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GIS中矢量数据缓冲区操作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保钢  朱凌  朱光 《测绘学报》1998,27(3):259-266,281
研究了矢量数据缓冲区操作点,线,面状地物的不确定性传播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对点状地物做缓冲区操作,操作结果的绝对精度与缓冲区的宽度和点位中误差成反比,相对 精度与点位中误差和绘冲区宽度的比值成反比;对线状或面状地物做缓冲区域操作时,操作结果的绝对精度与缓冲区的宽度和“ε-带”或点位中误差成反比;相对精度与缓冲区的宽度成正比,与地物的“ε-带”或点位中误差成反比。  相似文献   

2.
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缓冲区分析常重影响范围轻影响力值、重静态缓冲轻动态缓冲、重缓冲半径轻约束条件,缺乏顾及多方要素的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问题,该文基于分析对象、距离属性及约束条件3个基本要素构建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设计了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的实现方法,并从河面宽度、哨岗监控以及噪音扩散不同应用视角验证了综合模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缓冲区分析综合模型可有效综合多种缓冲要素的复合作用,适用于多样化的缓冲区分析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地形变化复杂或者较大的区域,单一的拟合模型难以满足精度要求和实际工程的需要,采用分区拟合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分区后的各区都包含一定的重合区域,称之为缓冲区。通过研究不同宽度的缓冲区得出缓冲区拟合成果的差值。并且在分区结束之后对GPS水准点进行了选点,选出合适的拟合点和检查点[1]。拟合点参与拟合过程,检查点则用来检验拟合精度。选择了有限元法进行拟合,比较了在各分区中缓冲区的拟合成果。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游程编码技术和栅格叠置思想的缓冲区生成算法,其基本思路为:用一个宽度等于缓冲距离的"刷子"沿缓冲目标进行跟踪标描,标记穿越栅格并进行动态叠置,得到栅格形式的缓冲区,然后进行结果矢量化。以线状目标集为例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计算精度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一个较为实用的缓冲区生成算法。  相似文献   

5.
董娟  徐泮林 《北京测绘》2017,(4):112-116
缓冲区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使用非常频繁的一种空间分析,基于地下管线系统缓冲区分析,可以通过计算绘制原始多边形外一定缓冲距离的缓冲区多边形,由缓冲区多边形查询受影响管线段信息。本文通过计算缓冲区多边形边界点坐标的方法,构造缓冲区多边形,利用缓冲区多边形与图上管线段的空间过滤关系,编程实现地下管线缓冲区管线段信息的获取。通过对作者开发的管线管理系统缓冲区分析模块进行测试,最终得到准确的管线段信息。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膨胀算法实现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的新算法.该算法将地理实体栅格化后依据用户指定的宽度,反复交替使用8连通膨胀与4连通膨胀,直至达到指定的宽度为止,最后提取出膨胀后图像的边界.该算法具有思路简单,算法稳定,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生成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可分为影响度只呈单一距离关系的静态缓冲区和影响度随距离变化而呈不同强度的扩散或衰减的动态缓冲区。本文通过对现有动态缓冲区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与局限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场论的观点为指导,打破了传统缓冲区在进行重叠合并时简单地采用影响度小的服从影响度大的方法,而是按照场强叠加的原理,将各个影响度进行叠加来生成动态缓冲区。论文按照实际需要,提出了两种新的动态缓冲区模型,给出基于场强积分原理的动态缓冲区影响度的计算方法,实现了基于场论的动态缓冲区的生成,并成功应用于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网格环境下缓冲区分析的并行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基于网格环境下缓冲区分析的并行计算方法,用以提高缓冲区分析的效率。考虑到大多数地理信息系统中缓冲区分析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图层和地理空间区域的任务分解方法。利用已经构建的网格计算环境,实现了武汉城市地图中一条道路缓冲区分析的图层式并行计算,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网格环境下缓冲区分析的并行计算在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膨胀算法的缓冲区分析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科  杜琳 《测绘学院学报》2005,22(3):229-231
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膨胀算法实现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的新算法。该算法将地理实体栅格化后依据用户指定的宽度,反复交替使用8连通膨胀与4连通膨胀,直至达到指定的宽度为止,最后提取出膨胀后图像的边界。该算法具有思路简单,算法稳定,易于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实验区内设置不同类型的采样线,对GVG采样线的代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高速公路和乡村道路类型的采样线对区域代表性的精度在95%以上;国道为86.726%;省道为65.447%.对于不同的缓冲区,高速公路、省道和乡村道路类型采样线,以2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而国道则以800m缓冲区的代表性最好.对于不同的作物而言,无论何种类型的采样线或者缓冲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棉花的精度是最好的.最低的是省道采样线1000m缓冲区,精度是78.146%,最好的是国道采样线800m缓冲区,精度是99.974%.除省道外,其他精度都在94.8%以上.这说明GVG采样线所获得的成数对于区域主要作物的代表性是很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