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有限体积法的MIKE3Flow Model模型,考虑渤海沿岸15条主要河流径流输入,在对渤海盐度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重点模拟了辽东湾顶部的盐度分布。模拟结果显示:辽东湾顶部盐度从4月开始在辽河口附近海域出现盐度低于27的低盐区,9月辽东湾顶部低盐区面积达到一年之中最大,面积约为2887km2。辽东湾顶部大辽河、辽河、大凌河、小凌河4条河流对该低盐区的贡献依次减小。大辽河和辽河径流对辽东湾顶部低盐区的影响表现在,不仅可以改变低盐区的出现及消退时间,也能够改变低盐区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2.
利用MIKE-HD建立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分析夏季天津大港滨海湿地附近海域水动力特性,采用实测潮位、潮流数据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在获得水动力数据的基础上,针对南港工业区船舶通航量加大的趋势,利用MIKE-SA模块建立溢油扩散模型,对溢油事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风、潮的综合影响下,低潮时刻溢油24 h后的扩散面积比高潮时刻大,其中SW常风情况下其扩散面积最大,达72.04 km2;当风向与潮流方向一致时,即本文中低潮时刻溢油,油膜中心运动速度最大,扩散面积也最大。  相似文献   

3.
基于Mike21软件,建立了潮流和径流作用下大沽河河口区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对纯潮流作用下的潮位、潮流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资料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大潮期间不同径流作用下的潮位、潮流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径流量增加,潮位相应增加,潮差相应减小。高潮位时,径流量对潮差的影响较小。低潮位时,径流量对潮差的影响较大。随着径流量的增加,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增加,涨落潮历时比值降低;涨潮流速则变小,落潮流速增加;流向整体趋势变化不大。平水期径流条件下,涨急和落急时刻径流影响范围分别为65.5和120.2km2;丰水期径流条件下,涨急和落急时刻径流影响范围分别为144.9和165.0km2。  相似文献   

4.
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 1 997年 7月~ 1 998年 4月在北麂列岛壳菜岙北侧岩礁、海利南岙岙口岩礁、关帝山岩礁及大筲箕屿岩礁 4个断面所采集的样品 ,对北麂列岛岩相潮间带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类型及结构进行了研究。采用 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H′)、Pielous均匀度 (J)、Margalef丰度 (d)、 Mc Naunghton优势度 (D) 4个测定群落种类多样性的指标及 Whittaker群落相似性指数公式进行数值分析 ,结果表明 :该群落属于典型的外海高盐性生物群落。水平变化 ,H′、J及 d值以大筲箕屿岩礁处为最大 ,D值以关帝山岩礁处为最大 ;垂直变化 ,H′、J及 d值为低潮区 >中潮区 >高潮区 ,D值为高潮区 >中潮区 >低潮区 ;季节变化 ,H′和 J值以春季最高、秋季最低 ,d值以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D值以秋季最高、春季最低。 4个断面群落种类的相似程度较为接近 ,根据相似性指数 I的值 ,可将其划分为开敞性群落组和极开敞性群落组 ,其中壳菜岙北侧岩礁、海利南岙岙口岩礁和大筲箕屿岩礁为开敞性群落组 ,关帝山岩礁为极开敞性群落组  相似文献   

5.
江苏近岸高、低潮位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德安  张忍顺 《海洋工程》2004,22(4):119-125
利用MForeman改进的G·Godin潮汐调和分析及预报程序对江苏省辐射沙洲海域的16个验潮站潮位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和潮汐预报。根据各测潮站高、低潮位预报结果,对各站高低潮潮时差、低潮每日延迟时间、高潮每日延迟时间进行了统计计算,并对辐射沙洲海域高低潮潮时差特征值的分布进行了分析。利用潮汐表预报结果探讨了江苏沿岸6站的高潮位、低潮位、高低潮潮时差、高潮每日延迟时间、低潮每日延迟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分析给出了各量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女姑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2003年8月至2004年5月间夏、秋、冬、春4个季度月,对位于胶州湾内女姑口潮间带的高潮带、中潮带和低潮带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并分析所获得的资料,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以及Jaccard的群落种类相似性指数Ja分析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57种,其中软体动物24种,占42.11%;甲壳动物和多毛类各15种,占26.32%;鱼类2种,占3.51%;螠虫1种;女姑口潮间带高、中和低潮区生物种类和生物组成均差别较大,两两群落相似性系数也比较低;3个多样性指数H′,D,J的值大小顺序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女姑口潮间带物种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明显,H′和J为春季最高、冬季最低;D为秋季最高、春季最低。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洋自动观测站实测连续的水文气象数据,对1713号台风“天鸽”和1822号台风“山竹”影响期间广州近岸及珠江口水文气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海洋灾害影响动力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在台风影响期间,各观测站风速由平时的1~4级增至7~8级,风速均在受台风七级风圈影响6~7 h左右达到最大;潮位均超红色警戒潮位,最大增水2~3 m;波高由平时的1~2级增至3~4级;余流受风速影响先降后增,台风登陆当日余流值最低,台风使余流发生转向;海表温度下降1~2℃,海表盐度增大4~12。(2)对台风的响应由快至慢为:风速、余流、波浪、潮位、水温和盐度,波浪比风速晚1 h达到峰值,最高潮位出现在台风登陆1~2 h后,水温和盐度比风速对台风的响应晚5~6 h。(3)对波浪影响较大的因素主要为台风风圈半径、强台风持续时间、台风级别、移动速度等;对风暴增水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台风强度和风圈半径,天文大潮、上游流量、地形等对潮位抬升也有一定影响,此外,波浪陡增对风暴增水具有较大影响,相关系数达0.7。(4)“山竹”登陆地点较“天鸽”远74 km且非天文大潮期,但引起的灾害较“天鸽”更严重,引起的最大增...  相似文献   

8.
珠江河口区水网密布,水动力条件复杂,风暴潮增水过程存在明显非线性叠加特征。本文运用ADCIRC(AdvancedCirculationHydrodynamicmodel)与SWAN(SimulatingWavesNearshore)模型,以1713号台风“天鸽”为实例,构建了珠江河口区风暴潮增水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珠江河口区风暴潮增水非线性叠加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在台风强度不变的情况下,在珠江口西岸登陆台风带来的增水最大,在伶仃洋西岸超过2 m。(2)风暴潮在珠江口西岸、东岸、河口区登陆,在高低潮和低低潮登陆带来的非线性效应水位较高,最高超过1 m。在高高潮和高低潮期登陆带来的非线性效应水位较低,最低非线性水位接近0 m。在珠江口西岸登陆的台风,其风暴潮-天文潮的非线性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4个季度月(夏、秋、冬、春季),对位于石岛大鱼岛村潮间带的高潮区(SD1站)、中潮区(SD2站)和低潮区(SD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并分析所获得的资料,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H’)、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物种均匀度指数(J)分析该潮间带不同潮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石岛大鱼岛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和总种数分别为397.7个/m2,99.874 g/m2和68种。3个潮带的平均密度(D)、平均生物量(B)和种数(S)的季节变化分别为:D冬季>D夏季>D秋季>D春季,B夏季>B冬季>B秋季>B春季,S冬季>S夏季>S秋季>S春季。多样性指数H’值大小顺序为低潮区>高潮区>中潮区,D值大小顺序为低潮区>中潮区>高潮区,J值大小顺序为高潮区>低潮区>中潮区;大鱼岛村潮间带物种多样性指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成山头海域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贺  王鑫  韩林生 《海洋与湖沼》2013,44(3):570-576
针对潮流能资源较丰富的成山头外海域,利用FVCOM数值模式,在良好模拟该海域潮流场的基础上,运用能量耗散原理,对该海域的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转换装置的拖拽系数为0.07时,面积为27km2的成山头近岸海域的可开发潮流能资源约为17.9MW,其中大潮期间的可开发量高达37.7MW,而小潮期间则为7.3MW。在此条件下,该海域大潮期间涨急和落急时刻的流速分别减小了40%和38%,但发电装置对潮汐的影响较小,在成山头顶端的高潮潮位仅下降了4cm。  相似文献   

11.
黄河口附近海域表层悬浮体分布及粒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年7月进行的两船同步走航调查资料,结合同一时期的陆地卫星合成图像,对枯水期黄河口表层悬浮体空间分布和粒度特征进行了研究。低潮时,黄河河口表层悬浮体含量、温度、盐度在河口口门外5 km范围内变化迅速,表层悬浮体含量和温度向海方向呈指数方式迅速降低,悬浮体含量由519 mg/L下降到20~30mg/L,温度则下降4℃左右;盐度则由1升至33。表层悬浮体含量的变化与表层水体温度、盐度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温度、盐度变化反映了河流注入的淡水在表层与海水的混合过程。与调查时期接近的一景遥感图像(RGB321)对照,可以看出图像色调变化与测量数值的变化比较吻合。悬浮体平均粒径为6.64~5.26Φ,以粉砂为主。沿测线由河口向海方向,粒度成分和粒径的变化趋势明显,粒径逐渐变粗,黏土成分减少而砂的成分增多,这可能与絮凝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只有高低潮数据的情况,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起一种预报当前台风时刻后第一个高潮时增水的模型。该模型选取台风在当前时刻、前6 h、前12 h、前18 h的中心经度、纬度、最大风速、中心气压以及当前时刻前第一个高潮时刻的风暴增水为输入单元。台风当前时刻后第一个高潮时刻风暴增水为模型输出单元。利用历史资料形成的规范化后的模式对,对模型进行训练,训练成功后,结合台风因子预报模型,即可用于风暴增水的预报。经过长江口高桥站高低潮实测资料的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提取到了风暴增水效应,说明该模型可用于风暴增水的预报。  相似文献   

13.
对嵊泗列岛岩相潮间带底栖生物种类分布进行的研究表明,种类的水平分布主要受盐度及海岸开敞度的影响,从近岸到外海,随着盐度及海岸开敞度的增加,潮间带底栖生物的种类数呈增加的趋势。不同海区的优势种不同,近岸较屏蔽区以软体动物及甲壳动物占优势,外海开敞区以甲壳动物及藻类占优势,近外海较开敞区为一过渡区;种类的垂直分布主要受潮区及海岸开敞度的影响,各海区不同潮区生物种类数均为中潮区多于低潮区多于高潮区,高潮区基本上为滨螺分布带,中潮区为日本笠藤壶-藻类带,低潮区为藻类带;外海区种类的季节变化明显,近岸区种类季节变化小。所有物种中,以底栖海藻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辽河口海岸线近百年来的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对1979年的Landsat MSS、1988年的Landsat TM和2003年的SPOT-53种卫星影像进行了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并结合1909、1945和1990年3个时期的地形图等历史文献资料和野外实际调查工作成果,解译提取了辽河口5期的海岸线,分析、探讨了辽河口海岸线近百年来的变迁,结果表明:(1)1909~1945年,辽河水系的变迁和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盘锦湾海岸线迅速向海湾的中心外推,变迁面积达434 km2,盘锦湾面积急剧缩小;1945~1979年,由于辽河口附近滩槽的自然冲淤变化,盘锦湾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海岸淤积变迁面积达331 km2;1979年以来,辽河口区增建虾池、围海造田及新建油井平台等人类活动,对海岸线变迁的影响逐渐凸显,变迁面积达253 km2,完全改变了河口地区的景观格局。(2)与传统的地形图数据相比,卫星遥感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获取所需信息的速度,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技术上的优势,对及时调整应对海岸线变化的措施也有很大帮助,因此是海岸带动态监测研究的现代化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江口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通量的模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长江口水下沉积物-水界面可溶态无机氮(DIN=NO3- NO2- NH4 )的交换行为研究发现,低潮时近口点(A)沉积物是水体DIN的汇(-2006.99μmol/(m2·h)),而靠近口外点(B)沉积物是水体DIN的源(1848.27μmol/(m2·h))。但高潮时,A点沉积物转变为水体DIN的源(1880.97μmol/(m2·h)),而B点的沉积物转变成为DIN的汇(-956.64μmol/(m2·h))。在距河口较远高低潮盐度变化微弱的地点(P),沉积物始终是水体DIN的源(1872.41μmol/(m2·h))。高低潮海水盐度的变化对沉积物中微生物活动的影响是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于2010年5月~10月采用现场模拟培养法探讨了辽河口芦苇湿地沉积物中的总氮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梯度C/N比(5∶1、10∶1、15∶1)对沉积物中总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有植被芦苇湿地总氮去除率比无植被湿地高;当施加C/N因素后可以提高沉积物中总氮去除率,C/N比对裸滩湿地中氮的去除效果比芦苇湿地明显;在有植被芦苇湿地中C/N比为10时总氮去除率最高,而在无植被湿地中C/N比值为15时总氮去除率最高;8月份各实验组中总氮去除率最高。影响辽河口湿地沉积物脱氮效果主要环境因子还有温度、盐度、含水率和pH等。  相似文献   

17.
海坛海峡二维潮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坛海峡为南北狭长型海峡,海峡内潮波属于前进波.本文建立了平面二维浅水波数学方程,利用欧拉-拉格朗日差分方法得到数值解,模型采用随时间变化的动边界技术,成功地模拟了海坛海峡的前进波特征,并根据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不同时刻的潮流场和潮流平均流速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北部湾口M2分潮高潮时间比南部湾口早约5~6min,等振幅线范围约为2.12~2.15m.海峡内流速分布呈南北强、中间弱的特点,最大流速1m/s左右.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17日是国际海岸清洁日。由辽宁省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发起,盘锦市180多名环保志愿者来到辽河入海口的斑海豹栖息地三道沟和六道沟海岸,捡拾海边不可降解的白色垃圾。这是盘锦市第一次组织和参与国际海岸清洁日活动。这次活动早在8月就在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论坛上发帖通知,并在《辽河晚报》发布了征召志愿者的公告。协会会员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报名参加,上至70多岁的老人,下至7、8岁的孩童,有的是一家三口自驾车参加活动。17日是个周末,  相似文献   

19.
东沙是江苏省辐射沙洲中最大的一个沙洲,位于121°01′21″E~121°17′39″E,32°53′N~33°18′N,与大丰东台市海岸相对,距陆岸最近距离20公里。沙洲零米以上面积104万亩(其中0米~3米低潮区72万亩,3米~5米中潮区31万亩,5米以上高潮区1万亩)。东沙滩面平缓、底质含沙量高、滩面潮流畅通、海水盐度适中、营养盐丰富、藻类生物品种多,构成了丰富的海洋生物链,是贝类繁衍、栖息的理想场  相似文献   

20.
2 计算结果和讨论2.1区域特征和参数选取 具体数值模拟在图2区域上进行。区域水平尺寸为60×80km;河口口门宽5km、深5m;计算网格间距△x=△y=2.5km。海底底形考虑图3类型。其它参数取值在后面的流函数分布图中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