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某侵蚀沟道治理中的谷坊工程及林草措施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20,(3)
以辽宁大石桥侵蚀沟生态治理实施工程为例,对生态治理中的谷坊工程设计和林草设计措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实施谷坊工程可以巩固并抬高沟床,制止沟底下切,抬高侵蚀基准面;而采取林草设计技术,可以增加林草覆盖度,调节区域小气候,减少水土流失,增加生态系统的抗逆性,有效促进区域的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分析结果可为保护耕地,发展农业生产潜力,改善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6)
北票市岳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采取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恢复植被、老果园改造、保护和改造坡耕地为重点,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满足了工程建设标准。经过治理,将会减少泥沙的流失;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遏制,涵养水源,蓄水保土效益显著,使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改善了老果园,增加了果树梯田措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农村经济,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高宇恒 《地下水》2012,(3):130-131
平安岭小流域是本溪市明山区小流域治理成功的典型。本着"集中治理、连续治理"的原则,采取"瓜藤式"和"珍珠项链式"的治理模式,将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结合起来,基本控制了平安岭小流域内人为产生的水土流失,增加了森林覆盖率,减少了水中含沙率,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5,(6)
通过对唐山市迁西县干柴峪村后头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探讨该沟泥石流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提出以拦挡为主,结合排导沟的治理措施,在泥石流沟原有简易谷坊坝相邻处设计修建4处谷坊坝,并另修导流堤。  相似文献   

5.
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工程治理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泥石流治理措施谷坊坝、格栅坝的作用和效果研究较多,而对滑坡型泥石流的综合治理措施和效果研究较少。2010.8.14强降雨过程导致汶川震区映秀镇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暴发,通过分析其运动过程和现状沟道特征,结合滑坡堵点和沟道深切的特点,治理工程采用防堵防切综合工程结构形式:上游谷防群+中游抗滑桩、挡土板和肋板护脚护底+下游3座格栅坝+渡槽明洞跨越G213,并分析各分项工程作用:减弱龙头动能+控制LS01堵点、保护鞋尖+拦粗放细、顺畅排导。最后利用2010.8.14与2013.7.10的历史降雨量和固体参与量对比、工程治理前后动储量对比和各分项工程治理前后的沟道特点对比,验证了烧房沟滑坡型泥石流综合治理工程的效果良好。为今后震区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伟  李和  贺殿帅 《地下水》2009,31(3):140-141
朝阳地区为丘陵地区,山多树少,直接影响生态发展.小流域治理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辽宁省叶柏寿径流试验站资料,来分析小流域治理对水文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由于黔江河床大量开采巨型块石作建材,河流急速下切滑坡体下卧湖相粘土层,形成新的临空面,观音岩老滑坡体失稳复活.文章从恢复自然环境的思路入手,提出了采用"多级多期谷坊坝及防冲抗滑挡墙”为主体的治理工程方案.该方案发挥谷坊坝阻流降速作用,利用河流的淤积功能,使观音岩段河床逐步恢复到滑坡活动前的状态,有效地遏止河流下切,消除粘土层临空面,真正起到防灾减灾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基础资料收集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方法,重点分析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模式、林草措施结合模式、生态农业模式、经济林模式以及混农林业模式方面,通过构建相应的治理效益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宽甸县小城子小流域的具体治理情况。评价数据表明,在治理葫芦沟小流域的过程中,不同水土保持模式都呈现出了不同的效果,其中传统农业模式的综合评分最低,而混农林业模式的总体评分最高,具有最佳治理效益,可作为有效治理工作方式予以大面积推广。研究结果以期能为当地后续开展有效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邢台县不同型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5)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使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及合理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天然状态,行洪较为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山区是邢台县主要水源涵养及供给地,是水资源天然生态屏障,也是居民休闲旅游度假胜地。随着山区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水源保护工作日益艰巨。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刻不容缓。依据城乡统筹原则,围绕着区域功能定位及不同小流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合理建设和谐宜居、休闲观光、水源保护、绿色产业四种生态清洁小流域,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水源保护和山区经济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正>生态清洁小流域就是指对流域范围下水土资源的积极保护,对水土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与利用。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主要包括生态自然修复区、综合治理区以及沟(河)道及湖库周边整治区。(1)生态自然修复区小流域中存在林地,需要运用一切保护封育方法,需要设置封禁标牌,明确封禁范围。同时,需要在封禁治理的氛围中设置相关提示标牌,并在治理区范围的入口与出口设置带有警示性质的标牌,使人  相似文献   

11.
张月芬  赵淑英 《地下水》2008,30(4):99-101
英格堡河是木垒县6条山溪性河流之一,为前山丘陵区。水土保持工作要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突出预防为主,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依靠科技,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木垒以清山绿水,使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雅安市雨城区濆江河小流域为例,论述了濆江河小流域的规划实施以及以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小流域为整治单元,探索连片综治、长治久安、利民生、促发展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建立区域性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增加应急避险场所以及实施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让搬迁工程等,提升了防灾预警能力、避险能力及区域重大地质灾害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了地质环境的安全度。为雅安市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减灾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03-106
本文以雅安市雨城区濆江河小流域为例,论述了濆江河小流域的规划实施以及以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小流域为整治单元,探索连片综治、长治久安、利民生、促发展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模式。通过集中连片综合治理,建立区域性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增加应急避险场所以及实施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让搬迁工程等,提升了防灾预警能力、避险能力及区域重大地质灾害风险控制能力,提高了地质环境的安全度。为雅安市雨城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减灾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孙会堂 《地下水》2019,(1):198-199,236
为进一步完善不同水保措施对影响水土流失治理的理论、方法,本文基于遥感影像技术和GIS软件,分别从农业耕作、生物林草、工程措施的角度建立了影响土壤下垫面抗蚀力的指标体系,然后以辽河流域为例,利用层析分析法和Delphi咨询法对该流域2000和2015年的水保措施对抗蚀力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造林种草是增强土壤下垫面抗侵蚀能力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谷坊,梯田的增强作用相对较弱;在辽河流域下垫面抗蚀力分析时,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谷坊、拦砂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研究较多,但对滑坡型泥石流的治理研究较少。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黄土梁发生特大滑坡,诱发其下游的2~#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导致沟口103国道被掩埋,堵塞都坝河。为防止泥石流再次发生,对2~#沟泥石流进行了工程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治理措施采用"2~#沟中游4座浅拦坝+2~#支沟中游3座浅拦坝+下游起点设置总长34.7 m束流堤,总长156.4 m排导槽,终点设置总长22.1 m导流堤,排导槽与103国道相交处,采用桥梁工程跨越排导槽",中游和下游统筹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各分项治理工程的作用。与2008年9月24日暴雨相比,2013年8月7日和2016年7月21日2次强降雨活动未发生泥石流灾害,验证了黄土梁2~#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较好,为类似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9,(6)
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方案优选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为了构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体系,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评价标准统计分析了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主要参数;然后以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为例,对其综合治理利用频度≥0.46的11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这11指标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评价体系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流域系统内综合效益在治理期间的变化状况,可为缓解小流域生态供需平衡矛盾和提高流域生态承载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合理配置土地结构,减少入河泥沙,减少水土的流失,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在小流域治理上投入很多资金。但小流域的管理和监测力度仍然较差。可以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小流域土壤侵蚀与环境条件的调查监测,实现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观测存在的较大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在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使用,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与监测提供了相对经济有效一种的研究方法。针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3)
为了改善大伙房水库周边生态环境,有效控制面源污染和水土流失,加强水库水源地保护,对水库周边及上游地区实施水土保持林、面源污染防治、保护耕作及封育保护等措施,以小流域治理措施体系,将其建成生态系统向顶极群落正常演替、系统更加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加、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更强大的绿色森林宝库。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3)
丹东市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每年可达到2200 t/km2,水土流失的加剧严重制约着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小城子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该流域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确定了人为因素是导致丹东市小城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以土地水资源利用调整为基础,以恢复植被、疏溪顺流为重点,注重政策落实的三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0,(4)
以朝阳县下洼小流域为例,科学评价其治理状况和水土保持效益水平,通过总结治理经验探讨了各治理措施的效应机理。本文从社会、经济、生态和综合效益4个层面评价分析了下洼小流域2016-2018年间的综合治理水平,依据各指标值的大小判断系统内部效益在此治理期间的变化特征,从而达到定量评价水土保持治理效益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