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行业结构、地区结构与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2000-2009年相关统计数据,从行业结构和地区结构2个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构成.从行业结构看,各行业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既取决于各行业本身占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取决于行业的发展速度.自2000年以来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对第三产业的作用力越来越大,有效地促进了第三产业增长,而以交通运输为代表的传统流通部门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因此,合理发展新兴产业将是有效拉动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从地区结构看,无论从第三产业本身还是从内部各行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空间集聚,但新兴行业的集聚程度要大于传统行业;2000-2009年东部地区对我国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贡献率的省份集中度很高,但在集中的基础上出现了有条件的扩散,一些经济总量较大的省份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加;而经济总量较小的省份对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有微弱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20多年来我国区域发展政策讨论的基础上,以1978~2000年我国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分析模型,探讨了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与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之间的关系。模型显示:(1)1978~2000年我国区域发展政策对区域经济集聚起促进作用;(2)第三产业的空间分布变化对区域经济空间分布变化影响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再次是第一产业,这说明在我国各省市区之间第一产业发展是比较均衡的,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发展是不均衡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可拓工程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综合关联度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单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4.
新疆各地区(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在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城乡劳动就业和方便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各地区(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发展对策做了初步探讨。首先在系统性、导向性、替换性和客观性原则下,确立了第三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即产业发展规模,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的经济效益,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潜力。接着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体系赋权。最后,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合成指标的评价值,得出新疆各地区(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根据各地区(州、市)实际情况和得分值划分出四种第三产业发展类型,并对不同类型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类型地区(州、市),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全疆第三产业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1982年以来中国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关联带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旅游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增长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和波及效应。本文建立了一个新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采用1982-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方法、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弹性系数分析法,系统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增长及各部门的关联带动性。研究发现:①从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看,旅游业发展与第三产业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稳定的关系;入境旅游与第三产业之间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国内旅游与第三产业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旅游业发展对第三产业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入境旅游对第三产业增长的带动性要高于国内旅游。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具有某种相互推动作用。②从弹性分析看,入境旅游对第三产业及各部门的弹性系数分别为1.090079、1.024949、1.047349、1.110070、1.044185、1.139565和1.177425;国内旅游对第三产及各部门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789943、0.744285、0.759301、0.806053、0.755764、0.826966和0.855732,入境旅游对第三产业及各部门增长的贡献度高于国内旅游的,这可能与长期重视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6.
长沙市第三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国华  杨利 《热带地理》2001,21(2):150-155
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长沙市第三产业发展对全市社会经济成长的贡献,并针对长沙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经济效益低、新兴行业发展缓慢、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市场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主导行业进行了选择,同时提出了多渠道融资以增加投入,促进第三产业自我发展机制创新及强化第三产业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法制建设等结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7.
余慧  贺清云 《热带地理》2007,27(6):543-547
以我国东、中、西部有典型代表的10省市与湖南省为研究对象,设定有代表性的区位因素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对各省市外商直接投资区位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相关因素的横向分析和对比来探讨湖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区位条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区域的全球化水平和外贸依存度、信息化发展程度和基础设施状况、地理区位和区位惯性基本上决定了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位选择;工业化水平、劳动力成本、城市化水平、市场化程度、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有一定的影响。湖南省在信息化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科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上有一定的优势,劣势则表现在外贸依存度、融资能力、工业化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地区、城市经济社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立足郑州市的实际,详尽分析了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提出了借助优势,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耕地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国家统计资料,分析了我国近20年来耕地变化总体趋势:耕地总量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不断下降,且地区间的数量、质量变化不平衡。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对多变量作因子分析,找出我国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口的不断增长,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洪涝灾害的频繁发生及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最后针对分析结果,提出藏粮于土、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第三产业用地管理等若干关于耕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基本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简要评介产业结构化,初略回顾和分析国内外第三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并强调要认识第三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历史和区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第三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江苏省正处于以工业经济为主转向工业经济与服务经济并重的时期,第三产业主导方向的选择尤为重要。该文利用投入产出表,运用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率、劳动报酬率、对信息业和金融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净流出率等指标,对江苏省第三产业各行业的产业素质进行系统分析,提出第三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应选择交通运输仓储业、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事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地区主导产业定量选择及优化调整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王开章  田雨  李新运  梁勇 《地理研究》2003,22(1):114-122
本文建立了工业、第三产业和农业主导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非线性功效函数定量评估模型,对济南市三类产业分行业进行了定量评价,确定了5个工业主导产业、6个第三产业主导产业和1个农业优势产业,提出了21世纪初期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多元化工业旅游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化工业旅游是工业旅游的深化,是一类包含工业旅游、科技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在内的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近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发展多元化工业旅游具有广告宣传、科普教育、带动第三产业、兼备学术交流、优化企业环境、推进城市旅游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显著的综合效益。内蒙古具有发展多元化工业旅游的资源、设施、区位、市场和旅游发展基础等良好的软硬条件,应当抓住当前内蒙古工业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构建"大金三角"和"小金三角"多元化工业旅游区,以创意推动工业旅游,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理论探讨和实践引导,让这一新生事物长盛不衰,魅力永存。  相似文献   

14.
分析江汉平原2000—2004年农地城市流转时空特征,根据农地城市流转的综合变动系数,将江汉平原农地城市流转类型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相对稳定型和稳定型,并研究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也不同;在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如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同,农地城市流转类型也不同;各市、县的产业非农化、就业非农化及农地城市流转耦合系数与农地城市流转综合变动系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这对判断农地城市流转类型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变,农村劳动力与人口不断聚集城镇,城市化水平提高。相关分析表明,许昌市城市化与第二产业发展呈较强正相关,与第三产业发展无明显规律关系。因产业与企业基础现状、布局、区位、政策制度等原因,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作用存在明显差异。集中培育发展优势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教育培训、构建协调的推拉制度体系是提高许昌市城市化水平、实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协调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产业空间格局演化与空间转型发展态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璐 《地理科学》2021,41(3):387-396
基于城市层面三次产业的产值数据,应用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全面分析了 2003-2016年中国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与转型发展态势.研究发现,2003-2016年中国三次产业空间中心均向内陆方向移动,且第二产业空间移动距离最大;第一产业空间离散化发展,空间聚集度减小;第二产业正在加快由沿海向内陆地区空间集中化聚集发展,空...  相似文献   

17.
以构建高效信息传输网络为代表的全球信息化浪潮正在蓬勃兴起。这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在即将来临的信息社会中,信息资源将成为人类生产资料的第一要素。从世界范围看,信息产业从传统的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新兴产业的趋势已日益明显。信息产业可以成为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持久效能的新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也是中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两个转变”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产业经济重心演变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重心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比分析我国产业重心与经济重心、投资重心、人口重心演化路径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构造模型并进行计量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产业重心移动不仅受产业产值大小及方差的显著影响,而且受经济、投资以及人口变量的总量大小及方差的显著影响,而增长速度对产业重心移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京津主导产业选择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07年京津64个制造业部门和14个第三产业部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京津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对京津的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北京主导产业应以电子信息产业、石化产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等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为主;天津以发展汽车制造业、设备制造业、钢压延加工业和炼钢等临海型产业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