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美大厦总高度 97m ,框剪结构 ,含 2层地下室 ,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开挖期间进行了水平位移及沉降、深层位移、圈梁应力、水位及水量等项监测 ,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监测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处理 ,为基坑开挖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
山西晋丰煤化工厂基坑边坡支护工程,是国内罕见的大面积直立开挖,以土质和强、中风化砂岩为主的高边坡支护工程,开挖最大深度达22 m,施工工序多,施工难度大,基坑支护主要采用锚索框架梁逆作法施工工法,支护过程中多次出现塌方.本文选取几处典型案例,分析其原因并阐述了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排桩锚杆联合支护结构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工程概况拟建综合楼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繁华地段,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部分主楼24层,裙楼4层,主楼与裙楼均设2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深度为10.5m,基坑开挖平面尺寸为95.5m×34.8m。主楼为框剪结构,裙楼为框架结构。拟建建筑物±0.000m比北侧街道侧石高600mm。  相似文献   

4.
以西攀高速公路K151+180~650 m深挖路堑开挖失稳形成昔格达层内滑坡为例,总结了昔格达组泥岩与砂岩互层半成岩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开挖、场区构造影响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堑坡失稳的影响,以及开挖造成部分坡体沿层面失稳的机理。并对失稳堑坡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以及堑坡开挖失稳的防止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波  张功  周浩亮 《岩土力学》2014,35(Z1):347-352
锚索的预应力损失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工程的场地环境条件成为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因。饱和粉细砂层较其他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敏感,更易引起锚索预应力值的损失。通过对廊坊市某深基坑工程锚索预应力值的实时监测,结合工程环境,分析饱和粉细砂层中造成锚索预应力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施工过程、张拉过程以及环境因素都影响锚索预应力的变化,其中开挖过程的影响最明显,预应力值的变化率最大值达79.1%;瞬时卸载造成预应力值22.8%59.2%的损失。对饱和粉细砂层中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地质环境的工程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
由于开挖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深基坑工程容易发生施工安全事故。以重庆市某含裂隙岩质深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在多层预应力锚索桩板挡墙支护下基坑全开挖过程。基于数值结果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以及支护结构变形特征。数值计算结果及实测数据表明:(1)受裂隙及邻近建筑的影响,基坑支护结构体系变形以及坑外地表沉降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2)基坑角点处冠梁弯矩随开挖深度的变化规律与基坑中部明显不同;(3)基坑北、南侧中部支护桩的桩身变形呈复合式,东、西侧中部呈悬臂式;(4)采用HS土体本构模型获得的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更加符合。地表沉降的数值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接近,证实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华能联合大厦主楼37层,地下室3层,基坑开挖深度13.3m,局部最深17.66m。由中船九院设计,基坑围护采用φ1200中孔灌注桩档土、深层搅拌桩与压密注浆结合形成止水帷幕。  相似文献   

8.
《四川地质学报》2019,(4):651-657
某水电站集镇移民点场地上部分建筑的地基基坑开挖时发现基岩中陡倾角裂隙集中发育,岩体切割破碎,建筑施工陷入停滞,为查明该移民点场地下方15m范围内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在集镇新址采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方法进行综合物探测试。从测试成果分析来看,测区场地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其中由表层开挖松弛岩体或回填块碎石土与第二层强风化强卸荷岩体组成的岩体其深度一般在5~22m之间,地震波速在510~1800m/s之间,此层岩体中纵向走向的结构面较横向发育;第三层中~微风化岩体的地震波速在3300~3670m/s之间,岩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综合物探在集镇新址场地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水电站集镇移民点场地上部分建筑的地基基坑开挖时发现基岩中陡倾角裂隙集中发育,岩体切割破碎,建筑施工陷入停滞,为查明该移民点场地下方15m范围内不良地质体分布情况,在集镇新址采用浅层地震、高密度电法、地质雷达方法进行综合物探测试。从测试成果分析来看,测区场地自上而下可分为三层,其中由表层开挖松弛岩体或回填块碎石土与第二层强风化强卸荷岩体组成的岩体其深度一般在5~22m之间,地震波速在510~1800m/s之间,此层岩体中纵向走向的结构面较横向发育;第三层中~微风化岩体的地震波速在3300~3670m/s之间,岩体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崔戈  方勇  徐晨  范建国 《岩土力学》2014,35(Z2):257-266
隧道近接下穿3层倾斜采空区施工容易引起围岩松动范围叠加、增大,地层的非对称移动易使隧道结构受非对称荷载作用。采取室内模型试验模拟公路隧道下穿3层煤层采空区的开挖过程,通过埋设土压力盒、电阻应变片、地中位移计,测量隧道开挖过程中初期支护受力和地层位移。试验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倾角越小,隧道测试断面开挖过程中的采空区地层的沉降速率越大,时程曲线越陡,后期沉降值较大,扰动程度随地层与隧道距离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一定倾角的采空区会使离采空区较远一侧的仰拱处土压力明显增大,结构设计时应予以加强;在15°~30°范围内,倾角对围岩压力的分布形态、量值影响不大,对钢拱架内力影响较大,倾角越大,初期支护偏心距越大。对于Ⅳ级围岩,双车道隧道近接(2 m)3层采空区地层施工时,建议先进行超前支护,再采用台阶法开挖,进尺不大于1 m,钢拱架间距不大于0.5 m。  相似文献   

11.
沈永达  陈文华 《岩土力学》1997,18(A08):276-280
详细介绍了某大楼二层地下室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及地基的水平位移监测成果,并对监测成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吉林  孙旭 《探矿工程》2015,42(9):76-80
盐田国际行政办公大楼场地浅层由填石填海而成,填石层厚度约10 m,填石粒径20~80 cm。为了满足地下室结构和桩基础施工需要,一般基坑开挖深度≮8.7 m,局部达到14.4 m,基坑开挖支护难度极大。因此,选择合适的基坑支护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圳盐田行政大楼基坑工程从众多支护方案中选择了“放坡开挖加封水帷幕方案”,从设计计算上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后期实施效果证明了方案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黄辉  施召云 《探矿工程》2013,40(3):75-77
两河口水电站公路边坡开挖后揭露的局部地质情况为强风化、强卸荷反倾薄层~中厚层砂板岩,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破碎,裂隙张开,松动卸荷较强烈,设计对该边坡增加框格梁及无粘结钢绞线压力分散型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强支护。主要介绍在地质情况差的区域进行预应力锚索灌浆施工时的超灌浆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张晓宇 《地下水》2013,(1):34-35
西宁站改和相关工程货车外绕线局部地段为路堑工程,路堑开挖最大宽度为53 m,开挖深度9~12m,主要开挖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的砂质黄土及细圆砾土,属于富水地层。在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查明该段路堑的地层、含水层的性质、水位、埋藏深度、厚度及分布等特征,依据试验参数及路堑开挖情况对时涌水量进行预测,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提出设置U型封闭槽及钻孔注浆、旋喷桩止水等综合工程措施建议,以减少工程实施对周边生态环境及既有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家大剧院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设计及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大剧院基坑地下水控制是大剧院工程的三大难题之一,也是专家们讨论的焦点。经过水文地质试验和充分论证,确定了地下水控制方案和施工方法,即采用反循环成井工艺施工引渗井,将上层滞水和潜水引渗到第一层承压含水层中消纳,保证第一步基坑开挖至-15 7m;在-15 7m位置采用连续墙阻隔第一层承压水,并使用旋挖钻机在槽内施工降水井,疏干槽内承压含水层并进行越流补给控制,保证基坑开挖至-26m;在歌剧院台仓局部加深部份(-32 5m),采用封闭布设减压井,解决基坑开挖和台仓地下结构施工时基坑突涌的问题;最后采用特殊的封井技术,将井管内高于槽底约10m的承压水头封堵在槽底以下0 5m,安全截断井管,保证了基础施工。  相似文献   

16.
工程概况1989年,我队承接了广东东莞大厦地下连续墙斜锚杆支护工程施工项目。斜锚杆设计倾角为30°,单层锚杆位于基坑设计开挖深度上方1/3高度,锚杆间  相似文献   

17.
地下洞室分步开挖围岩应力变化特征及岩爆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为分析大型地下洞室分步开挖各开挖层之间的应力相互影响情况及利用先开挖层的岩爆发生情况来预测后开挖层的岩爆情况,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监控测量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初始应力场中水平应力和竖向应力相当时,随着不断地开挖进尺,拱顶、底角和底板的应力先期增加明显,后期增幅变小,逐渐稳定。先开挖层若发生岩爆,后开挖层底角和底板也会出现岩爆,洞室先期开挖岩爆的风险较大,后期较小。当初始应力场中水平应力占主导地位时,随着不断地开挖进尺,拱顶、底角和底板的应力先期增幅不大,后期变化较快,侧压力系数越大,先开挖层若发生岩爆,后开挖层在后期开挖时出现岩爆的风险也越大。最后通过洞室的实际开挖情况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利用各层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征来预测后开挖层的变形破坏情况为地下洞室稳定性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曹博 《地下水》2019,(1):250-252
太子河左岸辽阳县乔坨子砂堤砂基防渗加固工程位于太子河右岸辽阳县境内,堤基粘性土为渗透性较弱,细砂层渗透性强,路堤两侧50 m处有坑和鱼塘,堤岸基础连接形成地下渗漏通道。本工程总防渗长度1 500m;垂直铺塑工程量12 000 m2;坡面铺设复合土工膜工程量10 500 m2;平台开挖土方量6 510 m3;坡面开挖土方量6 820 m3。为此对垂直铺塑和坡面防渗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共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黄辉 《探矿工程》2009,36(2):55-58
锦屏一级水电站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顶拱发育有f14、f18断层及煌斑岩脉,开挖后出露断层及其影响带岩体破碎,风化强烈,围岩不稳定,为了洞室稳定及施工安全,设计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强支护。介绍了尾水调压室大角度上仰孔锚索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坑开挖的影响不是随着基坑开挖的结束而结束的,随后变形必须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三个基坑工程的位移速率监测结果的分析,阐述基坑开挖对周围影响的时间效应问题。并对时间曲线进行拟合,预测开挖的随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