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为智利、美国金矿及有色金属矿床考察报告之一。笔者通过对智利埃印第奥金矿探采史、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的介绍和与中国一些地区的地质对比,指出了中国有可能找到与智利埃印第奥金矿相类似的大型金(银和铜)矿床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巴音铜矿床位于新疆西南天山东段,尤路都斯山问盆地北缘.矿化体赋存于上志留统中基性火山岩及沉积岩中,矿化富集受地层、构造、侵入岩的多重控制.文章阐述了巴音铜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体)地质特征.研究了矿区内地层、岩石、岩浆岩中微量元素与铜成矿的密切关系,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成矿模式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
内蒙赤峰莲花山金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矿床成因姜能(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莲花山金矿床,流体性质,矿床成因1矿床地质特征莲花山金矿床位于赤峰市以南、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台隆的喀喇沁断隆中。矿区内出露岩层从老到新有:太古界建平群斜长角闪...  相似文献   

4.
金顶铅锌矿床相关地质问题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牟传龙  余谦 《矿物岩石》2004,24(1):48-51
云南兰坪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同时也是大型黄铁矿、大型石膏和天青石矿,对其成因存在较大的分歧,主要有热液充填交代型、层控后生型矿床、同生沉积矿床和喷流(热水)沉积矿床等观点,尤以喷流(热水)沉积矿床占主导地位。实际上,要分析矿床的成因,探明其相关的地质问题,如矿区地层和沉积相、赋矿层位和灰岩角砾岩的成因等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研究和讨论该矿床成因和类型的前提条件。在大量充分搜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野外的实际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对在研究矿床成因时不可忽视的一些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金预铅锌矿床赋存于景星组(K1j)和早第三系云龙组中,并受后期推覆断裂的控制;赋矿层位地层的古环境为极浅水环境(河湖和盐湖环境);所发现的证据更支持金顶铅锌矿属后生充填型层控矿床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张泽军 《西北地质》1992,13(4):15-17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地质工作者对矿床成因研究特别强调地史成矿论的研究。有一些论文专题讨论了铬铁矿的地史成矿论。这一研究课题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矿床在整个地质历史时期的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的变化。从理论上讲,把铬铁矿床作为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建造放在地质历史中加以研究,有助于揭示不同矿床类型间的成因关系和建立矿床类型的发展演化系列,及阐明确定矿床类型形成的地质条件及其必然性,进而认识地壳、地幔、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从实际意义上讲,上述研究成果又能推动铬铁矿的成因研究和指导铬铁  相似文献   

6.
正二道河铅锌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柴河镇境内。矿床目前处于边探边采阶段,对于矿床的认识程度逐年提高,主要集中于含矿围岩、控矿构造、矿床类型等矿床地质特征方面(杨发亭,2016);针对矿床成因的研究仅局限于成矿地质背景与流体包裹体研究(衮民汕等,2015),严重制约了二道河矿床成因的认识。本次研究针对二道河铅锌矿开展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以期为全面揭示该矿床成因机制提供依据。1区域及矿床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碧口地区地处摩天岭地块,是中国重要的金铜成矿远景区、矿集区。笔者以甘肃碧口地区金铜矿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结合典型矿床剖析,重点从矿床成因、矿床类型、矿床规模、赋矿层位、围岩性质和矿石特征等方面,总结了矿床的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提出了同类矿床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闪锌矿是有色金属矿床中主要金属矿物之一,其标型性质与矿床成因的关系密切。因此,分选闪锌矿单矿物,提供各类测试样品(单矿物化学分析、包体测温和硫同位索等),对提高矿床地质研究程度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作者近几年来,因生产和综合研究工作的需要,曾对吉林西部地区铜、锌、铅和银等十多处大、中、小型有色金属矿床中的单矿物提纯进行了较系统的试验研究,积累了一些主要硫化物(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等)分选条件的资料,并与前人试验资料做  相似文献   

9.
白银厂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环境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宋志高 《地质论评》1982,28(4):335-343
白银厂块状硫化物(黄铁矿型)矿床是五十年代初期在我国西部发现并勘探成功的大型铜矿床。早期宋叔和(1954,1957)、胡惠民(1959)等曾对矿床地质特征作过一些详细的报导。和世界上许多地区如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同类矿床一样,有关其矿床的成因是长  相似文献   

10.
<正>驼路沟钴(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海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国内首例独立大型钴(金)矿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含矿地层时代归属、含矿岩性、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形成构造环境、钴富集成矿机制、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关于该矿床含矿地层时代归属、成矿机制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仍存在争议。尤其是关于该矿床的成因存在"层控-改造成因、海底喷气沉积成因、多成因、热水沉积-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和热水喷气沉积改造成因"等多种观点。导致对该矿床的成因存  相似文献   

11.
Some typical examples illustrating the tenor contraction of such metallic ore veins or bodies as Au, Pb, Zn, W, Sn, Ta and Nb have been recorded by Chinese geologists in the course of ore exploration and mining. The similar demonstrations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in Japan, Peru and the U.S.S.R. by their respective geologists. Yet its origin as a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ore deposits remains unsolved. In this paper, by adopting the photon-based chemical thermodynamical method proposed by the author, the gravitational field position Z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of the diffusion force of ore fluids are proved to be the leading factor causing the tenor contraction of metallic veins or bodies. The tenor contraction of metallic veins or bodies under suitabl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al conditions is an objective fact in the science of ore deposits, though in no case should it be regarded as a rule to deny the necessity of searching for ore at depth. The variation of the deep-seated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might alter the tenor of the metallic veins or bodies. The Taipushi wolframite deposits in Nei Monggol could be taken as a convincing example. The tungsten content increases at great depth owin,g to the dilatation during ore deposition along the schistosity of the Proterozoic crystalline schists. There also have been observed similar phenomena in other deposi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12.
从金属矿地震方法的试验效果探讨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金属矿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金属矿勘查中的地震方法技术还处于试验应用研究阶段。几年来的深入试验研究不但使地震方法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而且在利用地震方法探测控矿构造和寻找与隐伏金属矿有关的局部不均匀体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笔者就近几年在金属矿地震试验研究中取得的一些地震地质试验结果进行了总结,认为反射波地震方法在探测沉积层控矿床和控矿构造方面效果较好,利用散射波地震方法可探测与矿体有关的地下局部不均匀体,进而,确定隐伏矿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震方法寻找深部隐伏金属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收集和分析小秦岭金矿田地质资料, 重点对典型矿床不同标高探矿工程进行系统研究, 探讨了该矿田的控矿构造特征。研究认为, 受褶皱构造控制, 区内含金石英脉多位于杨砦峪—大月坪—金罗斑复式背形轴部或背形局部侧转处; 矿田内部控矿断裂发育可分为成矿前断裂(早期韧性剪切带)、成矿早期断裂(中期脆韧或韧脆性剪切带)和主成矿期断裂(晚期脆性断裂)3个时期, 主要控矿断裂大致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共4组; 区内矿体和矿床的大小直接由构造带及单条断裂的规模决定, 同时因构造活动期次、构造变形类型和强度的不同, 造成区内矿脉赋存状态各异以及矿化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研究成果可为本区开展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钟姑铁矿田内已知铁矿床的外围发现了白象山外围、杨庄2座大型铁矿床,在原有铁矿外围(深部)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已引起业内人士的重视。文章通过对龙山铁矿区地质特征研究,以及对外围多个邻区铁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在与龙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类比的基础上,提出了龙山铁矿外围(深部)值得进一步开展找矿的部位,经钻探工程检验已见到铁矿体。  相似文献   

15.
邢俊兵 《地质与勘探》2014,50(Z1):1299-1303
脉状矿床是我国重要的一类矿床,矿体普遍受断裂构造控制。我国早期对矿床的勘探深度较浅,岩体深部是继续找矿的方向。前人已研究出一种脉状矿床深部矿体定位预测的方法—控矿断裂数字模拟法,并编制了相应的软件:控矿断裂模拟找矿预测系统。它通过研究断裂波形、断裂运动对矿体位置的控制规律,对脉状矿体进行深部预测。我们运用该方法对小秦岭东桐峪Q8号脉进行深部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Iron oxide copper-gold(IOCG) deposits are a research focus of the current ore deposit geology, and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mong the worldwide geologists and exploration experts due to their shallow depth, a wide variety of mineral species and large scale.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present IOCG deposits research, which includes the definition of IOCG depos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re-forming environments, ore-forming magmatic rocks, their geological features,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ore-bearing rocks, mineralized alteration zoning, and their genesis and ore-forming process. This work also proposed the ore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IOCG deposits from a trinity model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odies, metallogenic structure surface and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signs, and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OCG deposits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东天山石英滩金矿田控矿构造与原生晕深部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疆石英滩(西滩)金矿,前人多认为是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近期在该区构造与成矿关系、矿田内东北夼、黄泥坡矿点原生晕指示元素分带序列和叠加晕研究中,发现了石英滩矿区、东北夼、黄泥坡等矿点地下不同深度均存在隐伏矿体,而三个矿区(点)的空间位置恰又与矿田内一近似椭圆的古火山机构同位,且三矿区(点)具有极其相似的地质构造、成岩(脉)成矿和原生晕特征,石英滩金矿区发现有古火山热液通道.这些控矿构造和原生晕特征反映了该金矿田成矿的特殊性,对进一步寻找和预测该区相类似的隐伏矿床(体)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礼县赵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平 《甘肃地质》2003,12(1):70-77
赵沟金矿床位于礼—岷金矿带东部 ,是李坝大型金矿床外围的中型金矿床。随着找矿工作的深入 ,发现本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与李坝大型金矿床有相同性 ,矿 (化 )体受构造及岩脉的控制。据控矿因素分析 ,已知矿体深部及西部找矿潜力很大 ,应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本矿床有望成为礼—岷金矿带继李坝、金山大型金矿床之后的又一大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9.
金属矿床地电化学勘查方法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康明  罗先熔 《地质论评》2005,51(4):452-457
地电化学勘查方法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找寻隐伏矿床的新方法之一,包括地电提取法和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法。它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末这30多年的发展中一直被地学专家列为新的前缘课题来研究,它所提取的成矿信息来自于深部矿体,这一点经国内外科研工作者多年的找矿实践所证实,毋庸质疑。由于前苏联研制的“部分提取金属法”设备笨重、野外工作效率低、成本高而一直未能得到普及应用,随着方法技术的不断改进,其适用范围有所扩展,为地电化学方法找寻隐伏矿床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控矿构造研究是长江铀矿田的薄弱环节,制约了成矿规律的深入探讨和进一步找矿方向.通过对矿田内控矿构造的详细解析,厘定了控矿构造形式,构建了构造控矿模型,探讨了控矿构造的演化,指出了找矿方向.铀矿田内的矿体和矿化带受北北西(近南北)向展布的小型断裂构造控制,具有走向延伸长、倾向延深大、产状比较稳定、局部弧形形态、呈带状成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