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们对道路重要性的认知与道路周边设施有重要关系,针对现有地图综合道路选取方法中对语义特征考虑不足的问题,将POI数据引入到道路的语义特征分析中,提出一种综合考虑道路空间特征和语义特征的道路综合自动选取方法。首先,结合POI位置数据构造了道路语义特征度量的3个新参量:设施点密度、重要设施比率和专题设施比率;然后,与道路长度、连接值、总深度值、平均线密度等反映道路几何、拓扑和分布特征的度量参量一起,通过归一化和熵值法赋权进行整合计算,得到道路重要性值;最后,综合考虑道路重要性值、道路stroke构成和stroke连通度的约束条件进行道路的分步选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留主要道路、保持道路分布疏密特征和道路连通性的同时,较好地顾及了道路的语义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2.
餐饮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运用合适的方法来研究城市餐饮业的空间格局特征,对城市规划、商业选址和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市海珠区为例,基于餐饮店POI(兴趣点)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餐饮店的空间分布特性,采用网络核密度法探究其热点路段的分布情况,并利用网络双变量K函数法,分析餐饮店分布与公交站和居民小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海珠区餐饮店总体分布呈现“西密东疏”的空间格局,具有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江南中街道餐饮店分布的热点路段主要集中在江南西路和江南大道中沿线,其密度随着与该沿线的距离增加而衰减;在较小范围内,餐饮店的分布与公交站具有显著的聚集关系,而与居民小区不具有显著的聚集关系。对于沿道路分布的空间地理点对象,利用网络空间点模式分析可得到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分数维为分析指标的分形几何理论,为地图点群目标的空间复杂性分析提供了一种定量方法。但是研究表明,地图点群目标的分形性质往往表现出局部的非均匀特性,因此主要以研究对象整体分维估值为主的分维分析方法难以描述这种变化。本文在分维扩展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局部分维分析方法--元分维模型,并通过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揭示地图点群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从而为地图点群目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利用将建筑实体进行高度抽象,提出了建筑点群,以GIS的空间分析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体高度、起伏度、空间聚集度三个指标对城市的3维形态进行量化与分析.选取南京市主城区为实验样区,提取该区域的建筑点群,用三个指标对实验样区内3维形态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时间发展特点进行定量分析与描述.实验结果证明,这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建筑实体在区域内的组合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3维形态的基本特征,有助于对城市空间分布格局及城市历史演变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计算不同尺度下空间目标的相似性是GIS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点群是地理空间群组目标的一种,研究其相似性可对空间群组目标的计算机制图结果进行评价。以往的理论研究主要从影响点群目标的单一因子出发,对影响点群目标的简单因子进行分析,并以此提出相应计算模型。为了研究点群目标在不同尺度下的相似性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影响点群目标相似性的主要因子(包括拓扑关系、方向关系、距离关系、分布范围和分布密度),并分别提出拓扑相似度、方向相似度、分布范围相似度、距离相似度分布和密度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从整体上把握计算点群目标的相似性。通过层次分析法,赋予5种因子相应的权重,最后集成不同尺度下点群目标相似度的总体计算模型。经过计算验证,该方法能较准确地计算不同尺度下点群目标的相似程度,为制图综合质量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当前,揭示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及地理特征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依据。运用人口结构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江西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特征及地理特征。研究表明:江西农村贫困人口变化大,差异大,分布非常广泛,而且极其不均衡;赣州农村贫困最为严重,并呈现高-高集聚特征,南昌农村贫困最轻;地理与江西南部高-高集聚区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呈正相关,与江西北部低-低集聚区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呈负相关,并产生了地域性贫困现象。  相似文献   

7.
人口空间化数据能够将人口分布更精细地反映在地理空间中,可以为科学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加精细的数据源。本文选取多源遥感数据和兴趣点作为影响环渤海地区人口分布的自变量因子,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对环渤海地区进行分区密度制图,生成该地区2010年和2020年30 m人口空间化数据,并将结果与WorldPop数据集以及其他地区30 m研究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① 本文模拟结果精度整体高于WorldPop数据集10%以上;② 相较于WorldPop数据集,本文人口数据能细致地描述环渤海人口分布的空间异质性;③ 与其他地区30 m研究成果相比,模拟精度也有所提升;④ 遥感建成区数据和兴趣点是环渤海地区人口分布的最重要指示性指标;⑤ 在环渤海地区人口估计方面,社会因素与人口分布有更高的相关性,映射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区而异。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网络空间的依赖性不断增强,互联网技术与网络基础设施规模迅速发展。很难直接用数字或表格的形式对网络空间进行全局的规划与管理,并且不容易发现隐藏在网络空间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网络空间点群要素的多尺度模型构建对网络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分析和可视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网络空间的特征为依据,在借鉴基于社团划分的网络空间分层算法和基于节点重要性的网络空间分层算法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Blondel算法和k-核分解的混合算法相结合的网络空间点群要素多尺度模型构建算法。本算法通过自动社团划分,用同一社团内的节点合并构建新的网络,有效解决了基于节点重要性的网络空间分层算法自动化程度低的弊端。利用核心节点来代替整个社团结构,显著保留了网络空间中节点的属性。实验表明使用该算法可以使各个层次网络空间点群要素的综合比例降至30%以下,较好的实现了网络空间点群要素的聚类与分层,若将网络空间点群要素的多尺度模型应用于地理空间中,则可实现网络空间地图的多尺度绘制。  相似文献   

9.
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角度划分城市空间格局,不仅是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也能反映城市用地的内在功能形态和空间组合模式。然而,以往城市“三生空间”的识别主要利用遥感图像、兴趣点和土地利用数据进行,缺少城市内部的立体信息。街景图像可以体现城市内部街道特征,实现街道内部物理环境近距离大规模高分辨率的客观测量。因此,本文基于街景图像提取场景语义特征,提出一种中心城区“三生空间”的识别和特征重要性分析的方法。以成都市四环内为研究区,使用梯度极限提升算法识别城市“三生空间”,进行模型精度对比检验,从道路、格网和交通分析区3个尺度分析研究区“三生空间”的格局分布特征,并引入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方法探索“三生空间”的特征重要性。结果显示:(1)本文提出的基于街景图像识别“三生空间”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模型识别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R2均达到0.6,表明使用街景图像识别“三生空间”具有可行性;(2)分析研究区内的“三生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区内以生产-生活空间为主,数量多且在区域内呈片状分布,以生态空间为主的单元数量少,主要分布在大型公园处;(3)分析7维场景层语义特征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疾病的发生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群特点密切相关,其发生与流行通常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针对目前在疾病空间聚集特征与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中,缺少两者关联关系的探讨,以及空间尺度多集中于省、市和县域,因此,本研究提出一种面向疾病空间聚集性与影响因素分析的方法。以武汉市的历史肺结核数据为例,进行基于乡镇尺度的肺结核发病率数据及影响因素数据的处理与整合,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2011年、2013年和2015年肺结核空间聚集情况;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探测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及交互作用,探究肺结核空间聚集的成因。结果表明:肺结核热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新洲区、江夏区和蔡甸区,冷点聚集乡镇主要分布在洪山区;植被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及五类兴趣点密度(医疗保健类、生活服务类、餐饮类、住宅类和农林牧渔类)为肺结核发病率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交互作用对肺结核发病率影响显著增强。研究成果可为武汉市肺结核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具有年代老、埋深大、成岩作用强烈的特征,原生孔隙几乎被破坏殆尽,有效裂缝的发育程度是决定储层优劣的关键因素。根据岩芯描述、薄片鉴定、FMI成像测井、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电子探针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研究手段,开展了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简称"塔北地区")寒武系白云岩储层的裂缝充填特征及有效性分析。塔北地区整体裂缝发育,天山南地区与塔河地区裂缝在产状、线密度、形态以及充填特征上存在差异。天山南地区裂缝线密度与有效性均低于塔河地区,充填矿物主要为自形白云石与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石膏与黄铁矿。充填白云石分为3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90℃、90℃~110℃及110℃以上,均为地层内的成岩流体成因;充填石英分两期,第一期为黏土矿物转化蚀变形成,第二期可能为热液成因。塔河地区裂缝线密度高,有效性较好,溶蚀作用发育,是有利的勘探地区,其充填物以热液矿物组合形式出现,主要为方解石,其次为石膏、鞍状白云石、黏土矿物、沥青等,重晶石以交代白云石的形式出现。充填方解石分为4期,对应的温度区间分别为70℃~100℃、100℃~130℃、130℃~180℃及180℃以上,前3期充填为不同埋深时期地层内成岩流体成因,最后一期充填为自下部运移而来的高温热液流体成因。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盆地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控制着后期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与古地理展布。通过野外剖面、岩芯分析、测井数据等建立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层序地层格架;选取寒武纪SS1最大海泛面(徐庄组沉积晚期地层)为标志层,通过残余厚度印模法,并结合古地质图分析,对研究区前寒武纪进行古地貌恢复,明确了前寒武纪沉积背景、构造格局及物源方向。总体上,前寒武纪鄂尔多斯盆地南、北濒临秦祁海和兴蒙海,东、西被贺兰和晋豫陕坳拉槽所夹持,古地貌东北高、西南低,受秦祁海影响最大,可将其划分为3个古构造地貌单元:高地剥蚀区、受古构造控制形成的坳陷区以及处于剥蚀与沉积过渡地带的斜坡阶地区。通过研究前寒武纪末期古地貌与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分布认为,拉张活动背景下的坳陷带以及斜坡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的有利区块,前寒武纪古地貌格局影响了寒武纪早期烃源岩发育与分布。恢复古地貌形态对于揭示物源供给,研究沉积物搬运、平面和纵向展布特征,探究沉积、沉降中心的迁移规律,以及进一步揭示生储盖组合和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羊虎沟组物源特征对天然气勘探尤为重要。通过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组分、重矿物组合以及石英阴极发光等研究,认为研究区羊虎沟组受到北部、西南部、南部物源控制,各个方位物源在研究区中部吴忠—马家滩地区汇合。通过砂岩轻、重矿物组合和碎屑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以及泥岩的稀土元素特征等分析,认为研究区羊虎沟组源岩以大陆上地壳岩石为主。研究区北部砂岩物源区为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阿拉善古陆浅变质岩相似,具有亲缘性;西南部及南部砂岩物源区为稳定陆块区和再旋回造山带物源区,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祁连—北秦岭造山带中浅变质岩相似。综上所述,研究区北部母岩主要为阿拉善古陆的浅变质岩夹少许火山岩,西南部及南部母岩主要为祁连—北秦岭造山带的中浅变质岩,其次为碳酸盐岩和火山岩。  相似文献   

14.
以社区居民点为研究最小单元,利用高德地图获取高峰及平峰时间段的实时路况信息,计算基于实时路况的社区居民点至医院的最优路线下的通达时间,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寻法对医院进行可达性分析。搜寻分析了成都市五城区704个居民点在工作日6个时段内到达99所二级以上医院的可达性。结果表明:在15 min阈值内,成都市就医可达性时段差异显著,各时段可达性一般及以上的等级累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夜晚、中午、上午、下午、早高峰、晚高峰。可达性分布不均衡,随着搜寻阈值的增大,可达性等级有向较好和一般等级靠拢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因富含油气而备受关注,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成为蠡县斜坡增储上产的主要目标,明确砂体成因类型及其分布演化规律是油气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综合利用岩芯、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蠡县斜坡北段沙一下亚段地震沉积学研究。依据沙一下亚段顶、底界面T4和T42地震反射标志层以及内部T43地震反射标志层,将沙一下亚段划分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浅水三角洲成因的尾砂岩段可细分为浅水三角洲平原、浅水三角洲前缘(内前缘和外前缘)及前浅水三角洲等3种亚相类型;特殊岩性段以滩坝-湖泊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次之。尾砂岩段沉积时期,浅水三角洲体系在平面上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浅水三角洲内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分布范围广,最大推进距离达15km,是研究区的主力储层;从早到晚,伴随着湖平面逐步上升,西南部物源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而北部物源影响范围减小。特殊岩性段沉积时期,湖平面迅速上升,浅水三角洲体系完全退出蠡县斜坡北段,沉积体系以滨浅湖—半深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砂体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岩滩坝,分布在研究区东部(面积约12km2),大多平行于湖岸线呈条带状展布。根据沉积学和地震沉积学研究,分别建立了研究区尾砂岩段和特殊岩性段时期的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陕西西安市政工程中SRTP埋地管道30°斜交穿越地裂缝带为工程背景,基于足尺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地裂缝沉降作用下埋地管道的变形与受力特点。结果表明:地裂缝沉降作用下,SRTP埋地管道沉降位移明显小于或滞后于地层变形,其沉降变形特征具有明显的"衰减效应";地裂缝作用下,SRTP埋地管道受力变形模式为拉张-挤压弯曲变形模式,位于地裂缝上盘的管道顶部受压应力、底部受拉应力,而位于下盘的管道顶部受拉应力、底部受压应力,具有反对称现象,SRTP埋地管道适应地裂缝大变形的能力较强;地裂缝沉降作用对SRTP埋地管道的纵向影响长度为3.0m,即上盘1.8m和下盘1.2m,在此范围内管道需要采取适当保护措施;地裂缝沉降作用下,管道沿纵向可划分为3段,即上盘沉降段、脱空段和下盘翘曲段,其中,脱空段范围约为1.2m。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管理信息交互和操作协同需求,将Web Service和工作流技术引入系统研发过程,根据各阶段工作实际,创建了能够动态实现不同任务环节自动组合的工作流模型,研发了基于四层架构的项目管理系统,实现了工作流驱动的计划制定、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管理任务的高效管理。本文提出的方法和系统,可为同类项目管理的研发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视频GIS技术可以融合视频处理技术与GIS分析技术实现视频场景的公共安全监控,在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应用领域,人群密度和数量能够反映地理空间场景的人群拥挤程度,具有一定的公共安全风险控制作用。为满足公共安全领域利用视频GIS技术对视频人群监测及分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视频前景多特征融合的人群密度及数量估计方法。该方法融合前景图像块的边缘纹理特征,通过SVM区分场景人群密度,然后以归一化前景面积、轮廓和边缘纹理特征作为回归因子,根据人群密度差异分类构建回归模型,进而估算场景人群数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高效估计视频场景的人群密度和数量,准确表征该场景人群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火灾可视化表达方法不能有效集成地理信息、真实感效果不强、结果不具有真实性等问题,探讨基于火灾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火灾可视化表达研究的理论,形成一套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火灾真实感可视化与优化方法,详细探讨火灾数值模型及模拟计算结果、火灾虚拟地理环境的构建、火灾温度与可视化效果之间的映射关系、火灾真实感可视化、场景优化等关键技术。最后以一栋室内房屋为例,开展火灾虚拟地理环境构建以及真实感可视化、优化与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集成火灾真实结果信息,还能通过优化提升效率以实现较好的火灾可视化表达效果,能够支持相关人员进行火灾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风电场道路自动选线设计中,为了满足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车辆行驶安全,减少施工工程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元线性规划(LP)模型的道路优化设计方法,实现了在三维GIS环境下顾及风电工程建设成本及道路线形设计规范的平面道路快速构建。以辽宁省杨树湾及陕西省定边两个风电场道路设计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选线基础上平均道路总长降低22%,平均道路挖填方量降低19%,最终获得建设成本最优及规范化修正的线路设计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明显提升了道路设计自动化水平与能力,为道路要素自动提取和批量标准化出图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