冬季赤道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偏高(偏低)的海温分布型造成2区、3区夏季降水减少(增加)。对冬季太平洋海温分布型与后期春、夏季500 hPa北半球高度场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当冬季西太平洋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春季高度场印度高压、中西伯利亚槽及阿留申低槽加强(减弱),三江源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偏多);而当冬季太平洋中部、加利福尼亚海域海温综合指数高(低)时,夏季高度场伊朗高压、中西伯利亚高脊加强(减弱)及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偏南(偏北),夏季降水偏少(偏多)。  相似文献   

4.
黑潮OLR距平指数与华南西部主汛期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LR距平场与华南西部主汛期降水的相关分析场显示,在黑潮区域有强烈的高相关信号反映。黑潮区OLR距平指数与华南主汛期降水的遥相关分析显示,前期黑潮区OLR距平指数的异常,可以成为预测主汛期降水有一定指示意义的前兆信号。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主成分降维分析方法,对1989~2000年主汛期降水作预测及回代检验,检验结果准确率达75%,说明用黑潮区OLR距平指数作为预报因子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报成绩。  相似文献   

5.
对近35年(1961 ̄1995)春季西北降水量和同期与前期冬季的北半球500hPa高度场进行奇异值分解(SVD),得到了同期和前期500hPa高度场与西北区春季降水场的高相关区域,分析两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寻找出有预报意义的环流特征和关键区。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汛期旱涝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通过Z指数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对海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海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1960年代中期以来,汛期旱涝具有由偏旱转为偏涝的趋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全省的旱涝多发区。进一步研究表明,汛期严重旱涝年的前期和同期环流的差异场均存在显著差异区,汛期旱涝等级与前期逐月环流场之间都有高相关区,且存在明显的隔季相关。由普查出的前期各月环流场的高相关因子经相关稳定性检验后作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以位势高度场为因子的预报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和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以云南纵向岭谷区怒江流域历年逐月径流量观测资料和云南同期逐月雨量场和气温场观测资料,应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纵向岭谷区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雨量场和气温场变化的相关特征。结果表明,在纵向岭谷区,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雨量场变化的相关总体很显著,其中以春季最好,夏季次之,再次之是秋季,冬季的相关不显著。怒江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气温场变化的负相关不显著,其中以春季较好,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的负相关不显著,相反在25°N以南,与气温的正相关却较为显著,其中秋冬季较好,春夏季不显著。怒江跨境径流量的变化主要依赖于降水量的变化,气温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黑潮海区海面温度场和我国气温场之间的交叉和相关系数场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了气温场与海面温度场之间的高线性相关区域。文中并讨论了这些高线性相关区的时空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对2010年6月1—2日广西大暴雨天气的湿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暴雨前有一个高湿区的形成和维持过程,暴雨前一天预报的高湿区产生明显调整,导致暴雨出现,表明低层湿度场对暴雨发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森 《四川气象》2000,20(4):29-32
应用1951年至1978年气象资料,通过108型电子计算机,对伏旱强度(天数)与(前三年元月到当年6月)各月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500和100百帕高度场及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进行相关场普查,共计得到289块信度在0.05以上的相关区,通过相关区的时空变化,充分地了解到盆东伏旱长期天气变化过程和前期环流特征;并且选择具有天气学意义的相关区因子制作盆东伏旱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1.
利用典型相关理论,研究了中国15个区春末5月降水指数与其前期(1—4月)和同期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5月降水和前期及同期500hPa环流场的相关性以前期1月和同期5月的最好。前期500hPa环流场对我国5月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全球性,而同期的高相关区主要出现在上游的欧亚地区。此外,前期不同的大气环流运动变化形式对5月降水有不同的影响,即对于时间相隔较长的1—2月,中高纬度超长波的发展变化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对于相邻4月和同期5月更主要是不同类型遥相关的变化,如前期4月的西太平洋型(WP)和西大西洋型(WA)对我国5月黄河中上游地区的降水有着相当的影响。另外还发现,5月降水和1—5月高度场相关的典型特征向量分布在东部地区由南向北呈正负相间的波列结构,在全国范围内的东西方向上,相关区也是正负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北极4个区的海水DQ%指数和全国160站7月份降水关系的诊断分析指出,6月份格陵兰海冰异常与黄河中上游7月份旱涝存在着明显的联系,6月份格陵兰海冰少(多)时,黄河中上游7月份易涝(旱)。产生这种联系的物理机制是6月份格陵兰海冰异常影响7月份欧亚大气环流,导致黄河中上游7月份降水产生异常。通过对相关场进行显著性检验,确认了6月份格陵兰海冰异常与黄河中上游7月份旱涝联系在统计上的可靠性。同时发现,有时随机数序列与气象要素场的相关场会达到很高的显著水平,而且这种相关场中的显著相关区的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成片分布的。这项工作指出了把对相关场的显著性检验与相关场成因的物理机制分析相结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应用1951年至1978年的气象资料,通过108型电子计算机,对伏旱强度(天数)与(前三年元月到当年6月)各月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500和100百帕高度场及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进行相关场普查,共计得到289块信度在0.05以上的相关区.通过相关区的时空变化,充分地了解到盆东伏旱长期天气变化过程和前期环流特征:并且选择具有天气学意义的相关区因子制作盆东伏旱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51—2005年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格点资料、1949—2005年海温场 (SST) 格点资料, 计算与后期热带气旋发生频数的相关系数, 分析两个相关场显著相关区的统计特征, 进一步分析其天气气候学意义和物理意义。选取若干相关系数高的格点, 构成组合因子, 建立二次型曲线预测方程, 进行西北太平洋、南海及登陆我国、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年月频数的预测。预测试验和检验表明, 二次型预测模型有较高的拟合能力, 在业务应用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鲁西南1979-2008年8-9月份阴雨日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8-9月份阴雨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9月份阴雨日数与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存在显著的滞后相关性,共得出45个优势相关区,相关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大多数优势相关区出现在60篘以南地区。阴雨日数与前期极涡位置及强弱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从优势相关区提取的预报因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上一年秋冬季预报因子占6/9;建立预报方程,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温变化对云南汛期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云南汛期6~8月雨量与前期1~5月北半球200、500、850hPa高度场和海温场(40°S~40°N,30°E~70°W)的相关关系,得到两个相关场中显著相关区的时空分布特征、尺度范围和相关场的波列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与云南汛期雨量相关的环流系统的天气气候学意义,得到云南汛期雨量与前期高度场和海温场的遥相关关键区。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综合考虑高度场和海温场作为云南汛期雨量预报因子,使预报更具可靠的物理基础,并初步归纳出影响云南汛期雨量的物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7.
利用前期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格点资料、海温场(SST)格点资料,计算与后期热带气旋(TC)发生频数的相关系数,分析两个相关场显著相关区的统计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天气气候学意义和物理意义。选取若干相关系数高的格点,组成组合因子,建立二项式曲线方程,对影响南海以及登陆或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做年、月频数预测。预测试验和检验表明,二项式曲线预测模型有较高的拟合能力,在影响南海以及登陆或影响广东的热带气旋年、月频数预测中,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勇  何金海  姜爱军  周兵 《气象科学》2007,27(2):119-125
用近55 a资料研究了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WP)异常环流特征及其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型与我国冬季天气气候关系密切。高指数年500 hPa高度场亚洲大陆上空中高纬为负高度异常,中纬度西风偏强,环流呈纬向型,对应海平面气压场上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低指数年情况相反。冬季西太平洋遥相关指数与我国冬季气温和降水存在显著的大范围正相关,与气温的高相关区为我国东部、南部沿海及西南地区所形成的U型区域,而与降水的高相关区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对太平洋海温场与我国大陆降水场作相关分析,主要基于探讨海气相互作用对我国大陆降水影响的机制和规律,分析发现:太平洋海温不仅与我国东部降水相关,而且与西部高原降水也相关,降水场存在5个高相关区域,海温场存在4个高敏感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降水与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呈负相关,与黑潮海温存正相关;不同时期海温与降水相关的敏感区是不同的。这些对我国气候预测分析特别是旱涝趋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成彬  郑祖光  王雨 《大气科学》1994,18(Z1):810-819
本文采用二维板对称高截断谱模式研究了环境温度场和偶度场对台风发生、发展的影响,指出整层平均的环境温度场的水平梯度和涡度场是影响台风重要因子。较强的环境温度汤梯度的作用类似于水平方向不均匀加热场的作用,能造成暖区上升、冷区下沉的热力直接环流,并且温度场的梯度越大,环流越强。对于整层平均的绝对涡度场而言,只有弱的正的平均绝对涡度才有利于台风的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