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引言地震波走时表的研究,关系到震源参数测定的精确度,并与地壳及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地震学的基础研究工作之一。 1939年Jeffreys-Bullen发表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全球性的包括各种震相的走时表。以后得到了各国地震观测工作者的采用,作为对各种震相走时的主要依据。1968年美国Herrin等人又根据更多的全球性地震观测资料获得一组纵波走时表其中包括P、PP、PPP、PKP、  相似文献   

2.
地震图的解释是用于识别地震记录上出现的且形成相当复杂结构的各种地震波(震相)的技艺。正确识别所记录的震相及该震相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是所有利用地震观测数据进行研究的途径。一幅地震图的形态反映了震源、传播路径、仪器特性和接收台站周围噪声的共同作用。理解地震图的复杂结构需要震源物理、地球结构和地震波传播的知识。总之,需要有分析地震波的长期经验。一个经验丰富的地震图分析员经常可发现并正确解释新手们不能察觉的记录特征,  相似文献   

3.
确定地震波的走时,实现精确的地震定位,从地震台所在地区入手研究地壳内部结构及地壳厚度是很重要.地壳结构有明显的地区性,因此地震波走时也有地区性差异.地震波穿过地壳和地球内部传播,能够带来与地壳和地球内部结构的一些信息,它可通过在地震图上分析、辩认、处理与地壳结构有关的震相获得.我们利用本台1977—1981年记录的远震资料,分析记录较清的SP′和Ps震相,利用SP′和S的走时差计算本台附近的地壳厚度,并利用Ps震相进行了互比对照.  相似文献   

4.
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反射波PP、SS由于需经地球表面的一次反射,因此属于远震记录观测到的震相。本文利用井下摆观测数据,对2003年吉林松原震群和2005年黑龙江林甸地震震相进行认真研究,根据台站附近的测井资料确定的上地壳速度模型,对选定的地表反射点进行地震波的走时计算,初步判定在特定的震中距内井下摆可以记录到地方震的地球表面反射波。为和远震记录的PP和SS震相相区别,本文暂定此震相为PgPg,SgSg。  相似文献   

5.
在上一讲内,介绍了地震震相的物理基础,即地震波在复杂的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理论。从而知道,介质结构的复杂性是造成地震震相多样性的重要原因。震相是地震波在地震记录图上的一种反映。在这一讲,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些不同类型的波,在地震图上的特征。根据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我们将分别就地壳、地幔、地核有关的震相、面波震相,其中包括天然地震、人工地震震相、深震和浅震震相等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震相识别是从地震记录中获取震源空间位置、震源破裂过程和地球介质结构等信息的前提.由于震相形态复杂多变,目前的识别都靠人工完成,不仅经验性强、工作量大,而且造成地震观测工作难以实现自动化.若能自动识别震相,更多的人就可直接使用地震记录获取信息,减轻震相识别人员的工作量,并使地震观测工作实现自动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就地震分布、震相质量、深度分布以及地震震级等,对辽宁测震台网2010-2017年地震观测报告进行分析,得到辽宁地区地震波主要震相的平均传播速度,分别为:P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7.87 km/s,P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n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4.48 km/s,Sg震相平均传播速度为3.56 km/s,认为引起震相走时偏差较大的主要原因为地震定位误差及震相不易识别。  相似文献   

8.
利用FK扫描技术实现上海地震台阵资料的特殊震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相识别已经有很多方法,但对于弱震相识别的难题尚未根本解决。本文利用台阵技术能增强地震信号,压低噪声的特点,实现FK扫描技术结合台阵响应进行地震事件扫描,根据其所得的水平视慢度、方位角及其一致性实现震相识别,特别是特殊震相的识别,这些特殊震相的识别为研究地球内部结构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有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2001年8月23日的河内会议上,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地震观测与解释委员会决定成立标准震相命名工作组。该工作组将经修订的标准地震震相命名规则进行了汇总,以便在统一准则的基础上使其简明、一致、不解自明。我们并非试图创立一套所有震相的完整列表。  相似文献   

10.
引言我们把各种地震波最初到达地震台的波相称为震相。震相在地震学中的意义是,表示不同性质的地震波,或性质相同但传播经历不同的地震波在地震图上的表现。从观测中发现的震相种类以及理论上预见的震相种类是十分众多的。地震图上还有不少未知震相,一方面应当继续不断地探讨各种已知震相的利用方法,以便更充分地利用它们;另一方面必须继续发现新震相,解释其性质,进而探讨其实用价值,这是观测地震学的重要课题,亦是我们地震台站观测人员和资料分析处理人员当然的任务。本文就国际上对于ScSp震相的发现和该震相的特征以及利用ScSp震相测定岩石圈板块俯冲带的边界予以浅谈,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正新生代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引起了青藏高原强烈的变形和隆升,青藏高原东南缘作为在板块碰撞作用下高原物质向东南扩展的重要场所,其结构和动力学过程对于了解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至关重要。地震波各向异性是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形方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开展了大量的地震波各向异性测量,包括Pms震相、SKS震相等,并针对相应的地球物理测量结果提出了构造模型,但这些构造模型缺乏来自深部岩石学方面的约束来确定地球物理测量结果解释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已有研究表明地震波各向异性主要受岩石  相似文献   

12.
关于震级误差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智 《高原地震》2009,21(2):46-47,61
就地震观测工作中的震级误差问题做了初步探讨分析,指出影响震级误差的原因,不仅与地震观测仪器的频谱特性有关,还与震源辐射的能量谱、震源的应力状态和震源深度的不同以及地震波震相、频率等有关,并对如何减少震级误差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上地幔低速层对670km间断面PdSwr震相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详细地研究了670km深度间断面PdSwr震相的一些性质,从理论上对该震相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讨论了在上地幔低速层影响下,该震相的射线离源角与射线路径、震中距、走时及相对振幅之间的关系;初步指出了该震相在实际地震观测图上应该具有的特征.PdSwr震相存在于震中距为13.5~96.5范围内.当>33时,该震相起始处分辨程度较好,相对容易识别;在13.5<<33范围,PdSwr震相的走时曲线由于上地幔低速带及其下部地震波速度的相对快速增加所引起的弱环圈效应,记录到的PdSwr震相波形复杂,较难分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宽频带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及区域数字地震观测台网的密度正在不断加大,用于流动地震观测的宽频带地震仪的数量将继续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资料的积累速率按指数增长,这意味着震源波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结构的高分辨率地震成像研究将成为21世纪地震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关系将日趋紧密,宽频带流动地震观测的作用和重要性必将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15.
一、地震观测报告在地震学中的重要地位地震观测报告是一份具有广泛使用价值的地震基础资料。它为广大地震科学工作者提供可靠、准确的地震数据。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地震目录,包括地震5个基本参数(即震中位置、深度、发震时刻、震级);另一部分是震相数据(也叫台站报数),这是计算地震基本参数和研究地球结构的基础数据。我国和国际上许多国家的地震数据库都以地震数  相似文献   

16.
区域地震台网震相数据是区域地震台网产出的重要成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整理全国31个省份1973-2008年区域地震台网纸质震相报告和地震卡片,按统一格式录入震相数据,建立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文中系统阐述区域地震台网的发展过程、历史震相数据的整合、地震观测报告的主要内容及震级的测定方法,并介绍了历史震相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和快速索引下载方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17.
用B-样条双正交小波拾取P波到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波包含有许多震相,这些震相蕴涵着丰富的地球物理信息,反映了震源、传播路径等介质的特征,识别这些震相对于了解震源机制、地层结构以及地震波特性是很重要的.地震事件检测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地震发生前后提供地震的相关信息,以减少或避免地震带来的损失.由于P波和S波的特殊性,地震事件检测主要是识别P波和S波以及确定它们的到时,因此准确而高效地确定P波和S波到时方法的研究成为众多地球物理学家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汶川、芦山及康定地震以后,随着流动台站、科考台站的架设,四川地区获得了海量的地震观测信息。在基于震相观测的数据中,准确的震相到时参数是最重要的基础数据。本文通过Fortran编程实现了从震相报告phase文件中批量提取直达波类(Pg、Sg)、折射波类(Pn、Pb、Sn、Sb)、反射波类(Pm P、Sm S)等震相的震中距和地震波到时数据,采用数据拟合方法检验震相判读的准确度,同时也为后续进行反演速度模型初值的选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克罗地亚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奇在研究1909年10月8日克罗地亚地震的地震波走时特征时,首次发现了该地区的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后被命名“莫霍界面”,简称Moho界面。1927年,莫霍洛维奇又在地震记录中识别出了S^*震相,证实了在地壳内部还会存在另一个康拉德(Conrad)间断面。地震层析成像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为纪念莫霍洛维奇诞生150周年,莫霍界面发现100周年,特发此文,以兹纪念。  相似文献   

20.
地震波在地球表面的反射波PP、SS由于需经地球表面的一次反射,因此属于远震记录观测到的震相.而2003年吉林松原发生的小震群和2005年大庆市林甸发生的5.1级地震记录中,发现松原台井下摆和大庆台网中的部分井下摆记录到了一些特殊震相(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