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三维建模方法存在侧重可视化表现、忽略模型与建筑物结构规模之间有机联系、细节层次缺乏伸缩性等问题.该文根据建筑构造知识,提出基于形状文法的建筑物三维建模方法,开展建筑物主体建模、纹理细节构建及附属设施建模.实验证明,该方法能提高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可重用性和灵活性,在室内外建筑物模型动态生成、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有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陈旻  盛业华  温永宁  陶虹  郭飞 《地理研究》2009,28(3):705-715
以地理问题求解和地理科学研究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为引导,针对当前地理建模过程中存在的建模思想难以交流与重用、建模方式复杂、多领域专家协同建模困难等问题,研究地理概念建模过程中地理概念场景、概念实体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表达与元数据描述方法,利用空间数据表达规范与地理模型元数据表达规范逐步引导数据与模型的选择与匹配,构建地理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视化、引导式的面向地理问题表达的概念建模方法,为地理研究提供一个语义引导的图标式地理概念建模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钻孔的三维地质模型快速构建及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钻孔数据快速构建三维地质模型并进一步提高模型合理性和数据质量,提出了基于钻孔的三维地质模型快速构建及更新方法.利用基于层位标定的钻孔数据快速解译方法完成原始钻孔中地层分界点的编号之后,实现了三维模型的自动构建;通过在约束条件下调整层面虚拟控制点,完成了模型的交互式调整,并能根据调整结果自动更新三维模型.该方法在建模实际案例中的成功应用,证明其能够很好地处理工程实践中的复杂问题,提高了建模效率及模型质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煤层构造的特征和煤田勘察数据的生产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三维格网的虚拟不规则六面体层状包络体动态建模方法,可较好地描述煤层的地质形态;根据煤层格网数据单元格种类(5种类型)的不同和每个单元中无效点分布情况,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六面体单元的三角网剖分算法,可实时地从数据库中调用分块的层状格网模型数据,经过一次六面体格网单元的遍历,即可将格网数据动态剖分成无缝、不重复、具有方向的三角面片,然后由显示引擎进行实时三维可视化表达。该模型结合了三角网具有利于实体表面三维可视化渲染的特性和四边形规则格网模型有利于通过插值生成的优势,模型构建算法可基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动态渲染,有利于数据更新,使模型简洁、高效,冗余较少。  相似文献   

5.
6.
7.
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弱主要源自思维结构的混乱。以"工业区位分析建模与应用"为例,介绍了建构区位分析的一般思维模型的过程,包括:预先复习,准备知识;品读试题,搭建支架;建构模型,掌握关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拓展迁移,总结提高。阐述了建模的价值及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三维地质建模的基本理论、发展现状及未来,该文回顾了三维地质建模产生的历史背景,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流程,从矢(栅)属性、空间尺度、时间维度、拓扑一致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三维地质建模在石油、地下水模拟、数字矿山、城市地质、岩土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在研究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和国内外软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难点及关键技术;对三维地质建模进行了综合定义,并总结了三维地质建模亟待突破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中标准体系之间出现不必要的交叉、重复乃至矛盾,确定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实现程度,利用软件自动完成一致性测试并给出可信的测试结果,已成为地理信息标准化的关键问题.该文应用MVC三层体系架构,构建了一种新型地理信息标准一致性测试过程模型(GIS-CTM),设计了前置处理器和后置处理器两个客户端,通过测试问卷形式完成从ATS到可执行测试套件的转变过程,实现了测试准备、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判定及测试报告生成等功能.该模型为测试体系规定了方法和框架,保证测试结果具有足够的可信度,进而保证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一致,支持了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标准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运用GIS-IDRISI软件,在其空间分析模块支持下,结合植被、土壤和DEM数据建立了一个土壤侵蚀功能模型,并在3种不同植被状况下(1.现有植被;2.植被遭受严重破坏;3.植被得以良好保护和恢复),利用此模型对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的土壤侵蚀状况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在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内,土壤侵蚀极敏感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高海拔的高山区域和低海拔的澜沧江河谷区,而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主要分布于中间海拔区域.研究区现有植被得到了当地藏族居民的较好保护,但如果该区域的植被受到严重破坏,如情景2所示,那么土壤侵蚀极敏感、高度敏感和中度敏感区面积将大量增加,相反,轻度敏感和不敏感区的面积将大量减少,尤其是不敏感区将几乎全部消失.所以梅里雪山国家公园当前的首要任务为保护好当地的植被和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1.
12.
在CSG-BR三维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对象的CSG-BR三维数据模型构建方法.将地理实体按照CSG-BR三维模型的要求进行抽象、分解和组织,并把最小地理实体的几何特征、属性信息等相关信息进行对象封装,用边界表示法和结构实体几何表示法组织地理空间对象信息,建立各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利用VRML对OCSG-BR数据进行三维可视化,实现了复杂三维空间数据及其相互间复杂关系的集成组织和管理,为对象化三维模型构建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遥感可视化建模工具的工作流模型及分布式调度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布式工作流引擎相对集中式引擎在处理事务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针对现有遥感可视化建模工具对于大规模、大数据的工作流程在效率上存在的问题.分析集中式与分布武工作流系统的特点,参考了当前流行的产品架构,结合实际应用需求,根据遥感影像处理的特征,提出基于有向图的分布式BFS算法的引擎调度算法,算法考虑了分布式系统中时间一致性以及数据一致性问题,引入一种新的冲突解决策略,解决分布式系统下由于时间不一致导致的部分结点不能得到正确的层号的问题;采用等待机制和数据流图的概念,控制较快的分支的执行速率,容许较慢的分支在没有被较快分支赶上时完成对流程图的搜索,保证任务结点所接收数据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周边地缘影响力的建模与测算——以南亚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国际社会已经进入了大规模实力转移的时代,如何顺应当代国际关系中实力结构变化的趋势,科学合理地测度一国在周边地缘环境中的影响力,成为国家外交政策和周边战略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权力理论、硬实力和软实力理论、相互依赖理论,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地缘影响力的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了近10 年来中国在南亚各国和南亚地区的地缘影响力。结果表明:①2012 年中国与南亚七国的综合实力比较,按照差距从小到大排序,分别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和马尔代夫。说明国家本身的地缘重量,尤其是硬实力依旧是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②近10 年来,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地缘影响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中国在不丹、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地缘影响力最大,而在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最小。表明地缘影响力受国家间地理位置的制约,呈距离衰减的空间分布。③国家的实力和地缘影响力并非成正比关系。国家实力强大并不能代表其对外的影响力就强大。④无论在政策制度、国家形象还是文化交流方面,中国与南亚各国间的软实力差距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三维地质建模若干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由于地质数据及其应用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备等特点,使得三维地质建模成为制约三维GIS研究及其应用的主要瓶颈之一。讨论三维空间数据模型的设计,提出“多元数据—多方法集成—多层次干预”的“三多”建模思路;从建模尺度、数据源、建模工具等方面对建模方法进行分类;分析三维地质建模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海量模型数据操作和多元数据一体化耦合显示;针对三维地质建模系统的开发提出6项建议,分析近期三维地质建模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未来50年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Land use m odelling is a useful tool to analyze the land use cause, process and result, torecognize the im pact of land use system change on ecological environm ent,and to support theland use planning and policy (IIA SA ,1998;Costanza etal.,…  相似文献   

17.
整合GIS的生态环境建模与EDSS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生态环境的空间问题建模及模型集成机制,综合评述了环境建模及其应用软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比分析了生态环境模型与GIS集成的多种方式,重点讨论了当前环境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策略和研究热点,并结合本体技术和语义网服务展望了未来环境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三维地层表面建模方法构建的三维地层模型上表面粗糙,与地形不一致.在分析当前建模方法缺陷的基础上,基于多层DEM建模思想,提出了利用DEM修正主TIN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可保证模型与地形的空间一致性,实现模型与地理数据的一体化显示.并提出了利用虚拟钻孔进行剖面图离散化处理,将建模数据源统一为钻孔数据,从而将剖面图融入实际建模流程,解决了单一钻孔数据导致建模结果不精确及模型无法修正的问题,也简化了多源数据导致建模方法复杂的问题.最后以合肥市某区为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实现过程及建模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引入人工蜂群算法用于构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机制。算法原理通过模仿蜜蜂采蜜行为,自动搜索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样本中不同土地变化类型所对应的驱动力分类规则。分类规则的构建采用“IF…THEN”形式,并选取3种不同的适应度函数分别进行模拟验证。研究案例基于UCI实验数据集和美国纽卡斯尔市真实土地利用变化数据集。由实验结果可知,采用蜂群算法模型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评价优于其它算法,表明蜂群算法应用于土地利用变化建模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地理措施通常是指人类针对地理环境、人地关系中的实际问题和区域发展所采取的解决方式、途径、手段。该类试题有利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突出地理学科高考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教育目标,是高考的常考题型。本文从高考试题统计、解题方法与技巧、高考真题再现、地理思维建模、实战演练五个方面,阐述地理措施类综合题的应对策略。地理措施类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学以致用的考查目标。解答地理措施类综合题,要遵循标本兼治原则提出解决问题措施,遵循扬长补短原则提出优化发展措施,要结合试题的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的地理知识,从多层次、多方位、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