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地下水》2017,(6)
和政县近100 a来发生多次大洪水,给沿途人民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对和政县历史洪水和山洪灾害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洪水灾害预警和防护对策措施,对于提高和政县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和洪水风险管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3)
在搜集整理甘肃黄河流域160余年、1 718场洪水资料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甘肃黄河流域已知最大洪水记录及其外包线公式,并与世界最大洪水外包线进行对比分析,揭示洪水极值的地区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当集水面积小于100 km~2时,与世界外包线接近,个别场次超过世界外包线;当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时,比世界外包线偏小较多;已知最大洪水主要分布在泾河水系东部、渭河水系中上游、洮河水系下游等区域;集水面积500 km~2以下河流最大洪水发生,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集水面积500 km~2以上河流,最大洪水的发生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为本地区设计洪水合理性检查,估算可能最大洪水,制定洪水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年最大洪水两变量联合分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彬  郭生练  肖义  刘攀  武见 《水科学进展》2008,19(4):505-511
采用Von Mises分布拟合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的概率分布,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拟合年最大洪水量级的概率分布,选用能够较好反映年最大洪水发生时间和量级之间相关结构的Gumbel Archimedean Copula函数,建立两变量联合分布,并定义和分析条件频率、联合频率和两变量重现期.实例分析表明年最大洪水的两变量分布拟合较好,可挖掘更多信息,为洪水设计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蒙  张恒德  包红军  曹爽 《水文》2022,42(3):95-101
2020年主汛期淮河流域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其中淮河水系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正阳关站以上发生区域性大洪水,王家坝闸时隔13年再次开闸泄洪。使用淮河流域174个国家基本站08时单日降水资料,对2020年流域梅汛期(6月11日—8月1日)极端暴雨洪涝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导致2020年淮河流域超长梅雨期的主要原因是副热带高压较往年同期位置偏西偏北,强度偏强,系统深厚,环流稳定,降雨过程多、强度大、极端性强,雨带与淮河干流走向基本一致;淮河流域梅汛期经历6次暴雨过程,总降雨量位列历史第一;流域上游来水与区域强降雨叠加,导致了流域正阳关以上区域性大洪水;2020年淮河中游王家坝站等控制站的水情较上一个大洪水年2007年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我国软土地区承压层中盾构隧道频发的涌水涌砂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传统的注浆抢险等措施由于承压层水压力较高难以快速生效。根据渗漏灾害发生时的沉降时程曲线提出灾害发展阶段,基于经过现场试验验证的6~8h快速成井技术,提出在盾构隧道渗漏灾害缓慢发展期对承压层进行快速减压与回灌的抢险方案,利用考虑井内水位的降水计算理论分析该技术应用于隧道抢险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承压层快速减压与回灌可在短时间内将渗漏点处水位大幅降低,同时对周边水位进行控制;抢险时间要求越短,所需抽灌水量越大;当抽水井和回灌井距渗漏点距离比值不变时,距离值越小,所需抽灌水量越小;以减压中心为圆心环形布置回灌井可以有效保护周边建构筑物。最后提出承压层减压抢险的设计步骤和布井原则。  相似文献   

6.
广西境内西江干流洪水特征变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灵  梁才贵 《水文》2012,(1):92-96
本文重点从降雨、年最高水位、最大流量及区间洪水组合情况等初步分析了西江干流桂平至梧州河段洪水特征变化及成因。指出西江干流桂平至梧州河段较大洪水发生频次增加明显,其原因主要有区间蒙江、桂江较大洪水发生频次增加明显,洪水遭遇组合机遇增大及洪水归槽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尹志杰  王容  李磊  赵兰兰 《水文》2019,39(2):86-91
2017年6月下旬至7月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发生中游区域性大洪水。以实时报汛数据为基础,分析长江"2017·07"暴雨洪水特性,依据洪峰水位判断,强降雨导致洞庭湖水系湘江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资水、沅江发生超保证水位大洪水,洞庭湖超过保证水位;鄱阳湖水系乐安河上游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特大洪水,昌江、乐安河中下游、修水发生10a一遇较大洪水,鄱阳湖超过警戒水位;长江干流莲花塘以下江段全线超过警戒水位。在应对此次洪水过程中,长江上中游重点水库防洪效益十分明显,有效避免中游干流莲花塘至螺山江段超保,缩短洞庭湖城陵矶站超保时间6d左右。  相似文献   

8.
渭河渭南段高漫滩沉积记录的洪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景波  郁耀闯  周旗 《地质论评》2009,55(2):231-241
本文根据渭河渭南段两个典型高漫滩沉积剖面中和2005年洪水沉积中376个样品的粒度分析,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高漫滩沉积层代表的洪水变化。结果表明, 渭河高漫滩洪水沉积以粉砂和极细砂为主, 分层明显,分辨率高,能够指示洪水频次、洪水位高度和洪水动力。两个剖面厚度为约5.3m,均可分为19个层位,指示至少发生了19次较大规模的洪水。粒度分析确定的19个洪水阶段与历史文献记录的大洪水阶段基本一致。粒度参数Md、Mz、σ、Sk、Kg在剖面各层差异明显,也指示了各阶段洪水的差异。 其中WN1剖面中第15、14、10、3、12、4、13、6、8、2阶段洪水发生时高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大于2005年渭南渭河高漫滩上16m的洪水深度,当时河床之上的洪水深度大于81m,其余洪水阶段发生时河床之上的洪水深度接近或略小于81m,是当时发生了大洪水或中等规模洪水的显示。根据渭河流域近代大洪水发生年的降水条件确定,WN1、WN2剖面多数阶段洪水的发生是当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龙江流域"94·6"暴雨洪水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韦明飞  桂雨催 《水文》2004,24(3):62-64
1994年6月11~16日,龙江流域连降暴雨,致使该流域发生全流域性的历史性大洪水,流域出口控制站三岔水文站出现了建站40年以来第一大洪水,造成了重大洪涝灾害损失,与历史上出现的大洪水相比,本次暴雨洪水损失甚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严君凤 《探矿工程》2013,40(7):84-87
灾害发生时,时间就是生命!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救援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采取先进技术进行科学救援。潜孔锤跟管钻进技术是一种能适应各种复杂地层钻进的先进技术,通过应急抢险实践证明,该技术能够在生命通道钻进、地质灾害治理及抗旱抢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2000年汛期暴雨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大勇  何俊霞 《水文》2002,22(5):62-64
对河南省2000年汛期的暴雨成因、暴雨洪水特性、暴雨频率进行了分析,并与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大洪水进行了对比排序,以利于对河南省暴雨洪水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上游末次冰盛期古洪水事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洪水的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人类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认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序列,探讨地球特征气候期的洪水特点,就显得非常重要的必要。黄河上游兰州-银川段的洪水地质记录表明,在末次冰盛期的20-18ka,该区共发生了106次大洪水漫滩事件,其中有18次为多次洪峰叠加的复合型大洪水,洪水的发生频率达53次/ka。发生于末次冰盛期的大洪水可能属冰凌洪水,与末次冰盛期强烈的气候波动和不稳定有关。这些大洪水的频发与中国西部的末次冰盛期出现的高湖面相对应,既不符合一般的季风气候理论,也不同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末次冰盛期以冷干为主的气候特点,表明中国西部气候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6,(3)
滹沱河多年干涸、下垫面变化大,并且自献县枢纽建成后,很少发生较大洪水,实测大水资料缺少,给预报带来很大困难。利用上下游相关法或者单一河道洪水演算已无法达到预报要求。对此,在滹沱河预报中提出了霍顿饱和下渗与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方法相结合的河道洪水演算方法来解决预报精度问题。当发生大洪水时,泛区滞洪,将作为水库调节来水,献县枢纽洪水预报同时还要进行调洪演算,以预报泛区水位及枢纽出流情况。洪水预报分析资料是基于96.8洪水的实测及考证水文资料。该方法利用当前水文数据对参数进行实时校正滚动预报,解决了沧州上游黄璧庄水库泄洪至滹沱河洪水预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滕培宋 《水文》2004,24(5):48-51
2001年7月初,受第3、4号强台风降雨的影响,右江流域发生了罕见的大洪水,右江控制站下颜水文站发生了自1933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洪峰水位高达21.15m,相当于35年一遇,而其实测最大流量为5630m3/s,仅相当于15年一遇的洪水流量.从洪水的演变规律、流量测验情况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实测最大流量严重偏小的内在原因,并用多种方法推算出此次洪水的最大流量.  相似文献   

15.
周毅  刘鑫  孙喜丽 《探矿工程》2016,43(10):87-91
2013年7月4日,石棉县广元堡地区发生特大矿渣泥石流,给沟口的广元堡社区人民造成严重威胁。由于矿渣泥石流的特殊性,国内泥石流应急抢险治理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结合广元堡后沟矿渣泥石流应急抢险工程实例,对泥石流的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介绍了泥石流应急治理的方案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6.
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市发生了强烈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周恩来总理亲临现场慰问并指挥抢险救灾。为了减轻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李四光先生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可以预防的。周恩来总理请当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先生组建地震预报队伍,届时大批人马从全国各地奔赴到地震地质大队所在地——河北正定,开始逐步完成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保卫四大(大城市、大厂矿、大水库、重要的交通枢纽)的光荣而伟大的任务。当时,朱林青同志任地震地质大队队长兼党委书记,组建了华北三个地质队、精密仪器加工厂和多个地应力前兆观测站,与原…  相似文献   

17.
西安高陵马坊滩渭河洪水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赵景波  李胜利 《沉积学报》2006,24(6):857-863
根据高陵渭河马坊滩河漫滩沉积剖面中的沉积层测量和147个样品的粒度分析和历史记载的年代资料,研究了西安高陵渭河距今14001100年间洪水和降雨量变化。高陵渭河古洪水沉积分层清楚,能敏感反映洪水的变化和短期降水量的变化,也能弥补历史文献记载的不足。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资料指示,高陵马坊滩厚约3.5m的河漫滩沉积剖面至少包括了9个颗粒成分不同的沉积层,代表了9个大洪水阶段;其中厚度大、粒度粗的第2、4、6、8层形成时的洪水规模比厚度小、粒度细的第1、3、5、7、9层形成时要明显大。这9个大洪水阶段均比2003年洪水大,第2、4、6、8阶段应为特大洪水阶段。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洪水沉积物粒度成分差异,可确定这9个阶段洪水规模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第2阶段>第6阶段>第4阶段>第8阶段>第3阶段>第1阶段>第5阶段>第9阶段>第7阶段。这9个阶段的洪水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m,当时洪水深度、洪水动力和规模均比现代洪水大,大洪水发生的原因应当是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杨玉阁 《地下水》2011,(4):127-128
2010年7月21日,寇河流域松树水文站发生了建站以来的第二大洪水,比1994年的大洪水的水位只低1cm。1994年的洪峰流量的测验是用比降面积法,2010年的洪峰流量的测验是用水面浮标法。为了掌握这两次洪水测验过程的合理性,文章通过径流系数法和t检验法对7·21大洪水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了合理的结论,认为测验精度较高,完全满足了抗洪抢险的需要,资料精度达到了国家整编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梁才贵 《水文》2002,22(5):51-55
2001年7月上旬,受3、4号台风影响,郁江发生了继1937年大洪水以来的最大洪水,各水文站对洪水进行了非常全面的流量测验,大部分站的实测水位流量关系与多年综合相差不大,但下颜、南宁和贵港水文站相差较大,其中下颜和南宁站严重偏小,而贵港站严重偏大。通过洪量平衡分析,认为这3个站的实测水位流量关系与多年综合相差较大的根本原因是实测流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震对人类的威胁不仅是发生时直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更体现在地震所产生的高隐蔽性、高危险性滑坡隐患体带来的危害, 震后区域滑坡隐患体的快速识别和科学评价在震后抢险、排险工作中至关重要。以九寨沟地区“川主寺—九寨沟”公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基于DInSAR-BP神经网络技术的震后区域滑坡危险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九寨沟地区震后的滑坡高危险性区域面积约为2602.35 km2, 是震前的3.4倍, 并且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震中东北方向约20 km附近、九寨沟景区内以及川九路前70 km, 符合震后调查情况; 使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法可以有效计算震后地表形变值对滑坡危险性的影响, 使震后危险性评价结果精度提高了13.9%, 证明了模型在研究区域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