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南方晚古生代构造演化与盆地原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古生代-中三叠世,中国南方在陆块间离散-聚合的不同构造运动体制下,分别在扬子陆块内部和边缘形成了不同的盆地原型及其演化序列.在扬子陆块的西南缘,主要形成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坳陷-弧后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南缘发育裂谷到台内坳陷再到裂谷原型演化序列;扬子陆块内部主要形成台内拗陷-裂谷的原型演化序列.古特提斯洋演化对晚古生代构造和盆地原型的演化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球表面清、新的构造地貌与现代水文网记录, 研究晚新生代年轻地壳构造运动。研究发现高原-山带-盆地排列有序形影相依的定式, 与现代水文网的演化相辅相成, 揭示高原边缘山带本质上就是高原边缘流水深切割的产物。论证了于晚中新世时期全球曾准平原化, 发育了全球统一的准平原, 散布全球不同高度的高原面、齐平山顶面与盆地底面时代相当可广泛对比。现代构造地貌演化始于导致晚中新世准平原面分裂解体的上新世以来, 同时证明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属垂直拱曲块断差异升降构造运动, 仅在某些特定部位局部派生次级不同规模的引张构造变形和层间滑动薄皮挤压构造变形。现代水文网发育经历了上新世-早更新世属盆地向心水系伴以河湖相沉积, 以及中更新世以来串珠状水系与相关的河流相沉积, 两套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 明确记录了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约近70~80万年的中更新世以来, 新一轮强烈的地壳的差异升降构造运动, 显著的改造了已有的格局。自俄罗斯远东山地, 经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至印度西北阿拉瓦利山, 地球表面规模最雄伟的、分开太平洋水系与北冰洋水系的亚洲巨型分水岭的出现, 标志新兴的全球现代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形成, 奠定了今日构造地貌与水文网的景观。研究表明, 大陆与大洋晚中新世全球统一准平原面一脉相承, 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完全可以对比。深入系统研究年轻的晚新生代地壳构造运动不仅有实用价值, 同时也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特别是为探究全球构造运动本质和地球动力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
王迎国  常宏  周卫健 《地质论评》2021,67(4):67041033-67041049
渭河盆地渭河及其各支流演化历史与区域构造、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盆地内各河流阶地的成因和演化是研究渭河盆地环境演变的重要科学问题。河流阶地之上黄土的磁性地层学被普遍用来获得盆地内河流阶地形成的年龄。尽管粉尘物质在第四纪以来覆盖了盆地大范围区域,河流阶地形成与粉尘物质最终保存在阶地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所以,尽管借鉴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区域对比,能够推断河流阶段的年代范围,仍需更多绝对年龄方法对其进行约束。本文通过渭河盆地内渭河不同支流河流阶地形成年代、拔河高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大范围区域隆升过程及第四纪气候演化序列对比,发现并不是所有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就有相应的河流阶地形成,河流阶地年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提出渭河盆地河流演化与构造运动造成潜能及气候变化诱发这些潜能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渭河盆地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大范围的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构造—气候旋回阶地。渭河盆地水系演化史的重建对全面认识黄河中游水系早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解决渭河、黄河贯通三门峡的争议,但还需要更多可靠的不同河流地质证据和多种分析数据的印证和约束。  相似文献   

4.
王迎国  常宏  周卫健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7-67040007
渭河盆地渭河及其各支流演化历史与区域构造、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因此盆地内各河流阶地的成因和演化是研究渭河盆地环境演变的重要科学问题。河流阶地之上黄土的磁性地层学被普遍用来获得盆地内河流阶地形成的年龄。尽管粉尘物质在第四纪以来覆盖了盆地大范围区域,河流阶地形成与粉尘物质最终保存在阶地之间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所以,尽管借鉴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区域对比,能够推断河流阶段的年代范围,仍需更多绝对年龄方法对其进行约束。本文通过渭河盆地内渭河不同支流河流阶地形成年代、拔河高度等的综合分析,结合大范围区域隆升过程及第四纪气候演化序列对比,发现并不是所有气候变化的重要节点就有相应的河流阶地形成,河流阶地年龄空间分布也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提出渭河盆地河流演化与构造运动造成潜能及气候变化诱发这些潜能的释放密切相关。所以,渭河盆地河流阶地主要是在大范围的构造隆升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的构造—气候旋回阶地。渭河盆地水系演化史的重建对全面认识黄河中游水系早期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解决渭河、黄河贯通三门峡的争议,但还需要更多可靠的不同河流地质证据和多种分析数据的印证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倪新锋 《地质学报》2009,83(4):468-477
内容提要: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建设性或破坏性地影响了中上扬子叠合盆地不同构造阶段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从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的角度将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以及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地演化过程中多旋回构造运动所产生的隆起、坳陷、冲断、褶皱、块断、隆升以及热动力作用等多种方式导致的改造,均对古生代海相盆地油气成藏产生程度不同、利弊不一的影响。最后指出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其油气前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中,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倪新锋 《地质学报》2009,83(4):468-477
内容提要: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建设性或破坏性地影响了中上扬子叠合盆地不同构造阶段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从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的角度将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以及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地演化过程中多旋回构造运动所产生的隆起、坳陷、冲断、褶皱、块断、隆升以及热动力作用等多种方式导致的改造,均对古生代海相盆地油气成藏产生程度不同、利弊不一的影响。最后指出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其油气前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中,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7.
倪新锋 《地质学报》2009,83(4):468-477
内容提要:盆地的叠加、改造作用建设性或破坏性地影响了中上扬子叠合盆地不同构造阶段油气资源的形成、运移和成藏过程。从盆地演化及生储盖组合的角度将盆地叠合关系分为覆盖型(连续覆盖型、间断覆盖型)以及非覆盖型(下组合保持型、上组合保持型)。不同的覆盖关系对烃类的生成、演化、运移、保存或破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地演化过程中多旋回构造运动所产生的隆起、坳陷、冲断、褶皱、块断、隆升以及热动力作用等多种方式导致的改造,均对古生代海相盆地油气成藏产生程度不同、利弊不一的影响。最后指出不同覆盖类型的盆地中,以连续覆盖型盆地的前景最为优越;具有间断覆盖特点的江汉南部的沉湖-土地堂复向斜,地质条件相对较为有利;下组合保持型地区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上组合保持型覆盖地区,其油气前景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对于那些由于大型推覆构造所形成的特殊覆盖关系中,下盘海相地层中的油气成藏和勘探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系统阐述了潮水盆地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构造演化动力学特征、盆地北缘目的层构造特征,综合分析了构造与铀成矿的关系,指出早中侏罗世伸展构造环境下形成找矿目的层,晚第三纪以来的挤压抬升为渗入型自流水盆地形成提供必要条件,多期次构造运动使盆地北缘形成平缓的构造斜坡带,而断块构造运动既有利于层问氧化带的发育。又限制其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9.
<正> 叠合盆地,是指经历了多期沟造变革、由多个单型盆地经多方位叠加复合而形成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盆地。我国内陆大型含油气盆地基本上都属于叠合盆地,其形成和发展演化受控于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的发展,具有多旋回性。由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其原型盆地性质往往发生变化,一般又称为残留盆地、改造型盆地或叠合—复合盆地。多期构造演化特征往住表现为早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盆地,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含煤)盆地,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呈现多方位叠置,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和阶段性,在不  相似文献   

10.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形成受构造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共同控制,通过划分哈密盆地地下水系统,分区阐述哈密盆地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与水化学成因及控制因素,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阐明盆地系统的地下水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哈密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呈明显分带性,沿地下水流动方向,水化学类型逐渐由HCO3型演化为SO4型、最终演化为Cl型;水体TDS含量不断升高,地下水由淡水逐渐演化为微咸水、咸水。地下水离子来源主要为硅酸盐岩与蒸发岩盐溶解,水化学过程受蒸发浓缩作用控制,岩石风化作用与季节变化共同影响。沿地下水径流方向,地下水经盐分溶滤、盐分迁移并在排泄区附近形成盐分聚集带;盐分迁移沿程溶滤作用逐渐减弱,蒸发浓缩作用逐渐增强。哈密盆地地下水化学空间演化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驱动,时间演化驱动因素主要为气候变化和工矿活动农业灌溉等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区环境地质问题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对该地区的开发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环境地质问题,本文在分析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地学的角度,较系统地对该地区的环境地质背景与现状、生态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资源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介绍徐州龟山汉墓的建筑特点及病害特征,分析了汉墓病害的产生原因,为治理病害的施工图设计及具体文物加固保护方案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13.
对岩浆岩成矿性判别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体是否成矿的根本原因是所含成矿元素丰度的高低。岩体形成什么矿产则受不同岩类所含成矿元素种类的制约。显然,岩石类型仅起储存成矿元素的载体作用。据此,笔者以成矿元素丰度为依据,首创了岩体成矿指数等11种成矿性判别的最佳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4.
吴俊谋 《矿产与地质》1997,11(4):287-288,F003
瞬态瑞利波法是一种岩土原位测试的方法,可在无损状态下,对场地进行岩土以,查明空洞位置,地基了载力评价等,并以甘肃某煤矿应用实例,说明方法可行。甘肃某煤矿7号和12号楼房东头下沉而开裂,应用瞬态瑞利波法设点测试,发现7号楼地下2.5-5m处有低速层,为软弱夹层引志;12号楼地下18m处为煤层,并推断有采空区。7号楼测点经钻探证实2.8m处为黄土层,结果对楼房开裂采取加固处理。12号楼下沉开为地下煤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空间均值的方差的两种算法分析了自相关距离对固结系数的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自相关距离的增大,固结系数的变异性增大。分析了不同土层的固结系数的不同,变异性对一维平均固结度的影响是不同的。结果表明分析一维固结,应视土层情况和工程性质考虑是否用随机场来模拟土的固结。  相似文献   

16.
雅安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56种,矿产地460处。全区矿管战线的同志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实际,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把矿管工作置于振兴雅安经济的大潮中,取得了可喜成绩,矿业(含采掘和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1%,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造山带地层学和沉积学是现代地层学、现代沉积学与板块构造学相结合,应用于大陆造山带构造演化的新研究领域,其主导思想是板块构造环境控制并影响了造山带地层发育、沉积作用和沉积盆地的形成与发展,其哲学依据是全球构造活动论和地质演化突变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主要根据多年冻土与气候参数的相关关系,结合现代多年冻土分布,依据我国104个气候台站的气象数据,计算出年平均温度、年较差和多年冻土线理论海拔高度,研究我国多年冻土线空间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多年冻土线高程明显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控制,自北向南海拔高度逐渐增大。东部地区的多年冻土线高程从东北的<1200m,至海口附近增到5700m;西北地区的多年冻土高程从阿尔泰山的2600m,至昆仑山增至4500m左右,要比东部同纬度的冻土线高出1400~800m;青藏高原的多年冻土线高程基本上稳定在4500~5000m.在此基础上,进而探讨了中国现代气候多年冻土线与气候雪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军政 《陕西地质》2004,22(1):93-100
地理信息系统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技术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促使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正在逐步成为面向21世纪的支柱产业一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GIS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二是分化。从空间信息处理的角度看,可将GIS的发展分为空间信息的管理、分析、模拟和调控四个阶段。GIS技术的应用表现在一是面向大型项目,二是面向公众。  相似文献   

20.
庄儒新  李峰  庞君 《云南地质》2005,24(4):455-461
独龙江地区岩体破碎,暴雨强度大,边坡稳定性差。独龙江公路下段Ⅰ号滑坡体位于贡山县普拉河旁,为确保公路安全,我们采用抗滑力/下滑力的方法来分析滑坡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