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占刚  屈红刚  王想红 《测绘学报》2018,47(9):1270-1279
目前研究已提出了多种带洞面域拓扑关系的描述模型,建立不同模型之间的联系可发挥这些模型在拓扑关系推导和分析中的优势。本文对比分析了基于点集拓扑和对象分解两种方法的6种拓扑关系描述模型,通过定义两个25交关系矩阵操作算子,建立整体面域与分解区域间的拓扑关系计算方法,实现了拓扑关系描述模型之间的转换。理论证明,表明关系矩阵表和扩展9交集模型,以及4元组模型与25交模型在表达拓扑关系的能力方面是一致的且可以相互转换,关系矩阵表可转换为25交模型和9交模型。实例分析说明本文方法可以利用25交模型的“桥梁”作用实现多种模型之间的转换,描述具有特定结构带洞面域间的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2.
线线间的拓扑关系比较复杂,目前很少有模型能对线线间的拓扑关系进行详细描述。9-Intersection模型是比较突出的模型,但是对部分线线间的拓扑关系也无法区分描述。提出线线拓扑关系5元组描述模型,该模型根据点集拓扑学,线由内部和端点构成,以及线线间的内部和端点只有相离、相交、相接、相邻和重叠,因而用2个元组来描述端点的拓扑关系,再用3个元组来描述线线内部的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3.
地籍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周晓光  陈军  蒋捷  朱建军 《测绘学报》2003,32(4):356-361
地籍的核心是地块,地块间存在着多种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这些关系是地籍数据更新、信息查询与分析的基础。一个地块可看做2维欧氏空间中的一个面域,但目前对于两个面域间空间拓扑关系的描述方法非常有限,不能区分一个简单地块和一个复合地块(一个大地块中包围一个小地块的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在Egenhofer等提出的包含空洞的两个面域间空间拓扑关系描述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描述地块间空间拓扑关系的双四元交模型(Double 4I,简称为D-4I模型),其特点是用两个四元组矩阵来描述最多包含一个复合地块的两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并用D-4I模型推导了一个简单地块和一个复合地块间的拓扑关系类型,共描述了31种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并总结了在地籍信息系统数据更新和数据质量控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7种常见的两个地块间空间拓扑关系。这些拓扑关系的描述与区分澄清了地籍地块间的空间拓扑关系类型,为地籍数据更新操作、地籍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控制、信息查询与分析推理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时序图相邻两帧配准问题是实现智能2维动画系统的核心,文中利用拓扑关系进行配准,提出了利用网络模型解决拓扑关系配准的一种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实有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映射观念的地图综合概念模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艾廷华 《测绘学报》2003,32(1):87-92
基于关系代数的映射变换思想,将地图综合的概念框架划分为2种映射形式:空间实体映射和空间关系映射,根据变换前后空间实体数目的变化,空间实体映射进一步区分为1-1,n-1,n-m映射。空间关系映射则视为拓扑关系、距离关系、方向关系3种基本关系的复合变换。为描述综合过程中粗化表达,建立了“空间关系分辨率”概念,基于9交叉、主方向模型以及本文自行建立的“等距离关系”模型分别给出了拓扑关系、方向关系、距离关系中分辨率的表达方式。在概念级上讨论了2种映射在地图综合过程的表现形式,这一综合模式与传统方法的显著区别是,它强调了关系也存在综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二维空间有向线、有向带洞面目标的特点,考虑有向线的起终点与有向带洞面目标的正反面,建立了有向线与有向带洞面目标之间拓扑关系与方向关系集成表达的DL-DRH模型(有向线-有向带洞面目标拓扑关系模型)。首先基于点集拓扑理论,构建了DL-RH模型(有向线-带洞面目标拓扑关系模型),得到143种DL-RH拓扑关系。进而根据交集位置特点,对DR-RH拓扑关系进行分类,给出了3类空间语义更丰富的DL-DRH拓扑关系。接着分析了DL-H模型(有向线-简单面目标拓扑关系模型)、DL-RH模型和DL-DRH模型之间的转换规则。然后利用7种拓扑关系规则证明DL-DRH拓扑关系的完备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表明DL-DRH模型能准确、直观地表达有向线与有向带洞面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二重拓扑关系的9-交叉,发展了两种线-域拓扑关系的概念领域模型。其中快照模型是通过比较拓扑关系对来导出领域和基于最小可注意到的差别来选定领域;而平稳过渡模型则是基于那些可能会引起拓扑关系变化的变形知识来探求领域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空间数据是否要建立拓扑关系并在数据库中显式地存储记录”一直是G IS领域争论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融合拓扑关系数据模型和面向实体数据模型,进而在分析和总结现有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4层空间数据模型。对模型作了4个层次划分:几何对象、基本和复杂要素、分层与分区以及多尺度表达。模型具有3个特点,即多尺度描述地理空间;能描述不同要素层、不同区之间的关系;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要素层拓扑关系。最后给出了模型在自主开发的地理数据库管理平台Geoinfo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基于欧拉数的地籍拓扑关系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籍实体间的空间拓扑关系是地籍信息系统时空数据组织与查询、空间数据质量控制、空间数据更新处理等的基础,然而现有拓扑关系模型在计算地籍实体间的拓扑关系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整体交/差和欧拉数的地籍实体拓扑关系计算方法,其将目标看作一个整体,用目标整体间∩(交)、\(差)两个集合操作的结果来区分目标之间的拓扑关系,结果的取值包括内容、维数和欧拉数三个拓扑不变量。研究工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拓扑关系模型克服了现有拓扑关系模型在描述地籍实体间拓扑关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其已成功地应用到地籍空间数据更新处理中。  相似文献   

10.
定性推理中的推理模型涉及到的空间关系主要有拓扑、方向和距离等,仅用单一的空间关系往往不能精确地描述空间场景.利用内部矩形体对参照物体进行方向片划分,提出3维空间双投影内分矩阵模型,通过内部、边界、外部3种方向关系组合表达空间方向关系;利用方向关系与拓扑关系间的依赖约束,提出方向关系与拓扑关系间的11条转化规则;最后,根...  相似文献   

11.
为构建和表达顾及外拓扑的产权体,以现有楼层平面图为基础,采用"推拉"二维图形的方式生成产权体三维模型,并使用3-组合图表达产权体的内拓扑与外拓扑,提出基于带权关联图与关联矩阵的"推拉"间隔传递方法,基于老新间隔对照关系的组合图飞镖生成方法以及组合图β关系的添加算法。通过"推拉"平面图的方式可以生成产权体三维模型;3-组合图可以表达产权体的内拓扑和外拓扑,并能提高构体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不确定区域间拓扑关系定性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不确定区域间拓扑关系的组合描述法,它对拓扑关系的描述能力与扩展九交完全相同.但组合描述模型的优点在于用已有的5种面/面基本拓扑关系的组合来表示44种不确定区域间的复杂拓扑关系,可以把44种复杂拓扑关系的推理转化为5种基本拓扑关系推理的组合,从而实现不确定区域间拓扑关系的推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从栅格数据直接建立拓扑关系的思想,用跟踪过程中容易获得的拓扑信息来优化拓扑生成的算法模型,借以提高拓扑生成的效率。本文还提出用连通性区域填充的方法处理各种任意复杂岛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个有代表性的图形文件为例,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拓扑关系,并说明如何用关系数据表来描述和表达图素的拓扑关系,以及拓扑关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GIS面目标间拓扑关系的形式化模型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拓扑关系的描述和区分是建立在空间目标相互作用过程中目标集及其分量集合拓扑特性变化基础之上的.建立了GIS中拓扑关系形式化描述和区分的一种广义模型,并与已有的形式化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现有的形式化方法和模型是广义模型的一些特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面目标间拓扑关系形式化描述的基本模型,并根据定义的拓扑距离和拓扑复杂性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拓扑关系概念邻域图.  相似文献   

16.
3维GIS拓扑关系中"一面三层"的概念及其在2维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3维GIS拓扑关系中的一个新概念“一面三层”,它是对笔者所提出的3维GIS中基于体划分的5组拓扑关系中的第2组“曲面片-外环-内环-正面多边形-负面多边形”关系的补充与发展。“一面三层”就是假设作为体与体之间分界面的曲面具有三层,即正面层、负面层与中间层,正面层,负面层分别分裂,中间层将正面层与负面层的分裂迭合起来,这样既保持一个自然曲面片的完整性,又使曲面片正、负面的子片划分相互独立,并通过中间层使正、负面子片间建立联系。文中设计了实现“一面三层”的数据结构。采用“一面三层”的概念建立的拓扑关系,可以很方便地查出某个多面体所相邻的多面体,最后,文章将“一面三层”的概念推广到2维,以用于高速公路、铁路、河流等作为行政区划自然边界的线状地物的拓扑关系中。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不确定数据间的拓扑关系,针对"蛋-黄"模型中46个拓扑关系内部逻辑关系不清的缺点,给出了"蛋-黄"模型的邻近拓扑关系之间的动态变化图和相应的93个拓扑关系,去掉41个含"切"的拓扑关系和6个重复的拓扑关系,仍然得到46个拓扑关系,这与Cohn的理论是一致的,在完善了"蛋-黄"模型的同时提高了其空间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地图的基本元素及其拓扑关系.采用先建立子图拓扑关系,再以并运算方式产生图拓扑关系的思想。在实现方式上,以栅格影像为基础,用种子填充方式产生子图拓扑关系;采用面目标匹配法顺序搜索方式合并子图,生成图拓扑关系,并以自动方式实现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二维图形数据重构三维模型是建筑三维建模的重要手段。二维图形中建筑构件的图形识别是三维建筑模型重构的关键。针对现有二维建筑图形识别算法鲁棒性缺乏、抗图形变换能力低和不易扩展等问题,本文构建了统一表达制图符号几何特征、拓扑关系特征和语义属性特征的属性图;实现了抗旋转、缩放的建筑构件识别,确保了算法的鲁棒性。系统分析了图纸空间到模型空间的语义映射关系,并利用3DMax脚本实现了三维建筑模型自动构建。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地图的基本元素及其拓扑关系,采用先建立子图拓扑关系,再以并运算方式产生图拓扑关系的思想,在实现方式上,以栅格影像为基础,用种子填充方式产生子图拓扑关系;采用面目标匹配法序搜索方式合并子图,生成图拓扑关系,并以自动方式实现上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