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秋季干旱之后,11月降水仍然偏少,9-11月总降水量,以北疆代表站6站统计,在近40年中是倒数第3位.11月北疆北部降水开始增加,但沿天山一带的干旱仍然严重.12月北疆各地降水明显增加,大部分地区上中旬就超过或达到12月平均降水量.南疆入秋来一直没有降水,12月下旬普遍下了小雪. 11月至12月中旬气温偏高,12月下旬由于2次较强冷空气活动,全疆大部分地区出现了1984年以来12月的最低气温. 一、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2.
就新津机场全天低能见度天气进行统计和分析,指出全天低能见度发生次数随时间呈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出现全天低能度最多的月份是12月.讨论了易发生全天低能见度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3.
分析洛阳机场1994年1月~1998年12月水平能见度<1.0 km的天气发现,98%的低能见度天气是雾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洛阳机场出现的雾的种类及其影响程度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大部全国降水分布不均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3.9℃,与常年同期持平.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2 mm,较常年同期偏多2.4 mm.月内,我国遭受三次较强冷空气过程.受冷空气带来的大风影响,北方出现了沙尘暴天气,局地出现了强沙尘暴.此外,西南大部地区温度高降雨少,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1].  相似文献   

5.
全国大部降水偏少两次寒潮影响明显——2008年12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杰 《气象》2009,35(3):120-123
2008年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8℃,常年历时同期温度为-3.9℃,相比较偏高1.1℃,其中青海12月平均气温创下了自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的次高值.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4mm,较常年同期(9.8mm)偏少4.4mm.本月我国降水分布明显不均,如海南降水最达到了100mm以上,其区域平均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大值.12月份我国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两次大范围寒潮侵袭我国;华北、黄淮、西北东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西南和江南地区出现大雾天气;我国部分地区森林、草原、城市乡村火险气象等级持续偏高,西藏、江西、广西等地出现火点.  相似文献   

6.
张勇 《气象》2008,34(3):124-127
12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3℃,较常年同期(-3.9℃)偏高1.6℃,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高.四川、海南、广东、云南12月平均气温均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次高值.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6mm,较常年同期(10.0mm)略偏多.月内,江南、华南等地出现严重秋旱连初冬旱,下旬,大部地区旱情得到缓解;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下旬后期,全国出现大范围大风强降温天气,东北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  相似文献   

7.
尤媛  马学款  李思腾  关良 《气象》2022,(3):386-392
2021年12月大气环流的主要特征是:北半球极涡呈偶极型分布,东亚大槽偏西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接近常年同期.12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8.7 mm,比常年同期(10.5 mm)偏少17.1%;全国平均气温为-2.3℃,比常年同期(-3.2℃)偏高0.9℃.月内出现了3次冷空气过程和1次大范围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此外...  相似文献   

8.
前言关中地区的连阴雨天气过程一般出现在秋季,冬季出现的并不多.但是一旦出现往往伴有低云和低能见度,对航空兵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对它的形成、发展和结束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1984年12月关中地区一次连雨阴天气过程的形成、维持和结束的分析.总结出了几条预报线索,并将在今后的预报实践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9.
1基本气候特点 2003年度(2002年12月~2003年11月),全省气温略偏低,夏季出现近50多年来罕见的凉夏;降水量异常偏多,年度降水量是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先后出现了淮河大水和黄河秋汛;日照严重偏少.年内气象灾害频繁,尤其是夏秋季低温阴雨时间长,暴雨洪涝灾害严重.本年度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不利,但对林业生产有利,属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10.
一次大雾形成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对2009年11月30日到12月1日天津武清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这次大雾过程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山东地区,天津市武清县位于大雾的边缘位置.此次雾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11月30日的17:00(北京时间,下同)至12月1日00:00是雾的形成阶段,12月1日00:00出现雾,00:00至09:00是雾的发展阶段,09:00之后是雾的消散阶段.模拟研究表明长波辐射降温使得温度下降并导致逆温层出现,同时由于暖湿气流输送,观测点处具有充足的水汽供应,促使了大雾的形成;在雾形成之后,逆温层的维持、持续的长波辐射降温有利于雾的不断发展;而后期辐散下沉运动明显,水汽不断向外辐散,使得雾逐渐消散.湍流对雾的影响是向上和向四周传输水汽,使得雾范围扩大,但如果太强,又会使得雾很快消散.  相似文献   

11.
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奉新县1991年12月29日出现了严寒冰冻天气,极端最低气温达-15.8℃,地面最低温度达-19.7℃,为全省最低值,柑桔造成了严重冻害.1 冻害特点及灾情调查这次严寒冰冻天气的特点是:降温幅度大,低温维持时间长,冰冻期天气复杂.  相似文献   

12.
重要天气过程概述 江西省气象台 包慧濛 1 大雾过程 2020年10—12月,江西省出现区域性大雾(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的日数为 2 d ,较常年相比明显偏少.12 月28—29日出现连续性大雾天气过程,其中,12月28日全省共48个县(市)出现大雾天气,永丰、临川、贵溪、德兴等28县能见度不足200 m ,其中崇仁、乐平等10县能见度一度降至100 m以下.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上海机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段的探空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低能见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以及影响低能见度的天气因子和大气污染浓度,结果表明:低能见度在12月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1月、11月,6-9月出现最少;05:00-08:00出现频率最高,维持时间在1-5 h内的累积频率达到84.4%.降水、雾、霾等是造成低能见度的天气因子.低能见度日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冬季大气边界层稳定比例较高、多层逆温频繁发生、混合层高度低,是上海地区低能见度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主要用洛阳15年冬季能见度资料对比,提出1994年11月-12月出现多日大雾天气在历史上是少见的.通过分析1994年几例典型大雾形成的具体特点和影响因素及天气形势.指出稳定层的存在,适宜的地面气压场是导致大雾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余汝南 《气象》1983,9(12):28-28
《气象》编辑部转来奉友新同志报道海口机场出现霜露并存的现象的稿件,经查1982年12月28、29日海口市确实出现了霜露并存的现象。 海口市出现霜,过去也有过。解放后在1962年1月28日、1975年12月30日,海口也都出现过霜。在白沙、琼中、汀迈、临高等地,霜更为常见。 霜和露都是形成于冷空气侵袭时的晴朗无风的  相似文献   

16.
从1988年1月开始,全球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异常气象.例如,日本继1987年12月以来,气温有持续偏暖的趋势,东京1月平均气温达7.7℃,比多年平均值高出了3℃,  相似文献   

17.
1 引言 2001年12月6日,707-C波段测风雷达仰角驱动电路出现故障.通过分析判断,并对仰角驱动电路部分和机械部分进行检查,找出了发生故障的原因,同时也为该雷达的维修维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王慧  隋伟辉 《气象科技》2013,41(4):720-725
利用1988-2010年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高时空分辨率10 m风场分析了我国近海海区的大风(6级以上)日数和大风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按照中央气象台对近海海区的划分,分析了近海18个海区大风的季节变化特征.我国近海大风日数高值中心及大风风速高值中心都集中于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域,在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域交界处最高可达140天以上,平均大风风速达到13m/s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大风日数和大风风速充分体现了东亚季风冬强夏弱的特点.冬半年,大风日数及风速高值中心一直位于东海东北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以及南海西南部海域,12月是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和强度的峰值时期.从4月开始,南海西南部的高值中心消失,而以北海域的高值区的分布基本不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月.近海18个海区的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别,南海中部和南部的4个海域大风日数呈双峰型变化,冬季的12月至次年1月出现最高值,夏季西南季风时期的7-8月出现次高值.除琼州海峡外,包括南海北部海域的其余13个海区高值均在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低值出现在夏季6-7月.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2010/2011年冬季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2011年冬季(2010年12月—2011年2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全省冬季气温前低后高,降水持续偏少,日照分布不均。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12月青海省北部出现大范围寒潮、强降温天气,2月玉树出现大风沙尘天气灾害。  相似文献   

20.
分析结果发现2004年河南北中部出现的冷冬年气候特点是寒冷时间长,日平均气温低,逐日气温日较差较小,极端低温出现少;历史上冷冬出现的气候演变有连续性,一般≥4年;2004年冬季(12月~翌年2月)亚洲中高纬地区500 hPa高度距平北高南低,西风带纬向环流占优势,咸海到巴尔喀什湖间较长时间维持冷低中心,是造成当年冬季寒冷的大气环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