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遥感图像多维度并行查询模式,即利用MapReduce实现海量图像数据金字塔的并行构建,利用HBase实现图像的分布式检索,设计和实现了单张遥感图像金字塔的并行构建方法和图像索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随着Hadoop和HBase集群的增长,图像数据的导入和检索速度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2.
基于Web Geocoding的三维GIS快速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GIS技术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其对客观世界的表达能给人以更真实的感受,然而三维GIS软件所需数据是海量的。由于遥感技术的发展,纹理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经变得容易和快速,而对于矢量数据的采集、存储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如何在短期内获取海量、精确的矢量地理信息数据,减少数据采集的费用和时间成了一大难题。通过基于网络的地理编码来查询获取矢量点状地理信息,将地理信息存储到本地数据库,并且将数据应用到系统中进行快速定位显示,实现地理位置的实时定位和查询,为各种专题三维GIS软件开发提供服务和扩展功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矢量数据简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帧缓存和四叉树索引的自适应简化方法,即采用四叉树索引对矢量数据进行区域划分,通过评价各个区域地物实体分布密度的指标,判断各个区域内的矢量数据密度、图幅宽度,得到各区域ε-Voronoi图中的ε值,再借助帧缓存技术,自适应地简化各个区域内的矢量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简化质量,为矢量数据可视化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遥感图像生态土地分类法在农作物种植面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张树文  薄立群 《地理科学》2000,20(6):569-572
农作物遥感估产技术系统的中心环节之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的信息提取,快速、准确地获取农作物有关信息是一个关键性技术问题,针对松辽平原玉米遥感估产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及玉米生长发育特征,利用以TM图像为主的多种遥感信息源,结合地面波谱测试等数据,运用生态土地分类方法实现主枯农作物种植面积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快速自动地从海量点云中获取地表沉降信息,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TLS技术的矿区沉降信息快速自动获取方法。对点云数据完成预处理后,首先以相同网格划分开采前后点云数据,然后利用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法插值求取网格结点坐标,匹配相同网格结点作为同名点并求取下沉量,最后获取下沉曲线与下沉DEM,该方法实现了矿区地表形变的全面分析,能够快速自动地获取地表沉降信息。采用Riegl VZ-1000扫描仪采集某沉陷区开采前后点云数据,经过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快速自动提取同名点、下沉点、下沉曲线与下沉DEM;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与精度分析,得到沉降结果符合实际地形变化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研究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应用于地表沉降监测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6.
格网技术对GIS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格网技术作为新一代的Web技术,必将深刻影响GIS的发展。格网计算为数据密集型空间分析提供了资源支持。数据格网为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格网技术为VRGIS实时场景渲染和海量场景数据存储以及GIS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格网中的智能体组件动态组装应用软件将对GIS应用开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可以实现中国GIS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海洋数据多维动态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我国海洋系列卫星应用的需要,探讨了海洋数据多维动态显示系统设计与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从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入手,讨论了多维动态数据结构和数据流程的设计,阐述了系统详细开发方案,给出了统一空间分辨率、统一地理投影和海量数据快速显示的解决方法,开发并实现了海洋数据多维动态显示系统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8.
东亚飞蝗生境的遥感分类——以河北省黄骅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丽  倪绍祥 《地理研究》2006,25(4):579-586
东亚飞蝗生境的分类研究是东亚飞蝗监测和防治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以河北省黄骅地区为研究区,基于两个时相的TM图像,采用三种遥感波段组合方案,以及最大似然分类和基于知识的分层分类两种分类方法,进行了东亚飞蝗生境的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组合方案的分类总精度相差不大,其中加入图像纹理信息的最大似然分类法的分类总精度最高。但是,基于知识的分层分类法的分类精度在各单项生境类型之间相差较小,从而显示出该方法在应用上仍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该文旨在解译DEMETER卫星载荷的二进制数据格式,并实现海量电磁数据导入ORACLE数据库的入库技术,为高效分析卫星数据和研究地震-电磁效应奠定基础.考虑到海量数据入库耗时太长,因此基于入库效率提出了3种不同的数据入库方法,并采用C和OO4O(Oracle Objects for OLE)接口编程实现.从入库耗时和后续科学分析的便利性对3种入库方法的效率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最优方案建立了Demeter卫星数据库,为后期基于Oracle的高效数据读取和分析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量遥感影像快速显示剖分组织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提出了基于全球剖分格网的大数据量遥感影像快速显示方法,并基于VC平台实现.测试表明,它具有LOD技术优点,兼有影像金字塔的长处,并且利用剖分面片无缝铺盖球面的性质和地址码的关联性,可解决图像的重叠问题,能实现遥感影像的快速搜索与显示,具有局部图像快速更新、图像无缝连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格网技术作为新一代的Web技术,必将深刻影响GIS的发展。格网计算为数据密集型空间分析提供了资源支持。数据格网为海量空间数据分布式存储、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格网技术为VRGIS实时场景渲染和海量场景数据存储以及GIS互操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格网中的智能体组件动态组装应用软件将对GIS应用开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可以实现中国GIS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社会统计数据空间化处理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社会统计数据的空间化是当前地理科学和社会科学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根据社会统计数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和值(extensive)变量型统计数据和均值(intensive)变量型统计数据两种类型.分析了这两类社会统计数据在区域拆分与合并时的特点,并尝试将网格单元面积权重内插(GCAWI)法引入社会统计数据的空间化的工作中,提出了确定网格单元大小的原则和采用图像平滑技术改进空问化结果的方法.以徐州市人均GDP数据(均值变量型统计数据)空间化为研究实例,采用网格单元面积权重内插法实现了徐州市人均GDP数据的空间化,而且运用图像平滑技术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中分辨率多光谱与高分辨率全色图像空间分辨率差异大,导致融合结果难以较好平衡光谱信息保持和空间信息保持能力的问题,该文分析了7种常用融合方法用于中分辨率多光谱与高分辨率全色图像融合的优缺点及其融合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组合融合方法。该方法在保留Gram-Schmidt方法的细节注入方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高通滤波法和Gram-Schmidt方法的优势构造低分辨率全色图像,确保在提高融合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其光谱变形。通过CBERS-02多光谱和IRS-P5全色图像的实验,证明了新融合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何福红  王涛  范擎宇  张振华  吴孟泉 《地理研究》2015,34(11):2124-2132
受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反立体现象等因素的影响,单纯基于二维遥感图像提取冲沟参数精度较低。以山东省栖霞市庵里水库东岸流域为研究区,建立一种地形和遥感图像融合技术,并用于提取沟沿线、坡底线等冲沟参数,以期为沟蚀参数的大量、快速提取提供一种新方法。结果表明:① 基于HSV变换,高斯标准化地表粗糙度作为地形图像融合的权重,建立了地形与遥感图像融合方法,增强和丰富了图像中的地形信息。② 基于融合数据,结合沟沿线和沟底线坡度阈值处理,在研究区内提取了144条冲沟,总面积为1.69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9.89%,为强烈侵蚀。③ 选择张家沟—北丁家沟流域作为检验区,以RTK-GPS实测数据为参照,地形融合法提取冲沟的准确率和沟头平均偏移量分别为98.413%和4.12 m,其精度明显高于传统的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法(73.016%和9.61 m)。  相似文献   

15.
现有网格空间多尺度聚类方法未能将尺度因子作为模型参数实现尺度驱动的阈值提取,导致算法调参困难,难以全面挖掘空间数据的分布模式。海量空间点数据蕴含的信息更丰富,层次结构也更复杂,对聚类算法的参数自动化和计算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该文从数据尺度和观察尺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海量数据的多尺度聚类挖掘方法:分别通过网格多分辨率和低通保边滤波器的尺度拓展机制实现了数据尺度和观察尺度上的尺度变换;将观察尺度层级作为参数引入大津法中,实现了观察尺度的密度阈值自动提取。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低通滤波,该滤波方法具有良好的去噪保边效果;多尺度密度阈值提取算法能够有效地捕捉数据集中丰富的多层次信息,且计算复杂度低,可用于快速挖掘各类海量空间点数据中的多层次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多光谱(Multi-Spectral,MS)融合图像中存在的空间细节模糊和颜色失真问题,该文兼顾光谱监督和空间细节监督,设计光谱损失函数和空间细节损失函数,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的SAR和MS图像融合算法。该算法网络框架包含光谱保持和细节提升两个分支:光谱保持分支通过上采样MS图像连接到网络的输出,直接将光谱信息传递到融合图像中;细节提升分支对SAR和MS图像通过高通滤波提取高频细节信息,然后应用CNN对细节信息进行特征提取、特征融合及重建,最后将重建的细节信息叠加到上采样的MS图像,得到融合结果。以哨兵-1B GRD级别的SAR图像和Landsat8卫星多光谱图像为实验数据,通过与传统融合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RSIFNN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面效果更好,能够在保持光谱信息的基础上增强多光谱图像的空间细节信息,有利于后续地物分类和目标识别等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Gram Schmidt变换的高光谱遥感图像改进融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图像融合的目的是综合来自不同空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的遥感信息,生成一幅具有新空间和波谱特征的合成图像。针对高光谱图像的特点,对基于Gram Schmidt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进行改进,首先采用光谱重采样方法模拟产生Gram Schmidt变换的第一分量,通过Gram Schmidt变换将高光谱图像转换到正交空间,再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图像替换Gram Schmidt变换的第一分量,最后通过Gram Schmidt反变换获得融合图像。利用EO1-Hyperion航天高光谱数据与ALI全色波段进行融合试验,发现改进方法可有效提高高光谱遥感图像与全色高分辨率图像的融合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际制图经验总结,结合数据统计学原理,开发出适合表征地球物理信息的快速成图技术,并介绍其原理和实现。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为了提高地球物理图件的质量,基于数据统计特征的色标生成成图技术。结果:应用表明,能有效提高地球微弱信息图件质量,改变传统成图的不足,方便、快捷的制作美观、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图件。结论:基于数据统计学原理,实现了色标快速生成成图技术,该方法能克服传统方法(线性)的局限性,应用该方法生成的色标文件使图像具有色彩层次感强、分辨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中采矿塌陷地的提取--以龙口矿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是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并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文章中采用Quickbird遥感图像作为基础资料,经过图像校正、图像融合增强处理,通过目视判读与计算机自动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准确的提取龙口矿区地面塌陷的现状,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应用于采矿塌陷地的提取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卫星图像的解译误差与提高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实际应用中,目视解译仍然是卫星遥感信息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通过分析 译可能带来的误差,得出计算机自动矢量化和属性自动识别,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终方法。在计算机自动识别尚不成熟时,使用屏幕数据化解译方法,是提高卫星图像应用精度水平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