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mm降水量有多少?气象部门把下雨、下雪(融化成水后)一统称为降水。并且配有标准专用的雨量器和雨量杯来测量,降水的多少叫降水量。它以一毫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即一毫米的十分之一。那末,一毫米降水量降落到地面上有多少呢?所谓一毫米降水量系指在每...  相似文献   

2.
雨-雪的阈温     
刚刚在冻结温度以上时,出现雨还是雪是一个影响生产与生活的实际问题。例如,对于飞行来说,在同样的(液体)降水率的情况下,在下雪期间受能见度的限制要比在下雨期间大。因此做了一个估计降水形式(固体或液体)出现的阈温的尝试。由近1,000个地面观测站报告,按固体降水(雪、阵雪、米雪)或液体降水(雨、阵雨、毛毛雨)及相当的温度进行了分类,分类时不考虑降水强度,并删去那些可能与冻雨、冻毛毛雨或冰粒天  相似文献   

3.
张白泉 《四川气象》2000,20(1):50-50
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学习中 ,冰针这种天气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其中问题之一是 :冰针是降水现象吗 ?回答不外乎这样几种 :(1 )冰针是降水现象。 (2 )冰针不是降水现象。 (3 )不知道冰针是不是降水现象。显然 ,第 (3 )种“回答”实际上并没有回答 ,(而且 ,回答“不知道”一般说来与气象工作者的身份不符 )。从逻辑学的角度来看 ,对这一问题的确切回答 ,只能是两个成矛盾关系的判断 ,并要求以论据作为判断的基础。其一 ,冰针是降水现象。因为所谓降水 ,按气象学的解释 ,指的是从天空中降落并到达地面的液体水或者固体水。可见 ,降水现象的两…  相似文献   

4.
利用1981-2010年湖南省97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降水观测资料,基于二阶求导和尖顶突变模型等方法,分别对短历时降水序列和过程降水序列进行时间突变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最大小时累积降水量在时间上的突变点分别为12.0 h、6.1 h;过程降水持续时间突变点分别为10.0 d、4.4 d,不同持续时间最大降水量占过程总降水量的百分比及最大降水量在时间序列上的突变点分别为10.0 d、4.6 d和10.0 d、4.9d。建立的湖南省极端降水过程客观监测指标为:连续1-6 h、12 h最大降水量,连续1-5 d、10 d最大降水量和过程累积降水量及降水持续时间。指标的适用性通过与农作物因洪涝灾害的受灾率、成灾率及单位面积粮食减产量的相关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5.
降水类型变化是深入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陆地水循环演变的重要内容,高寒山区降水类型观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选用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末端的PWS100激光雨滴谱仪和Geonor T-200B称重式雨雪量计的同步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PWS100观测结果显示该试验场以固态降水为主,固体颗粒物占总颗粒物的63%,液体颗粒物占总颗粒物的37%;月尺度上,6-8月粒子数量最多,其中液态粒子占57%,固态粒子43%。其余月份以固态粒子数为主,占总粒子数的96%。(2)基于降水粒子在不同温度区间所占比重,以气温6.5℃为临界值划分降水类型。修正后T-200B降雨总累积量为1202 mm,占DFIR的67%,低估了降水量,但平均相对捕获率达到了87%。(3)两台仪器观测的降水总量大致相同(仅相差71 mm),然而,季节性差异明显,6-8月PWS100比T-200B高出73 mm, 9月至次年5月则少37 mm。PWS100在降水量大、降水类型复杂的夏季,观测到的降水量大,而冬季降水量较少,且PWS100对小雨滴不敏感,会导致捕获量...  相似文献   

6.
王艳  方晓 《辽宁气象》2005,(2):46-46
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系统软件)可以提供每小时降水量。并通过程序转化为每分钟降水量。系统软件通过降水自记纸处理、扫描及扫描检查操作、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和质量检查等步骤。在完成质量检查后会自动打开错情文件。错情文件显示了被选文件的质量检查结果。系统规定“日降水合计值与雨量筒日降水量总量偏差大于日降水总量的5%”为错情。我们对兴城等11个台站7399张日降水自记迹线(降水自记纸曲线被跟踪的线称为迹线)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台站错情不同,  相似文献   

7.
鲁中夏季平均降水量占年平均降水量的65.6%,其中6月占12.5%,7月占31.1%,8月占22%,但是有的年份如1957年6—8月降水量甚至占年降水量的83.3%,因此,夏季降水量将决定当年的旱涝。 对于降水异常的确定有许多方法,本文规定:若(Ri—R)~2>2σ_(n—1)则称为降水异常或异常旱、涝,这里的R_i为本区各站历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局下发的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软件(以下简称系统软件)可以提供每小时降水量,并通过程序转化为每分钟降水量。系统软件通过降水自记纸处理、扫描及扫描检查操作、降水曲线提取、降水强度数据转换和质量检查等步骤,在完成质量检查后会自动打开错情文件。错情文件显示了被选文件的质量检查结果。系统规定“日降水合计值与雨量筒日降水量总量偏差大于日降水总量的5%”为错情。我们对兴城等11个台站7399张日降水自记迹线(降水自记纸曲线被跟踪的线称为迹线)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各台站错情不同,主要错情有日降水合计值与跟踪迹线的误…  相似文献   

9.
该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85-2005年共21a的各级降水量、四季降水,降水日数、降水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东南州近21a平均降水量为1003.8—1366.7mm,年平均降水量≥1300mm的地区主要是丹寨、麻江、黎平、锦屏;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以下的有黄平、施秉、镇远、三穗;黔东南州各县日降水量≥0.1mm的降水日数年平均154~192d,其分布趋势由州西部分别向北部、南部递减,最多为麻江192d,最少为从江的154d;降水强度(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的大小取决于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降水时间越短而降水量越大,则降水强度越大;州内各地降水以小雨为主。年平均为119~157d,占年总雨量的77%~82%,以麻江157d最多,从江119d为少,此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生产和气象预报及气象公共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家庄、秦皇岛和张家口2005—2006年4~10月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可降水量与实际降水的关系进行统计,按降水性质,选取单纯积状云产生的对流降水、单纯层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及层积混合云产生的暴雨三类样本,对可降水量在三类典型降水过程中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中存在高值可降水量是降水产生的必要条件;可降水量呈阶段性、波状变化特点,其变化幅度、极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与天气影响系统、降水性质等密切相关;降水强度和可降水量极大值出现时间不一定吻合,但强降水通常出现在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可降水量的高值阶段往往对应着较高的降水概率。另外,可降水量在以上三类性质降水中表现出不同特征,可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长白山区的降水量发生着显著的变化,降水强度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明确长白山区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变化趋势对于揭示长白山区水资源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长白山区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选取不同等级降水指标,分析了1961~2018年长白山区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长白山区年均降水量呈现不显著的下降趋势(?0.31 mm/a),降水天数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0.16 mm/a),平均降水强度呈现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不同等级降水变化主要体现为:小雨、中雨和大雨年均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呈现下降趋势,而暴雨年均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长白山区年均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减少主要受小雨、中雨和大雨降水量和降水天数的减少影响。不同季节降水变化方面,长白山区春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和降水天数均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2.
增暖背景下新疆昼夜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区89个台站1961~2005年昼、夜降水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昼夜降水过程的时空演变特征,目的是认识这个地区在年降水增加背景下昼夜间降水过程的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05年,多年平均的降水量为夜大于昼,且昼、夜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夜降水量增长趋势大于昼降水量,昼、夜年降水量增长趋势分别占年总降水增长趋势的49%、51%,这种变化在南、北疆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昼、夜降水量都存在由少到多的显著突变,但两者发生突变时间不同,昼降水量发生突变的时间为1986年,而夜降水量的突变点却发生在1991年。(2)昼降水日数小于夜降水日数,且昼、夜降水日数都呈显著增加趋势,昼降水日数增加趋势大于夜降水日数。昼、夜降水强度都呈显著增大趋势,夜降水强度及其增长趋势均大于昼降水强度。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降水日数的增多,降水强度对降水量影响较小。(3)昼、夜毛毛雨日数都呈显著减少趋势,昼毛毛雨日数及其减少趋势均大于夜毛毛雨日数。而强降水的日数和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昼、夜强降水量和各自的总降水量有很好的相关,强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影响很大。引起这些昼、夜间降水变化特征差异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9—2020年贵州威宁3次不同降水性质天气过程的地面降水和雨滴谱数据,结合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等宏观量及其降水粒子大小、形状、速度等微观量,从降水粒子雨滴谱分布、降水反演产品与实际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性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降水粒子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粒子数目多少和均匀性能够反映不同性质降水的变化特征,对流云降水的粒子数目多、增幅较大且分布不均匀,层状云降水的粒子数目少、增幅较小且分布均匀。(2)不同降水类型的粒子直径和粒子速度的范围相差较大,降水粒子直径主要集中在0.562~0.812 mm之间,约占粒子总数的42.3%,降水粒子速度主要集中在3.8~5.2 m/s之间,约占粒子总数的36.7%。(3)实际降水量、圆球形降水量和数浓度降水量最大峰值的对应性较好,且不同峰值点、波形递增递减趋势基本一致;实际降水量与圆球形降水量的相对差较小,与数浓度降水量的相对差较大,这与两者的算法有着直接的关系。(4)降水粒子等效质量与降水粒子直径、粒子数目多少成正比,这与实际降水量累积是一致的,其降水估测值更接近于真实值,但应考虑小于0.312 mm的粒子和大于6.5 mm粒子对降水累积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80—2018年湖南省汛期96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以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作为重要指标,分析湖南省汛期降水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随历时增长,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幂函数规律减小,降水量贡献率则呈线性增加趋势。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高,降水量贡献率低;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低,但降水量贡献率高,是汛期降水主体。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南高于湘北,而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北高于湘南。(2)近10 a短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都呈线性增加趋势,而长历时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则呈下降趋势。(3)各量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等级增加呈幂函数规律减小,降水量贡献率则随降水量等级增加呈线性上升趋势。暴雨虽然发生频率低,但是汛期降水的贡献主体。小到中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大致表现为湘南高于湘北;而大到暴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降水量贡献率湘北高于湘南。(4)小到大雨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年际变化不显著,暴雨等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小雨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年际变化不显著,但是中雨和大雨等级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呈显著下降趋势,暴雨等级降水事件降水量贡献率呈显著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降水量与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山东省8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4年日降水量,统计了历年的降水量、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利用累积距平及t检验法分析了干旱受灾面积、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突变检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干旱气象灾害对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受灾面积、年降水量及中等强度以上降水日数的转折年大都出现在1976年,微量降水日数、0.1~4.9 mm/d降水日数及总雨日数的转折年出现在1988年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转折年后年降水量及不同强度的雨日数异常偏少年份频繁出现;干旱受灾面积与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呈显著的负相关,降水量或不同强度的降水日数异常偏少都将导致干旱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和5.0~99.9 mm/d以上降水日数异常偏少年份增多是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干旱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安阳市1961-2011年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阳各站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和位相,全市暴雨总日数变化与夏季降水量变化较一致,月降水量相对变率与月降水量百分比率在年内分布位相相反,最长连续有降水日数与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基本上处于反相。2)安阳市降水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月降水量以7-8月为中心呈正态分布。3)春、秋、冬三季有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相关性较好,夏季降水量与暴雨日相关密切,暴雨对夏季降水量贡献显著。4)降水突变不明显。5)季、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着小民度的周期变化,不同的时间尺度对应的降水结构或日数增减不同。安阳市年降水量第1主周期为26a,年平均有效降水日数主周期为21a,暴雨日数主周期是19a,最长连续有(无)降水日数主周期是21a。  相似文献   

17.
1957~2004年中国不同强度级别降水的变化趋势特征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利用1957~2004年我国506个测站的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析我国8个区域年降水量、年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的趋势变化,根据百分位的分布,分析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变化,以及频率和强度变化分别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结果表明,年降水量、降水频率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存在明显的区域变化特征.针对不同强度级别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趋势分析表明,极强降水量的趋势变化最为明显,频率变化在各强度级别均有体现,降水量的趋势变化主要由强降水量的变化引起,降水频率变化对降水量趋势的贡献远大于强度变化,趋势变化主要由频率的趋势产生.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0年8月石家庄地基GPS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和常规天气资料,对一次由副热带高压进退引起的强降水天气过程中的GPS可降水量和假相当位温的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通常出现在GPS可降水量高于基值时,尤其是在GPS可降水量达到极大值前后,极大值阶段对应强降水;GPS可降水量上升后期若有高空槽扰动,则出现对流性强降水;GPS可降水量下降初期仍将维持弱降水。2)非对流稳定性降水的GPS可降水量呈波状变化,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呈多峰型,强降水与GPS可降水量的大值阶段对应;对流性降水过程中,GPS可降水量升降剧烈,GPS可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峰值刚好对应。3)降水多发生在GPS可降水量偏离系数为正时,强降水一般出现在偏离系数超过1时。当GPS可降水量剧烈增长,降水性质为对流性雷雨或阵雨时,对应的偏离系数可比稳定性降水的略小。4)前期高能量的积累是降水发生的必要条件,副高降水出现在假相当位温的快速下降阶段或谷值区。假相当位温峰值越高、升降幅度越大、高值持续时间越长,相应的降水就越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遵义市14个气象观测站2005—2015年逐时降水资料,从逐时降水量、降水频次、降水强度、降水昼夜分配等方面分析了遵义市降水日变化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降水量、降水频次和降水强度都主要集中在夜间,其中春、秋季降水日变化特征较为统一,夜间降水量级、频次和强度都明显多于白天;而冬季降水日变化总体不大,夏季降水日变化则表现为多波动性。遵义市夜雨特征显著,60%以上的降水出现在夜间,其中春季夜雨比率最大,其次是冬季,再次是秋季,而夏季夜雨表现并不十分明显,夜间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占全天的合计比率冬、春、夏、秋季全市平均分别为68%、77%、54%、63%。降水量日变化与降水频次关系密切,受降水强度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青海省41个气象站点1961—2018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常规统计学方法,统计逐年降水量/日数、侵蚀性降水量/日数,分析青海省降水和侵蚀性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年降水量、降水日数、侵蚀性降水量、侵蚀性降水日数之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空间分布均从东南向西北逐步减少。从4个生态功能区分布来看,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最高,为469.3 mm,柴达木盆地全省最低,为99.4 mm;侵蚀性降水量柴达木盆地最低,为25.1 mm,东部农业区全省最高,为155.5 mm。1961—2018年青海省年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量分别以8.1、4.7 mm/10a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侵蚀性降水日数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5、0.2 d/10a。侵蚀性降水量和侵蚀性日数突变分别发生在2004年和2001年,突变后侵蚀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较突变前分别增加22.4 mm和0.7 d。1961—2018年青海省侵蚀性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平均为32.7%和6.5%,侵蚀性降水量和侵蚀性降水日数的贡献率分别以0.59%和0.21%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