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6年2—3月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相继发生两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震后一个月发生了地震误传事件,造成一定社会经济影响。本文初步剖析了这次地震误传事件的诱因、恐震心理状态和行为异常,误传来源、误传“震情”、波及范围和类型特征以及地震误传事件中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6年1月14日西藏谢通门震群所在区域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震例、震源机制和震情序列等参数分析,对该震群发震构造和震群序列类型进行判定.认为该震群发生在历史地震相同走向的构造断层上,为前兆性震群,该地区周边发生中强地震发震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分别考虑1119年吉林松原M_S6.75地震为主震和标志性地震两种情况,综合分析了通辽地震区未来震情.结果表明,该区未来将发生M_S6.0~7.0地震,在其发生前还可能发生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文献的基本思路和“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的要求,对山东各地小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鲁中博山地区小震活动频度和山东内陆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4、5级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中强地震发生前,该区小震活动经历一个“密集——平静——发震”的过程,故可将其作为监视山东内陆中强地震活动的一个“震情窗口”。同时,根据该“震情窗口”小震频度最近发展态势,应注意1991年下半年或稍长时间山东内陆及莱州湾一带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前言     
1986年在我国大陆相续发生了32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在地震发生的前后过程中,地震系统有的单位能在震前加强震情监视工作,较准确地预报出中强地震;有的单位在震后能及时、准确地速报并对震后地震活动趋势进行正确的判断;有的单位准确地预报了强余震;有的单位在震后及时奔赴地震现场,积极开展工作.上述工作对稳定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赞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黑龙江省1900年至1989年>4.5级地震,讨论了中强地震的发生律规及特征,指出:黑龙江省中强地震具有明显的周期活跃性,其发生的地震类型、震中位置、活跃时段、平静期长短等特征都具有"重现性".具有很高的中长期预报效能.这表明: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特殊自然现象,也具有"自然节律"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对邢台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分析中,都将其作为“震情窗口”来观察华北地壳应力场的变化,预测这一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本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邢台地震活动的异常进行了分析判断,提出了“震情窗口”除了能反映华北大范围的应力场变化或邻近邢台局部地点的应力变化外,还能反映邢台震区自身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是以往分析“震情窗口”时所忽视的。这对于发生过强烈地震并作为“震情窗口”的某些老震区的中强余震预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霍山“震情窗”地区流动地磁测线的S值变化,预测霍山“震情窗”相关地区-华东地区中强地震,研究结果表明:“震情窗”地区流动地磁测线的S值异常与距离霍山“震情窗”R<500km的华东中强地震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以"霍山震情窗"的地震质为背景,讨论安徽省大别山地区"4大水库"的水位变化,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对"霍山震情窗"中提取更多前兆信息的影响.在科学地排除水库地震活动"穴"对"霍山震情窗"影响的同时,用地震活动窗的思想,客观反映孕震区附近的构造应力场信息,在华东及安徽省附近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1986年7月10日盐源发生了5.1级地震,我们正在进行总结工作。8月11日10时29分,盐源又发生了4.2级地震,鉴于出现新的震情变化,西昌地震中心站于当日两次电告盐源台,严密注意地震活动,及时处理资料,加强震情值班,随时与中心站保持联系,并要及时向县政府通报情况。12日凌晨3时58分原震区又发生4.8级地震,西昌地震中心站立即派出首批考察人  相似文献   

11.
1986年2月9日、3月1日、8月16日在黑龙江省德都县龙镇附近相继发生5.0级、5.4级、4.8级和5.5级四次中强地震.对于这几次中强地震我们是有不同程度的预报意见的我省从1973年地震台网投入观测以来,共记到省内发生的Ms(?)5.0级地震五次(不包括深震)除1986年龙镇附近发生的四次中强地震外,还有当时属于我省的新巴尔虎右旗的5.1级地震1984年以前,我省小震活动主要分布在我省西部的嫩江断裂附近和东部依舒带北端的萝北地区西部地区小震频度和强度都高于东部(见表1)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河北文安地震后,华北地区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5级地震平静,为了更好的研究华北地区的震情,运用地震力标度σ这个新指标对华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特征进行研究,以求得到合适的预测检验方法,为华北地区中强地震的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1.我国地震活动概况 1987年是我国地震活动进入新的活跃时段的第三年,处于向强震高潮活动过渡的阶段。在前两年地震活动增强的背景下,1987年地震活动有所减弱,从其地震时、空、强分布来看,1987年震情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1)地震活动水平相对前两年有明显减弱。1985年新疆乌恰发生一次7.4级地震,1986  相似文献   

14.
2013年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打破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自2003年以来近十年的6级平静,该地震的意义及该区未来震情发展受到了地震学家的关注.本文运用Morlet小波变换分析了1875-2013年青藏高原东北缘MS≥6.0强震活动的周期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强震存在2~3年、8~10年、25~30年等尺度的显著周期;1977年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强震活动频度虽然正常但活动强度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在讨论了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发震背景基础上,认为该地震在青藏高原东北缘强震活动长时间较弱的背景下发生,可能是该区强震活动强弱的一个拐点,未来该区强震活动的频度与强度有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对该区震情跟踪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地震活跃期中,震情的应急工作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应赋予它什么位置,本文从经济建设形势、历史地震事件经验教训和当前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现状三方面,阐述了震情应急工作的重要和必要性。文章介绍了广东省震情应急工作方案的基本内容和近年来广东省连续发生的几起中强地震应急工作的实际效果和认识,强调指出地震预报尚处探索过程,在加强预报工作的同时,做好震情应急业务的综合管理,是减轻地震对社会经济建设影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性业务。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20日在我国四川省发生了芦山MS7.0地震,地震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其中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震中附近的芦山、宝兴等地区.根据地震发生的快速反演结果,及发震断层面上滑动位移的分布情况,构建有限断层模型,对近断层区域的强地面运动进行初步计算,并基于强地面运动的模拟结果给出震区烈度分布的初步估计.模拟结果显示:模拟烈度图显示极震区的烈度在IX级左右,VI级烈度影响范围大致为16000 km2,该结果与中国地震局于4月27日给出的震区实测烈度图一致程度较高.强烈地震发生后,基于近断层强地面运动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给出相对合理的地震烈度分布情况估计,对震区震情判定及救灾工作具备较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91年5月29日唐山地区的陡河发生M_s 4.8级地震后,笔者以“震情三分律”为理论依据,对30日同一地点发生的M_s5.1级地震作了一定尝试性预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出了山西地震带1973至1983年地震月频度演变曲线,讨论其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山西地震带可考虑做为“震情带”来预报未来华北中强地震。  相似文献   

19.
苏乃秦  刘景元 《内陆地震》1993,7(3):295-300
0 前 言 1992年4月5日北京时间15时47分48.3秒,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策勒县南部发生了5.9级中强地震。地震发生当天,自治区党委书记宋汉良给灾区人民发了慰问电。自治区地震局立即组织人员奔赴地震现场。工作组在当地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各族群众的协助下,不辞劳苦,短短半个月行程二千多公里,考察了18个行政区,收集了大量资料,圆满完成了地震现场震情监视和宏观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