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估是一项长期的土地评价监测工作,及时地反映当前经济建设对土地资源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耕地后备储备开发空间的影响,是该项工作的重点。本文探讨了利用地理国情数据在后备资源调查评估中的应用思路和实施方法,使调查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调查过程更为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2.
耕地后备资源是耕地的重要补充来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资源。由于不同类型的耕地后备资源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和土壤性质等条件不同,其评价过程中的侧重点也不同。因此,本文基于现有的耕地后备资源评价方法和模型,在国家级耕地后备资源评价项目基础上,依据不同类型耕地后备资源对开垦或复垦的不同要求,对每一类耕地后备资源分别设置一套独立的权重体系,并分别划分土地适宜性等级,以期为崇阳县耕地后备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客观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查清耕地后备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和分布是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的基本前提。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科学规划和开展耕地开发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通过对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能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确保耕地占补平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官卉彦 《北京测绘》2021,35(2):183-187
本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结合生态保护红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等,以明溪县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影像解译等,获得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数据,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成果类型及数量、分布情况、分布特点,最后分析明溪县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限制因素分析(如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为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苏北海滨小城,有着得天独厚、十分丰富的耕地后备资源.近年来,大丰区充分发挥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优势,多措并举,通过实施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既满足了大丰经济社会发展对补充耕地指标的需求,为当地的沿海开发、项目招引、城乡统筹发展等补足了能量;又将多余的补充耕地指标异地调剂给苏南等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使用,为全市乃至全省的耕地占补平衡作出了贡献.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丰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正在逐年弱化,其矛盾和问题也逐步显露.本文围绕大丰耕地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对耕地后备资源利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6.
结合杭州市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实施情况,讨论了基于GIS技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内容、技术路线,研究了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主要技术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未利用地和工矿废弃地宜耕性评价的基础上,探讨了襄阳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和生态损益。结果表明:1襄阳市宜耕性面积为30 074.26 hm2,包括荒草地、滩涂、沙地和工矿废弃地等;2襄阳市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为:先开发(23.62%)较先开发(65.30%)较后开发(7.91%)后开发(3.17%),各县(区)开发时序依次为宜城市、枣阳市、襄州区、谷城县、老河口、南漳县、襄城区、樊城区和保康县;3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前后生态服务总值由6.42亿元降为1.91亿元,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生产价值分别增加0.21亿元和0.01亿元,气候调节和废物处理价值呈现"落势",分别减少1.37亿元和1.27亿元。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1):I0004-I0004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目前,全市可供开发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园地和山坡地面积共100.4万亩。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发整理补充新耕地11万多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东省梅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充分利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大力推进开发整理补充耕地工作。目前,全市可供开发补充耕地的未利用地、园地和山坡地面积共100.4万亩。2003年以来,全市先后投入资金4亿多元,开发整理补充新耕地11万多亩。  相似文献   

10.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是国土资源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介绍了宁波市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进行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