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2004年广西自动气象站受雷电灾害的原因分析,发现目前自动站的防雷装置在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雷电波侵入和高电位反击等方面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因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建议在今后的自动气象站建设和维护工作中要注意系统性的雷电防护。  相似文献   

2.
自动气象站缺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面自动观测系统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容易受到直接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害、仪器性能下降、电磁干扰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影响,导致自动站采集器等设备损坏,造成业务中断,数据缺测,影响了气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因此,台站观测人员需要在自动站设备故障,资料不正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数据进行补测、挽救,保证气象数据完整、按时上传。对自动气象站资料缺测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着重对自动站定时观测、每小时上传文件及日、月数据极值、统计缺测等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动气象站要求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野外,由于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以及广西区地处雷暴高发区,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自动站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损害。通过桂林市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安装的实践,对自动气象站防雷以及自动站数据传输网络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如何做好自动气象站防雷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松  张雅昕 《广西气象》2005,26(1):51-52,57
自动气象站要求安装在建筑物高处或野外,由于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以及广西区地处雷暴高发区,雷电活动频繁,雷击强度大,自动站设备很容易遭受雷击损害。通过桂林市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安装的实践,对自动气象站防雷以及自动站数据传输网络防雷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气象观测业务的发展,传统观测仪器已逐步被自动气象观测仪器替代,由于自动气象站仪器主要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耐过电压、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的能力差,使得自动气象站仪器遭受雷击危害的可能性比建筑物遭受直击雷的可能性大的多,可达5倍以上,因此在雷电防护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格尔木市气象台自动气象站实际情况,提出自动气象站防雷设计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广西防城港国家一般气象站的新型自动气象站建成投入运行至2014年6月期间的几次雷击事件进行分析,查找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雷电入侵途径。并在保持原有防雷设计的基础上,对观测场及自动站仪器设备的防雷设施进行设计改造,经过改造后雷电防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基于GPRS多要素农业气象自动站一般安装在郊外旷野,由于自动气象站本身集合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通信器等敏感性较强的弱电设备,很容易遭受雷电损坏。文章通过分析基于GPRS多要素农业气象自动站遭受雷击损坏的原因,从直击雷、闪电静电感应、闪电电磁感应、综合布线和地电位反击上提出了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为自动气象站安装人员整改、维护人员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防雷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室外的工作环境,耐受雷电电涌的脆弱性,部分台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是近年来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系统在实施了防雷安全保护措施后仍频遭雷击侵害的根本原因。通过查找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防护工程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法,在全面分析自动气象站观测场设备防雷性能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自动气象站观测场雷电安全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由于网络线多,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低,雷击对信息系统的危害越来越大,防雷日益显得重要。雷电对信息系统的危害主要是雷击电磁脉冲(LEM P)造成的,包括沿线路传导的雷电过电压波、雷电流在接地线产生的高电位反击、雷击电磁场的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LEM P  相似文献   

10.
雷电通过强大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强烈的电磁辐射、炽热的高温等对地面的建筑物、设备和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雷击产生的电磁脉冲,通过辐射、感应,由各种信号线侵入设备终端,损坏各种设备的例子屡见不鲜,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克星。据不完全统计,60%~80%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来自电力传输线。电子企业是精密电子仪器与信息系统应用较为普遍的行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CAWS600-SE自动气象站遭雷击的原因,根据雷电电磁脉冲的产生理论,提出自动气象站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法.  相似文献   

12.
雷电通过强大的冲击波、剧变的电磁场、强烈的电磁辐射、炽热的高温等对地面的建筑物、设备和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雷击产生的电磁脉冲,通过辐射、感应,由各种信号线侵入设备终端,损坏各种设备的例子屡见不鲜,雷击电磁脉冲已成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克星.据不完全统计,60%~80%雷击电磁脉冲入侵来自电力传输线.  相似文献   

13.
由于微波站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其自身的特点使其容易发生雷击事故。针对山区微波站的特殊性,分析了山区微波站的雷害方式与雷电侵袭途径,建议微波站机房防直击雷方面采用“双保险”的方法,提高防护效果。还提出了防护雷击电磁脉冲的综合方案,对雷电电涌入侵防护提出了多级保护、逐级限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2014年象州国家一般气象站发生的几次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雷击事故,分析自动气象站仪器设备遭受雷击的原因和雷击电磁脉冲入侵途径,提出解决办法和对策,旨在为本站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雷电是一种大气自然现象 ,若避雷不当 ,雷电能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在寻常百姓家 ,电视、电话、音响、电脑、空调等已相当普遍。为免遭雷击 ,在雷雨天气条件下安全使用家用电器尤为重要。影响家用电器安全的雷电有两种 :一种是直击雷 ,另一种是感应雷。其中 ,感应雷又是威胁家用电器安全的主要雷电。感应雷侵入家庭的主要通道为电源线、电话线、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的馈线。当雷电感应作用于这些通道时 ,通道上就会产生很高的电磁脉冲 ,电磁脉冲就会对电器设备造成危害。事实证明 ,许多家用电器对电磁脉冲都较为敏感 ,当电磁场强度达…  相似文献   

16.
对江西省2013—2014年雷击造成死亡、因雷击造成气象仪器运行中断的个例进行回访和筛选,选取事故发生地点、时间确定的样本。与样本对应,在江西省闪电定位资料中选取同一时间段、同一地点附近的地闪,计算两者的经纬度差,并计算两点间距离。通过直击雷样本对比分析得出闪电定位最小定位误差平均为0.958 6 m。同时,通过对气象仪器电磁脉冲与雷电波侵入故障样本分析得出,4 km范围内的地闪有可能造成因雷电电磁脉冲对仪器设备的损坏。  相似文献   

17.
钟万强 《气象科技》2010,38(6):758-761
鉴于雷击分类目前缺乏完整的体系,根据雷击危害方式对雷击进行了综合研究,将间接雷击分为两大类,由此提出了"雷电电位差效应"。对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等效应进行了阐述,并单独对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进行分析。介绍了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对安全距离做了说明。研究了雷电电位差效应与人身伤害的关系。分析表明:雷电电位差效应主要包括雷电反击、雷电地电位上升、雷电旁侧闪络以及与人身伤害有关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雷电电位差效应的防护方法主要包括躲避、等电位连接和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某地面气象观测场一起雷击造成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等设备故障的原因分析,确定雷击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通过对温湿分采集器故障部位进行检修分析,结合估计雷电对电子设备损害的可能途径,综合闪电定位资料、天气过程、业务数据中断时间、具体损坏设备部位等资料,以设备损坏部位为导向,运用尽可能的定量分析和有针对性的定性分析,得出值班室备份站光猫和值班电脑RS232接口损坏是由于长距离架空供电线路感应雷电高压脉冲入侵所致;观测场主采集器和温湿分采集器的软损伤是由于雷电在观测场东北接闪塔接闪,强大的雷电电磁脉冲通过空间辐射造成的.采取相应的防雷改进措施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自动气象站安全故障的产生原因与排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传领 《湖北气象》2002,21(4):27-29
房县自动气象站自2000年建立并运行以来,共出现各类安全故障6次,每次故障均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遥测数据异常或丢失。通过分析这几次安全故障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中4次因用电引起,1次因雷击引起,还有1次因自动站升级改造引起。针对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排除方法,即保障供电系统安全、采取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由于自动气象站安装在野外地区,以及自动气象站微电子装置的脆弱性,很容易遭受雷电损害。尤其是自动气象站作为一种集合了传感器、数据采集及处理,数据通信技术的自动化电子设备,其抵御雷电损害的脆弱性是不言而喻的,加上自动站安装运行在严酷的环境下以及与市电、通信网络的联系,更增加了遭受雷电损害的危险性。因此,预防雷电损害是自动气象站网可靠性设计极其重要的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