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学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状态和演化的学科。一般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等。天体测量学主要包括基本天体测量、照相天体测量、时间服务、纬度服务,以及射电天体测量学和空间天体测量学等;天体力学主要研究天体摄动理论、天体形状和自转理论,以及天文动力学等;天体物理学主要包括太阳物理学、太阳系物理学、恒星物理学、星系物理学、宇宙学、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红外天文学、紫外天文学、×射线天文学、γ射线天文学、中微子天文学、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相对论天体物理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的概念在不断扩大和发展。自古以来天文学和人类生产和生活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编历、授时、测定地理坐标、天文导  相似文献   

2.
疏散星团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有着多方面的重要性。近年来在观测和理论工作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综述了疏散星团的研究现状,对成员判别、基本参数确定、团与恒星的演化、团的结构和动力学进行了详细评述。  相似文献   

3.
恒星尘埃的实验室研究--实验天体物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球粒陨石含有来自恒星的微小固体颗粒(微米级),这些尘埃的同位素组成与太阳系物质截然不同,它们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获得的恒星固体样品.已发现的恒星尘埃有金刚石、石墨、碳化硅、刚玉、尖晶石、氮化物、和硅酸盐等,它们的母体恒星包括红巨星,AGB恒星、新星和超新星.对恒星尘埃的研究,使得更深入地了解星系的化学演化历史、恒星内部的核反应和湍流机制、恒星大气中尘埃的形成、星际介质物理现象等.恒星尘埃把天体物理领域延伸到了微观世界,它有机地结合了地球化学实验技术和天体物理理论,开辟了一门崭新的天文学分支实验天体物理学.  相似文献   

4.
测量天体的位置、距离和空间运动是天文学研究中最基本的任务,而且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天体物理学参量的估计直接或者间接地依赖于它们的测量。恒星的绝对物理量,如恒星光度、半径和质量,直接取决于距离的测量。通过测量自行(即恒星运动在二维平面天空上的投影)、视向速度和距离,我们可以获得恒星的三维空间运动。它能帮助我们知道当前银河系的运动和动力学性质,从而使我们回溯整个银河系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5.
天文科学在俄国和苏联有着光荣伟大的过去和更为辉煌燦烂的现在与将来。在本文所要论述的天文学部门——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上,俄国科学家有着巨大的功勋。天体物理学是研究天体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恒星与星系的构造和发展的科学。早在二百多年以前,当天体物理学还没有当作一门科学出现,天体的物理性质还几乎未经研究的时候,伟大的俄罗斯学者罗蒙诺索夫就作出了意义重大的发现,他第一次地确定太阳系中另一行星——金星——上有大气存在,因而证明了地球和其他行星在其物理性质上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6.
星光的探索     
星光的探索刘宇星浩瀚的星空,距离我们远近不同的恒星,发出明暗不同、色彩各异的光芒。透过这些星光,我们对恒星世界能了解些什么呢?时至19世纪,随着分光术、测光术、照相术等物理方法的产生,人们开始用来探索星光的奥秘,于是伴随着恒星天文学的发展天体物理学诞...  相似文献   

7.
十余年来年轻的分子天文学带来一系列新发现,推动了银河系结构、星系化学史、恒星物质流失、分子云物理等课题研究的新进展。 本文在简介分子天文学之后,将集中对与恒星形成有关的分子云物理问题进行综述。 内容分为 一、分子天文学的研究对象 二、分子云物理参数的导出 三、分子云的观测 四、涉及恒星形成的分子云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19世纪下半叶的天体物理学宣焕灿19世纪上半叶,天文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随着中星仪、测微器、摆钟等近代天体测量仪器的问世,18世纪人们已发现了自行、光行差、章动等影响天体坐标的各种因素,19世纪30年代又发现了恒星的周年视差,于是天体测量学彻底...  相似文献   

9.
欧洲计划在2009年发射“赫歇尔”(Herschel)空间望远镜,其镜片直径达3.5米,远超哈勃空间望远镜(镜片直径为2.4米),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空间望远镜。威廉·赫歇尔是18世纪著名的天文学家,他不仅发现了天王星,还开创了恒星天文学,他研究并假设(某些)星云是由恒星组成,提出著名的恒星演化学说;他不仅在天文望远镜的发展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足迹,而且是当时最伟大的观测天文学家,为恒星天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在天文学史上他被誉为“恒星天文学之父”。  相似文献   

10.
恒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恒星形成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天文学家正致力于理解与恒星形成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如:大质量恒星和星团是如何形成的?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决定了恒星形成区域的物理性质?初始质量函数由什么确定?恒星形成率由什么决定?近年来,恒星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不断发展。主要介绍了辐射流体(磁流体)的数值研究在原恒星核坍缩、大质量恒星形成、星云破碎和坍缩、星团形成和初始质量函数等方面的模拟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吴德金  陈玲 《天文学报》2023,64(3):24-29
现代科学表明宇宙中99%以上的可观测物质都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从小尺度的微观粒子动力学集体过程与能量转换机制到大尺度的宇宙等离子天体结构状态与爆发活动现象,都是等离子天体物理学的研究课题.从宇宙演化历史、大尺度结构形成以及爆发活动现象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等离子天体物理学在现代天文学发展以及现代等离子体宇宙观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空间卫星科学探测研究及其对现代天文学的巨大影响,进一步阐述了地球磁层和日球层等空间等离子体实地探测研究在等离子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所扮演的“天然实验室”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VLBI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万同山VLB互(VeryL。匡k。uneh比rkr。m幻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法)天体物理学成为射电天文学的一个分支是大约近20年的事。VLBI天文学研究从实验到形成科学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第一个VLBI实验是1967年在美...  相似文献   

13.
具有不同质量的恒星在耗尽其热核能源后,最终可能会坍缩成为性质完全不同的致密天体,如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从20世纪30年代起,黑洞的观测及其证认一直是天体物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简要地回顾了恒星级黑洞的形成及其候选天体的研究历史;然后介绍了如何从观测上证认恒星级黑洞:接着详细讨论了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和自转参数的测量方法;最后介绍恒星级黑洞观测及其证认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做出结论: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宣告在部分吸积X射线双星中存在恒星级黑洞。  相似文献   

14.
对在1981-2000年世界上所发表的和中国学者所发表的有关恒星与恒星系统的论文作统计发现:此期间世界上这一领域的发展较平稳,而我国的发展快速.这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基础学科研究大有进展.从各分支所占的比重和发展来看,我国在恒星与恒星系统的研究与世界同期有几乎相同的分布,因此总体上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基本正常.当然有些分支发展较快,如有关超新星及其遗迹、星际介质和恒星形成区、化学丰度的研究等,这和一些较强的研究团组形成有关;在双星研究方面,我国则与世界发展一致,双星研究始终是恒星研究领域的重点;而在世界范围内较突出的关于银河系的研究,在我国却相对较弱.恒星和恒星系统这一研究领域20年的论文数统计显示,我国学者所发表的论文只占世界总论文数的1.3%,虽然在最后5年有大幅上升,但也只占2.0%,这与我国IAU会员数所占比例相比是偏少的.就世界整体而言,恒星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整个天文学领域相比是较慢的,显然这与一批能做深空探测和高能波段观测的设备投入有关.因此,除了对恒星及恒星系统领域作统计分析外,对整个天文学领域各大分支作分析可能对制定今后我国天文学发展计划更有利。  相似文献   

15.
“太阳-恒星物理学”目前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的分支学科.它把太阳研究的大量成果推广到成千上万颗恒星,发现许多恒星都有类似太阳的活动周期以及黑子、耀斑等活动现象,此外恒星也有与太阳色球和日冕相对应的大气层次,并发射出与太阳风相似的粒子流。这门新学科的创立为恒星物理学开辟了广阔的新领域,它也促成太阳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恒星的起源问题不仅是当前天体物理学中一项中心问题,同时也是整个自然科学中的中心问题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和宇宙中物质的各种物理状态的研究,以及各种物态转化的研究密切相关。我们现在就要谈到物态的深刻转化和变化,这种深刻的程度,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科学曾如此研究过。正由於这个原因,物理学家对于恒星演化学问题抱以极大兴趣。在另一方面,恒星演化学揭示了物质演化的内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甚高能γ天文学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天体物理过程中的甚高能γ射线(TeV能段)的发射机制、探测方法和甚高能,γ射线天文学对于宇宙线和天体物理学研究的意义.还简要概述了国内外的甚高能,γ天文学探测实验以及所取得的物理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天文学曾经取得过许多光辉成就,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注意和重视。不断进行研究,有大量论著发表。最近有幸读到了上海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潘鼐先生的新著《中国恒星观测史》,感到非常高兴。这部有74万多字的著作,不仅在中国恒星观测史研究方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而且也是近年来中国天文学史研究方面的一部优秀学术专著。现特简评如  相似文献   

19.
黑洞是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它的存在与否一直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关心的焦点。特别是由于近几年大量先进的观测设备投入使用和观测方法的改进,使得黑洞证认工作有了巨大的进展,成为当今天文学的一个热点。重点综述了恒星级黑洞和星系核的超大质量黑洞的各种天文观测证据,并介绍了与黑洞相关的天体物理学的一些重要前沿。讨论了正在开展的国际重大项目和探索原初黑洞的初步结果,并且展望了未来寻找黑洞天文观测证据的前景和对观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现代天文学,按研究方法分类,可以分为四个分支学科:天文学史、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和天体物理学。天文学起始于天体的观测和测量,如太阳的周日视运动、月相的变化、行星的运动和星空的四季变化等。总结出天体运行规律,建立时间规律和历法,服务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