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首次对内蒙古伊敏地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该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2)=68.32%~70.62%),富 碱(w(Na2O+K2O)=7.79% ~9.01%),贫 CaO(0.89% ~2.51%)、MgO(0.80%~1.30%)、P2O5(0.16%~0.23%)的地球化学特征。A/CNK 和 A/NK 值分别介于0.99~1.08和1.22~1.42之间,属于准铝质-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13.35~16.19),无 明 显Eu、Ce异常,富集 K、Rb、Th、Ba、Sr和LREE,相对亏损 U、Ti、La、Ce,综合分析认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LA-ICP-MS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303±2)Ma,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产物。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有高的εHf(t)值(+9.20~+15.89),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集中分布于700~500 Ma之间,反映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起源于新元古代增生的地壳,形成于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碰撞后的伸展背景。   相似文献   

2.
采用胸鳍覆盖处的体表鳞片为研究勒笛绸年龄的鉴定材料,判断年轮的依据是以环片切割现象为主,结合环片排列的疏密现象。鳞径(R)与体长(L)的关系为L=19.8159+63.3696R。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可表达体长、体重与年龄的关系为L=469.8[1-e-0.2425(t+0.3762)]、Wt=3366.6[1-e-0.242 5(t+0.376 2)]3,生长拐点tr=4.15a。作为渔业管理对策,勒氏笛鲷捕捞年龄应定在4龄以上,人工养殖年限以2~3龄最好。  相似文献   

3.
东昆仑祁漫塔格-都兰成矿带是青海省重要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成矿带,胜利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位于该成矿带东段,其成矿作用与二长花岗岩密切相关,矿体产于二长花岗岩与大理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地球化学数据显示,胜利铁铜矿床二长花岗岩w(SiO2)为 71.84% ~74.50%,w(K2O+Na2O)为 8.03% ~8.61%,明 显 富 碱;K2O/Na2O 为 1.28~1.62,相 对 富 钾;A/CNK为0.95~0.98,属于准铝质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岩石总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 K、Ba、Rb和活泼不相容元 素 Th、U,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 Ta、Nb、P、Ti等。样 品 稀 土 元 素 总 量 w(∑REE)=132.73×10-6~181.36×10-6,(La/Yb)N 为7.40~11.67,δEu为0.67~0.7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具有较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具 Eu负 异 常。二长花岗岩 LA-ICP-MS锆石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0.5±2.8)Ma,形成于中三叠世。综合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是阿尼玛卿洋盆向北俯冲,致使壳幔岩浆发生混合,后经侵位、结晶分异形成。   相似文献   

4.
用SAS统计软件拟合了大鳍Hu的体长生长方程和体重生长方程:Lt=79.5(1-3^0.0533(t+2.0982),Wt=3370(1-e^-0.0533(t+2.0982)^2.7744,并估算了其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应用Beverton-Holt模式,研究了嘉陵江水系大鳍Hu的资源状况,为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Nakai预处理和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对滇西地区下关台GS15-227重力仪1987-1992年观测资料和丽江台ET-22重力仪1991-1992年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仪器动力学特征及惯性和海潮负荷改正,进而确定滇西地区潮汐基准参数为:δ(01)=1.166±0.001,δ(M2)=1.163±0.000,(01)=-0.38±0.08,(M2)=-0.32±0.08  相似文献   

6.
在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运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通过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研究,探讨了水洞岭矿区石英角斑岩的岩石化学特征、形成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石英角斑岩的w(SiO2)=73.11%~79.30%,w(K2O)=1.20%~5.99%,w(Na2O)=1.57%~4.61%,w(K2O+Na2O)=4.82%~8.67%,Na2O/K2O=0.45~3.49,ACNK=0.99~1.25。稀土元素总量w(ΣREE)=70.19×10-6~198.75×10-6,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3.65~8.20),Eu中度至轻度亏损(δEu=0.53~0.96);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和 Pb等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P)和Sr等元素亏损。综合表明水洞岭矿区石英角斑岩形成环境类似于洋壳俯冲成因的火山弧环境。   相似文献   

7.
江南造山带的湘东北-赣西北-皖东 南—浙西南地区存在一个北东向钨矿带,成因类型以斑岩型、矽 卡岩型为主,近年在其西南方向新发现了木瓜园大型钨矿床,成矿过程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厘定了木瓜园矿区含矿花岗斑岩的锆石 LA-ICP-MSU-Pb年龄(224.2±2.0)Ma(MSWD=0.65,n=17),辉钼矿 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225.4±1.4)Ma(MSWD=0.71)及加权平均年龄(222.96±0.96)Ma(MSWD=1.08,n=5),表明矿区成岩与成矿时代均为晚三叠世,属于印支期;锆石初始176Hf/177Hf比值0.282444~0.282580,εHf(t)值为-1.9~-7.2,二 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713~1388Ma,表明含矿岩体岩浆源区主要为古元古代-中元古代古老地壳岩石,起源于下地壳古老物质的重熔。由于北东向钨矿带成岩成矿集中于燕山期,木瓜园成岩成矿集中于印支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推测该钨矿带西南方向不超过湘东北地区新宁-灰汤断裂,但湖南省东北部地区存在一次晚三叠世大规模成岩与局部钨钼多金属成矿过程,且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在年代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广东南部长蛇山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其对区域晚中生代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LA-ICP-MS锆 石 U-Pb测 年结 果 显 示,长蛇山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163 Ma)。花岗岩具有富硅、富碱更 富 钾,贫 磷,准 铝-弱 过 铝 质(A/CNK=0.98~1.11),富 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 Rb、Th、U、Pb),亏损高 场 强 元 素(如 Nb、Zr、Ti)及 Ba、Sr等 特征。P2O5 与 SiO2 表现为 负 相关关系,Y 与 Rb表现正相关关系,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分异I型 花 岗 岩 特 征,与 同 期 次“南 岭 系 列”花 岗 岩 相似。长蛇山花岗岩具有相对低的(87
Sr/86Sr)i 值(0.70554~0.70940)和高的εNd(t)值(-4.6~-0.4),相应的 Nd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为0.99~1.33Ga,锆石原位 Hf同位素组成变化大(εHf(t)=-7.9~+4.5,tDM2 =0.99~
1.81Ga)。元素及同位素结果表明,长蛇山花岗岩可能源自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形成过程中遭受了显著的幔源物质混染,并经历了长石、磷灰石和富钛矿物相等的分异结晶。长 蛇 山 分 异I型 花 岗 岩 可 能 与“南岭系列”花岗岩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弧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主、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w(SiO2)介于66.62%~72.36%之间,全碱w(Na2O+K2O)在7.82%~8.83%之间;里特曼组合指数(σ)在2.13~3.26之间,K2O/Na2O 比值为1.63~1.84,属高钾钙碱性或钾玄岩系列岩浆。铝饱和指数(A/CNK)为1.0~1.2,结合岩石类型判别图解(ACF),岩石属过铝质 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比值为9.46~15.6,(Ce/Yb)N=7.62~15.20,曲线为右倾,属轻稀土元素富集型。δEu集中在0.33~0.49之间,铕具明显负异常。微量元素表现为 Rb、Th的强烈富集,Zr、Hf、Yb亏损,结合构造环境判别认为其形成环境为后碰撞。据其主、微量元素特征,CaO/Na2O 比值为0.42~0.76,均大于0.3,认为源区物质成分主要为杂砂岩;Rb/Sr比值介于0.79~1.82之间,结合构造环境综合分析,认为岩浆主要来源于未完全成熟陆壳的部分熔融。利用锆石 U-Pb测年,206Pb/238U 表面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23.99±0.91)Ma,代表原岩结晶年龄。   相似文献   

10.
着重研究了红海湾养殖区底质水中NO3^--N、NO2^--N、NH4^+-N、PO4^3--P、有机质及c(NO3^--N)/cp和∑cn/cp(∑cn=c(NO2^-)+c(NO3^-)+c(NH4^+)比值的分布特征,并对该湾低质水中氮、磷及有机质的季节变化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讨论,结果表明:在春、夏、;冬三个季节中,NH4^+-N的浓度比NO2^--N及NO3^--N高,春季NH4^+-N平均浓度为92.60μmol/L,占总无机氮80.57%;夏季浓度为47.04μmol/L,占总无机氮61.64%;冬季NH4^+-N的浓度最低,为9.60μmol/L,占总无机氮45.76%;而夏季PL4^3--P浓度及有机质的含量比春、冬季高,分别为53.68μmol/L和1.362%。分析指出该湾底质水中无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食管癌与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元素资料 2 0 6 94 4 8个数据 ,食管癌死亡调查资料 1750 80例 ,研究了食管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的土壤环境中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铅、硒、铷、铯、镁、钙、镓、铊、钍、铀、锡、铪、铋、钼、溴、碘元素与食管癌死亡率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碧口地区晚元古代复理石岩系位于扬子板块西北缘,其主体由下部火山质碎屑浊积岩和上部陆源碎屑浊积岩组成。本文研究了复理石岩系中杂砂岩的岩石学、碎屑模型和岩石化学特征,并与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沉积的古代杂砂岩和现代深海砂成分进行了类比。研究表明,复理石岩系形成于沟弧盆系活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杂砂岩属大陆岛弧型,物源区为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深成岩浆岛弧造山带,源岩为钙碱性长英质火山岩及同源深成侵入岩,沉积盆地为岛弧及俯冲杂岩外侧的古海沟环境。  相似文献   

13.
泌阳断陷断块圈闭、滚动背斜及其与砾岩体复合圈闭油藏的形成,与断陷东南缘由多条断层组成的具下道上正呈断阶状的深断裂带的演化有关。本文首先研究了泌阳断陷区域构造背景,对典型地震测线的原始采集资料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在此基础上,对断陷东南缘深断裂特征及其与油藏分布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陶湾群分布于洛南—栾川一带,分三个自然段出露。本文描述了各地段陶湾群代表性剖面,论述了层序划分和区域对比。文中依据地层接触关系、古生物资料以及同位素地质年龄,确定陶湾群的时代为奥陶纪。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间的康古尔塔格带是发育在北天山东部地区的晚古生代碰撞构造,本文对该碰撞造山带在形成和地质演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岩浆作用和沉积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并对该碰撞构造的碰撞时代、碰撞单元和碰撞标志进行了探讨,尝试性提出了其碰撞的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幔是Lamina牛顿可压缩粘滞性流体假设出发,根据流体力学推导出重力场和地幔流应力场的基本关系为: 此关系式为人们根据重力场认识地幔流对岩石圈的作用提供一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原码除法加减交替算法运算精度的研究,探讨了该算法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及产生的原因。针对提高运算精度给出两种修正方法,并在运算精度、运算速度和实现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得到了较为实用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径向成层的地球模型计算由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所产生的地球形变位。分析的基本出发点是牛顿万有引力位是由随时间变化的质量密度增量产生的;由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密度增量来自未挠动的质量密度的散度和位移矢量场。对质量密度的径向成层模型,采用Dziewonski和Anderson的PREN地球模型(1981);对勒夫(Love)和志田(Shida)数,采用Varga和Denis的模型(1988);对月亮和太阳的潮汐位分别取至3和2阶。计算了地球的形变位。所得结果比用勒夫假定(即δW=K_L(γ)V_(?))计算的结果,相差20%。本文给出了详细的数字结果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牛庄凹陷下第三系生油岩地层中,由于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了较多的砂岩透镜体油藏。这些砂体具有分布范围小、横向变化快、且互不连通的特点。勘探开发这类油藏的难度较大。本文从该地区的沉积特点出发,分析了砂岩体的地震反射特征,以王50砂体为例,系统地介绍了钻井资料,及综合利用合成记录、地震模型、波阻抗等各种信息,准确标定砂体反射波和定量解释的新方法;同时,对无井区砂体预测在方法上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成果经钻探验证,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加装在713雷达上的地物杂波抑制器试验结果分析,指出:经“抑制”处理后,能快速,准确地将气象回波从地物杂波中分开来。采用分级衰减方法对比观测,气象回波损失约5分贝。 采用地物杂波图后,可以改善地物杂波抑制器性能,增大了抑制器在天气雷达组网拼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