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4 毫秒
1.
《地下水》2016,(3)
水文测验工作是水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为水文资料整编提供可靠数据,而且还能为水资源管理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在概述水文测验工作的基础上,从水文测验环境、测验技术、测验设备以及测验人员素质四个层面入手,就水文测验工作对水文资料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水文测验工作的几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文测验工作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包含了泥沙、降水、土壤含水量、冰情监测等各方面。文中通过对水文测验重要性进行分析,针对水文测验中存在的水文环境改变、水文基础设施落后和测验人员专业素质低等问题,提出在今后发展中,政府应通过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先进仪器,积极营造和谐工作环境等措施加大水文测验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3.
肖中  赵昕 《水文》2010,30(5)
2009年10月,作为长江委水文局赴美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交流团的成员,我们到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和USGS所属密苏里州、路易斯安那州水科学中心及其水文站进行考察和技术交流,通过对美国在水文测验方式方法、仪器设备、运行管理、数据处理和信息发布等方面的了解,对美国水文巡测化工作有了具体的认识.高效率、高质量的美国水文运转模式,对推广水文巡测化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中国的水文巡测化工作,不但需要与国际接轨,更为重要的是要体现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4.
水文巡测技术方案的制定及适用性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林华 《水文》2000,20(6):32-36
水文巡测是21世纪水文资料采集的主要手段和方式,是水文面向社会的根本出路。对株洲水文巡测队水文测验技术方式改革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锦生 《水文》1994,(1):59-64
中国的水文测验王锦生(水利部水文司)一、引言水文测验的广义含义是:系统收集和整编水文资料的全部技术过程。内容包括:水文站网的规划和布设;水文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水文资料的整编、存贮、检索。狭义含义则专指上述第二项内容。本文中使用狭义。水文测验工作依其观...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0,(4)
采用先进的水位观测仪器,可以有效降低水文观测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水文测验的时效性,为区域水文巡测的全面开展奠定关键的基础。文章采用对比观测分析方法,对阿勒泰某水文站雷达记录水位和人工水位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对比观测试验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达记录水位在不同水位级下综合不确定度0. 022%~0. 035%之间,满足基本水文站水文测验误差规范要求,可用来进行阿勒泰地区水位的自动观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帮助一些水文职工和其他读者掌握水文测验误差方面的知识,特举办“水文测验误差理论讲座”。共7讲,本文是第1讲。第2—4讲是一次流量的测量误差,包括:理论与估算方法,试验与分析,误差指标分类综合与测流方案优选。第5讲是水位流量关系的误差分析。第6—7讲是假设检验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欢迎读者对讲座专栏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8.
申广良 《地下水》2002,24(2):116-117
水文巡测是水文测验及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我省传统的水文测验模式,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已跟不上形势需要,应进一步研究改进。本文就开展水文巡测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水文工作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水文工作经历了迅速发展、曲折前进,改革开放三个发展阶段。新中国的水文工作在水文测验、水文情报预报,水文分析计算和水资源评价,水文科学研究,水文教育,水文国际合作与交流诸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国水文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今后必须有新的发展,以满足新的迫切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水文在职人员的水文测验差理论水平,水电部水文局委托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所于1982年11月1日至12月16日在蚌埠举办了水文测验误差理论学习班。参加人员系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和各流域机构从事水文测验、水文实验研究和水文规划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共计55人。学习班上详细地介绍了水文应用中的概率统计知识和测量误差等内容,还有水文测验国际准标中误差部分的专题报告。大家  相似文献   

11.
中美水文测验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树安  张留柱  马湛 《水文》2007,27(6):67-70,84
本文介绍了美国水文机构、测站分类、测验管理、测站运行模式,水位、流量、泥沙等水文要素测验的技术方法,水文数据的传输、分发管理、水文经费筹措与使用等情况。对比分析了中关两国水文测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讨论了中关各自的测验技术优势与特点。指出了美国水文测站无人驻守,实行自动测报和巡测相结合,设施简单、设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是现代水文测报发展的方向,中国水文测报实行以人工驻测为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如何学习美国水文测验管理经验与先进技术,提高中国水文测验技术与管理水平提出了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现代水文测验技术,已向遥测、遥感、自动化和智能方向发展。随着新的测验装置的出现,水文测验方法也有较大进展,对水文仪器的技术性能和精确度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果测试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彼此相关的任何一部分失效将会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故障。因此,如何保证水文仪器稳定可靠地进行工作,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使用单位也不只关心  相似文献   

13.
水文下垫面分析是水文分析计算、水文测验、水文预报、水资源评价等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水文下垫面性质及组成水文下垫面各要素的分析,探讨水六下垫面的分类原则,分类标准,并从山西的具体情况出发,讨论了山西水文下垫面分类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文测验技术创新满足水文分析计算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行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满足水文分析计算的需求研究.本文选取了长江流域10个典型水文站,以设计洪峰(洪量)、设计年径流、设计枯水为例,首先分析其相应水文资料的误差分布特性,然后将实测或统计量系列加入随机误差项形成技术创新后的水文系列.将模拟系列的各频率设计值与原始系列设计值进行比较,按照95%置信水平下误差不大于5%为标准,提出创新后水文资料允许提高的误差上限.最后根据10个站的各项允许误差取下包线得到允许提高的误差上限.  相似文献   

15.
50年来我国水文测验工作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晓原 《水文》1999,(5):17-19
从水文测验项目,测验设备与仪器,测验技术和方式、整编与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回顾了中国水文测验50年来的发展与取得的成就,总结了水文测验工作的重点和采取的措施,指出了目前水文测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水电部水文局委托北京市水利局于1984年10月24日至27日邀请国内从事水文仪器研究、生产、水文测验、教学以及水利水文工作的22个单位29位专家学者在北京召开了“水文测流铅鱼造型的研究”成果技术鉴定会。该项研究是由北京市水文总站和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共同进行的。在做了大量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委托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02所进行了室内水洞试验和整体铅鱼阻力试验,并经过不同地区、不同河流条件的八个水文站两年多的野外试验,取得了大量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水文测验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对水流速度及流量进行测验,本文以走航式ADCP在水文测验中的运用为题,分别对ADCP的系统原理、计算方法,以及与传统测量仪器相比的优势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相比于传统的测量仪器,走航式ADCP水文测量系统在数据测量速度、操作的过程、测定数据的全面性上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可以满足各种情况下对河道水文数据的测验,极大的提高了水文测验的效率和水文测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ADCP测量系统会逐步趋于完善,在水文测验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文》1989,(5)
本文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四十年来水文工作的主要成就,着重阐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水文工作的新进展。包括水文站网、水文测验、水文资料、水文情报预报、水文计算、水资源评价、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交流、水文管理改革等十个方面。也简要指出各方面当前存在的问题或薄弱环节和水文工作所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9.
《水文》2007,27(1):77-77
由钱学伟、陆建华编著的《水文测验误差分析与评定》一书.已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为该书作序。该专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文测验误差来源及其分析评定方法,内容包括误差理论、不确定度理论和方法、水文测验误差的特点及常用分析方法、各种水文测验项目的误差来源及评定方法、流量资料整编中的误差问题、主要水文观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等。书中还针对现行国际标准中某些误差评定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讨论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姚永熙 《水文》2018,38(4):25-28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对监测水文参数的仪器和方法发布了比较全面的标准要求。国内也已有基本符合国际标准的水文仪器标准和水文测验规范体系。比较起来,国内外对在用水文仪器的技术要求有一些不同,一些不同是合理和可以接受的,有不少差别体现了国内的不足,应该注意改进,以利于水文测验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