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土的工程分类是工程勘察和设计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测试(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简称CPTU)原位测试参数进行土分类是高效实用的方法。国内外现有分类方法的名称及标准与我国《水运工程岩土勘察规范》(JTS 133-2013)不符合。因此,建立基于CPTU原位测试参数、符合我国行业标准的土工程分类方法具有重要工程意义。在收集大量国内外水运工程CPTU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616个间距小于5 m的CPTU测试孔和相应钻孔取样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选择国内外7种常用的CPTU土分类图进行应用比较,发现这些土分类图所采用的应力修正计算方法在考虑浅层土体的有效上覆应力修正时存在一定的缺陷,通过引入新的应力修正方法和修正土分类边界线,建立了适合我国水运工程的CPTU土分类方法。对比应用分析表明,该分类图能够准确地进行水运工程土类划分,尤其适合于软土、粉细砂和中粗砂的划分,可作为我国水运工程的土工程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2.
马海鹏  陈祖煜  于沭 《岩土力学》2014,299(2):536-542
基于上海地区19个工程共201组数据,通过黏土、粉质黏土和粉砂在上海地区土层中的分布,比贯入阻力Ps,室内固结快剪试验黏聚力cu和摩擦角?u,孔隙比e,塑性指数Ip沿土层深度的变化,分析得到3种土类的抗剪强度与比贯入阻力的相关关系,并总结了国内软土地区土体抗剪强度与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本文得到黏土的相关关系与以往的经验公式相近,同时给出了原位土层粉质黏土和粉砂的相关关系。区别不同土类使得相关关系可用性提高,在工程应用中更加合理。根据本文相关关系,通过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可以得到不同土层的抗剪强度值,进而应用于基坑稳定计算。本文研究的结果可以应用于海相沉积土的勘察和工程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地基土体在附加应力作用下抗剪强度的变化规律,对传统剪切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气压式全自动固结仪预先对试样施加多组精确的附加应力(超出原状土体上覆土重的荷载)后进行快剪试验,以淤泥质粉质黏土与粉土夹粉砂两类土体为研究对象,分析结构与状态的变化对抗剪强度指标值的影响;从受剪土体与剪切盒各层面受力与沉降关系出发,融入剪切面积动态表达式,推导出剪切正应力的修正公式,代入试验计算抗剪强度参数值。结果表明:两类土体受附加应力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淤泥质粉质黏土以黏聚力变化为主,粉土夹粉砂则体现在内摩擦角上;含水量及孔隙比的改变与土体抗剪强度参数值的变化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划分土层、辨别土类是孔压静力触探(CPTU)成果应用的基础。常规的人工分层效果差强人意,而土体行为分类法尽管可靠性高,但无法起到分层效果。引用层次聚类算法,通过对变量的选择、数据的标准化、距离矩阵的生成和类数目的确定,得到了基于层次聚类算法的CPTU数据聚类流程图;结合Robertson和Campanella分类图,提出了基于CPTU测试数据的土层划分与命名规则。采用自主研制的静力触探-钻探一体机,在宁波市轨道交通4号线上展开试验,将土层划分与命名结果与钻孔柱状图展开对比,结果表明:以锥尖阻力qt、摩阻比Rf和孔隙水压力u2作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对8个主层的划分与钻孔柱状图几乎一致。其中,以qt-Rf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能够识别出单靠qt曲线无法识别的2个薄夹层,体现了Rf的作用;以qt-u2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对砂类土划分得过于细致,对黏土划分得过于粗糙,表明u2对砂性土变化过于敏感,对黏性土变化不敏感;以qt-Rf-u2为初始聚类参数的分层图既保留了qt的主要特征,又适当地融入了Rf和u2对土层划分的影响,分层效果最佳。钻孔剖面黏性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曲线总体上符合土体性质与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从侧面反映了聚类分层图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土体界面土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粉土、粉质黏土和碎石土作为试验材料,以法向应力大小、上下土层类型、界面处理方式、动载环境、静载环境和动载作用时长等作为试验变量因素,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原状土和重塑土试样进行室内直剪试验,得到了土体界面土的剪力-位移本构曲线,根据曲线中的峰值抗剪强度计算出了能够反映界面土抵抗黏性破坏能力的黏结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粉土的黏结系数小于粉质黏土;界面土的抗剪强度与上下土层的结合类型相关,界面土的粗糙度越大,界面土处的土体接触越充分,则界面土的力学性质越好;随着动载作用时间的增加,土体界面土的抗剪强度会有所下降;并且,界面土的力学性质与上下土层性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混黏土的粉土、粉砂室内试验液化判别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飒  孙兴松  要明伦 《岩土力学》2006,27(3):360-364
目前对于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混黏土的粉土、粉砂的液化判别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根据动三轴试验的结果,对天津地区的混黏土的粉土、粉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孔压累积及动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混黏土粉土、粉砂室内试验液化判别的孔压及应变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将现场波速试验与室内试验判别液化的结果相比较。发现对于天津地区的混黏土粉土、粉砂,在循环荷载作用下,孔压达到围压的60 %~80 %,即趋于稳定,相应的全幅应变约为5 %。因此,这两项指标可作为液化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指南村崩岸段岸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开展地质钻探工作,获取岸坡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基于饱和-非饱和土渗流理论、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及极限平衡法,研究江水水位变动过程中二元结构岸坡稳定性的变化.结果 表明:①岸坡土体为二元结构,上层为粉质黏土,下层为粉砂,粉砂层厚度较大且透水性较好,为地下水流动提供良好环境.②水...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北平原地区浅表层沉积土典型地质单元,选取代表性试验区域,开展了螺旋板载荷、平板载荷和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分析了含钙质结核黏土、新近沉积粉土、粉砂3种地基的承载力特性,重点探讨了不同类型土体的螺旋板载荷试验p-s曲线特征、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方法和值域范围,并与静探和平板载荷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相关关系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性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的承载力较低,钙质结核黏性土和粉砂的承载力相对较高,值域范围较宽,密实程度是决定粉土、粉砂承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螺旋板载荷试验能较好的反映多元互层地基土体力学性质的变化特征,采用等应变控制法可达到快速、分层检测的目的,并通过等应力控制法对比试验验证了其可靠性。最后通过与平板载荷试验结果进行线性拟合,给出了螺旋板载荷试验确定淮北平原浅表层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9.
福州地区典型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福州地区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质黏土与粉砂互层土、粉砂、残积土等6类典型土的共振柱试验,详细探讨了围压大小、土的性质对这6类典型土的动剪切模量G及阻尼比? 的影响。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给出了福州地区6类典型土在不同围压下的G/Gmax和? /?max随? 变化的平均曲线及其参数的推荐值,并定量地给出围压对这6类典型土G/Gmax和? /?max随? 变化的平均曲线的参数的影响规律,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4)
为了研究天津某地区是否适合修建大型建筑物,对该地区基坑内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该地区不同土层内还有的土质不同,主要以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粉砂黏土等为主,且每层土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有所不同;对不同土层的固结抗剪强度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粉土的抗剪强度相对较低,但是其峰值较高;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和峰值比较接近,差值没有粉土大;根据不同物理力学指标对该基坑内桩型进行预估,并针对设计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log-normal distribution of the grain size density function derived earlier for the entire zone of mineral disintegration, a unified granulometric taxon of perennially frozen soils is proposed which generalizes the existing soil classifications.  相似文献   

12.
基于粗糙集的膨胀土分级指标重要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加明  王永和  丁力行 《岩土力学》2006,27(9):1514-1518
现行的膨胀土分级指标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提出了运用粗糙集理论完善和优化膨胀土胀缩指标体系的分析方法,通过计算膨胀土评判指标与评判结果的粗糙依赖度来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计算结果表明,自由膨胀率、膨胀力、50 kPa压力下的膨胀率和胀缩总率4个指标中,自由膨胀率是评判膨胀土胀缩等级的1个最重要的指标,膨胀力、50 kPa压力下的膨胀率和胀缩总率的重要性依次降低。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为优化与改进膨胀土胀缩等级评判指标体系提供了合理而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风干含水量W65用作膨胀土判别分类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针对膨胀土的判别分类指标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种新指标--风干含水量W65.文中详细研究了它的测试方法,它与膨胀土的物理化学活性,物性指标及自由膨胀率ef等的关系。结果表明,W65能很好反映膨胀土的矿物组成或物理化学活性特征,而ef或WL则更能反映土的粒度组成或分散性特征。最后,在继承ef的判别分类成果基础上,考虑到塑性图的优点,建议采用W65-WL判别分类图。该图能区分膨胀土与典型红粘土,较单一指标判分膨胀土更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14.
浙江富硒土壤成因分类及开发利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浙江富硒土壤分布、有效性以及不同农产品硒含量特点,将富硒土壤划分为火山岩型、石煤型、燃煤型、湖沼型,研究了它们的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别,阐述了它们的了利用现状,并对不同类型的富硒土壤的开发与保护提出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龚子同 《第四纪研究》2008,28(5):962-968
马溶之先生是我国著名土壤学家,首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由于他的广泛实践、深入探索和勇于创新,对中国土壤地理,包括土壤制图、土壤区划和土壤分布规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土壤分类的革新者,推动了不同时期中国土壤分类的发展,其中,对干旱土、紫色土和水稻土有创新性研究。由于马先生对古土壤发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古环境变化和黄土的生成信息,丰富了第四纪研究的内容,并从农业土壤研究的实践出发,深刻认识人为作用对土壤的影响,马先生有远见地意识到"人类世"的来临。作为全国土壤科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先生在为土壤资源开发、土壤改良和粮食安全以及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呕心沥血而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尊敬。  相似文献   

16.
李连捷先生是著名的土壤学家。因为有地质学的背景,他的土壤发生与分类研究特别注重地学因素,其中包括成土母质的影响。1932年他在燕京大学毕业后,跟随J.Thorp开始了他的土壤学专业生涯。J.Thorp1936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即基于李连捷与他的同事们累积的土壤调查资料。李先生毕生从事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研究,走遍中国许多地区,对揭示中国土壤的特性、发生和分布做出了突出贡献。解放前,李先生的土壤调查工作主要是建立土类和土系。解放后,他参加和领导了许多重大的服务于农业发展的土壤综合考察工作。通过土壤调查和教学活动,他为我国的土壤分类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总是追求土壤分类的革新。他在晚年引入和介绍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支持建立“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相似文献   

17.
张翔  董国臣  薄海军  韦少港  王鹏  张虹 《地质通报》2014,33(12):1918-1928
统计浙江、湖南、江西、湖北、新疆、青海、云南、广西、福建、河南、贵州、安徽、广东共计13个省(自治区)61个典型钨矿床(矿区)的自然重砂矿物报出情况,计算各重砂矿物的报出频率,分析得出矽卡岩型、热液型和斑岩型3种类型钨矿床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标型矿物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矿物组合既有相似处也有各自的代表标型。如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对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不同类型锡矿床所反映出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特征,统计了云南、福建、江西、浙江、湖南、青海和广西7省共35个典型锡矿床的自然重砂情况,通过计算和分析各自然重砂矿物在所对应类型矿床中的报出频率,得出矽卡岩型、热液脉型和斑岩型3种锡矿所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所反映出的重砂矿物组合既有相似之处,如均出现锡石+白钨矿(或黑钨矿)的矿物组合,亦反映出不相同的地方,如矽卡岩型锡矿石榴子石报出率高,斑岩型锡矿锆石报出率高等。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对于建立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砂岩型铀矿床分类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胜祥  陈戴生  蔡煜琦 《铀矿地质》2001,17(5):285-288,297
在研究国内外大量砂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分别以铀矿床含矿沉积建造、含矿主岩沉积环境、矿体形态和矿床成因为依据,提出了砂岩型铀矿床的4种分类方案,并探讨了这4种分类方案在铀矿勘查中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