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2020,(4)
以开采地下水为城市工农业用水为主的博乐市,水资源利用粗放,为了保证博乐市地下水资源得到集约化化高效利用,文章分析了博乐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存在的问题,采用地下水资源管控系统进行全市地下水资源监控、管理,并着重对管控系统方案、相关监测设备的选型以及应用模式和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博乐市实现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科学调度水资源、维系生态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关于煤矿开采对地下水扰动研究表明,煤矿开采施工扰动及形成的地下采空区对原地下水赋存环境和运移通道产生影响。新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脆弱,为确保新疆宝贵的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有必要从水资源动态平衡角度对本区煤矿开采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和破坏机理进行研究。据地下水扰动变化特点,提出新的保护及利用思路,为科学保护和利用矿区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晖  刘淼  李瑞 《地下水》2010,32(3):44-47
在查明淮河流域地下水各含水岩组的水文地质特征、水资源总量、开采现状及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详细的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拜纪章  戴凤君  田立 《地下水》2007,29(3):57-59,79
镇江地处苏南,"临江近海",虽然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大多为"客水".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已成为可供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镇江市为地下水资源不丰富地区,随着对地下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发生了地质环境问题.在分析镇江市地下水水资源系统及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在镇江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玲  尹政 《甘肃地质》2011,(3):75-79
通过对嘉峪关市现状降水量、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及水资源总量的调查分析,计算评价了嘉峪关市的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并与黑河流域及全国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嘉峪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东北地区自然地理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及其环境效应、地下水污染等方面阐述了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开采历史、水资源管理、立法与执法等5个层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东北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目前存在的影响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勘查开发、节约用水、地下水理论研究等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对区域宏观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念龙 《地下水》2008,30(1):107-108
提出了无效消耗水资源的概念。对孔隙水系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可以通过超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无效消耗水资源的四类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例证说明,在有无效消耗水资源存在的地区,只有超量开采地下水,腾出地下水库,使这些无效消耗水资源—洪水、地表积水及地下水的蒸发量转入地下,才能要充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马宝强  王潇  汤超  刘恩丽  李莉 《地下水》2022,(3):65-67+266
甘肃省深居我国西北内陆区,是我国最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非常匮乏。地下水作为全省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地下水的重要性却往往被忽略。为推进全省地下水环境保护,防止地下水超采和污染,本文主要基于2005-2020年水资源利用统计数据,系统分析了地下水资源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比重以及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结构。结果表明,全省地下水资源多年平均利用量占全省水资源利用总量的22%;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灌溉为主,占全省地下水利用总量的76%,但在酒泉、张掖、武威等干旱少雨的河西走廊平原区内陆河流域,居民生活用水几乎全部来自地下水,该地区也是全省地下水开发程度最高和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主要平原地下水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华  陈浩  张薇 《地下水》2009,31(2):1-4
通常用地下水开采系数反映地下水资源潜力,只考虑了地下水的持续开采,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相互脱节,不便于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地下水潜力系数是综合了地下水可开采盈余量、咸水、微咸水可利用量以及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节水量等,对各平原(盆地)地下水潜力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不同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方向:西北内陆盆地突出要解决地表水、地下水的相互涵养保护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应充分利用水资源相互转化和重复循环的规律,扩大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华北及东北地区应从水资源现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出发,综合治理,开源节流,保护环境.合理调整开采方案,应加强浅层微咸水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秀丽  韩廷印 《地下水》2010,32(4):34-37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地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利用地表水回补地下水成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朱庄水库水源条件以及下游河道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和百泉泉域水资源的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后,认为利用朱庄水库放水回补百泉泉域地下水从条件上及经济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高俊莲 《地下水》2008,30(6):76-78
在分析地下水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从地下水资源量、供水工程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对晋中市地下水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晋中市地下水资源现状,为解决日益突出的水资源矛盾,提出一些合理性建议,为研究及合理利用晋中市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敬伟  李南  张世华 《地下水》2010,32(3):49-50
常州市和镇江市地处苏南,由于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已成为可供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随着对地下水需求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地区发生了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分析常州镇江地区水资源系统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对优质的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的开发利用措施,对产生的环境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并提出加强地下水管理,加强地下水回灌,加强管理及监督力度等治理措施及促进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分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龙  柏菊  刘猛 《地下水》2008,30(4):34-37
采用1956~2006年新资料系列,在对安徽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地下水系统的脆弱性及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出地下水开采区的划分标准及划分等级,提出不同规划水平年、不同年型分区浅层地下水、中深层孔隙水和岩溶水资源的剩余量、剩余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为该区未来更长时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近年随着浑南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大伙房水库引水工程建成之前,地下水已成为其可利用的主要水资源之一.通过浑南中心水源地地下水的监测、评价,分析论述了地下水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袁捍卫  袁红卫  赵长征  崔丽 《地下水》2004,26(3):153-153,17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增加,造成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不断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及社会问题.本文对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月英 《地下水》2010,32(2):120-121
大同市水资源十分匮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比较干旱的2005年为典型,对本年度大同市各县区的水资源要素包括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干旱年降水量、河川径流量、地下水资源量的数量、年内分配特征及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地表水调蓄工程建设,对地下水强开采地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限制开采等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水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北地区水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重点在对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分布及赋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对不同地质-水文地质类型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开发前景进行了评述, 指出地下水资源对于解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问题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针对西北地氏水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华北平原东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生  陈秀玲  Th.M.Boers 《地下水》2003,25(4):207-214
华北平原东部水资源短缺,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生态环境恶化。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发展井灌井排渠灌沟排,以开发利用当地浅层地下水包括微成水和成水为基础.以引调可利用的地表水补源。以调控地下水埋深在临界动态为棱心,以土壤及潜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库.最大限度圯犯时空分布不均的天然降雨转化为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6,(3)
通过建设地下水水位动态监控体系和非农取用水户监控体系,建立健全高效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基本实现水位、水量双控制,对地下水超采进行监测、评估和管理,达到逐步减少地下水开采、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水效率、充分利用可利用水资源、修复水生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实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生  陈秀玲 《地下水》1999,21(2):79-83
中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实行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与综合治理旱涝碱咸的基本途径。本文介绍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关键在于调控地下水理深在适宜的动态,以浅层地下水的地层空间作为调节“四水”(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上水)的地下水库,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转化为可利用的水资源,使地表径流充分拦蓄利用,增强防涝淋盐和淡化地下水质的作用,达到灌区多目标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