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王瑞军 《地质与勘探》2016,52(1):128-138
内蒙阿拉善希莫勒地区位处铁、金、铜、钛、钴、镍找矿远景区,区内原生晕处在奥陶纪辉长岩体区和NE向断裂破碎带中,规模较大,分带明显。原生晕主要成晕元素组合为Co、V、Ti、Ni、Zn,Co是主成矿元素、直接指示元素,V、Ti是直接指示元素,Ti、Co、Zn、Cu、V元素相关性好,具外、中、内三级浓度分带,主要成晕元素Co、V、Ti内浓度带直接指示磁铁矿体、强磁异常体的赋存位置,As、Ni、V、Co为原生晕前端元素,Cu、Ag、Au、Mo为原生晕过渡带元素,Ti、Pb、Zn为原生晕后端元素。前缘晕元素(Ti×Co×Zn×V)与尾晕元素(Cu×Ni×Au×As)的累乘比值反映矿化体剥蚀程度,随地形标高降低和深度增加,累乘比值逐渐升高,进而反映该区剥蚀程度较浅,深部矿体资源潜力较大。希莫勒地区成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环境较好,深部找矿潜力大,具较好的铁、钴、钒等多金属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毕机沟杂岩体位于汉南地区,紧邻秦岭造山带的扬子陆块北缘。毕机沟一带钒钛磁铁矿床成矿时代为晚元古代,矿床分布于汉南杂岩体辉长岩相带中,属基性岩浆结晶分异型铁矿床,铁矿体赋存于暗色辉长岩(暗色矿物含量较高)中,浅色辉长岩多为围岩或夹石。矿化强度与岩浆分异程度有关,岩浆分异程度愈好,矿化愈强。矿体多呈层状、透镜状及脉状,与韵律层展布方向一致。成矿元素以铁为主,伴生钒、钛。在总结毕机沟一带成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的认识基础上,认为本矿区在深部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具有形成大型钒钛磁铁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大乌苏地区的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认为寻找铁、钒、钛、金矿床或矿化体潜力较大;根据异常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的成矿类型是与花岗岩有关的金矿和与玛尼吐组火山岩有关的铁、钒、钛多金属矿,进而划分出4个成矿远景区,即乌鲁喀马河、希里尼河金成矿远景区和碧洲镇、库依希罕河铁、钒、钛多金属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矿区地处甘肃北山地区。出露地层有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第四系,侵入岩主要为华力西期和印支期,其中华力西期的辉长岩与本区磁铁矿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矿体的空间分布位置,矿区内圈出了2个矿化带(Ⅰ、Ⅱ),共8条磁铁矿体。区内辉长岩、花岗岩岩体侵入发育地段是该区成矿的主要标志,断裂构造破碎带是区内明显的找矿标志,区内磁铁矿化蚀变发育地段更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区磁铁矿体的主要含矿岩性为磁铁矿化辉长岩,磁铁矿化、黄铁矿化辉长岩,主要蚀变为磁铁矿化、黄铁矿化,局部可见孔雀石化等。磁铁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辉长岩的接触带及东西向的断裂破碎蚀变带中。  相似文献   

5.
安徽宁墩地区金钨地球化学异常找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墩地区金、钨地球化学异常以Au、As、W、Bi元素组合为主,异常套合较好、分带明显,异常强度高、规模大,受北东向断裂控制。通过水系沉积物加密采样和土壤、岩石剖面测量及路线地质调查,该区存在次生晕异常和原生晕异常,查证方法技术有效。位于褶皱和断裂构造发育部位的异常,有Au、W等高背景花岗闪长斑岩脉的侵入,物质来源和热源充足,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路线地质调查发现金矿化体四处,但与该区异常强度和规模不相称,尤其是在破碎带矿化蚀变岩石中,Au、W、Mo成矿元素与As、Sb、Bi伴生元素含量均较高,该区显示出较好的Au、W、Mo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黄照祥  刘晓慧 《华北地质》2007,30(4):284-288
江西大石笏金矿是江西赣西第一个微细粒浸染状金矿。容矿岩石为细碎屑岩及不纯的碳酸盐岩,有利构造是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化探分散流及次生晕最佳指示元素组合为Au-As-Ag-Sb-Hg-Ba-Tl。通过对其次生晕、分散流和原生晕等异常特征的认识和分析,总结建立该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元素异常模式,找矿模式总结为化探组合异常(特别是次生晕和分散流异常) 层位 岩性 构造 蚀变。次生晕和分散流异常可有效地缩小靶区,可圈定金矿化带。提出了在成矿有利的地层、构造、岩性、蚀变和矿化条件下,利用异常模式寻找微细粒浸染状金矿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白锡腊矿段深部铁铜矿体属于与碱性钛铁质辉长岩侵入体有关的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采用井巷工程构造岩相学填图技术,对云南东川白锡腊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侵入体的侵入构造系统和控矿规律进行研究,认为滥泥坪-白锡腊铁铜矿段深部IOCG矿体产于碱性钛铁质辉长岩类侵入体的边缘,古火山机构、碱性钛铁质辉长岩侵入体、隐爆角砾岩体、多期叠加断裂构造和裂隙破碎带等是白锡腊IOCG矿床的控制构造组合样式。在辉长岩类侵入体中发育的脆韧性剪切带、热液角砾岩带和断裂-裂隙带等构造岩相学部位,构造-热流体耦合和水岩反应强烈,形成了蚀变构造岩相带。IOCG矿体的储矿构造类型为辉长岩类侵入体的膨大与转折部位的底部和产状变化部位、隐爆角砾岩和构造裂隙破碎带等。辉长岩侵入体的过渡相、含矿隐爆角砾岩相和蚀变构造岩相带等,它们是隐伏IOCG矿床的直接找矿预测标志。预测在白锡腊矿段深部和白锡腊-哑巴峡倒转背斜-断裂破碎带北翼深部具较大找矿前景,是寻找大型IOCG矿床有望靶区。  相似文献   

8.
西秦岭温泉—中川一带实施的1:5万矿产地质调查项目,共圈定1:5万局部高磁异常33处,1:5万地球化学综合异常11处,发现矿点2处,矿化点5处,矿种有金、钼、铁、铜、铷等。通过分析研究区成矿地质条件、1:5万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异常特征、矿(化)点特征及分布规律等,阐明了该区成矿时空分布规律和矿产共生组合规律,划分成矿远景区9处,提交找矿靶区6处。对其中2处找矿靶区进行槽探验证的结果为: 关子镇幅玉杨观找矿靶区圈定了4条含铷矿化伟晶岩脉和多处铁矿化破碎蚀变带,具有形成伟晶岩型铷矿的潜力; 礼县幅李坝金矿床南侧百叶沟—河西沟找矿靶区圈定了14条蚀变破碎带,在矿化蚀变带内圈定了11条金矿(化)体,具有形成构造蚀变岩(微细粒浸染状)型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层状含钒钛磁铁矿岩体的韵律特征及其铁质量分数变化规律,探索性地应用瑞利分馏模型模拟四川攀西地区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等岩体成矿元素富集过程,分别建立了各岩体的统计模型和理想模型,并据此估算了铁矿石以及伴生钒、钛资源量。其中:攀枝花、红格、太和等岩体的数学模型比较一致,可能与这些岩体岩浆结晶分异比较彻底、成矿性好有关;而白马岩体的模型参数有较大差异,充分体现了该岩体结晶分异不彻底、成矿性相对较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上庄磷矿为一大型低品位磷灰石矿床,伴生有益组分有铁、蛭石化黑云母及稀土元素。矿床产于黑云母单斜辉石岩体中,含矿岩体由多岩相带组成。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研究认为,该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及岩相带的控制,深部的岩浆沿断裂运移过程中不断分异、分次侵入和结晶再分异,导致有益组分磷、铁和稀土富集成矿,属岩浆晚期分异磷灰石矿床。  相似文献   

11.
在云南东川滥泥坪铜矿白锡腊铁铜矿段深部找矿预测中,开展了矿山深部工程岩相学填图技术研发与试验,实践证明该新方法在矿山深部隐伏矿找矿预测中具有较强的隐伏矿(新类型铁铜矿和新矿种)找矿预测能力。在构造-岩相学三级单元上,新发现的铁(钛)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与斜切地层产出的碱性杂岩墙(枝)密切有关。侵入岩岩相学填图表明,分异较好且具有明显岩相学分带的碱性杂岩墙(枝)成矿潜力大,铁(钛)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与碱性铁质辉长岩-闪长岩等岩相学分带及侵入构造关系十分密切;分异较差且缺乏岩相学分带的岩墙成矿潜力低;因此,碱性铁质杂岩墙(枝)岩相学分带完整及侵入构造等是今后找矿勘查的主要标志和对象。对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体而言,构造-岩相学的亚相填图证明储矿构造及富含铜磁铁矿矿体一般位于碱性铁质杂岩墙(枝)底部和上部。含铜磁铁富矿体主要由角砾状和块状铁铜矿石组成,这种矿体定位于隐爆角砾岩筒(带)中;构造-流体岩相学填图发现,围绕碱性杂岩墙(枝)分布的糜棱岩化相带和碎裂岩化相带也是主要储矿构造岩相带,赋存铁铜矿脉;脉带型铜银矿赋存在蚀变碳酸盐岩层中发育的裂隙破碎带之中,主要为含铜硅化铁白云石化蚀变带和镜铁矿硅化铁白云石方解石脉。钛矿(新矿种)主要赋存在蚀变闪长岩和蚀变辉长岩两个亚相中,在剖面和平面上,钛矿(化)体位于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体两侧,主要由钛磁铁矿-钛铁矿微相和金红石-钛铁矿微相构成,钛赤铁矿和钛磁铁矿微相属于钛矿化蚀变系统。  相似文献   

12.
麻栗坝矿化区位于云南腾冲梁河-古永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北部。矿化区中北部出露与闪长玢岩紧密共生的铜多金属矿化及绿泥石化,北部发育与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紧密共生的黄铁夕卡岩蚀变。为了分析矿化区内两类矿化蚀变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本文分析了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主量元素组成、闪长玢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矿物组成、两矿化蚀变区域次生晕元素组合差异及工程验证其所揭示矿体成矿元素组合。闪长玢岩脉具角闪石-磁铁矿组合,显示氧化岩浆特征;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具高硅(72.93%~76.09%)、富碱(Na2O+K2O7.11%~9.52%,K2O/Na2O1)及过铝质(ANK1.24~1.45)特征;黑云母及二云母花岗岩副矿物含钛铁矿及其锆石Ce4+/Ce3+比值低(5.78~192,平均77),显示还原岩浆特征。中北部铜多金属矿化区次生晕显示Cu、Pb、Zn综合异常,而北部黄铁夕卡岩蚀变区显示Sn、Zn、Ag综合异常。次生晕异常区工程验证发现铜多金属矿化区深部发育与闪长玢岩脉密切共生的铜铅锌矿体,黄铁夕卡岩化深部发育锡锌铅矿体。上述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麻栗坝矿化区内既发生了与氧化岩浆岩热液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也发生了与还原岩浆热液有关的锡多金属成矿。梁河-古永矿集区既发育锡多金属矿床,也发育铜多金属矿床,可能与矿集区内经历氧化和还原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李建亭 《地质与勘探》2022,58(4):836-845
在风化壳覆盖区应用传统化探方法和矿物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开展斑岩型矿床深部找矿存在一定制约。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是一种可应用于覆盖区找矿的穿透性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在干旱地区已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亟需开展多景观、多矿种应用试验。基于此,本文选择为红土风化壳覆盖的福建省罗卜岭斑岩铜钼矿为研究区,开展风化壳土壤微细粒分离测量技术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与不含矿酸性岩体风化壳相比,研究区明显富集铜钼矿成矿及伴生元素,尤其是Mo、Cu、Au显著富集,与此同时,含矿岩体风化壳中元素变异系数较低,符合斑岩型矿床元素含量富集系数高、变异系数低的典型特征。元素空间分布特征与矿化蚀变、断裂构造、地形演化密切相关。Cu-Mo异常可以圈定矿化中心蚀变带,V、Hg则在外蚀变带富集。Cu与Mo在研究区西北部的分异指示了紫金山矿田由SE向NW主成矿作用由Cu-Mo演变为Cu-Au。元素剖面分布特征进一步验证了成矿蚀变、地形演化对元素分布的控制作用。地形演化决定了蚀变带在地表的分布,进而控制元素的分布。罗卜岭铜钼矿体呈马鞍状分布于古背斜两翼,在后期风化剥蚀作用下,背斜核部演化为负地形,使得中心蚀变带接近出露地表,表现为Cu的正异常;古背斜两翼现今为正地形,矿体埋深较大,前缘晕元素Hg表现为正异常。因子分析结果很好地展示了元素的组合与分异特征。总体上,可以根据Cu-Mo异常判断矿体中心位置,根据Hg判断矿体埋深,根据Sn、V、Cr等识别花岗闪长斑岩体边界。本研究系统证明微细粒土壤测量在风化壳覆盖区探测隐伏斑岩铜钼矿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卡休他他铁(金、钴)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形成规律。卡休他他中型铁矿床由南、北2个矿带组成,共圈定24个铁矿体,其中以北矿带的3号矿体规模最大,其长约1300m,厚12.9~57m,斜深近200m。铁矿体的产出严格受辉长岩与震旦系浅变质岩接触带附近的矽卡岩控制。钴矿体在南、北矿带铁矿体和矿体外围的矽卡岩带中均有产出,金矿体则全部产出于北矿带矽卡岩带中,金和钴矿体在空间产出上与绝大多数铁矿体并不一致,它们主要与金属硫化物具有密切的成生关系,因此它们的形成可能晚于磁铁矿。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内南、北矿带总体上是同一期成矿作用的产物,它们的少数成矿元素含量和矿石磁性之间的差别,可能与南矿带曾遭受后期二长岩侵入活动的影响,造成了部分成矿元素(如Au、Cu等)的活化迁移有关。卡休他他铁、金和钴矿的形成可能是同一成矿事件中不同阶段的产物,磁铁矿体属于早期岩浆气液阶段接触交代的产物,而钴和金的富集则可能是稍后的中高温热液阶段的产物。因此,卡休他他铁矿床属于接触交代型或矽卡岩型。  相似文献   

15.
额济纳旗碧玉岭铜矿田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碧玉岭铜矿区产出于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缝合带,其形成与中奥陶统幔源基性火山喷发活动间歇期海底热液喷流活动有关.容矿岩石为碧玉岩,属于含铁硅质岩类的典型喷流岩或热水沉积岩,是同生成矿阶段的主要产物.造山期矿质发生活化迁移,在断裂破碎带中再次富集成矿,因此矿体分布受喷流岩带与断裂破碎带双重控制.浸染状-块状硫化物矿化受碧玉岩层位与岩性控制,矿化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结合成矿地质特征及矿物元素的组合异常特征,初步认为该区的找矿标志为:基性火山岩-碧玉岩-孔雀石、褐铁矿、石膏-Cu、Zn、Ba异常.  相似文献   

16.
此类矿床分布于碱性岩广泛发育的地区。在矿床范围内,常见矿化的破碎带、交代矿体、透镜状和脉状体,它们都由碳酸盐(方解石、铁白云石、菱铁矿)、萤石、重晶石组成,有时还有天青石、氟碳酸盐以及希土金属磷酸盐、硅酸盐。美国芒廷帕斯特大型的铈族希土矿床即属此类。苏联地质人员在辉长岩系列的碱性岩分布区,发  相似文献   

17.
密山市杨木岗地区处于敦密深大断裂南侧,华力西晚期—燕山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铀矿化异常线索较为丰富,铀成矿条件优越。铀矿化主要赋存于华力西晚期岩体及其与下寒武统金银库组的内外接触带,受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岩体内外接触带控制,伴生赤铁矿化、矽卡岩化、萤石化、黄铁矿化等热液蚀变。依据研究区内的地层、岩体、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结合航放铀高场、遥感铁染及羟基蚀变异常等成矿有利信息考虑,认为研究区内的热液型铀成矿潜力较大,提出了预测远景区4个。  相似文献   

18.
郭锐  卜安 《矿产与地质》2006,20(3):243-246
粤东地区燕山期火山岩盆地沿NE向呈带状展布,其中分布有众多的铜-铅-锌多金属矿点,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近年该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取得了突破,发现了尖笔岽、四望坪矿床。矿床为隐伏的脉状充填型热液型矿床。隐伏矿床地表常表现为矿化蚀变带或褐铁矿化的小破碎带,土壤次生晕异常形态与隐伏矿体走向一致,异常元素组合和成矿元素一致,是本区隐伏的脉状矿床的有效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9.
尕尔穷矿区具有三种类型矿化:产于斑岩型中的铜钼(金)矿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金矿化和产于构造破碎带中的铜金矿化,三种矿化类型同属斑岩成矿系统。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矿区存在R-1、R-2和R-3等三个主要异常,三个异常区的元素分布特征大体相似,R-1由异常浓集中心向外具有Cu-Mo-Se-Te-(Bi)-Pb-Zn-As-Sb-Tl的元素分带现象,这种元素组合及分带具有高温→中低温成矿演化的特点,特征与斑岩成矿系统很相似,具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潜力;R-2异常区Te、Se、Sb、Pb、Zn等外围元素在此范围内较弱的异常和Cu、Mo的强异常表明此异常区遭受剥蚀程度较大;R-3异常区是与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化、矽卡岩矿化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其中以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中的矿化的找矿前景最好,深部斑岩型矿化也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黔西北长坪子铅锌矿床形成过程中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机理,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该矿床LD05坑道进行了蚀变-岩相剖面填图,划分了矿化-蚀变分带,并选取有代表性样品进行主、微量元素分析。野外调查发现,矿体呈层状、透镜状和倾斜脉状分布于北西向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内,赋矿围岩为白云岩,蚀变类型有方解石化、白云岩化、黄铁矿化等。通过计算元素迁移量,结合元素迁移量图发现,围岩白云岩化过程中伴随着MgO的迁入,主成矿元素Pb、Zn及伴生元素Cu、Cd、As等在断裂带中大量迁入,表明成矿物质随热液活动沿断裂裂隙运移。研究认为,成矿期的断裂构造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赋存条件,为矿床深部的成矿前景及找矿方向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