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龚珍  胡友健  黎华 《测绘科学》2016,41(6):84-86,101
针对城市热岛效应的演化规律问题,该文以2002年7月9日湖北武汉市的Landsat遥感影像和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遥感影像为研究基础,采用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归一化建筑指数,修正后归一化水体指数分别提取了武汉市的植被区域、建筑区域、水体区域,采用密度分割方法对武汉市白天和晚上的温度进行了分区,利用改进的间隙度维数对武汉市热环境白天和晚间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城市特高温区,白天比晚上的面积大而且集中;对于城市特低温区,白天比晚间面积小而且分散;为研究城市白天和夜间的热岛效应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闻     
武汉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启动  作为“数字武汉”的基础项目———武汉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于近日研制成功 ,并已在武汉正式投入使用。武汉市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为满足各级部门对地籍信息管理的需求而开发的 ,其目的是实现地籍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以便于查询、统计、分析 ,实现地籍信息的动态跟踪管理。该系统以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为基础 ,利用计算机海量存储、高速计算和方便查询的能力来管理大量的图形和属性数据 ,建立地籍管理系统和覆盖武汉市范围的多尺度、多数据源的基础地理信息、城市规划设计信息等数据库系统 ,并且与办公自动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测绘》2006,(6):84-84
武汉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隶属于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是武汉市基础地理信息基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各方面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成立于1986年。围绕构建“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框架这一目标,致力于基础地理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法、维护更新方法研究以及基础地理数据的开发应用等。中心目前人才荟萃,有高级工程师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4人,平均年龄31岁,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绘》2008,(6):86-86
武汉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原武汉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隶属武汉市规划局专门从事城市规划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建设的专职机构。  相似文献   

5.
由武汉市勘测设计研究院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承担的公安部警用地理平台(以下简称"PGIS平台")武汉市PGIS平台示范建设项目,于2011年1月11日顺利通过公安部组织的项目验收。评审组认为,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影像信息平台是一个高度综合的信息服务平台,对于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和数字城市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面向服务的政务地理信息共享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面向服务的体系构架进行了阐述,对政务地理信息共享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以武汉市为例,开发了面向服务的政务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在武汉市政务专网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武汉市2000年、2005年、2011年和2016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目视判读法对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提取了武汉市的湿地信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和人类活动强度等,结合气温、降水等数据,研究了4个时期武汉市湿地景观动态变化情况、景观指数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9.
体现主客观信息的土地定级因素综合集成赋权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云模型、特尔斐法、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土地定级中各影响因素的合理赋权问题,提出了体现主客观信息的土地定级因素综合集成赋权方法,并依据武汉市土地定级指标体系和有关数据,对武汉市土地定级影响因素进行了权重挖掘。  相似文献   

10.
符合认知规律的时空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唐炉亮  刘章  杨雪  阚子涵  李清泉  董坤 《测绘学报》2015,44(11):1271-1276
以行驶在城市大街小巷的出租车GPS时空轨迹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符合"感知—认知—经验"认知规律3层次的轨迹融合与路网生成方法,提出了基于Delaunay三角网的时空轨迹融合模型,实现了从GPS时空轨迹中对符合认知规律需求的路网信息的获取,并以武汉市出租车GPS轨迹为试验,实现了对武汉市出租车时空轨迹的融合与武汉市路网数据的生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