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邢万波  徐卫亚  魏文白  王凯  闫旭 《岩土力学》2006,27(8):1272-1276
以板桥河左岸堤防加固工程为背景,提出了一条基于确定性渗流有限元进行堤防渗透破坏风险分析的途径,并对板桥河堤防渗透破坏风险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对堤防渗透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所采用研究方法发挥了有限元的优点,能够模拟堤防场地土层实际分布情况,较准确地计算洪水位下运行堤防背水面水力坡降。根据“端点组合-单调性法”理论和“3?”法则,通过1995年堤防典型破圩实例建立起整个堤防的抗渗临界水力坡降、渗透破坏风险率的临界值以及堤防汛期防渗的警戒水位,对整个板桥河堤防渗透稳定性评价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分析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可供同类堤防工程的渗透稳定性评价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安庆成品油管道穿越河管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管道的穿越会对河道、堤防的渗流产生影响。利用有限差分法对穿越后的堤防进行了渗流稳定分析与计算,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并利用临界水力梯度法,对实例中定向钻穿越河道工程诱发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长江沿线堤防基础下典型地层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江沿线堤防基础典型的渗透破坏类型,并提出相应的防渗治理措施及若干堤防渗流稳定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海宁  王俊梅  王思敬  刘汉东  胡波 《岩土力学》2006,27(10):1835-1840
根据室内非饱和土的渗透试验得出的非饱和土的渗透参数,针对黄河下游堤防典型的非饱和土边坡,采用有限单元法系统地分析了堤防非饱和土边坡在降雨和洪水作用下的非饱和渗流场特征,并得出降雨与洪水对非饱和粉质黏土边坡渗流场的改变范围,该范围的大小为浸润线移动前方2 m之内。进一步分析了降雨与洪水共同作用对黄河下游堤防边坡非饱和渗流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雨程度的大小和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洪水对非饱和渗流场改变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5.
邢万波  徐卫亚  王凯  闫旭 《岩土力学》2004,25(11):1722-1726
以外秦淮河整治工程为背景,分析研究了外秦淮河堤防背水面在岸坡饱水工况下有或无土工膜设置时的渗透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针对退水工况设计了3种渗透系数计算方案,分别对堤防临水面在有无土工膜时的渗透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进行了动态模拟,分析比较了有或土工膜时堤防稳定性的差别以及渗透系数的变化对其差别的影响,从而对外秦淮河堤防在运行情况下的稳定性做出了评价,对土工膜铺设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形成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其分析方法与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治军 《岩土工程技术》2009,23(1):23-25,38
非开挖穿河工程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主要是管道施工在地层中形成的扰动带对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依据工程实例,在考虑高洪水位以及洪水对河道冲刷等不利因素的条件下,建立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计算地下水流场中最大水力坡度,利用临界水力坡度法,结合有关规范推荐的安全系数,对工程诱发渗透破坏的可能性,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1)
以山东德惠新河滨州段堤防工程为例,综合考虑施工、抗冻性、抗磨抗撞击、坡脚结构防冲效果、辅助防冲措施耐久性和管理等因素,并结合河流洪水强侵蚀特征、防洪堤工程特点以及目前的运行状况,提出四种主要的堤防防腐蚀结构方案并对其适用性进行比选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堤防结构的渗流特性和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认为,四种堤防结构方案可以满足工程的渗流和边坡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8.
多元回归模型在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坝的失事事故中,渗透破坏占了30~40%。坝基渗流长期观测资料是病险土石坝渗透稳定性预测的主要依据。多元回归模型是定量处理观测数据的有力工具。本文根据坝基水文地质特征的差异性以及渗流场的非平面性,将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应用于坝基渗透稳定性预测中,给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计算算例。通过对陆浑水库的研究分析,对坝基渗透稳定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有了进一步认识,成功地解决了影响水库正常运行的坝基渗流问题,为水库投入正常高水位运行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其研究成果与其它方法结论一致,从而证明多元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堤防治理是提高水利工程防洪能力的重要手段。黄盖湖流域洪涝灾害频繁,而堤垸矮小且多破损,急需综合治理。分析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现状,并利用数值模拟预测了堤防加厚对研究区地下水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和地下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如Fe,Mn,总磷,总氮超标。堤防治理工程,对地下水流场影响不大,堤身中心在堤防加固前后水位波动最高0.28 m。  相似文献   

10.
郑丽霞 《地下水》2019,(1):217-219
水电工程堤坝边坡失稳灾害不仅发生频率高、分布范围广,而且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和人身财产损失程度较大,并已成为我国地质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据此,本文对辽宁省某堤防工程为例,利用极限平衡理论分析了各工况下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堤防工程边坡安全系数和滑移系统可通过极限平衡法进行很好的描述;在完建期采取增加坝后压重的治理措施提高堤防的安全性能,保证堤岸的边坡稳定性;对堤坝边坡稳定性影响最大的参数为渗流作用,因此可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堤坝浸润线,研究成果可为提高类似工程边坡稳定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施工期间堤防稳定性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峰 《岩土力学》2009,30(Z2):158-162
在Hilf分析法的基础上,对Hilf分析法进行了改进。将孔隙气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作为独立变量,推导了孔隙气压和孔隙水压计算表达式。给出了考虑强度随孔隙气压和孔隙水压力变化的填土堤防强度随固结度增加而增长的饱和土堤防稳定性分析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计算所得的稳定安全系数随之增加,忽略孔隙气压的作用所得的软土堤防的稳定安全系数偏大。当 等于 时,孔隙气压对抗剪力没有影响,此时计算所得的安全系数相同。因此施工期间软土地区堤防既要考虑孔隙气压和孔隙水压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地基固结提高对堤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沈振中  林伟斌  杨海林 《岩土力学》2006,27(Z2):269-274
由于断层和节理切割,边坡岩体一般具有非连续特性,降雨入渗是影响其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饱和与非饱和渗流理论建立了岩体边坡的非稳定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分析模型,并采用块体系统的非连续变形分析建立了降雨入渗非饱和渗流场影响的岩体边坡稳定分析和评价模型。作为应用实例,对某高速公路岩体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非稳定饱和与非饱和渗流场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并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宋飞  张嘎  张建民 《岩土力学》2007,28(Z1):286-290
面板堆石坝的坝料在填筑过程中由于碾压等原因而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采用固定网格有限元全场各向异性渗流分析方法,对积石峡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正常和面板出现裂缝等非常工况条件下的二、三维渗流分析,计算了大坝渗流量和渗流场,探讨了面板裂缝的位置对渗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条件下,大坝具有良好的渗透稳定性。面板不同的裂缝位置对大坝渗流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4.
渗透水压对节理应力-渗流耦合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渗透水压对节理应力-渗流耦合特性的影响,通过对6组人造节理试件恒定法向载荷和恒定法向刚度的压剪渗流试验,分析了应力和位移、节理水力开度以及透过率随剪切位移的变化趋势,获得了渗透水压对节理岩石应力-渗流耦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节理试件的剪切应力和位移、水力开度以及透过率都与渗透水压密切相关。剪切应力随渗透水压的增大而减小,法向变形、水力开度和透过率却随渗透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压剪渗流试验过程中,不同渗透压力的节理试件都发生了剪胀效应。研究可为深部岩体工程围岩遇水作用稳定性及渗流灾害控制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有限元的堤防渗透失稳概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辉  王媛  胡强 《岩土力学》2006,27(10):1847-1850
基于随机有限元理论进行了堤防渗透失稳概率分析,探讨了渗透系数变异性、洪水位变化、堤防几何尺寸变化对渗透失稳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变异系数的增加,渗透失稳概率基本呈线性增长,当变异系数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渗透失稳概率保持不变,随后略有下降;随着汛期水位的升高,堤防渗透失稳的概率不断变大;渗透失稳概率随着堤防坡度变陡而不断地增加,尤其是在堤防坡比大于1:2.5时,其渗透失稳概率增加得非常快。  相似文献   

16.
在复杂应力和长期渗流侵蚀作用下岩体裂隙的表面形貌不断发生改变,导致岩体裂隙的渗流特性演化机理更加复杂。开展不同粗糙程度的石灰岩裂隙渗透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和渗透试验前后裂隙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应力和渗流侵蚀耦合作用对粗糙裂隙表面形貌的改造影响,研究其渗流特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应力作用下粗糙程度不同的裂隙其渗流量随时间均呈现先快速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粗糙度裂隙的等效水力隙宽和渗透率在试验初始时刻基近相等,随后均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在应力和渗流侵蚀耦合作用下裂隙表面粗糙度越大,其等效水力隙宽和渗透率的下降幅值越大,试验结束时其稳定值越小;粗糙起伏程度小的裂隙,其渗流路径较均匀,流线平直,而粗糙起伏程度大的裂隙,表面出现沟槽流现象,渗流路径曲折延长;当裂隙表面粗糙凹凸体增多,与渗透水流的接触面积增大,应力和渗流侵蚀作用对裂隙表面形貌的溶蚀改造增强,使表面整体形态更粗糙起伏,而表面形态影响其渗流路径,致使裂隙表面沟槽流现象加剧,反过来影响裂隙渗流特性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7.
刘奉银  刘国栋  戚长军  程文 《岩土力学》2009,30(Z2):297-301
以一个特定工程为背景,数值分析研究了防渗墙深度对围堰渗流特性及边坡在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性的影响,并比较分析了封闭式防渗墙和悬挂式防渗墙条件下渗流特性和地震稳定性的差异。研究表明,封闭式防渗墙可以有效控制渗流场,并对边坡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复杂应力和长期渗流侵蚀作用下岩体裂隙的表面形貌不断发生改变,导致岩体裂隙的渗流特性演化机理更加复杂。开展不同粗糙程度的石灰岩裂隙渗透试验,对比试验结果和渗透试验前后裂隙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应力和渗流侵蚀耦合作用对粗糙裂隙表面形貌的改造影响,研究其渗流特性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在应力作用下粗糙程度不同的裂隙其渗流量随时间均呈现先快速减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不同粗糙度裂隙的等效水力隙宽和渗透率在试验初始时刻基近相等,随后均呈不断减小的趋势,但在应力和渗流侵蚀耦合作用下裂隙表面粗糙度越大,其等效水力隙宽和渗透率的下降幅值越大,试验结束时其稳定值越小;粗糙起伏程度小的裂隙,其渗流路径较均匀,流线平直,而粗糙起伏程度大的裂隙,表面出现沟槽流现象,渗流路径曲折延长;当裂隙表面粗糙凹凸体增多,与渗透水流的接触面积增大,应力和渗流侵蚀作用对裂隙表面形貌的溶蚀改造增强,使表面整体形态更粗糙起伏,而表面形态影响其渗流路径,致使裂隙表面沟槽流现象加剧,反过来影响裂隙渗流特性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9.
表面渗流对生态边坡中客土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讨论表面渗流对生态边坡中客土稳定性的影响,设计并进行了同一种客土的无渗流和表面渗流情况下的稳定性试验。表面渗流情况下客土的破坏模式与无渗流情况下相同,即一条沿平面网上表面的平行于原边坡坡面的直线滑动面。利用表面渗流情况下的客土稳定性试验结果,验证了杨俊杰等提出的客土稳定设计图表的适用性。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均表明,渗流使客土的稳定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安康市滨江大道堤防工程位于安康市城区汉江北岸,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洪峰流量264000 m3/s,道路等级为次干道II级,江北城区防洪堤防工程为2级。堤防存在渗透破坏、沉降稳定、岸坡稳定等地质问题,通过对其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及评价,为设计部门提供了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解决了影响工程建设的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