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6年8月3日-5日,山西省南部和东部出现了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本文对这次暴雨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96.8”大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心度五流形势下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副高稳定形势是产生这场大暴雨的基础;9608号台风低压北上为暴雨区提供了充沛水汽和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2.
着重分析了“96·7”新疆大暴雨过程中,大气高能区及层结不稳定区与强降水中心的时空分布关系。结果表明上游高潜能不稳定大气东移后,在适当的天气形势下,在中天山一带引起不稳定能量释放,造成和加剧了暴雨天气。高能区大范围长时间的维持,为这次暴雨天气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大尺度环流形势为能量的汇聚与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张强宜  张海  凌明  段荣 《贵州气象》2011,35(6):22-24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黔西南州2009入汛后出现的第2场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从天气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雷达回波以及数值预报产品的检验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受高空低涡切变与地面辐合线共同影响而产生的,同时从物理量场还分析出在暴雨区存在较大的潜在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4.
从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及中尺度滤波分析等几方面对2004年7月28日新乡市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和西风槽东移及北方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造成的,副高西伸北抬的"突变"过程,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原因;中低层切变线的生成,为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空西南急流不仅输送暖湿空气,增强层结的不稳定性,而且可以产生低层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新乡地区东南部位于深厚急流区入口处的左侧,是暴雨、大暴雨产生的关键部位;用T213的初始流场经滤波分析后,能清晰显示出形成大暴雨的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大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2004—07—28新乡市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及中尺度滤波分析等几方面对2004年7月28日新乡市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是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和西风槽东移及北方南下冷空气的共同影响造成的,副高西伸北抬的“突变”过程,是造成大暴雨的直接原因;中低层切变线的生成,为强对流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低空西南急流不仅输送暖湿空气,增强层结的不稳定性,而且可以产生低层扰动,触发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新乡地区东南部位于深厚急流区入口处的左侧,是暴雨、大暴雨产生的关键部位;用T213的初始流场经滤波分析后,能清晰显示出形成大暴雨的中尺度辐合系统,对暴雨、大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对2009年7月8—9日山东省威海市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形势场、物理量场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副热带高压边缘切变线是这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西南急流对暖湿气流的输送为较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水汽条件,高低空急流的配置和低空切变线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7.
大连大暴雨天气过程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薄兆海  何玉科 《气象科技》2007,35(2):222-226
利用常规资料以及卫星、雷达、自动站等探测资料对2004年8月27-28日大连地区出现的局地暴雨、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探讨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特征与成因。此次大暴雨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由3次中小尺度系统直接导致的。其中,副高稳定、东部高压脊加强少动是产生这场大暴雨的基础;同时在高空槽前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对流层中低层出现明显的降压,产生强烈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爆发形成局地强对流和暴雨。  相似文献   

8.
1996年8月12~14日,北海市出现了连续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通过对这次过程的环流特征及有关的物理量进行分析发现:西风槽、切变线、低空急流、辐合带、低压和锋面等低值系统的相互作用并稳定控制北部湾沿海地区是引发这次连续暴雨——大暴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次连续性强降水过程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从分析大气环流背景及一些物理量特征,探讨2006年5月26—28日广东省大范围的持续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的降水过程,认为这次暴雨过程主要受锋面低槽影响,是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及恰当配置的结果,其中低空急流的出现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切变线的来回摆动使不稳定能量增强,200hPa强盛的辐散流场为上升运动的加剧起到抽吸作用,而冷空气入侵是这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  相似文献   

10.
邯郸地区一次登陆台风大暴雨过程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受登陆台风"海棠"减弱后低压与东移锋面云系的共同影响,2005年7月21日夜间到23日早晨邯郸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本文从天气形势、水汽输送特征、云系演变特征和大气不稳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这次登陆台风暴雨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台风低压、稳定少变的副热带高压以及500 hPa低槽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了这次暴雨天气过程,高纬弱冷空气南下,与台风携带的暖湿空气相遇,加之太行山地形的影响,造成暖湿空气抬升,使得冀南地区产生中尺度对流云团,进而发生强降水。地面自动站以及加密站风场资料分析指出,低空偏北风与偏东风之间的中尺度辐合线对暴雨发生有重要作用,其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决定了中尺度暴雨天气的发生时间和位置。在水汽输送方面,西部山区的暴雨区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和东海,而东部平原地区的大暴雨,其水汽主要来源于南海。简单的层结分析表明,暴雨区上空存在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共存的现象,两者共同为系统发展和暴雨发生提供了不稳定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