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国际上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在最近所取得的进展,主要包括近百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大气成分和辐射强迫的变化,热带和中高纬度气候变化,台风和气候变化,全球变暗和反照率,气候模式与气候变化的预估,气候突变和极端事件等方面。通过回顾可以看到,气候变化科学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提出一些新的科学问题,国内外科学家将面临新的科学挑战。  相似文献   

2.
大力开发人才资源,是实施三大战略,促进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和开发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技能气象人才队伍,对于推进气象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级气象部门紧紧围绕气象业务和服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局战略,努力营造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气象事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气象事业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成为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利用最近55a山东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变化特征,并用Meyer小波变换方法,对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进行了分析,发现山东夏季降水呈明显下降趋势,气温略呈上升趋势。小波分析显示两者在中短周期上基本一致,即它们的中短周期基本在11a,5~6a和2~3a左右的时间尺度上变动。而这些基本周期正是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周期,说明山东省夏季降水和平均气温的周期变化主要受太阳黑子活动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1前言雷暴在航空部门被称之为危险天气现象,雷雨出现时带来的低能见度,低云和大风,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当飞机误入雷暴云中,会遇到严重的颠簸、电击和积冰的危险,严重威胁飞行安全。广汉机场以往冬季没有出现雷雨,出现雷雨最早在3月11日,最晚是10月30日,而在199  相似文献   

5.
针对2006年夏季川(四川)渝(重庆)地区的高温干旱事件,使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采用双重嵌套和次网格(SUB-BATS)方法,进行中国和三峡地区2005—2006年气候50 km和10 km(通过SUB-BATS方法达到2 km)分辨率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峡地区下垫面改变(三峡水库建成蓄水)的气候效应模拟试验,重点分析了模式对中国和三峡地区夏季气候和气候异常的模拟能力,以及三峡水库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模拟出中国和川渝地区的气候及以2006年川渝地区高温干旱为代表的气候异常,双重嵌套和SUB-BATS方法的应用,使模式能够提供局地和区域气候更详细的信息。有无三峡水库的对比试验表明,水库对周边区域气温、降水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格点上的变化达不到90%统计信度检验标准,气温变化中少数通过检验的格点基本集中于水库水体本身,邻近区域内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随距库区的距离变远而变得更弱。除了库区本身降温和降水减少外,模拟结果中出现的变化更多表现为模式中出现的噪音。2006年夏季的川渝高温干旱,更多是由于大的环流场造成的,与局地强迫的关系不大,三峡水库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6.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预报森林雷击火的研究杜秀贤,邓文政,郭绍存,潘进军(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010051,呼和浩特)赵可新,赵勋(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气象处,021008,海拉尔)前言多年来,国内外林火专家和学者,对林火的监测和预报研究,已...  相似文献   

7.
气候观测环境代表性和观测资料质量是开展大尺度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前提。为了解我国干燥区气象观测环境变化和台站代表性,作者对河西走廊和北疆九个国家级气象站观测环境开展了调研。本文介绍了调研了解到的情况,并结合先前研究结果,从气候变化监测和研究的视角,讨论了西北干燥区地面观测站代表性问题。目前我国西北地区气象站地面观测,对于干燥区的城市和绿洲区域气候及其变化,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但对更广大的荒漠和半荒漠背景气候及其变化,代表性仍显不足。作者发现,早先研究中指出的北疆等地区城镇站地面气温序列负向城市化影响,应与观测场周围局地甚至区域尺度绿洲扩大有直接联系,较难反映绿洲以外干燥区地带性气温变化。针对地面观测环境调研所发现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国家基准气候站网设计和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暴雨日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宁夏夏季暴雨日数资料、银川探空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宁夏暴雨日数的变化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后年暴雨日数明显增多, 6、7月白昼和夜间的暴雨日数增加,8月白昼的暴雨日数增加而夜间的减少。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后7、8月白天的大气潜在不稳定性增强,夜间的大气潜在不稳定性7月增强而8月减弱,造成了银川上空大气温度垂直结构的日变化明显,导致了宁夏暴雨日数的增多和暴雨的日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9.
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的发展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1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临近预报技术主要包括雷暴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数值预报技术以及以分析观测资料为主的概念模型预报技术等。其中,识别追踪和外推预报技术主要以雷达资料为基础,在这方面,交叉相关外推和回波特征追踪识别外推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用于许多的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中,其缺陷是预报时效较短,准确率也不是很高。随着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其它中小尺度观测资料进行数值模式初始化,来预报雷暴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该技术发展很快但还不成熟。概念模型预报技术主要是通过综合分析多种中小尺度观测资料,包括雷达和气象卫星资料等,在此基础上建立雷暴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概念模型,特别是边界层辐合线和强对流的密切关系等,再结合数值模式分析预报和其它外推技术的结果,然后建立雷暴临近预报的专家系统,其不但可以获取雷暴和对流降水移动、发展的信息,还可以预报它们的生成和消亡。检验和定性评估也表明,将多种资料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概念模型专家系统,其临近预报的准确率最高,时效也最长,是临近预报技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NCAR的Auto Nowcaster系统是雷暴临近预报概念模型专家系统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0.
CISK 影响下的线性和非线性惯性重力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板对称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考虑线性和非线性两种CISK加热过程,由行波法和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CISK影响下的线性和非线性惯性重力波的稳定性,以及CISK对惯性重力孤波强度和宽度的影响。结果指出,线性CISK既影响孤立波的强度,又影响孤立波的宽度,而非线性CISK只影响孤立波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