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  李正文  王玲 《矿物岩石》2004,24(4):99-101
复杂储集层问题属地震勘探中难题.由于受地震信号频带及子波等因素的影响.往往难对其以分辨和识别,用最大熵伯格算法.在频率域对有效地震信号进行谱外推和谱整形从而达到实现时间域分辨率的目的,而不同于传统的伯格反褶积方法也无需提取子波,实例证明该方法对提高分辨率识别薄层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地震波能量衰减与岩性、孔隙流体的性质有一定的关联,国内、外学者利用高频成分的频谱分析对储层含气性检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振幅高频部分的高吸收与岩石孔隙含气有关,低频部分的高吸收则可能预示着岩石孔隙的含水(油)饱和度。这里总结了国内、外利用瞬时子波吸收衰减技术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利用频率域信息进行烃类检测的基本原理。文昌气田的水层、气层在地震剖面表现为强振幅的亮点特征,利用频率域信息对文昌XX构造进行了目标岩性预测和含气性预测,预测效果经钻井得以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局部平面波分解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对高斯波数偏移存在较大的影响。笔者分析了目前常用的时间域、频率域、频率波数域3种不同域的局部平面波分解方法,给出了3种不同计算方式下局部平面波分解的具体计算公式;并结合局部平面波分解的特征,针对不同域下的局部平面波分解算法采取合理的程序设计思想, 对多组模拟数据应用不同域的局部平面波分解算法进行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对比。通过对比分析可知, 应用频率波数域的局部平面波分解,不但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 而且相对于时间域和频率域局部平面波分解能够提高近60%的计算效率,为下一步进行偏移成像更高效地提供了精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4.
流动性是预测低孔渗气藏含气性关键参数之一,但如何预测流动性一直是地球物理界难题。在孔隙粘弹性介质中,流体的存在导致地震波发生不同程度的频散和衰减,研究表明P波频散和流体的流动性有关,而流动性是渗透率与流体粘滞度的比值,因此流动性的概念和参数能极大地帮助流体粘滞度与渗透率的预测。笔者利用Wang Yanghua射线参数域表示的Zoeppritz近似方程,将频率因子引入到AVO分析中,推导出射线域频变AVO表达式。同时提出了频变属性表达式以衡量速度频散的大小,分析随频率变化的速度频散异常特征。将速度频散和流体的流动性联系起来,在莺歌海盆地DF区高温高压岩性气藏油气检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速度频散能有效预测流体流动性、储层含气性。  相似文献   

5.
电磁场从频率域转换到时间域的几种算法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电磁场从频率域向时间域转换的三种具体算法,即余弦变换多项式近似法。G-S法和数值线性滤波法;用这三种变换法对电偶源电场的瞬变响应E_(x2)(t)进行了计算;将计算结果同解析解进行了比较,对比了三种算法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有限差分法研究频率域中二维弹性波动方程组的正演算法及理论合成记录的制作,频率域中二维弹性波动方程组的建立还未见报道,且此种算法要比时间域中正演算法计算量小得多,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并且为弹性波动方程组的多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保证。理论合成记录的制作是获取波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全面地反映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7.
桩基激振响应的频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威  盛勇 《物探与化探》1990,14(2):81-87
目前,我国在桩基质量无损检测中使用的仪器主要是时间域的,因此其成果的解释也以时间域分析方法为主。但是频率域的分析较为直观,有其独特之处。本文通过介绍桩基激振响应的波动方程在频率域中的解,对桩基质量在频率域中的分析方法作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运用有限差分法研究频率域中二维弹性波动方程组的正演算法及理论合成记录的制作。频率域中二维弹性波动方程组的建立还未见报道,且此种算法要比时间域中正演算法计算量小得多,大大提高了计算速度,并且为弹性波动方程组的多参数反演提供了基本保证。理论合成记录的制作是获取波场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全面地反映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的分布与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9.
频率域高密度电法在秦始皇陵地宫探测中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频率域高密度电法在秦始皇陵地宫探测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探测效果,探测结果不仅证实了地宫真实存在。也初步确定了地宫墓室的位置、大小、埋深及其完好性。  相似文献   

10.
地下管线探测电磁场异常特征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频率域中一次电磁场和二次电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利用Hx,Hx的异常特征点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进行正常场改正的必要性,最后利用不同类型管线检测实际资料,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哈拉山铅锌矿床属高锌高氧化矿,矿区海拔高度4300 m以上.矿体赋存在断裂构造带内的次级构造破碎带中.区内岩性较为简单,矿体与围岩有一定的电性差异,通过频率域激电测量,圈定出低缓视幅频率(Fs)异常,经综合分析推测为s矿异常.经工程揭露,圈定出数条高氧化铅锌矿体.说明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下,频率域激电法对寻找氧化矿有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卫平  王守坦 《地球学报》2003,24(3):285-288
直升机频率域电磁系统的最大勘探深度究竟是多少,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通常认为其最大勘探深度为150m,但这些都是根据实际的勘查经验得出的,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这一问题,根据均匀半空间模型,推导了不同装置的频率域电磁响应的理论公式,分析了不同装置的频率域电磁响应特征,探讨了电磁响应特征与穿透深度的关系,并给出了不同装置的频率域电磁系统的理论探测深度。  相似文献   

13.
在基岩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除去泥质、孔隙和其他矿物等因素的影响后,地层电阻率与致密围岩电阻率的差异就被认为是裂缝以及地层孔隙中储存的流体性质引起的。选择相同岩性含气储层与致密围岩层的电阻率值,利用数值反演的方法确定出计算含气层段消除裂缝以及孔隙中流体性质影响以后的地层真电阻率公式,定义地层真电阻率和深侧向电阻率的差值与地层深侧向电阻率的比值为构造电阻率差比值,该参数主要反映裂缝以及孔隙中的流体性质对电阻率降低幅度的影响。因此,利用差比值法可以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的流体性质,进而制作油层、气层和水层的判别图版,并结合其他测井曲线、油藏动态资料以及气测信息综合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天然气层。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研究区火山岩天然气层的识别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孙海涛  王元汉 《岩土力学》2007,28(5):995-1000
数值积分是基于节点计算的数值分析方法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完全无网格法的计算要求,提出了一种能自动适应任意计算域上各种节点分布方式的数值积分算法。该算法能随计算点的位置不同,自动确定积分域及积分域内的求积点,计算出数值积分结果,给出了临空边坡滑移体和圆孔方板2个实例。结果表明,按文中算法编制的程序具有良好的边界再生能力和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作为基于节点数值分析方法的一个程序模块,用于实际计算。底层算法思想,使得程序可方便地转换为其他计算语言。  相似文献   

15.
叠前地震反演是根据振幅随炮检距或入射角的变化规律所反映的地下岩性和孔隙流体性质,来预测油气和估计地层岩性参数的一项技术,但直接应用叠前地震反演的结果还存在反演的属性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而存在明显的压实背景趋势的影响,以及分析描述储层孔隙内流体特征时,经常存在单个属性难以有效识别孔隙内流体类型的不足。泊松阻抗是由叠前地震反演结果推导出的属性,它将泊松比和密度两种属性融合为单一的泊松阻抗属性,其泊松阻抗属性有助于实现将含油气储层从围岩中进行有效分离,达到识别砂岩孔隙内流体的目的。将泊松阻抗作为一种新的油气检测地震属性应用于西非深水勘探区块的烃类检测中,其钻前预测与实钻结果完全一致,从而证实了泊松阻抗钻前预测油气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显示了泊松阻抗作为一种新的油气检测地震属性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时间域和频率域的多元地震参数解释煤层结构属于岩性地震勘探范畴。将该技术用于陕北大保当勘探区,配合地质研究,成功地确定了2~(-2)煤层的结构变化情况,确定的煤层分叉线同单纯依靠地震解释或地质推断的煤层分叉线比较,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沉积盆地热流体活动及其成藏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一些含油气盆地的典型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热流体活动的若干重要表现形式及主要研究方法,强调了热流体活动对有机质热演化和油气生成的强化作用。根据控制热流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流体活动通道,将沉积盆地内的热流体活动类型划分为岩性型、不整合型、断裂型和复合型四大类。最后,探讨了热流体活动对成藏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认为其可为有机质演化异常提供新的成因解释途径,扩大油气勘探领域;为油气运移的研究提供线索,优化勘探目标选择;为成岩-孔隙演化的动态研究提供依据,预测深部储层发育层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地形对频率域航空电磁法的影响程度,以及如何有效提取由于地形产生的航空电磁场,笔者利用频率域有限差分法开展了复杂地形条件下的频率域航空电磁响应计算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坡度较陡的地形对频率域航空电磁响应影响较大(尤其在沟谷位置地形影响最大),以至于增加了电磁异常的复杂程度,影响了电磁异常的解释结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和三维的地形校正方法对典型地形地电模型进行校正,有效去除和压制了地形引起的电磁干扰异常,突出了异常体引起的电磁异常,提高了频率域航空电磁的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基于Biot固结理论,考虑了土体和孔隙流体压缩性,通过对控制方程的解耦,得到在横观各向同性饱和土体中圆形隧洞边界上作用随时间变化的轴对称荷载或流体压力所引起的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场在拉普拉斯变换域中的解析表达式,运用拉普拉斯数值逆变换进行算例分析,得到在时间域中的解,讨论了单级加载和循环加载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瞬时加载条件下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也分析了土体的横观各向同性性质对应力、位移和孔隙水压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吕延防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157-160
泥质岩层中孔隙水在向外排运的过程中遵循低速非达西流动规律,当泥质沉积物成岩以后,地层中部的孔隙水必须克服微孔隙对其产生的启动阻力才能向外排出,否则,地层水就被滞流在岩层孔隙中造成泥岩的欠压实,具欠压实地层的孔隙水承担了部分上覆地层的重量而形成孔隙流体超压。因此,启动阻力是泥岩层形成孔隙流体超压的根本原因。在成岩作用的早期阶段,泥质岩层启动阻力较小,流体可以流动,流体超压由粘滞阻力和启动阻力两部分组成,当成岩作用进入到中-晚期以后,泥质岩层启动阻力增大,流体不能流动,粘滞阻力近似等于零,超压值等于启动阻力值。因为启动阻力是泥质岩层的固有特征,所以,在没有裂缝或断层的情况下,孔隙流体超压就必然存在。启动阻力随着泥质岩层厚度的增大、埋藏深度的增加、成岩程度的增强、砂质含量的减小而增大,孔隙流体超压也随上述因素的变化与启动阻力等量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